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4
- 3
- 15
- 10
- 5
- 2
- 1
- 16
- 14
- 10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霁雨 崔柳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5期 6307-63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是未来中国城镇战略发展的重要生态空间载体.城市中心城区的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作为未来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的重要依据.生态服务系统之间的权衡或协同关系可通过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表征显现.通过对湛江市中心城区绿色空间应用土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艳 吴宗攀 等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2期 41-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四川省若尔盖县是高寒湿地的重要分布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以2000年、2010年和2019年3期Landsat ETM+遥感影像资料为基础数据源,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和人类活动强度模型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章美 周德成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22期 8870-88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化和农业作为城市群地区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活动,其气候效应是国际研究的热点.然而过去研究多关注大城市的热岛效应,对更为普遍的农业活动以及中小城市城市化的气候效应认识十分薄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穆振侠 张玉祥 等 《地下水》 2022年44卷6期 226-231页
【摘要】 为更好理清长期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指导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本研究乌苏市作为典型研究区,基于实测气象站点数据、2001-2019年MODIS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数据、1989-2019年社会经济数据等,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金巍 靳甜甜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2期 3211-32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2000年和2010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基础上,从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变化速率、变化方向及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及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近10年来,流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颖 章超斌 等 《草业学报》 2017年26卷5期 1-14页
【摘要】 近数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实施的背景下,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三江源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人为干扰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研究借助CASA模型和气候生产力模型,结合对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分析,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LUCC和草地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越 于君宝 等 《生态学杂志》 2023年42卷10期 2384-239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1991、1996、2001、2006、2011、2016和2021年7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ENVI和ArcGIS支持下构建黄河三角洲景观类型图,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人类活动强度模型、皮尔逊相关系数等方法对近30年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春波 滕明君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5期 1585-15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了解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有助于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开展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前提.长江三峡库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环境变化影响的复杂性显著,但目前对此仍缺乏系统了解.本文通过解译Landsat时序遥感影像,获取三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娜芳 贡恩军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4期 1829-18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封存能力和环境变化的直接指标,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且在不同地形上有分异性.然而,人类活动及地形对秦巴山区植被NPP变化的影响研究尚且...
【关键词】 基于过程的遥感模型(CASA模型);NPP;趋势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旖瑶 郭青海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1期 200-211页ISTICPKUCSCD
【摘要】 准确识别重点修复区域是推进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识别和量化土地利用冲突严重区域有助于国土空间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识别、诊断和修复单元的划分.以长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文明 樊浩然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3期 186-19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土壤风蚀防治历来是塔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关键工作.借助 26 个主要气象站点数据、土壤质地数据以及 MOD13Q1 数据等,基于 RWEQ 模型分析 2004-2015 年塔河流域土壤风蚀时空变化特征,使用地理探测器探索其主要驱动力.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姗 王宇 等 《动物学杂志》 2025年60卷2期 171-1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在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景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20年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和土地利用情况发生了显著变化.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 reevesii)是我国特有濒危雉类,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志雄 宁荣荣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8期 3280-32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暖温带最年轻、保存最完整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区域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加剧使得地区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1991-2020年8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子琦 温仲明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期 377-3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碳水利用效率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指标.采用MODIS数据,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计算植被碳利用效率(Carbon Use Efficiency,CUE)与水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莹 马伯虎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6期 43-52页ISTICPKUCSCD
【摘要】 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生境干扰分析一直是生态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以海南岛宜出行人类足迹点数据为样本,选取了海拔高度、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降水、年均气温、人口密度、距大型居民点距离、距小型居民点距离、距道路网距离、距水系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顺富 赵宇鸾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2期 10336-103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南半岛的植被碳汇在全球生态系统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关于该地区植被碳汇变化状况的研究相当有限,尤其在喀斯特生态脆弱区.采用改进的CASA模型和土壤呼吸经验方程,结合多种遥感数据对中南半岛喀斯特山区的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进行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昌园 张红丽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8期 8150-81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有着显著影响,厘清区域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景观面积占比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机制对区域景观调控与用地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以二级流域为研究单元,基于InVEST模型、RU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建华 田宇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9期 3442-34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巩固和提升森林碳汇,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研究总结梳理了近10年来有关中国森林碳储量及其变化的研究文献,一方面在于探明中国森林碳汇现状和潜力以及对实现"碳中和"的贡献,同时分析当前森林碳汇计量与模拟预测研究的差距与不足,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 郝利娜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6期 2397-24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究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与地理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区域植被恢复政策的优化以及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以MOD13 A1数据作为数据基础,采用趋势分析、标准差和重心迁移模型,研究2001—2019年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FVC(Frac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启名 杨昆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2期 4876-48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化扩张影响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导致水文生态环境压力增加.明晰滇池流域水文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归因,对于滇池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管理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nVEST模型估算了滇池流域2000、2010、2018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涛 李加林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937-9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生境质量时空格局演变,对优化区域国土生态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EM数据、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与1980、1990、2000、2010、2018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华 徐勇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0期 3995-40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科学评估人类活动强度对于统筹协调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期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算法,测算和分析了青藏高原 1984 年、1997 年、2008 年和 2018 年的人类活动强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荣文文 黄祥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0期 8631-86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在水土保持、生态平衡、荒漠化防治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严重威胁到木贼麻黄资源保护与利用,因而预测其潜在适生区空间变化具有...
【关键词】 最大熵(MaxEnt)模型;木贼麻黄;人类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安乐 导师:张小平 李宗省 西北师范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祁连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部,其不仅可以维系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平衡,也有保障我国西部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的作用。近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压力的影响下,祁连山部分区域出现水土流失、植被退化、冻土消融和冰川退缩等一系列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静 徐栋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2期 4795-48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南岛是气候变化敏感区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区.近几十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着海南岛的生态环境质量.然而,针对海南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对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响应的规律还不清晰,理解这些规律对实现海南岛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秋磊 梁伟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6期 2122-21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河流域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过去几十年的自然演变和人类活动对其造成了深远影响,系统科学地认识黄河流域的环境格局变化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和复杂网络分析方...
【关键词】 黄河流域;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复杂网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骁栋 朱建华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3期 9417-94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湿地是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之一,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在缔约国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交的温室气体国家清单报告中,湿地作为"农业、林业及其他土地利用(AFOLU)"的一部分,因其不确定性较高而备受关注.自2006年以来,I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学媛 朱建华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3期 9548-95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林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森林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碳汇/源功能.明确并量化林业活动对区域森林碳汇功能的影响与空间分布,对于区域森林碳汇提升和实现区域"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福建省南平市为例,以多期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储君 马春梅 等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3期 1-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巢湖地区的孢粉研究多集中于化石孢粉,相对缺少现代孢粉研究的支持.选取巢湖地区苔藓表土样品及湖泊表层底泥样品共49个进行孢粉分析,探讨现代花粉与植被分布及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花粉组合与当地植被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植被状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童 陈爽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4期 9945-99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空间质量能够反映自然环境的优劣程度及其生态服务对人类社会的适宜能力.基于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理念,结合湿地生态健康快速评价法,从生境自然性、景观稳定性、环境适宜性和管理调控度等维度构建了适用于城市滨江地区的生态空间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庆玲 陈晓青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9期 3557-35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不同植被类型对外界干扰和环境变化的敏感性不同.为厘清中国不同类型植被的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响应,综合利用趋势分析、残差分析和情景模拟方法,在明确2000-2015年间我国不同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空变化基础上,对气...
【关键词】 植被变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候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艳娇 李巧 等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23年40卷6期 93-99页
【摘要】 为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基于Landsat卫星遥感数据、像元二分模型、图像差值法及变异系数等方法手段对2000-2020年20 a间植被覆盖时空分布特征、趋势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三屯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特别是201...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Landsat卫星遥感;像元二分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婷玉 袁琳 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3期 167-180页
【摘要】 受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双重影响,海岸带的格局易发生快速演变,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上海市南汇东滩的海岸带为典型研究区,通过遥感解译、海图数字化、野外现场调查等方法获取海岸带格局的时空分布数据,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爱杰 张毅 等 《自然灾害学报》 2023年32卷3期 239-250页
【摘要】 文县活动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白龙江流域下游,区内构造运动活跃,发育大量滑坡地质灾害,近年来,受地震、降雨、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滑坡复活灾害愈加频繁.研究通过目视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现场调查,共获得区内历史滑坡 472 处,活动滑坡 5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君 吕世轩 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53卷1期 33-43页
【摘要】 以滦河山区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趋势检验、经验正交、Budyko敏感性系数等方法,对流域气象和水文要素及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滦河山区流域水文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1961-2018年滦河山区流域降水呈不显著下降趋势(-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杰 武震 等 《地震工程学报》 2022年44卷6期 1384-1396页
【摘要】 利用决策树模型,基于五期土地利用评价因子,对甘肃省永靖县进行近40年的长时间尺度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五期评价结果均显示研究区内滑坡灾害的极高和高易发性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黄河流域(盐锅峡镇至刘家峡水电站段)周边、西南部川城村—红泉镇—王台乡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国帆 金钊 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2年41卷5期 1041-1050页
【摘要】 为揭示人类活动对洛川塬沟道侵蚀演化的影响,本文根据近60年的历史航片和卫星影像数据资料,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研究了洛川塬典型沟头和沟道面积的侵蚀演化过程,探究不同类型人类活动对沟道侵蚀演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65-2018年,黑木沟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天 侯鹰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4期 1154-11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全球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土壤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土壤退化与污染日益加重.城市土壤退化导致土壤动物生态特征与行为模式发生变化,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丁雪 吴芳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0期 7493-75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是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运用InVEST模型估算张家口-承德地区产水量和土壤保持量,并分析不同海拔和坡度条件下,2011-2015年土地利用以及产水和土壤保持服务的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妍 毕直磊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2期 4319-432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地表水硝酸盐(NO3-)污染会造成水生态环境损害,引起水生态系统发生退化.通过溯源研究能够及时发现隐患和危害的源头,对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取渭河流域关中段13个子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同位素方法结合水化学研究土地利用类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