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93
- 90
- 3
- 108
- 75
- 55
- 26
- 20
- 176
- 117
- 40
- 31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蔡凌 贺黎铭 等 《四川农业科技》 2023年4期 34-38页
【摘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灵芝的需求越来越大,优质新品种培育成为灵芝育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灵芝育种工作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但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灵芝育种提供了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在灵芝品种的选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灵芝选择育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卓 夏立秋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9年44卷10期 1148-11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多杀菌素是由放线菌刺糖多孢菌产生的一种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兼具化学农药的高效性与生物农药的安全性.本研究通过将红色糖多孢菌和刺糖多孢菌两种菌株做原生质体融合探究来得到高产多杀菌素的菌株.首先构建了不产红霉素的红色糖多孢菌工程菌株,然后将其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红 贾敬芬 等 《实验生物学报》 2004年37卷3期 167-175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豆科牧草沙打旺为一亲本,碘乙酰胺处理的紫花苜蓿发根农杆菌A4菌株转化系为另一亲本,通过PEG-高pH,高钙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在不加外源激素的DPD培养基上有效地筛选了杂种细胞.经培养首次得到沙打旺(+)紫花苜蓿的属间体细胞杂种.尽管双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寒静 李磊 等 《广西植物》 2018年38卷10期 1310-13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建立高效稳定的广藿香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技术体系,该研究以广藿香愈伤组织悬浮细胞为材料,研究了原生质体制备的酶解条件和培养方法、细胞密度、激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并通过测定融合产物直径确立融合细胞筛选范围,进一步研究聚乙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志红 张佳 等 《中国抗生素杂志》 2014年39卷7期 494-498,50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 以青霉素工业生产菌株产黄青霉为研究对象,对丝状真菌原生质体融合及其融合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方法 通过紫外线诱变和基因转化筛选出具有不同遗传标记的2株亲本菌株,对供体亲本菌株原生质体热灭活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并对融合子进行了分离及传代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忻如颖 周传珠 等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0年11卷1期 89-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与播娘蒿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的自交后代群体中,实施定向选择和品质鉴定,在F3收获的247株中筛选获得9份含油量大于45%、芥酸含量小于0.5%、硫苷含量小于30μmoL/g的高油双低甘蓝型油菜新种质,其中有2份是黄籽高油双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麓岩 张梦云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0年30卷5期 41-4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确定了酿酒酵母W5及休哈塔假丝酵母20335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选取不同脱壁预处理时间及不同酶解时间,对酿酒酵母W5、休哈塔假丝酵母20335进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比较制备率和再生率.确定脱壁预处理30 min后,以终浓度2%的蜗牛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伟 任丽丽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0年8期 93-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胞融合技术是一项迅速发展的细胞工程技术,是细胞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细胞融合技术开始应用于藻类原生质体融合,至今已在多种藻类中开展了细胞融合及杂种培育试验.综述了在藻类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方法:化学融合法、电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改娜 贾敬芬 《植物学报》 2009年44卷4期 442-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成功培养原生质体的基础上,用改进的PEG-高pH高钙法诱导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和木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原生质体融合,得到了科间体细胞杂种融合细胞.采用罗丹明-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传利 杨志新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8年24卷5期 793-8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拓宽油菜育种的基因资源库, 改良油菜品种,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花油3号下胚轴和芝麻菜(Eruca sativa)下胚轴为材料分离制备原生质体; 然后采用PEG-高Ca2+-高pH法进行原生质体融合, 当PEG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淑慧 管荣展 等 《遗传》 2007年29卷6期 745-75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甘蓝型油菜下胚轴和蔊菜叶片为外植体提取原生质体,采用PEG-高pH、高Ca2+附加DMSO的原生质体融合方法,用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融合体,获得了10株融合杂种,观察了杂种形态学和细胞学.结果表明:1%纤维素酶+0.2%离析酶+3 mm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奇 袁隆平 等 《植物学通报》 2004年21卷3期 257-2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田间事先鉴定出杂种后代的优异完全不育株,用花药培养或诱导孤雌生殖使其纯合,测定其配合力,可以筛选到优良的目标不育系.以下3种方法则可能通过目标不育系而获得其同型保持系:一是通过体细胞变异(花药培养)产生;二是在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小勇 张铭 《中草药》 2004年35卷7期 811-8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铁皮石斛与绞股蓝原生质体杂交融合,为中药材的改良提供新途径.方法两种原生质体通过PEG法进行成对融合,融合子培养在添加BA 2 mg/L及NAA 1 mg/L改良的MS液体培养基中.结果分离得到了高产量、活力强、纯度高的铁皮石斛及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秀英 郭雪娜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3年19卷6期 720-7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筛选、单倍体分离、诱变和原生质体融合,从融合子中选育了一株高生物量富硒酵母菌株(编号为ZFF-28),其细胞硒总含量分别是原始亲株ZY-67和ZY-198的2.8倍和2.0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优化培养条件:6%糖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延云 张贺迎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2年8卷4期 422-42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将碱性蛋白酶生产菌2709与含有碱性蛋白酶基因克隆载体pDW2的工程菌枯草杆菌BD105进行细胞融合,得到1株高产碱性蛋白酶的工程菌A16.菌落的原位杂交表明,该菌株携有双亲的遗传物质.A16的表型与生长特征与2709...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碱性蛋白酶;地衣芽孢杆菌270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蕤 虞磊 等 《生物学杂志》 2002年18卷1期 2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标记和香菇单核L4菌株的原生质体和未经标记的香菇单核B14菌株的原生质体为亲本,在聚乙二醇(PEG)的促融下进行融合.选取一个带有荧光,另一个不带荧光的原生质体粘合对进行再生培养.通过对利用"锁状联合"筛选得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成涛 牛天贵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02年2期 42-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芽孢杆菌T12-1与嗜热链球菌ST及嗜酸乳杆菌C3进行原生质体融合,获得两株科间融合子S-T13-37和C-T24-8,它们对培养液中的胆固醇降解率分别为54%和78%.ST、C3和T12-1原生质体的再生率分别为10.5%、8.6%和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子勤 贾敬芬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年7卷5期 403-40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高钙离子浓度、高pH值方法结合PEG处理诱导红豆草羟脯氨酸抗性系和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融合.融合机制表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为相连膜在中间部位形成一个大的小泡,第二种为随相连膜的解体产生很多较小的泡状结构.融合过程中形成的小泡直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枝荣 安沫平 等 《菌物系统》 2001年20卷2期 279-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凤尾菇营养缺陷型突变型中性菌株与另一株营养缺陷型的正常交配型菌株进行了原生质体融合反应.融合子之间以及与亲本之间在菌落形态和菌丝生长速度上表现出了较大差异。融合子菌落角变的菌丝体从多核体转变为双核体,并且在菌丝体上产生了圆桶状的特殊结构而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军 宋志文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年7卷4期 388-39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两性霉素B抗性作为标记,通过单株灭活,进行栖土曲霉种内非营养缺陷型原生质体融合.在40%的PEG(Mr=6 000)促融下,融合频率为1.62×10-5.连续传接10代后,获得稳定的融合子.对孢子体积、核DNA含量、生长速度进行了测定,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敏 蒋春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21卷11期 2868-2870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构建红景天苷高转化菌株,并对红景天的固态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黑曲霉菌株H35和H42为出发菌株,将双亲株的原生质体分别进行紫外和热灭活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通过重氮盐比色法初筛和HPLC复筛得到一融合菌株(Rc14);并运用"复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贵英 祝飞 等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6年39卷4期 362-365页ISTIC
【摘要】 目的 在原生质体融合实验中筛选PEG分子量、工作浓度及孵育时间的最佳水平,为系统建立起金钗石斛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体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研究采用药用品质优良的贵州赤水金钗石斛与茎粗生长快的云南瑞丽金钗石斛原生质体为材料,采取单因素分析法,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林芝 熊荣园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9年40卷19期 210-214页
【摘要】 以菌龄5 d的菌丝体为原料,采用1.5 %溶壁酶和1.5 %蜗牛酶酶液,酶解3 h,酶解温度为30℃,0.6 mol/L KCl为渗透压稳定剂,制备得到金针菇和平菇原生质体.两种原生质体融合后,25℃静置培养2 d随后涂布于再生培养基.以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婷 潘魏松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12年10卷1期 25-29页ISTICCABP
【摘要】 以紫外(UV)与亚硝基胍诱变的竹黄菌(Shiraia bambusicola)菌株NU12和UV4为出发菌株,60℃处理5 min、紫外(距离30 cm,30 W)照射90s进行双亲原生质体灭活,通过30%聚乙二醇PEG6000介导原生质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幼平 张莉莉 等 《生物学通报》 2009年44卷8期 7-9页ISTICCA
【摘要】 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融合种类以及应用情况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锦 刘湘 等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10卷1期 46-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亦称细胞融合(cell fusion)﹑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超性杂交(parasexual hybridization)或超性融合(para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锐萍 邢雪忠 等 《生物技术》 2006年16卷4期 16-18页ISTICCA
【摘要】 以一株能聚磷但不耐热的芽孢杆菌和一株嗜热但不聚磷的嗜热菌为亲本,PEG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出2株既耐高温又能聚磷的融合菌株.对2株融合子进行传代培养,同时对未传代培养的融合子和传代培养后的融合子进行聚磷及耐热性测定,2株菌株的聚磷能力均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丽华 张明浩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05年14卷1期 65-68页ISTICCA
【摘要】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激光微束在染色体微切割和微分离、分子细胞生物学、去除细胞壁、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勇 张德咏 等 《生命科学研究》 2004年8卷4期 344-350页ISTICCA
【摘要】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光合细菌球形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sphaerotdes)、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ttstris)、嗜酸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dnas acidophi...
【关键词】 球形红假单胞菌(球);沼泽红假单胞菌(沼);嗜酸红假单胞菌(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玉兰 郭雪娜 等 《工业微生物》 2004年34卷4期 29-33页ISTICCA
【摘要】 对402株不同种属的酵母菌株进行初筛、复筛,筛选到一株生物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46(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一株铁富集量较高的二倍体菌株ZY-173(Saccharomyces kluyveri).然后以它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太和 王利琳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4年26卷3期 321-323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筛选出一种荧光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利用该荧光染料染色,原生质体细胞核在普通光学显微镜或荧光显微镜下呈红色或发出强烈的桔红色荧光,能清晰地进行分辨.利用罗丹明B或者使用荧光染料FDA,对两种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染色,在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萍 刘健华 等 《医学研究通讯》 2004年33卷11期 42-44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青春双歧杆菌原生质体与乳杆菌原生质体的融合构建耐氧双歧杆菌,以解决双歧杆菌制剂开发中始终存在的"活菌数低"和存活时间短等问题.方法将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别制成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电脉冲(电融合法)条件下进行融合,近一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剑秋 周东坡 《生物学通报》 2002年37卷7期 9-11页ISTICCA
【摘要】 从影响原生质体制备、再生的因素、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诱变、原生质体再生育种、原生质体转化和原生质体固定化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目前原生质体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相关机制和技术环节作了简要概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祥锴 安志东 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1年23卷4期 24-28页ISTICCA
【摘要】 分别以紫外线、热灭活林肯链霉菌947和9502原生质体,然后进行灭活双亲的原生质体融合,从16株融合子筛选到林肯霉素高产株.用双亲的互补营养缺陷型对林肯链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融合、再生的部分条件进行了研究.发现含0.4%Gly和34%蔗糖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慕华 潘佩平 等 《食品科学》 2015年36卷23期 189-194页
【摘要】 为获得具有抗噬菌体功能且发酵性能优良的乳酸菌融合子,采用单亲灭活及正交分析方法,研究了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的原生质体制备及融合条件.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最适条件是以磷酸盐缓冲液和甘露醇制作的高渗溶液为原生...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抗噬菌体菌株;原生质体制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燕晓翠 刘西周 等 《中国饲料》 2015年14期 17-21页
【摘要】 为构建兼取木质素降解能力强和生长速度快的新型菌株,以糙皮侧耳和酿酒酵母原生质体为亲本,采用双亲灭活标记方法,通过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交变电压、交变电场频率、脉冲场强、脉冲个数和脉冲间隔对两亲本电融合率的影响,利用拮抗试验和菌丝形态学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文强 王进 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年33卷8期 856-864页
【摘要】 采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黑木耳神农A8与秦单4#原生质体的制备、再生及融合的最佳条件.培养7d的黑木耳菌丝体用0.5 mol/L甘露醇做稳渗剂,2.0 mol/L的溶壁酶酶解,30℃下水浴3.5 h时,黑木耳神农A8和秦单4#原生质体释放量分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居宁 易庆平 《食品科学》 2014年35卷3期 173-177页
【摘要】 以青岛啤酒酵母和高浓酵母为供试菌株,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得到融合子.对融合子利用铜抗性初筛,利用耐压和发酵性能为指标进行实验室和100 L发酵复筛,并对融合子进行鉴定及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原生质体融合选育出的高浓菌株与青岛啤酒酵母菌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燕春 王超 等 《化工学报》 2014年9期 3576-3582页
【摘要】 利用课题组前期通过不同物理化学诱变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8株多杀菌素产生菌为出发菌株,采用96孔板发酵培养结合生物检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探索了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双亲灭活和原生质体融合等条件,并通过多轮基因组重排获得了多杀菌素高产菌株。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艳 吴志洋 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79-84页
【摘要】 研究以苄嘧磺隆降解菌Rhodococcus sp. BX2与丁草胺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 LYC-1为亲本,优化用于构建可同时降解苄嘧磺隆与丁草胺的融合子的原生质体融合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原生质体融合的最佳...
【关键词】 苄嘧磺隆;丁草胺;Rhodococcus sp. BX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