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8
- 13
- 2
- 1
- 1
- 1
- 8
- 6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解聪慧 胡勇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4期 1734-17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相术在中国古代知识体系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也是中国方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黄帝内经》与相术不仅具有相同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模式,且彼此之间相互渗透、交互相长.《黄帝内经》的医学理论思想体系受一部分相术理论的影响发展构建成形,而《黄帝内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圆圆 孟庆岩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337-63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土五行与生克五行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该思想仍存在理论矛盾,即两种五行模式在应用中的关系矛盾;五行相生相克局限性的矛盾.文章通过梳理五行学说的嬗变,认为该理论矛盾根源在于两种五行模式的特性差异以及哲学和医学在研究范畴上的本质区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邈 何俗非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年33卷6期 2270-22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曾在他的名篇《通书》中高度概括精气、阴阳、五行的关系为"五殊二实,二本则一".若将这种对精气、阴阳、五行一线贯通的认识应用于中医,将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医脏腑气机升降、形神一体、天人相应等生命理论,从而提高业医者以中国古代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卡妮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年29卷23期 393-394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药领域心理管理的哲学基础与实践整合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医院心理科就诊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治疗,应用权威心理学评估量表评估心理状态,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禹辛 尚晓玲 《时珍国医国药》 2016年27卷2期 450-451页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涵蓄国学思维的精髓,二者唇齿相依,鱼水共存.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其基本特点、思维范式、哲学体系、以及发展历程,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且熔炼了传统文化中诸多学科知识,通过气、阴阳、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永炎 张华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年24卷2期 141-142页ISTICCSCDCA
【摘要】 运用哲学思维及文字释义,对《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的内涵及其哲学基础进行了阐释.文中提到的“淡泊名利、清静安逸、道通为一”的原象观皆来自于中国哲学的思想,属于中国的心灵哲学.提出“恬淡的心灵或意识层面是淡雅、淡定以内守精神”“依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巧玲 张家玮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22卷4期 488-489页ISTICCSCDCA
【摘要】 运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以“气化”为理论工具,对天人之间气化关系的考察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故从气化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运气学说的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平 赵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年21卷9期 1085-1087页ISTICCSCDCA
【摘要】 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中医学日渐式微,其理论被贴上伪科学的标签.故旨在通过系统科学的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用哲学的思想,来阐明中医理论中精气形神、卫气营血和五行理论的系统科学内涵,得出五行体用这一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以此模式为方法论工具,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振良 导师:欧阳志远 中国人民大学 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中西医学关系是百年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曾产生各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各种观点基本上都是针对“西医能否取代中医”、“中西医能否‘结合’”和“中医能否‘科学化’”三个问题展开的。综合不同时期各种学术观点可以认为,中西医学互补论是当前处理中西医关系问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雯湉 周惠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5期 2454-24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和思想是华夏数千年来所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渗透于哲学、伦理、政治、文学、艺术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领域.中医系"中和之医",得中和则仁寿康宁,失中和则百病始生."中和"乃核心理论之滥觞,是健康原则之本与生命追求之极.张仲景宗奉《黄帝内经》"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辰 马友诚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228-62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最根本的哲学基础,构建了中医学的核心——脏腑经络理论体系,该体系贯穿在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指导着中医的诊断和治疗,笔者提炼《黄帝内经》《难经》等典籍中关于阴阳五行指导中医分析病因、阐明病机、确立治法、处方遣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甜 王德辰 等 《中医药导报》 2022年28卷2期 167-171页ISTIC
【摘要】 《神相铁关刀》是相术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哲学基础与中医学同出一源.通过对该著作梳理发现,书中论述了大量人体特征与疾病、生理、心理互相关联的规律与经验,包括细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五液""毛发"的生成机理与归属,丰富了望诊的面、体、气、色、神的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庆岩 相光鑫 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4期 445-446,452页ISTICCSCDCA
【摘要】 气一元论为中医学元整体观念的产生奠定了哲学基础,故通过研究气一元论的演变并结合现代科学的生成整体论、混沌理论、耗散系统等内容阐释中医元整体观念的哲学基础并分析其科学性,以丰富中医理论体系内涵,为中医现代化研究开启新的研究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岚 邹纯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23卷4期 503-504页ISTICCSCDCA
【摘要】 老子的情志摄生思想寓有浓厚的哲学内涵,他所倡导的俭啬收敛、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谦下不争等观点对于中医情志养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成为后世诸多养生思想的泉源,在中医养生学著作中也有着生动体现.故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整理、归纳《老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海龙 孙莹莹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439-440页ISTIC
【摘要】 从中医哲学基础、藏象理论、证候治法、中药理论等方面对“取象比类”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琴 任路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2期 658-6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中医理论乃一脉相承,均以象思维为主要原创思维认识自然万物."天癸"作为中医独特术语,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在人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多数医家认为天癸的根本物质基础是"肾中精气",但其发生发展内涵仍旧百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光伟 王凯莉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346-13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出自《灵枢·营卫生会》,全篇是对中医学重要物质基础"营""卫"的发生、循行及变化的整体动态过程的论述,然而对该句条文的理解历代至今都存在诸多争议,文章拟回归原文及客观事实,基于中医阴阳、位的哲学思维,从三焦、营卫、清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姚怡 导师: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7年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宋、金元、明、清代前中期时期各主要医家著作中对《内经》学术较有系统性发挥的理论内容进行梳理,展示该时期的《内经》研究成果,探讨《内经》学术发展的条件、背景及其规律,是构建《内经》学术发展史的部分工作。本文运用导师的《内经》理论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争强 章文春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1618-16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本质涉及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及传统文化的奥秘,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文章总结了气本质研究的四个辩论点:哲学思维气与客观存在气之辩、物质气与功能气之辨、实体性物质气与非实体性物质气之辩及非实体物质气的本质之辩,并以此为线索对气本质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清轩 关莉 《时珍国医国药》 2024年35卷13期 3081-3088页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智能"与"智能中医"概念的"元认知"分析,指出了当前"智能中医"研究中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提出"智能"与"中医"都难以为自身的某一方面功能或知识规则所定义,而必须在实践应用中不断对自身的概念内涵进行"元反思".文章后半部分将"智能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余泽英 王昕 等 《热带医学杂志》 2024年24卷11期 1626-1628,1638页ISTICCA
【摘要】 "四个自信"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医学寄生虫学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教学团队以培养"四个自信"为根本任务,将我国优越的体制制度与寄生虫病防控的历程和成果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同时将中医药在寄生虫病防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宇 贺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330-63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精神"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概念,目前学界虽将二者视为关联密切的概念,但多独立解析.文章在系统梳理"精"与"神"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的关系,提出精、神作为古代宇宙自然哲学概念,在万物化生过程中,具有体用一体性:精之化生之力即是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小港 徐义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11期 6644-66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不知持满"是《黄帝内经》原创经典理论,既饱含古代传统哲学底蕴,亦隐含中医养生思想意蕴.文章以"持满"为线索,基于历史背景,立足文字本义,以五脏的功能形态与精气的运化状态为生理基础,阐明其养生内涵主要表现在先天之精的满而不溢、后天之精的满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洲 宋一男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6期 3068-30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儒家中庸思想其要旨在"执中""时中",即在事物的动态变化之中追求"无过无不及"的最佳状态.儒家中和理念将"中"与"和"并提,强调"和而不同""和为贵",实为中庸哲学"用中"所达到的理想境界.先秦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在哲学思维层面深刻影响了《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如辉 方宇茜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2年37卷7期 3722-37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还原《难经》命门学说的构建思路,寻绎其本意,认为:①《难经》"命门"一词借自《黄帝内经》,但在"正名"方法与义意上却又迥然不同.②对《黄帝内经》混集先后天功能于肾脏这一理论缺陷的自觉与补救,乃构建命门学说的初衷.③"以五脏为中心"观念、"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琦 李晓明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22年36卷8期 647-65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耳鼻喉科咽喉病变诊疗中,将嗓音分析或内镜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应用和发展迅猛.本文通过文献复习,回顾了嗓音分析或内镜技术与人工智能结合的历史和原理,对其应用和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其优势在于强大的学习和判读能力、惊人的速度和耐性以及稳定的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童 李继明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5期 2276-22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为新发掘出土的医学简书,《敝昔诊法》为此次出土的九部医书中的一部,因其明确记载有“敝昔(扁鹊)”,故应为扁鹊医学的亡佚著作.文章以简书扫描图片及识读文本为基础,通过对残存内容的诠释及与传世文献的对勘分析,认为《敝昔诊法》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成当智 尕玛措尼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4期 1483-14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古籍记载有关藏医五源学、世界起源、五源形成六味等藏医基础理论对物质本质的认识与现代物理学所统一的“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是如何作用于物质方面进行宏观和微观不同层次的比较,发现藏医五源学与4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对物质的形成、衍变等方面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巧丽 郑好飞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37卷11期 1378-13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西医结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一直是医学界争论的热点.哲学思维是医学领域观察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要工具,中医学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元气论”,以“整体观”为特点;西医学哲学思维的基础是“原子论”,以“还原分析观”为特点,两种思维方式各有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永生 张光霁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7年32卷8期 3335-33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与西医分属于不同的哲学体系,两者在哲学观、文化观、生理观、病理观、论治观及养生观等方面均显著不同.两种医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所涉及的诸多领域内均走向了两个不同方向,具有不可通约性.采取西医学的评价标准与手段断然不能为发展中医药提供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佳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7年25卷24期 29-30,40页
【摘要】 中国传统哲学是中医学发展的根柢,中医理论渗透着浓厚的哲学思想.在中医教学活动中,加强传统哲学思想的渗透是培养学生学习中医信心、帮助学生构建中医思维、深化中医理论认识的重要基础,是推进中医药教育的重要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贾世敬 导师: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博士) 2011年
【摘要】
“和”是中国哲学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范畴,标志着天、地、人的和谐状态,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
本文研究基于传世较为完整、对后世有一定影响的先秦时期文献典籍和中医理论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对其中与“和”相关的论述进行了穷尽性的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黄兰英 导师:李其忠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博士) 2010年
【摘要】 “审证求因”是中医学在诊疗过程中探求疾病病因的颇具特色的思辨方法,是中医学辨证论治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病因学与中医诊断学之间的桥梁。近年来,关于对“审证求因”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本文在此基础之上,查阅相关文献,运用古代哲学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鸿虎 导师:史风华 华南师范大学 美术学 美学(硕士) 2010年
【摘要】 本文试图从生态美学的角度挖掘梭罗自然散文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思想。梭罗认为自然有其存在的内在价值,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在自然中净化心灵,提升生命境界;他质疑人类对自然的统治权,谴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梭罗还认为人类属于自然,是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蒋正虎 导师:向燕南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史 历史学史学理念与史学史(博士) 2009年
【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在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奔走呼号,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也许没有哪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如近代以来的知识分子那样以民族复兴为己任。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一部分知识分子试图以建构理论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于民族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梅浠 导师:张冰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临床中药学(硕士) 2008年
【摘要】 当前,随着中西科学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西医学的比较研究也得到广泛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对中西医学的历史发展、哲学基础、医学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促进中西医学之间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专门对中西本草学进行的比较研究目前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战佳阳 导师:赵明山 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拟就《黄帝四经》(以下简称《四经》)和《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在"道"、"阴阳"、"顺道"、"三才"等哲学思想的共通之处,《内经》的成书背景与《四经》的流传及所具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内经》的文化渊源和哲学基础,进而了解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