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2
- 1
- 18
- 1
- 9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林慧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25卷2期 35-37页ISTIC
【摘要】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的特点是由博返约,从浅入深,对疾病分类简明扼要,系统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师古而不泥古,探其源通其变,论证阐发微奥,切指实在之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选贤 张留超 等 《河北中医》 2003年25卷1期 77-7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清代医家陈修园"集先秦以至元明诸大家之说",返博为约,立足浅易,撰成<医学实在易>一书,精效实用,出神入化,"以为医家、病家畏难而不能深入堂室者,敞开了方便之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慧光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13卷2期 37-39页ISTICCSCDCA
【摘要】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的特点是由博返约,从浅入深,对疾病分类简明扼要,系统辨证施治,理法方药师古而不泥古,探其源通其变,论证阐发微奥,切指实在之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懿泽 吴方真 等 《江苏中医药》 2025年57卷1期 64-66页ISTICCA
【摘要】 痛风是以肢体游走性剧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疾病.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对于痛风辨治有着独到见解,其首辨痛风与痹病之别,认为痛风虽因外感风寒湿三邪所致,但以风邪为主,次辨虚实寒热.陈氏认为,痛风初期属表实证,治宜解表温里;若属虚证则据气血亏虚之况,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蕊 辜炳锐 等 《中医药信息》 2015年2期 71-72页ISTIC
【摘要】 陈修园对痰饮病的治法在《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提出攻逐、消导、和、补、温、清、润七法。前四法依邪正消长关系而立,后三法则根据病邪性质即寒、热、燥而确立。总结陈氏治疗痰饮病七法的特点,并通过提出相应方剂阐述其立法思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希宸 李廷保 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32卷9期 16-18页
【摘要】 [重要目的]数据挖掘分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内服复方用药规律规律.[资料来源]陈修园《医学实在易》.[选择文献量及依据]纳入药物组成齐全的中药内服复方.排除药名不全的方剂、外用方剂、单味药方、未注明药物组成的方剂.[数据提棘规则及应用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勇 《世界中医药》 2011年06卷5期 435-437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清代著名医学家陈修园论治中风有鲜明特色,在所著<医学三字经><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金匮要略浅注><南雅堂医案>等书中辨治中风,以虚实标本内外立论,分真中风与类中风.真中风分中经、中腑、中脏、中血脉四大类型,辨闭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志济 邱江东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04年31卷11期 892-893页ISTICPKUCA
【摘要】 肝病胁痛的治疗说易亦难,历代医家各有千秋,吾师朱良春教授有其特色,笔者仿吾师严于辨证,精于用药之特色,临床治疗各种肝病(包括肝癌)胁痛,历年来均收廉验之效.中医方书浩如烟海,雷丰<时病论>云:"甚矣!医道之难也."陈修园则著<医学实在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蒲永文 蒲志孝 《中医杂志》 2004年45卷8期 636-6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温阳法是八法之一,又称温里法、祛寒法.主要用于中焦虚寒、亡阳欲脱、寒凝经脉等证.中医认为,糖尿病与消渴基本一致.如<素问·奇病论>谓:"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宋代王怀隐等著<太平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荣 《中国医药学报》 2000年15卷6期 48-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清代医家陈修园,一生精研医理,普及医学,且临床精通内、妇、儿各科,经验丰富.其所著的<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等书中,在论治消渴病方面有颇多创新,其经验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林平 曹旭焱 等 《陕西中医》 2012年33卷9期 1268-126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汗出与否"在中医临床中极受重视,清代医家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十问歌写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其将"问汗"排在第二位,可见前人早已认识到了汗的重要性.通过询问汗之有无,可了解津液之盈亏与存亡,病性之寒热虚实和机体的阴阳盛衰,并直接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校诚 王勇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0卷2期 278-279页ISTIC
【摘要】 <篇首> 清代著名医家陈修园论治中风有鲜明特色,在所著<医学三字经>、<医学从众录>、<医学实在易>、<时方妙用>、<金匮要略浅注>、<南雅堂医案>等书中辨治中风,以虚实标本内外立论,分真中风与类中风.真中风.分中经、中腑、中脏、中血脉四大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太生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27卷3期 49-50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世医皆知白术具有补气、健脾除湿和止汗安胎的功效,但白术最善利腰脐死血及通便秘的功效则知者甚少.<本草逢原>论曰:"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清·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亦曰:"白术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25卷4期 70页
【摘要】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还有利气散血、治腰痛之功效.历代医家对白术治腰痛的作用论述颇多,如《别录》云白术“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利腰脐间血”,《本经逢原》日“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散腰脐间血”.善用白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今垣 李明 等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22卷2期 1-3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病态处方,即不合格的处方.鉴于庸医日多,方药杂乱日众,元·王好古乃有<此事难知>之作.而清·陈修园以普及等为名倡<医学实在易>,从而病处方日益泛滥,给患者带来灾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立行 《浙江中医杂志》 2002年37卷4期 139-141页ISTIC
【摘要】 <篇首> 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甚至可以说是中医的标帜.脉象在《脉经》24脉基础上,历代皆有所增删,形成27脉、28脉、32脉不等.为了达到简明切用而又执简驭繁的目的,历代医家提出了许多诊脉的纲领,如东汉张仲景受《内经》"善诊者,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正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5期 34-34页
【摘要】 很多老年人都存在眩晕、头痛等症状。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提出:“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指出导致眩晕的四大原因分别为风、火、痰、上虚气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芳杰 王军省 《新疆中医药》 2014年32卷4期 83-84页
【摘要】 1 中西医临床带教现状分析中西医结合的实习生在临床实践中常常有许多困惑,甚至有些茫然或者不知所措,更多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少和老师及病人的交流.众所周知,学医难,学中医难,学中西医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元代名医王好古写的中医书名叫《此时难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20卷23期 198页
【摘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的代表方,其治疗的主要症状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其中不包括咳嗽,但后世有医家认为该方为治咳妙方.如许叔微《伤寒百证歌》谓"小柴治咳值千金",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中主张小柴胡...
【关键词】 咳嗽的治疗体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辉 《国医论坛》 2004年19卷5期 9-10页
【摘要】 <篇首>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少阳证的主方.第96条中提到"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小柴胡汤方后亦提到"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陈修园<医学实在易>治咳论中亦云:"胸中支饮咳源头,方外奇方勿漫求,更有小柴加减...
【关键词】 外感后久咳/中医药疗法;小柴胡汤/治疗应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医杂志》 2009年50卷9期 859-86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汗出与否是中医临床中极受重视的症状,清代医学家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十问歌写道:"一问寒热二问汗",将问汗的内容排在了第二位,而其《十问歌》的渊源,则是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编的《十问篇》,可见前人早已认识到了汗的重要性.通过询问汗之有无,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高 刘慧敏 等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2年34卷5期 444-445页ISTIC
【摘要】 陈修园,原名念祖,号慎修(1753~1823年),福建长乐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教育家.陈修园一生著作颇多,现存于世的有16部,由于其文字简练,浅显易懂,畅达优美,且多以歌诀的形式表达,所以流传甚广.陈氏关于"泄泻"的论述主要体现在《医学从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选贤 《求医问药(学术版)》 2012年10卷2期 524-525页
【摘要】 余宗亲中为医者素多,耳濡目染,余幼年即略知医之一二.中有名震乡里者,余曾询其学医之道,乃出其珍藏医书一册,曰熟读背诵可也.此书名《医学实在易》,乃中医歌诀名著,为清代医家陈修园所著,该书以诗概要,易记精效,“浅”易”二字乃是其亮点所在.问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韦俊民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民间医药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 2017年
【摘要】 作者初学切脉,遍读《脉经》《濒湖脉学》《四言举要》《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不得要领,后读及明白易晓《医学实在易·四言脉诗》之后,再返回读经典就有所感悟了;作者认为辨证论治体系奠基于张仲景,辨证就是找出病的来龙去脉,抓病机、抓主证是关键,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秭林 导师:朱立鸣 王道坤 李应存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硕士) 2012年
【摘要】
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其中有关陈修园论述血证的篇章进行整理归纳并进一步分析研究,系统总结陈修园的血证学术思想,以期更好地应用于理论及临床。
方法:陈修园关于血证的论述散在于《医学从众录》、《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医学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晓 导师:华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 2007年
【摘要】 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癫痫患者体质及癫痫的发作时辰的临床调查,对发作时辰分布、体质分布,及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不同体质患者癫痫发作时间和体质的分布特点,其目的在了解癫痫发作的时辰和癫痫患者体质分布以及不同体质患者癫痫发作的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