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14
- 6
- 4
- 3
- 2
- 2
- 7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天丰 张丹梅 等 《航空制造技术》 2022年65卷23期 81-89页
【摘要】 利用波长1064 nm、脉冲宽度10 ps、重复频率100 kHz的超快脉冲激光,刻蚀了铌酸锂基底上的银铬双层薄膜,研究了激光能量密度和扫描速度对银铬双层薄膜表面刻蚀沟槽质量的影响以提高沟槽质量.结果表明,激光能量密度5.38 J/cm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占盈 徐铭恩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14年33卷2期 161-1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现有的药物筛选评价技术中,动物筛选模型存在种属差异和周期长等缺点,高通量筛选和细胞筛选模型则与体内环境差异大,药物筛选准确率低.细胞3D打印技术为在体外构建仿真的组织器官模型提供了可能,当其与细胞芯片技术结合则为体外构建高效准确的药物筛选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春皓 崔传金 等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年41卷10期 184-192页
【摘要】 设计一种基于纳米ZnO材料的快速检测食物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阻抗生物传感器,首先利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设计出微叉指电极的结构参数,并用电化学方法将纳米ZnO薄膜修饰到电极表面,利用生物素与亲和素间的亲和力将金黄色葡萄球菌抗体固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一 徐志远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年11卷6期 1985-1991页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微电极检测饮用水中锰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 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完成传感器.在Randle模型基础上,对检测锰离子的微叉指电极工作电路进行等效电路分析,以进行微叉指电极的结构优化.结果 优化后叉指电极传感器阻抗降低,低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兴宇 蒋栋能 等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38卷6期 753-755,75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构建一种无标记检测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传感器.方法 采用葡萄球菌A蛋白(SPA)法定向固定单克隆抗体于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以捕获CD4+T淋巴细胞,并用循环伏安法(CV)扫描对金叉指微阵列电极表面的修饰情况进行表征,最后通过电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宁 崔传金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年9卷6期 1404-1410页
【摘要】 生物传感器作为交叉学科的新型检测工具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微叉指电极因其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检出限低、成本适中、携带方便等优点被用来制作成生物传感器, 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影响微叉指电极传感器性能的关键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传金 刘双 等 《中国乳品工业》 2017年45卷5期 23-26页
【摘要】 新鲜牛奶中体细胞数是衡量牛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实现其快速、准确、低成本检测意义重大.用电化学沉积法将纳米ZnO固定在微叉指金电极的表面,构建了一种纳米ZnO阻抗传感器,在1 MHz内用电化学工作站对传感器中不同细胞浓度的奶样进行检测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尊忠 王婷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2年3卷6期 676-680页
【摘要】 目的 研究微电极阻抗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农药以及回归模型建立.方法 用蛋白A修饰叉指微电极,把5个不同浓度的毒死蜱样品依次滴加到已经制备好的阻抗生物传感器上进行检测,分析6个特定频率下毒死蜱浓度与阻抗信号的相关性.结果 在10 Hz频率下,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波 刘清君 等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2年31卷4期 40-42,46页
【摘要】 研究采用微机械加工技术制备了生物电阻抗检测用的细胞传感器芯片.传感器各通道为50 μm的微电极,以交错的方式间隔50 μm排列.配以相应的药物微进样系统与控制系统后,将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细胞接种培养于芯片电极表面,研究了人参皂苷Rh2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朝颖 刘清君 等 《传感技术学报》 2010年23卷3期 291-296页
【摘要】 介绍我们设计的微结构细胞阻抗传感器,采用微电子加工技术在硅基底上制作了以叉指结构金电极为工作电极的传感芯片,将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培养和固定在器件上,进行连续的细胞阻抗监测.研究细胞阻抗随频率和时间改变的定量关系.结合细胞贴附前后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莹 杨勇 等 《传感技术学报》 2008年21卷6期 908-915页
【摘要】 细胞电生理检测芯片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的细胞胞外电生理测试工具发展迅速,但存在功能单一化,指标不够稳定的缺点,如信噪比较低,难于重复与对照,且不能实现多参数同时检测,已成为细胞电生理快速分析发展的瓶颈.集成型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希山 陈裕泉 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年39卷7期 957-961页
【摘要】 纳米叉指电极在应用到蛋白质芯片免疫检测中时,由于指端效应和扩散场不连续性造成测量的不稳定,针对此问题,提出一种双螺旋线微电极的设计思路和方案,推导了该电极的稳态扩散电流方程.与叉指微阵列电极相比,双螺旋线微电极具有电场连续、扩散电流特性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笑鹤 杨昊 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2年35卷1期 21-2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可用于定量细菌内毒素浓度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在叉指金电极上固定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APTES)和戊二醛为载体的多粘菌素B(PMB),使其与细菌内毒素的生物活性物质脂多糖发生反应;检测装置采用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雪雷导师:杜强 肖杨 沈阳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对细胞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基本组成,促进疾病的治疗。细胞生物阻抗检测是一种基于生物阻抗技术的细胞分析方法,将生物阻抗检测技术从传统的宏观组织、器官等引向微观的细胞,具有实时、非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春皓导师:谷学静 李晓刚 华北理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工程(硕士) 2020年
【摘要】 致病菌对于人畜健康威胁极大,其在生活中极为常见,实现对其快速精准检测极为重要。目前致病菌的检测方法众多,这些方法特点不一,各有优缺点,试验采用的方法是利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致病菌的快速检测,选取了较为典型的两种致病菌:E.coliO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超超 方菊 等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42卷4期 64-69页
【摘要】 目的 构建高性能贴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通过电场调控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划痕愈合.方法 通过材料、结构的改进构建贴片式摩擦纳米发电机,与叉指电极结合产生高强电场,观察其对成纤维细胞增殖数量和细胞划痕的影响.结果 4 cm×4 cm大小贴片式摩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向生 郭淼 等 《传感技术学报》 2006年19卷5期 2130-2134页
【摘要】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方法合成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并经过硝酸酸化预处理.在缩合剂N,N'-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DCC)作用下,多壁碳纳米管经过乙二胺、十二胺和联苯胺的修饰生产新的纳米颗粒.将五种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钟 于平 《传感器技术》 2003年22卷2期 58-60,64页
【摘要】 建立了一个双酶葡萄糖传感器微透析系统,并且在体外实验中考察了影响系统响应结果的关键因素,即固定化酶膜技术和微透析系统的灌注速率.优化的系统采用夹心法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于金叉指电极,并采用20 μl/min的灌注速率.系统具有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荣涛导师:闵永刚 广东工业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 2021年
【摘要】 组织、器官的丧失或功能性障碍,以及因意外发生导致的损伤、退行性疾病等引发的伤痛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组织工程的出现提供了一种对自体损伤小,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作为组织工程中细胞和组织黏附和生长的场所,功能性生物支架材料制备和构造是实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肖珊导师:周丽华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9年
【摘要】 随着工业领域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由于铅离子(Pb2+)是有毒重金属离子,它的非生物降解特性使得其在生态环境中不断地聚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铅离子传统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大型仪器进行检测,但是随着传感器领域的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晶导师:何凤姣 苗建国 湖南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硕士) 2015年
【摘要】 结核分枝杆菌(M.tuberculosis)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但以肺结核为最多见。结核病至今仍为重要的传染病且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全球每年新增结核杆菌感染者900万,且呈整体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郑波导师:曾苏 浙江大学 药学 药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并且其发病率近年来一直都处于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化学药物治疗仍是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因此,如何研发出能够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增殖,或对其直接具有杀伤性作用的预防或治疗性药物,是肿瘤防治的重要环节。随着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洋 牛忠英 等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2年26卷2期 104-10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应用基于ITO叉指电极微流芯片的电化学测菌法,探讨该方法检测变形链球菌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基于ITO叉指电极微流芯片的电化学测菌法检测变形链球菌,建立特定频率下细菌浓度与系统电阻抗值之间的函数关系,依据上述函数关系和测得的电化学阻抗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浩东 陈德松 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7年21卷6期 604-6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根损伤提供依据.方法 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4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8个月.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春 童剑波 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年20卷1期 90-9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帕金森病微电极介入脑立体定向手术是目前国内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的最佳手术方法,由于其手术部位距离视囊交叉、内囊和脑于等脑内主要功能区很近,所以手术定位需非常精确,功能定位的过程需要患者意识清醒服从操作医生的指令,术后积极配合才能达到良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德安 李晓东 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23卷11期 899-90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膝腱反射检查对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后本体感觉功能的评价和意义.方法 对20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常规方法检查膝腱反射,双极表面电极电刺激髌韧带并记录股内侧肌肌电图.观察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建北 温杰 等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3年12卷4期 204-206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及脑干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表面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在双侧眼轮匝肌进行记录.对BR异常者治疗1、3、6个月后复查.结果:VBI组80例治疗前BR异常者58例(72.5%),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卉 《医药前沿》 2013年22期 243-243页
【摘要】 目的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手术预后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同时增近护患关系。方法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根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作控温加热至80℃~85℃,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申维洪 臧宇家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07卷24期 233-234页
【摘要】 目的 阐述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方法 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根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作控温加热至80℃~85℃,损害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术前给予心理指导,术中进行密切观察患者患处感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国阔 贺振华 等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33卷5期 530-5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刺激三叉神经面部分布区及三叉神经纤维可在头皮记录到一连串远场诱发电位,此电位包括短潜伏期电位(≤10 ms)和中长潜伏期电位(>l0res),这些诱发电位属于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一种.短潜伏期电位又称作脑干三叉神经诱发电位(brainste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莹 杨勇 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31卷3期 145-150页ISTICCA
【摘要】 细胞一电阻抗传感器是基于BIOMEMS技术的研究细胞电生理和临床药理研究的新兴工具,主要应用于细胞等微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研究.近年来,它以其新颖简单的设计和长时程的无损测试等优点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和企业的广泛关注.首先分析细胞一电极阻抗界面...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生物-微加工技术;叉指型细胞电阻抗传感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宇 刘思扬 等 《武警医学》 2000年11卷5期 264-26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瞬目反射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功能性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表面电极刺激三叉神经眶上支,诱发瞬目动作,记录电极置于双侧眼轮匝肌.结果 VBI组 BR检查脑干功能异常为83.3%,其中局限性损害39.7%,广泛性损害43.6%,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建东导师:郭霄亮 北京化工大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细胞的研究是生命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部分,目前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需要细胞参与其中。细胞测量有多种手段如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多数细胞测量方法需要对细胞进行标记。然而,部分标记物可能会对细胞的生理活动产生影响,改变细胞的代谢、增殖或者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文婕导师:黄成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 2022年
【摘要】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直径在30-150 nm的小囊泡结构,在细胞通讯、细胞迁移和肿瘤细胞生长等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外泌体可以通过其携带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反映其亲代细胞和组织来源。因此,外泌体已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疾病诊断生物标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崔海霞导师:陈龙聪 重庆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随着近代工业的高速发展,重金属铅的污染日益加重。由于铅不能生物降解,在自然环境中通过植物或者动物的吸收,生物链的不断富集,最终进入人机体内,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累积达到致病剂量,极大威胁着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检测方法及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崇云导师:王成彬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将基于磁珠的液相免疫检测与电阻抗技术有机融合,解决传统电化学检测中生物活化电极作为耗材所带来的成本高、稳定性差、集成度低等问题。预期建立以生物活化磁珠作为液相均质检测系统、以电化学敏感电极作为定量分析系统、以流路系统进行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魏泽文导师:李志宏 北京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博士) 2011年
【摘要】 细胞电穿孔(Cell Electroporation)是指细胞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细胞膜脂双层上形成瞬时微孔,正常情况下不能通过细胞膜的大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通过微孔进入细胞,电场撤除后细胞膜自行封闭等一系列生物物理过程。电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朝颖导师:王平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及仪器科学学院 浙江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0年
【摘要】 细胞电分析,包括细胞活性及细胞生长状态的确定,在细胞研究、药物作用、细胞工程、医学卫生以及环境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从细胞阻抗传感和胞外电位测量背景现状出发,引出了多参数集成芯片在细胞生理分析和药物研究中的重要意义,结合细胞阻抗测试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