-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3
- 10
- 3
- 60
- 9
- 8
- 5
- 4
- 43
- 22
- 8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雪平 王业皇 等 《中国药房》 2016年27卷32期 4534-4535,453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拟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创面,每天1次;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念 万佐玺 等 《中成药》 2016年38卷10期 2281-22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乌蔹莓、华中乌蔹莓和鸟足乌蔹莓中黄酮和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 以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为因素,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温度8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60.乌蔹莓黄酮提取率2.41%,多糖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种 张媛媛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8年33卷19期 2167-21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寻找简便、可重复的分子标记方法对绞股蓝属Gynostemma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进行鉴别.方法:对7种常见药用绞股蓝属植物及其混淆品乌蔹莓的6个cp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再利用Taq Ⅰ,Hpa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周福才 等 《昆虫知识》 2007年44卷5期 716-718,封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Thunb.)Gagn.是一种多年生攀援性恶性杂草,对绿篱、草坪、观赏灌木危害较大.乌蔹莓鹿蛾Amata sp.是一种以乌蔹莓为食料的单食性昆虫,以老熟幼虫在残枝落叶上作茧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化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太霞 李金亭 等 《中草药》 2003年34卷5期 465-4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比较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与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茎、叶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绞股蓝与乌蔹莓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绞股蓝幼茎有10个双韧维管束,而乌蔹莓幼茎有1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臻华 《生物学教学》 2016年41卷6期 43-44页PKU
【摘要】 以乌蔹莓为实验材料,对本实验进行改进,在定量的试剂配置,“细、直、齐”的滤液细线划法、层析液的配方等方面作了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翠娥 林建荣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7年18卷4期 865-865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乌蔹莓对外科化脓感染治疗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先建立80只小鼠局部化脓感染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乌蔹莓组、四环素组、鱼石脂膏组及对照组.结果 乌蔹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鱼石子膏组及对照组(P<0.01),与四环素组比较差异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贤铭 王铁僧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4期 610-611页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 Makino.又名七叶胆、南方人参、甘茶蔓,属葫芦科植物,是常用的中草药之一,也是一种颇有开发前景的药用经济植物.近年来,人们对绞股蓝进行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发现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建荣 李茉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6年17卷9期 1649-1650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乌蔹莓的抗菌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药乌蔹莓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等化脓菌株采用平皿法进行体外抗菌效应实验,并以中药制剂板蓝根和鱼腥草的注射液作对照.结果 乌蔹莓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福玉 《时珍国医国药》 2000年11卷1期 53-53页PKUCSCDCA
【摘要】 从本草记载、植物形态、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绞股蓝和乌蔹莓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利更好地利用绞股蓝资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彩琴 王兰英 《中国药业》 2015年16期 128-128,12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蔹莓联合利巴韦林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口腔疱疹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蔹莓结合护理干预治疗,均以7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绍月 苏敏 《全科护理》 2018年16卷32期 4017-4018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乌蔹莓外敷治疗CT增强扫描致碘对比剂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行CT冠状动脉造影(CTA)后对比剂外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50%硫酸镁湿敷肿胀部位,观察组给予中药乌蔹莓外敷肿胀部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胜国 蒋雅茜 等 《山东化工》 2018年47卷22期 78-79,83页
【摘要】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初步探索乌蔹莓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系统预试法对乌蔹莓根部的水、95%乙醇、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显色反应或沉淀反应,对乌蔹莓根部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乌蔹莓根部可能含有甾醇、氨基酸类、酚类、黄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慧浓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44卷4期 302-303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绞股蓝是葫芦科植物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的全草,与乌蔹莓(葡萄科植物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Gagnep.的全草或根),是两种不同的中药.<中药大辞典>[1]中载乌蔹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琰 胡颖军 《吉林中医药》 2004年24卷4期 48-49页ISTIC
【摘要】 <篇首> 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绞股蓝的干燥全草,性微寒,味苦,微甘,能补气生津,清热解毒,止咳祛痰,有降血脂,抗疲劳,抗溃疡和增强机体免疫等作用;而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乌蔹莓的全草或根,性寒,味苦,酸,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作用,主治热毒痈肿、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艺聪 陈建雄 等 《福建农业学报》 2016年31卷3期 265-267页
【摘要】 建立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中药相互鉴别的特异性PCR方法,利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对绞股蓝与乌蔹莓的快速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绞股蓝与乌蔹莓各9份,通过对其叶绿体DNA中 trnL‐F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根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雪平 王业皇 等 《医学信息》 2014年8期 176-177页
【摘要】 目的:前瞻性观察乌蔹莓膏治疗肛周脓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全国肛肠中心门诊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乌蔹莓膏观察组和鱼石脂膏对照组两组,观察治疗后的脓肿消退时间、自行溃透比率、疼痛指数、需切开排脓比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 2013年22期 9228,9244页
【摘要】 [目的]优选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条件.[方法]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酶体积、底物体积、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和反应温度等不同条件对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影响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因素大小顺序依次是:底物体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亚芳 陈佐云 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2年24卷1期 57-58页
【摘要】 目的:临床研究乌蔹莓治疗小儿口腔疱疹的作用.方法:设乌蔹莓治疗组和利巴韦林对照组各30例,进行2组治疗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乌蔹莓治疗小儿口腔疱疹,比利巴韦林具有更好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牟焉凌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09卷10期 88-89页
【摘要】 <篇首> 手足口病是学龄前儿童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1],主要由CoxA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以夏秋季多见[2].临床以手、足、口、臀部疱疹为主要特点,患儿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伴有发热、流涎和拒食,特别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威 于颖 等 《湖南农业科学》 2010年9期 16-18,21页
【摘要】 采用生长旺盛的乌蔹梅茎段为培养材料,进行芽的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留茬继代、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 MS+IAA 0.2mg/L+NAA0.1mg/L是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4 mg/L+NA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辰 杨袆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20卷11期 712-713页
【摘要】 <篇首> 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 (Thunb.)Makino简称GP)和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 (Thunb.) Gagnep)均为中草药,早在明代的<救荒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就有可作为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娟 廉志清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年31卷7期 76-78页
【摘要】 确定乌蔹莓中木犀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对影响木犀草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乙醇的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等)进行试验,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最终的提取工艺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体积比),料液比为1:14(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福玉 《内蒙古中医药》 2010年29卷22期 43-43页
【摘要】 从本草记载、植物形态、药理作用等方面对绞股蓝和鸟蔹莓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利更好地利用绞股蓝资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宗根 戴雅娟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09年21卷2期 130-134页
【摘要】 在模拟野外栽培条件下,对绞股蓝与乌蔹莓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及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指标进行比较,以期对这两种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提供一些光合生境方面的指导.结果表明,绞股蓝较乌蔹莓具有低光补偿点,低光饱和点,对吸收的光能的利用能力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巩江 张晶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37卷7期 3031-3032页
【摘要】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乌蔹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并研究了其在药用方面的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莉 郑雪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8期 3822-38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治疗火毒蕴结型肛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火毒蕴结型肛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乌蔹莓膏治疗,对照组采用莫匹罗星(百多邦)治疗,均为外用膏剂,观察两组疗效.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荣 李芳 等 《中成药》 2024年46卷8期 2587-25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乌蔹莓灌肠对远端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乌蔹莓灌肠,疗程 8 周.检测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DAI评分、Mayo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媚媚 郭亮 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4年28卷5期 25-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乌蔹莓水凝胶对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90例符合痛风性关节炎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湿热蕴结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每组30例.空白组仅采用依托考昔治疗,对照组采用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忠山 侯毅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4年30卷3期 368-37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蔹莓膏应用于急性骶尾部藏毛窦脓肿术后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84例采用切口开放手术(袋形缝合术)治疗的急性骶尾部藏毛窦脓肿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采用乌蔹莓膏换药治疗,n=41)和对照组(采用医用凡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莉 秦慧真 等 《中成药》 2023年45卷8期 2525-25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乌蔹莓70%醇提物对脂多糖(LPS)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质量浓度乌蔹莓醇提物对RAW264.7细胞活性的影响,筛选合适的实验剂量.以LPS(1 μg/mL)诱导建立细胞炎症模型,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淑君 陈逍翔 等 《中成药》 2022年44卷6期 1982-19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筛选乌蔹莓的抗炎有效部位,并对其抗炎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 建立二甲苯所致ICR小鼠耳廓肿胀模型、鸡蛋清所致SD大鼠足肿胀模型及大鼠腹股沟皮下植入棉球所致棉球肉芽肿大鼠慢性炎症模型.给予乌蔹莓各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灌胃给药后,检测各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康 夏东平 等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35卷6期 89-91,97页
【摘要】 目的:鉴别中药乌蔹莓与其相似品中药绞股蓝.方法:通过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乌蔹莓与绞股蓝进行鉴别.结果:乌蔹莓与绞股蓝在腺毛、非腺毛、叶表面各部位微性状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细节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区别.结论:中药微性状鉴别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别乌蔹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雨婷 郑雪平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9卷12期 146-149页
【摘要】 肛周脓肿、肛瘘及肛瘘术后炎症状态均为肛门直肠感染类疾病,属于中医肛周痈疡的范畴.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郑雪平教授认为该类疾病的病机以"湿、热"为主,治疗时强调灵活运用箍围法,在护场理论指导下,分期使用以乌蔹莓膏为代表的箍围药,达到"散-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华 丁旭枫 等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22年34卷5期 343-3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采取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究乌蔹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靶点及机制.[方法]从TCMSP数据库中筛选出乌蔹莓有效活性成分,获得其药物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NCBI基因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倩倩 包贝华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36卷4期 517-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定性分析乌蔹莓化学成分并对其主要成分建立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选用ACQUITY UPLC HSS T 3色谱柱(2.1 mm×50 mm,1.8μm),以0.1% ...
【关键词】 乌蔹莓;化学成分分析;UPLC-QTOF-M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军 陈之端 《云南植物研究》 2006年28卷5期 471-472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将产于中国海南的Cayratia mollissima var.lanceolata C.L.Li.提升为种:Cayratia lanceolata(C.L. Li)J.Wen & Z.-D.Chen(狭叶乌蔹莓),本种与产于马来西亚和印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凌云 许倩倩 等 《江苏中医药》 2021年53卷10期 74-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乌蔹莓不同提取物软膏对尿酸钠致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制备乌蔹莓不同提取物软膏.88只大鼠随机取8只为空白组,其余80只采用右侧后肢踝关节腔内注入尿酸钠混悬液的方法制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辉 潘开玉 等 《植物分类学报》 2003年41卷6期 531-544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对葡萄科Vitaceae 11属37种代表植物的叶表皮特征进行了观察,发现该科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为无规则形或多边形,垂周壁一般为平直、弓形或浅波状;气孔器通常仅分布在下表皮(火筒树属Leea偶尔可在上表皮观察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艺聪 陈建雄 等 《世界中医药》 2016年11卷5期 900-9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积雪草容易与多种混淆品相互混淆,本研究拟基于matK序列探讨积雪草与其混淆品鉴定的新方法.方法:从GenBank核酸数据库下载积雪草、过路黄、连钱草和乌蔹莓的matK序列,应用ClustalX 2.1软件进行SNP鉴别位点分析,应用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