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00
- 32
- 4
- 109
- 86
- 27
- 20
- 12
- 102
- 63
- 24
- 23
- 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谢利剑 黄敏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年26卷21期 1623-16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中小血管炎,其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已成为儿童最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目前我国KD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对KD并CAL的长期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加深,对该病的长期随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些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艳 于晓华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年19卷4期 378-3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不同时间血液常规指标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判断预后的客观依据.[方法]选取临床确诊KD患儿48例,冠状动脉损害组18例,冠状动脉正常组30例,2组按入院当日或次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招华 刘亚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1年26卷9期 709-7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全身性血管炎,其心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冠状动脉损害(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等)使其受到了临床医师,尤其是儿科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川崎病首次被认识至今已经40余年,随着那些最早的川崎病患者逐渐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黎明 秦玉明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年25卷7期 531-5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平板运动试验对川崎病(KD)并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T2100活动平板对本院2008年4月-2009年4月诊断为KD且存在冠状动脉损害的32例患儿进行平板运动试验.男27例,女5例;年龄4.5~14....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平板运动试验;冠状动脉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军 陈兆鸿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9年24卷21期 1652-16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川崎病患儿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测定,探讨MMP-9与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CAL)发生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23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损害;基质金属蛋白酶-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月明 林玉婵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2年28卷1期 106-108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不完全川崎病(IKD)的危险因素,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CAL).方法 按照IKD诊断标准,对2005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36例IKD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资料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36例IKD患儿中发生CAL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衍文 陈少华 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1年18卷3期 260-2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危险因素,为KD预后评估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有完整超声检查资料的KD确诊患儿31例,对CAL组及无冠状动脉损害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婷婷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37卷3期 294-297页ISTIC
【摘要】 近年对川崎病的追踪随访发现,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但仍有少数患儿长期遗留心血管后遗症,可发展为缺血性心脏病,一旦发生心肌梗死,病死率高.因此,美国、日本及我国等均制订了相应的川崎病患儿长期随访方案,应用各种随访手段以观察其冠状动脉损害及转归,...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损害;转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艳艳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10年37卷5期 487-490页ISTIC
【摘要】 川崎病(KD)主要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损害(CAL),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等,甚至猝死.KD现已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因此,早期发现哪些KD患儿是发生CAL的易患人群,并予及时干预十分重要.遗传因素在KD及...
【关键词】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基因多态性;冠状动脉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瑞 都鹏飞 《中国综合临床》 2009年25卷12期 1325-132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预防和治疗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72例川崎病惠儿按入院时间分为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组46例(治疗组)和未使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26例(对照组),利用彩色超声系统时2组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情况进行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刚 冯丽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14卷16期 191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的疗效.方法:将23例川崎病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大剂量IVIG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只给予阿司匹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大剂量IVIG治疗较只用阿司匹林疗效显著,结果热程短,皮疹、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英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24卷5期 1756-175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流行病学特点,总结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经验,提高对KD的认识.方法:统计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月32例KD的临床资料.结果:各年KD占住院病人数,无统计学差异.32例中,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慕怡 虢艳 等 《中国医疗前沿(上半月)》 2011年06卷5期 85-86页
【摘要】 目的 随访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护理配合.方法 护理全程配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在恢复期用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损害、扩张、瘤的变化差异.结果 356例KD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建军 《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 2011年02卷5期 100页
【摘要】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对减少冠状动脉损害的效果.方法:将18例K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观察两组患儿心脏并发症的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珍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24卷4期 1280页
【摘要】 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综合症,也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好发于2-4岁孩子,以男孩多见.川崎病的最大危害是损害冠状动脉,是小儿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也是成年后发生冠心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其实它的主要损害在心脏和冠状动脉.川崎病已经成为导致小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武红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12卷18期 132页
【摘要】 目的:学习和探讨川崎病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对52例川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52例中,男35例,女17例,男女比例2.01:1,平均发病年龄2岁2个月,合并冠状动脉损害13例,发病率25%.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 王癸卯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23卷8期 103-104页
【摘要】 目的:观察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维生素C(VitC)静脉输注对川畸病(KD)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冠状脉损害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2002年1月~2008年3月对87例5个月至8岁,均符合川畸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
【关键词】 川畸病;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维生素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 王癸卯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23卷7期 110-110页
【摘要】 目的:观察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大剂量维生素C(VitC)静脉输注对川畸病(KD)急性期的疗效,及对冠状脉损害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2002年1月~2008年3月对87例5个月至8岁,均符合川畸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
【关键词】 川畸病;单次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大剂量维生素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红 宋涣清 等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年3卷8期 101-10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2000年以来收治住院的23例IKD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以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盼盼 董传莉 等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4年20卷4期 446-45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IKD)患儿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以及其与完全性川崎病(CKD)患儿的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蚌埠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9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不完全性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复娟 吴良霞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38卷7期 481-4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为冠脉损害组(CAL组)40例,无冠脉损害组(NCAL组)7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0例KD患儿的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再富 范晓晨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38卷3期 182-1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初诊的185例KD住院患儿,根据治疗前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冠脉损伤组(CAL组,24例)和未合并冠脉损伤组(nCAL组,16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相虹 常明 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0年22卷1期 53-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检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血清中脂源性细胞因子Omentin-1和Chemerin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4月确诊为川崎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和40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庭艳 凌加云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38卷7期 490-4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并发多发肺结节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性KD并发多发肺结节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总结.结果 患儿,男,3月龄.以发热、皮疹为主要表现,颜面及躯干部多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佳慧 成芳芳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20年38卷7期 485-4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再发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2018年间收治的再发性K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2112例初发KD患儿,其中35例再发,再发率1.66%.35例再发KD患儿首次发病后K...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佩 肖婷婷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9年37卷4期 245-2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住院诊断为KD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以同一时期确诊为川崎病(KD)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与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依菡 吴蓉洲 等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年40卷12期 1634-16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性别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风险差异的内在机制.方法 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全部确诊川崎病患儿,根据患儿性别比较两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与时间以及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桐 蒋志敬 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1年44卷7期 665-669页ISTIC
【摘要】 川崎病(KD)属于急性发热性免疫性疾病,以冠状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已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虽经积极规范治疗,但仍有部分患儿发展为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进而可出现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猝死等。因此,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CA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维晞 邓和平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年21卷7期 1296-1300,136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20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114例,其中嗜铬细胞瘤儿茶酚胺性心脏损害的患者27例.所有患者均完善术前常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璟英 李亚蕊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年32卷9期 656-6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尤其是有冠状动脉损害(CALs)患儿血浆羧化不全骨钙素水平的变化及羧化不全骨钙素在KD并CAL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至12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与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36例KD患儿资料,其中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建美 王倩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6年18卷6期 522-5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EM-1)激活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45例KD患儿分为有冠脉损害组(CAL组,16例)和无冠脉损害组(NCAL组,29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发热对照组(1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
【关键词】 川崎病;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冠状动脉损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小斐 卢根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6年31卷22期 1721-17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儿童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认识.方法 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4例CAEBV并心血管系统损害(冠状动脉瘤形成和其他大动脉受损)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
【关键词】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心血管损害;冠状动脉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伟明 《中国热带医学》 2015年15卷9期 1124-112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对1岁以下婴儿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年龄组KD尤其是不完全KD患儿的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2010年10月-2014年10月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KD患儿300例,将1岁以下KD患儿(A组)64例与同期诊治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瑜 赵晓东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年29卷1期 3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川崎病(KD)各系统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供关于KD并发症的大样本数据,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3年1月至2009年12月住院的1 370例急性期KD患儿临床资料,对KD各系统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芸 石琳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4年29卷21期 1635-16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川崎病(KD)患儿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分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的变化,为IVIG无反应型KD患儿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发病10 d内接受I...
【关键词】 川崎病;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无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朝中 刘芳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0年27卷9期 661-665页ISTICCA
【摘要】 川崎病合并巨大冠状动脉瘤是发生冠状动脉事件主要危险因素,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血栓栓塞导致心肌缺血甚至死亡。综合管理包括急性期积极的抗炎、抗血栓治疗,恢复期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形态和心肌缺血评估结果制定治疗和随访方案。期望通过积极治疗和系统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为国 范秋红 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年28卷13期 993-9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髓细胞相关蛋白-8(MRP-8)/髓细胞相关蛋白-14(MRP-14)异二聚体在川崎病(KD)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寻求KD的实验室诊断指标及药物治疗新靶点.方法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为KD组...
【关键词】 川崎病;髓细胞相关蛋白-8;髓细胞相关蛋白-1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立健 韩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年22卷1期 62-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川崎病(KD)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儿童的急性血管炎综合征,目前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该病发病率已超过风湿热成为儿童期后天性心脏病的首位病因.冠状动脉损害是其严重并发症,可进一步导致心肌梗死、猝死及缺血性心脏病等后遗症.本文主要从KD冠状动脉损害的...
【关键词】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冠状动脉损害;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郁怡 陈树宝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6卷3期 321-3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川崎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与冠状血管免疫性损伤,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冠状动脉炎在川崎病急性期后持续存在,是导致血管内膜纤维性增生,血管腔狭窄的重要原因.超声心动图诊断川崎病并发心血管损害对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估测预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军 张爱真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5年20卷3期 237-2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对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川崎病患儿78例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分为3组,并对各组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出冠状动脉病变45例,其中冠状动脉扩张32例,冠状动脉瘤13例;心电图异常16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