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2
- 30
- 6
- 1
- 1
- 5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腊蕊 朱家壁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06年37卷1期 14-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口服缓控释技术发展迅速,种类繁多,其中典型的给药系统包括骨架片、渗透泵制剂、多单元给药系统等.这几类制剂是口服固体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和主流,也是与实际生产应用结合最为紧密的制剂类型.本文综述了这几类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最新研究动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春宝 李志雄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14年10卷18期 33-35页
【摘要】 近年来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成为中药给药系统研究的热点.从该给药系统类型、体外释放评价方法、体内释放评价方法、体内体外相关性评价方法等方面,对近年国内外口服中药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口服中药缓控释制剂系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文秀 马英丽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年13期 19-20页
【摘要】 本文对目前文献所报道的离子交换树脂及其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级离子交换树脂在控释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药物树脂;口服药物树脂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锐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17卷14期 145-145页CA
【摘要】 本文综述了临床常用的各种口服液体剂型的特点及优势,指出了口服缓控释液体制剂血药浓度平稳、可以减少服药次数、患者顺从性高等优点,因而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宸 沙康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3期 369-379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
【关键词】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离子交换树脂;微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霍涛涛 陶春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17年26卷4期 420-4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胃滞留给药系统能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减少给药次数、增加患者的耐受性、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理想的给药系统.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本文从作用机制及制剂因素等几方面,对目前发展较好的几种胃滞留给药系统进行综述,并对...
【关键词】 口服缓控释制剂;胃滞留给药系统;超多孔水性凝胶给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万舒欣 导师:赵康 天津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化学工程与技术;应用化学(药)(博士) 2012年
【摘要】 姜黄素是用途广泛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姜黄素的水溶性极低而脂溶性良好,是典型的II型药物。药物的口服吸收极差,体内代谢迅速,导致其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论文采用水不溶性材料作为载体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并利用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文苹 导师:谢秀琼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博士) 2008年
【摘要】 秋水仙碱作为治疗痛风急性发作的特效药应用历史悠久,但其治疗指数范围窄(血药浓度为0.5~3ng·ml~(-1)),临床需频繁服用且常见胃肠道毒副反应,患者用药顺应性差;目前其口服上市产品仅有普通片剂,国内外均未见其口服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报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磊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2014年45卷6期 726-7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渗透泵给药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的恒速释放,同时药物释放不受胃肠道pH及胃肠道蠕动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此外,渗透泵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的持续释放,并降低血药浓度波动,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渗透泵制剂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春燕 王向涛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8年10卷2期 23-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介绍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应用.对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作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文苹 杨大坚 《中国新药杂志》 2008年17卷22期 1915-1918,19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石杉碱甲为高效、高选择性、可逆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由于其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方面的显著疗效,引起世界各国药学工作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石山碱甲虽为难溶性生物碱,但其口服吸收迅速而完全,现有的剂型研究主要集中在亲水凝胶骨架片、缓释包衣小丸、透皮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长平 《中草药》 2005年36卷3期 473-4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常规制剂、长效和肠溶制剂、缓控释制剂或药物输送洗头或透皮治疗系统治疗、靶向制剂是药物制剂发展的四个时代.传统中药的剂型研究也随着医药制剂的发展而得以逐步拓宽,从而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的需要.口服给药是传统的、习惯的、最常用的施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海涛 张志荣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5年20卷2期 101-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构建蛋白类药物口服缓释给药系统的方法.方法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载药微球.控制Eudragit() L-100包衣微球的粒径或将其渗入羟基磷灰石载药微球孔洞的程度进行构建.结果两种方法构建的给药系统都具有缓释效果.结论有望成功构建蛋白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裘建成 高永良 《中国新药杂志》 2005年14卷7期 830-8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GBDDS)是指利用聚合物与胃、肠黏膜黏液层/上层细胞表面之间的生物黏附,延长药物制剂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或特定部位作用时间的给药系统,在缓控释给药系统中占重要地位.现对胃肠道生物黏附作用的机制、影响因素、生物黏附材料的...
【关键词】 胃肠道生物黏附给药系统;黏膜黏附;细胞黏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琪 陈肖东 等 《安徽医药》 2016年1期 5-8页ISTICCA
【摘要】 在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中,与单元型制剂相比,多单元型制剂的药物高度分散在胃肠道内,可以减少药物突释、提高用药安全性,还可以准确控制剂量、提高患者顺应性。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包括颗粒、微球、微丸和微片等。该文主要介绍微片的特点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关键词】 多单元型制剂;微片;multiple unit dosage for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佳丽 温许 等 《药学实践杂志》 2014年4期 257-260页ISTIC
【摘要】 目的:对新近发展的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S-SMEDDS)文献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对固体自微乳的载体、固化技术以及缓控释制剂进行了探讨,为研究水难溶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及适合药物释放特性的S-SMEDD...
【关键词】 固体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固化技术;口服生物利用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燕敏 冯耀荣 等 《中国药师》 2013年16卷5期 764-767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随着制药工业与制剂装备的不断发展,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口服缓释固体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当今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新辅料的开发、生产,微丸在缓控释领域显示了独特的优越性,被公认为是理想的缓释剂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宗发 江尚飞 等 《中国药业》 2012年21卷1期 79-80页ISTICCA
【摘要】 微丸作为多单元给药系统的代表.特别是脉冲微丸凭借其良好的释放可调节性,已逐渐成为脉冲微丸制剂的主要研究方向.该文综述了脉冲微丸缓控释制备技术和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脉冲微丸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群 刘文 等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34卷4期 15-17页ISTIC
【摘要】 胃内漂浮制剂在提高药物疗效以及降低药物毒性方面的优势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药剂学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药剂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查阅近几十年来的相关文献,对胃漂浮制剂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在口服缓控释制剂方面的应用和在中药制剂方面的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天懿 唐建良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1年11卷9期 1080-108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有研究表明,氯氮平的2周症状改善情况能够预测4周疗效[1].也有研究显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能够预测后期疗效[2].而新型抗精神病药帕利哌酮缓释片采用渗透性控释口服给药系统(OROS技术)[3,4]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其主要成分为利培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丽颖 曹德英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30卷3期 320-32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胃内滞留漂浮型给药系统(gastric retenting floa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GRFDDS)为一类重要的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该类制剂是一类能延长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增加药物在胃或十二指肠的吸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建娥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9年7卷1期 53-57页ISTIC
【摘要】 <篇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系统、透皮制剂等逐渐出现在临床,其中以缓控释制剂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袁浩宇 等 《中国药业》 2006年15卷1期 75-7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介绍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情况.方法:广泛查阅有关资料,综述新型给药系统在天然药物和中药制荆中的应用.结果:目前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口服缓控释、靶向、透皮给药系统3个方面.结论:应加强对中药新型给药系统的应用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建强 周建平 《药学进展》 2005年29卷6期 246-250页ISTICCA
【摘要】 主要介绍了温度敏感型、离子敏感型及pH敏感型三种在体凝固系统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注射、口服及局部给药中的应用.在体凝固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给药系统在药物的缓控释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伶俐 罗燕娜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26卷14期 61-65页
【摘要】 渗透泵制剂近年来成为中药新剂型研究的热点.笔者对近10年来国内外对渗透泵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和整理,对渗透泵的结构类型和释药机理、适用的药物类型、相关专利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渗透泵缓控释给药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彦 林葳 等 《武警医学》 2002年13卷8期 487-48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药物是以制剂的形式用于治疗、预防和诊断疾病的,而制剂的有效性、安全性、合理性和精密性则反映了医药的水平,决定了用药效果。药物经简单加工供口服与外用的膏丹丸散属于第1代剂型,药物活性较低。随着临床用药的需要,给药途径的扩大和工业的机械化...
【关键词】 缓释控释剂;靶向给药系统;脉冲式/自调式给药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清香 张恒弼 等 《药学实践杂志》 2002年20卷3期 159-162页ISTIC
【摘要】 目的:介绍口服缓/控释制剂类型及各种制剂制备技术的研究概况及展望.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90年代以来,口服缓/控释制剂类型及各种制剂制备技术分别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目前制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技术日益增多,研究开发品种亦较多,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善奎 钟延强 等 《药学实践杂志》 2002年20卷1期 12-15页ISTIC
【摘要】 本文对丙烯酸树脂系列辅料在缓释微丸、缓释骨架片、固体分散体、微球和微囊、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及透皮给药系统等药物新剂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新型丙烯酸树脂的研究开发,其在药物新剂型的应用更加广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李 《儿科药学杂志》 2001年7卷3期 31-31页ISTICCA
【摘要】 本文论述了常规药物剂型及制型、口服缓释和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靶向给药系统(TDS)、纳米控释系统等不同给药系统的特点及用药方法,以及在新世纪的研究发展趋势,为药物剂型的开发研究应用,提供一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宇星 董秀兰 等 《儿科药学杂志》 2001年7卷3期 1-3页ISTICCA
【摘要】 本文论述了口服缓释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膜给药系统和新型给药系统的概况,从中可看出给药系统的发展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芳 金描真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年16卷1期 51-54页ISTICCA
【摘要】 介绍胃肠道粘膜给药系统的粘附机理、设计以及粘膜粘附的体内外质量评价方法.这一新型给药系统对改善口服缓控释系统的胃肠道滞留时间及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具有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该系统进行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还需不断发展与完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兵 《中国保健营养》 2016年26卷4期 249-250页
【摘要】 随着我国药物制剂行业的不断发展,离子交换树脂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是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应用途径.离子交换技术以及离子交换树脂有力的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为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笔者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文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18期 136-136页
【摘要】 针对新制剂品种的开发、口服缓释及控释制剂、注射给药剂型,以及鼻腔与肺部吸入给药系统等的发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药物制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媛萍 赖春花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22卷2期 88-91页
【摘要】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在现代药品开发和应用上备受瞩目.论文对缓控释微丸制剂的常用辅料、制备方法及释药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颖 《实用医药杂志》 2008年25卷7期 861-863页
【摘要】 <篇首> 缓控释制剂的发展除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革新有关外,药用高分子在该类制剂中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使缓控释制剂步人了定时、定向、定位、速效、高效、长效的精密化给药阶段,出现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华 《湖北中医杂志》 2008年30卷12期 51-52页
【摘要】 <篇首> 缓释制剂通常是指口服给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之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制剂.控释制剂系指释药速度仅受给药系统本身的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如pH、酶、胃肠蠕动等因素的影响,是按设计好的程序控制释药的制剂,如零级释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亚滨 陈惠玲 《甘肃科技》 2007年23卷8期 221-222页
【摘要】 应用缓控释技术获得长效作用的药物剂型的研究和实践已有40余年历史.特别是口服缓释和控释固体剂型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当今医药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目前,缓控释给药系统从传统的0,1级释药系统,即定速型向对疾病发作更具有针对性的定时、定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小莉 李大魁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20卷28期 53-56页
【摘要】 <篇首> 制剂是药物的临床应用形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不断加强,新辅料、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不断涌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种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脉冲式和自调式给药系统、透皮制剂等逐渐出现在临床,其中以缓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伟 谢英新 《黑龙江医药》 2003年16卷3期 224-225页CA
【摘要】 <篇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药物治疗作用有着更高的要求.90年代,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已进入释药系统(daug delivery system,简称DDS)时代.目前单是国外上市的口服缓释、控释药物制剂就有200种,不同规格的商品共计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伟 向大雄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年32卷16期 1265-126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制备一种盐酸青藤碱膜控型口服给药系统,并对其体外释放规律及机制进行研究.方法:以丙烯酸树脂RS、RL为包衣材料、HPMCP-HP55为致孔剂对骨架片芯进行包衣而得.对影响释药行为的体外释放条件进行考察,利用电镜观察控释片释药前后衣膜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