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2
- 17
- 3
- 2
- 16
- 4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崔晨 耿琦 等 《吉林中医药》 2015年8期 778-781页ISTIC
【摘要】 口味异常乃临床常见病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其病情较为顽固、经久难愈,一般辨治思路未必皆能取效。从临床验案出发,介绍蒋健教授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口味异常的诊疗思路,提出在采取一般、常规辨证论治无效时,可试用活血化瘀之法进行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之通 耿琦 等 《河北中医》 2014年12期 1766-1768,1769页ISTIC
【摘要】 口酸是个自古即有的病证名,是临床常见的口味异常疾患之一。通常,根据《内经《“肝热则口酸”的五行论点,长期以来,一般均将口酸责之于肝。然而,蒋健教授根据长期临床实践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引起口酸的原因远非肝热所皆能囊括,尚存在宿食积滞、脾胃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爱琴 缪春润 《江苏中医药》 2014年7期 51-51,52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笔者临床中采用辨证论治治疗口味异常(口酸、口苦、口甘、口咸、口臭)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5则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春润 《山西中医》 2018年34卷3期 37-38页
【摘要】 口味是指口中有无异常的味觉,有异常的味觉即口味异常,常见有口淡、口苦、口酸、口甜、口咸、口涩、口黏腻[1],笔者在临床中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口味异常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举例如下.1 口苦张某,女,36岁,2013年4月18日初诊.口苦3月余,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耀广 《四川中医》 2009年27卷1期 18-20页ISTIC
【摘要】 对常见的口味异常,如口辛、口酸、口苦、口成、口淡、口腻、口臭等临床症状,本文参考经典医籍相关记载及古今临床案例,分析其临床意义,总结其中医治疗方法,以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宝柱 姜树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11卷1期 79-8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口味异常是指口中自觉有甘、苦、酸、辛、咸、臭、腻等气味,是临床常见病症,其临床特征,主要是口中味觉和气味异常[1].这种病症在正常人及病人中广泛存在,令人厌恶,在生活工作和交往中带来许多不便[2].本文仅讨论在临床中常见的酸、甘、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建平 孙玉信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5期 391-392页ISTICCSCDCA
【摘要】 临床经常遇到口味异常的病人,诸如口臭、口苦、口成、口淡、口涩、口甜、口腻、口辛(辣)、口酸、口腥、口涩、口香等多种,分型辨证论治,取得较好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采映 蒋健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8年42卷5期 9-10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蒋健教授临证擅治疑难杂症,每每独辟蹊径,效验良多.兹举导师治疗口味异常验案数则,期与读者共飨中医之精妙.1 口苦症案病例1 赵某,女,54岁,2005年10月18日初诊.患者口苦伴口臭数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惠叶 王耀光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12卷23期 96-97页
【摘要】 口咸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口味异常,临床上常表现为脾虚湿盛或肾阳亏虚.临床常应用健脾益肾、温补肾阳等方法治疗.王耀光教授在中医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指导下应用经方,以甘寒之剂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口咸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晓泉 周薇 等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29卷2期 26-27页
【摘要】 口味异常是机体发生疾病的早期表现,是机体有邪,脏腑亏损的早期征象.及早治疗能有效防治疾病的发生.通过临床观察,口味异常的病位多在脾胃,与肝、胆、肾、肠有关,病机上有虚实之分.实在湿、热、食、痰;虚在阴虚(肾阴、胃阴)、气虚(脾胃)、阳虚.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艺 张强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9期 13-17页
【摘要】 口味异常是指口中有异常的味觉和气味,戴永生教授认为口味异常是由脏腑功能失调、五行生化异常所致.戴老在口味异常辨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本文总结戴永生教授应用五行辨证治疗口中九种病气的临证思路,总结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以推广,并附典型医案二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超 徐瑾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16期 162-165页ISTICCA
【摘要】 基于五脏的生理病理理论,对《张氏医通》中口味异常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选方用药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张璐论治口味异常的基本思想.五脏虽各主五味,但与脾胃密切相关;口酸责之于肝胆湿热,又与脾胃运化失常有关;口苦责之于胆府郁热、心热,又与胃气上逆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安琪 宋民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0卷13期 144-147页ISTICCA
【摘要】 口味异常是指人口中有异常的味觉和气味,西医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停药易复发,存在一定的局限.刘德山教授认为口味异常的病机总归为脾胃或其他脏腑功能失常,是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于口的见症,口甘常从脾胃湿热论治,口酸常从脾胃积滞论治,口苦常从胆腑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献国 《家庭医学》 2023年13期 52页
【摘要】 口味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味觉异常,如口酸、口苦、口咸等.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因此,患者口味异常可作为中医诊治疾病的依据之一.当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满意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1.吴茱萸糊 吴茱萸适量,研细末,用清水适量调匀,外敷肚脐或双足心涌泉穴,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5~7天.可上病下取,引热下行.2.白矾糊 白矾30克,二丑15克,面粉、米醋适量.将白矾、二丑研为细末,加面粉、米醋调为膏状,每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红霞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 2021年38卷12期 1502-1504页ISTICCA
【摘要】 全国名老中医陈宝贵教授治疗口味异常以脾胃为辨证中心,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特撷3则医案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同道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慧 杨志华 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0年43卷2期 45-49页ISTIC
【摘要】 中医对口味异常的病因病机尚未形成统一认识,对该病的治疗亦是见仁见智.导师袁红霞教授认为,口味异常的形成是脏腑疾病反映于外的证候,善于从脾胃论治,重视调理气机升降,方药对证,效如桴鼓.本文撷取袁教授辨治口味异常验案6则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莉华 金艳涛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15卷35期 4049-405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分析艾滋病患者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的中医证型特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以国家"十一五"传染病重大专项课题病例资料为依据,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经HAART后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高效;不良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春晖 《山西中医》 2015年31卷5期 62页
【摘要】 邱明义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湖北省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4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跟师学习,兹整理邱教授治疗口中不知咸味验案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智钧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6卷4期 60-62页CA
【摘要】 <篇首> 口味异常是患者自觉口中的味觉异常,往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之一.中医认为:口为肺胃之门户,脾气通于舌,肾气通于舌本(循咽),而脏腑之间又是按一定规律相互传变、相互影响的,当这些脏腑发生病变时,在出现全身症状的同时,亦常会出现口内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琳 李伦 《中国民间疗法》 2007年15卷5期 7-8页
【摘要】 <篇首> 周继友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著名肝胆病专家陈伯咸嫡传弟子,业医四十载,对中医内科,尤其对肝胆脾胃病的诊治颇具造诣.现将周教授辨证论治口味异常的经验如下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维荣 徐尤佳 等 《健康博览》 2005年5期 32-34页
【摘要】 <篇首> 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中国古代都把事物用"五"来加以类别,如五谷、五金、五色、五味等.所谓五味就是甜、酸、苦、辛(辣)、咸,而这五味又与五邪相配,如苦主火(热)、甜主湿、酸主风、咸主寒、辛主燥.我们所讲的口味异常就是指患者自觉的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家峰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03年6期 17页
【摘要】 <篇首>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的口味会发生异常变化,如口苦、口甜、口淡等.为了消除异常口味,有的人采用多饮水或多漱口的方法,但效果多不佳.这是什么缘故呢?祖国医学认为,口味的正常与否主要取决于心、脾两脏的功能.<内经>说:"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静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口腔味道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异味或味觉异常,也有他人所能嗅及的异常气味,如常见的口臭,或有口腻、口淡及酸、苦、辛、甘、咸等口味异常现象.中医认为口腔异味是由于人体内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所致病症外在表现的有关反映.祖国医学理论叙述口腔为肺胃之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徐静 2006南京国际中医药论坛 2006年
【摘要】 众所周知,正常人口腔中是没有异常气味的,健康人的口腔里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口腔味道异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有异味或味觉异常,也有他人所能嗅及的异常气味,如常见的口臭及酸腐气味,或有口腻、口淡及酸、苦、辛、甘、咸等口味异常现象。本文将口臭、口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