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72
- 44
- 31
- 2
- 427
- 18
- 16
- 11
- 6
- 150
- 62
- 60
- 43
- 3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庞雷 陈晓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58卷1期 49页 ISTIC
【摘要】 十四正经中以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为最多,笔者特以其为例,探讨相关交会穴在临床上的应用,以飧同道.1 率谷治疗颈源性头痛患者,女,38岁.202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1周前因劳累出现持续性项部及后脑胀痛,连及头侧,自行服用布洛芬未见明显好转,...
【中文期刊】 张亚雪 朱雅凡 等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7期 1051-1053页 ISTICCA
【摘要】 《伤寒杂病论》以方药运用精妙著称,被称为方书之祖.相对而言,论中记载的针刺治疗内容虽然不多,取穴治病也颇具特色.期门是仲景书中记载最多的穴位,后世多从肝气郁结角度阐述期门穴的作用,但期门作为三经交会要穴,还有更深刻的诊疗意义,故从交会穴角度...
【中文期刊】 盛俊 潘永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31卷6期 868页
【摘要】 风寒头痛是指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 ,以前额.太阳穴区头痛为主要表现 ,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 ,遇风寒可加重的病症.笔者早先风寒头痛 ,自行针刺治疗1次后症状消失 ,效果颇验 ,特介绍如下.
【中文期刊】 彭良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23卷3期 28-28页 ISTICCSCD
【摘要】 <篇首> 笔者选用交会穴治疗不寐症,经过临床观察,疗效基本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男52例,女33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23年.
【中文期刊】 刘英才 李学惠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02年18卷12期 44-44页 ISTIC
【摘要】 <篇首> 自1982年8月至2001年8月我们以针刺交穴为主,治疗遗尿症11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中文期刊】 范梁松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22卷4期 78-78页
【摘要】 <篇首> 自2008年起笔者采用针刺配合隔姜灸阴阳跷脉交会穴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系统观察了80例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文期刊】 程凯 宫静 等 《光明中医》 2010年25卷10期 1947-1949页
【摘要】 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因多脏、多经功能失调而表现出的一系列症状,其发病尤与肾、肝、脾及冲任二脉的功能变化关系十分密切.交会穴具有联络诸经诸脏的特点,为验证其对更年期女性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和比较电针三阴交、关元对去卵巢...
【中文期刊】 仇德安 仇旭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年4卷12期 11页
【摘要】 <篇首> 交会穴是十二经与奇经八脉之间,两条或数条经脉相互交叉点上的腧穴.这些经脉有的阳经与阳经相交、阴经与阴经相交,有的阳经与阴经相交、阴经与阳经相交,也有十二经与奇经八脉相交.交会穴分布在头面最多,腹背次之,四肢最少.交会穴犹如铁路干线与干...
【中文期刊】 于天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9年22卷4期 77-7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缺盆既是一个中医的解剖部位,也是一个穴位名称.作为解剖部位是指锁骨上窝,作为穴位定位于:锁骨上窝中点下缘,距前正中线4寸.本穴从古至今都认为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笔者认为缺盆穴处相交会的经脉、经别、经筋较多,应视其为交会穴.其意义不是简...
【中文期刊】 赵志恒 赵曼霖 等 《天津中医药》 2025年42卷3期 311-314页 ISTICCA
【摘要】 项枕部腧穴是古今用来治疗眼病的重要针刺部位,其中位于足少阳胆经的风池穴应用范围最广,临床使用频率也最高.结合经络理论及解剖结构对风池与眼病的穴刺效应进行分析.认为"目-项中"关联的经脉循行是风池穴治疗眼病的经络基础,其作为胆经离首入项的第一...
【中文期刊】 王俊涛 王元广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3期 477-48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通督交泰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通督交泰针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5 d休息2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中文期刊】 王青 曹蓉 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5期 75-78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养血通络方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9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营养神经、甲钴胺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
【中文期刊】 王俊涛 吕文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10期 1777-1780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通督交泰针法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针刺及相关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通督交泰针法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Fug1-Meye...
【中文期刊】 董福江 莫倩 等 《云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7卷5期 30-35页 ISTIC
【摘要】 失眠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往针灸临床主要以针刺疗法治疗该病而忽略了患者的呼吸模式对失眠的影响.杨硕教授深耕杏林20余载,总结了一套运用针刺调神与呼吸模式重建相结合的新疗法来治疗失眠并取得显著的疗效.该方法是在中医理...
【中文期刊】 汤锦磊 吴联 等 《新中医》 2024年56卷5期 158-16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氧化应激因子、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 80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 2...
【中文期刊】 李佼徽 王筱鑫 等 《江苏中医药》 2024年56卷11期 54-57页 ISTICCA
【摘要】 八脉交会穴临床应用广泛,《针灸大成》中载其可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二百余种疾病.孙远征教授拥有40余年针灸临床经验,创立循经远取动法、调神理论针刺、原络通经针法、背部阳经透刺等特色疗法.孙教授对八脉交会穴的运用见解独到,临证以针刺...
【中文期刊】 张倩 朱俊 《光明中医》 2024年39卷15期 3069-3072页
【摘要】 呃逆病位在膈,发病与胃、脾、肾、肝等多个脏腑密切相关.西医中,呃逆又称为膈肌痉挛,诱发的原因较多,若持续48 h以上,则发展为顽固性呃逆.放化疗和手术等均可引起恶性肿瘤患者的顽固性呃逆,虽然针灸治疗呃逆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外一致肯定,但结合恶性...
【中文期刊】 杨帅 秦丽娜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13期 69-72页
【摘要】 《针方六集》是明代医家吴昆晚年之作,其中有大量篇幅对八脉交会穴进行了论述,有较强的实用性,被称为"针家纪纲".文章对《针方六集》中"八法"相关内容进行了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出"八法"形成不晚于元代窦杰的《针经指南》,并通过《医学小经》以歌...
【中文期刊】 陈唤明 张瑞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33卷1期 8-12页
【摘要】 西医学将尪痹归类于风湿免疫科疾病,其病因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应当早期进行干预治疗,以免对患者造成进一步损害.作者通过查阅文献和临床实践,以《难经·第二十九难》"阳维病苦寒热,阴维病苦心痛"为依据,提出从二维脉论治尪痹的思路,认为维络...
【中文期刊】 刘博 王爽 等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31卷24期 160-162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艾灸八脉交会穴结合针刺治疗心肾不交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3年-2024年在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治疗的心肾不交型不寐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针刺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艾灸内关穴...
【中文期刊】 于本画 豆江移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16卷22期 85-89页
【摘要】 关于"四关"的定义,历代学者颇有争议.自明代徐风在《针灸大全》正式提出"四关穴"这一词始,后世医家多将四关穴定义为手足的合谷、太冲四穴.然而,追溯《灵枢》原文记载,仍有许多医家指出合谷、太冲只是作为"四关"的举例,并不能代表"四关"的完整含...
【中文期刊】 康琳玲 彭拥军 等 《江苏中医药》 2023年55卷2期 66-69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数据收集整理,探讨《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方法:运用"中华医典"软件,统计《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的经穴处方,采用Excel表格建立《普济方》针灸治疗中风经穴处方数据库,用SPSS?26.0软件对处方中高频腧穴、...
【中文期刊】 邢博文 覃思敏 等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23年21卷4期 247-253页 ISTIC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内关、公孙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
【中文期刊】 刘海华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0期 1971-1973页
【摘要】 痉挛性斜颈为一种复杂难治的锥体外系疾病,目前没有特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以针刺为主,各医家针刺方法多样,笔者认为其致病机制为:外感六淫邪气、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脏腑气血津液亏虚,致使髓海失司,神机妄动,经脉瘀阻,经筋结聚而发为此病.治...
【中文期刊】 李涛 李彦双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23卷8期 2934-294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八脉交会穴对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患者头痛天数及外周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
【中文期刊】 杨雯敏 杨雨滢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39卷1期 128-135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和可视化分析系统,探讨针灸治疗房颤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
【中文期刊】 吕娟 王茹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37卷2期 32-3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揿针埋针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的疗效及对SAS、SDS评分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胃虚弱型妊娠恶阻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揿针埋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刺八脉交会穴...
【中文期刊】 崔燕 蒋永取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37卷1期 22-2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固本通络电针法联合八脉交会穴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SOD、MDA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八脉交会...
【中文期刊】 刘箐 高兵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7期 783-786页 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唐巍教授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整理唐巍教授医案等,对唐巍教授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辨治方法、选穴思路的独特之处加以归纳总结,并列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唐巍教授认为动眼神经麻痹总...
【中文期刊】 于艺 姜润成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3期 347-353页 ISTIC
【摘要】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并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全文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VIP datebase)中的中文文献,选取1990年1月至2020年1月数据库中用针灸或其他中医外治法治疗经...
【中文期刊】 修英 陈晓冬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19卷24期 143-14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因时制宜护理原则联合八脉交会穴贴敷对心衰病的效果,以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选取大连市中医医院心内科在2018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心衰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60例采取因时制宜护理原则联合...
【中文期刊】 叶冬梅 莫干才 等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9卷5期 123-124页
【摘要】 目的:探讨使用针刺八脉交会穴联合药物疗法治疗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后循环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药物疗法进行治...
【中文期刊】 钟建国 陈曦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39卷4期 477-480页 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即时镇痛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随机分到观察组(灵龟八法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灵龟八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评估针刺前,进针10 ...
【中文期刊】 张盼 李贺 等 《环球中医药》 2020年13卷8期 1406-1409页 ISTICCA
【摘要】 韩碧英教授认为疼痛当属痹症范畴,并指出调整卫气是针刺止痛机理,而井穴、原穴及络穴为干预卫气常用的穴位.韩教授根据《内经》中"是动病及所生病"所述内容,进行经络辨证,内因致痹多责之后天之本脾胃,外因致痹多责之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外邪中于肌表,...
【中文期刊】 李新莲 《针刺研究》 2002年27卷4期 296-29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总结了八脉交会穴在临床运用中的经验及体会,分别举例说明其具体用法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