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33
- 32
- 81
- 10
- 3
- 2
- 1
- 117
- 89
- 86
- 72
- 6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鑫 魏天兴 等 《干旱区地理》 2022年45卷6期 1899-1907页
【摘要】 为探究不同植被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黄土丘陵区油松、刺槐、沙棘和草地4种典型退耕恢复植被0~10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SOC)、全氮(STN)、全磷(S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博 陈云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1期 59-7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被-土壤系统间的养分互馈是维系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功能的关键环节.然而,在沙地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植被-土壤间的碳(C)、氮(N)、磷(P)互馈关系及推动植物群落演替恢复的关键因子尚不清楚.该研究应用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从土壤微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雅轩 张彧璠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期 25-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人工林的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五个林龄(15年、25年、35年、45年和55年)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深度土壤(0-15和15-30 cm)的理化性质、酶活性以及计量比特征,并揭示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小静 黄海山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2期 743-7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不同林分密度对白桦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分析不同林分密度下白桦天然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为白桦天然林的保护提供合理的密度参考.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宝库林区白桦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调查并测定了 100-40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羽伶 罗青红 等 《植物研究》 2025年45卷1期 45-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新疆盐碱地广阔,明晰新疆乡土抗旱耐盐碱的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各器官-土壤间碳、氮、磷化学计量循环特征,对于促进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盐碱地植被构建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胡颓子属沙枣林植物(大果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嘉慧 张华锋 等 《生态科学》 2025年44卷1期 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覆盖经营(稻草+竹叶+砻糠)提高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竹笋的产量和效益,但随着覆盖年限增加引起了竹鞭上浮和出笋期天数减少等竹林退化问题.研究土壤及其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壤的养分循环及其微生物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春雅 胡敏杰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2期 5914-59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引发的氮磷负荷增加,显著提升了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可利用性.然而,这一变化对滨海河口湿地土壤酶活性及养分平衡的影响仍未明晰.以闽江河口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氮、磷及氮磷复合添加实验,研究外源氮磷添加对河口湿地土壤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烨 黄志刚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4期 6783-67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丹霞地貌区是我国西南脆弱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其植被通过凋落物、细根等向土壤输入营养物质,进而改变土壤养分有效性并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然而,关于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特征的具体影响,目前尚缺乏明确的认识.选取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区的四种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阴红彬 黄庆阳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3期 6292-63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氮沉降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影响土壤中营养元素循环和微生物养分代谢过程.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由于自身养分匮乏,植被恢复受到养分条件的制约,但土壤微生物与植物养分限制的协同响应机制仍缺乏深入研究.本研究以香杨(Populus kore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林水 刘京涛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期 147-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变暖后的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会进一步影响滨海湿地的地下水位和土壤水盐条件,明确滨海湿地植物应对土壤水盐环境变化的生态响应策略,可为滨海湿地植被的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因而,选择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优势植物芦苇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梅 陈泠澜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3期 6269-62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断陷盆地区地处滇东-攀西一带,严重的石漠化问题导致生态环境脆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生态挑战.而植被恢复是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因此,聚焦于云南省建水县石漠化区,以4种不同的人工植被模式(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亚超 李静尧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25年34卷3期 246-253页ISTICCA
【摘要】 土壤微生物在不同植被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植被形成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及其比值对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植物生长和土壤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书蒙 陈详腾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0期 4277-42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杉木间伐后补栽闽楠、刨花楠进行近自然改造后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化学性质及水解酶活性变化.在江西省新余市山下林场为研究近自然改造对杉木林的影响而设置3种林分,分别是杉木纯林(CLP)、杉木-闽楠改造林(MPC)、杉木-刨花楠改造林(MM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丽丽 秦惠珍 等 《广西植物》 2024年44卷5期 885-8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猫儿山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叶片与土壤化学计量特征,揭示其林下植物适应策略.该文对猫儿山针阔混交林(ZK)、常绿阔叶次生林(CLC)和常绿阔叶林(CL)林下草本层和灌木层主要植物叶片与土壤的化学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其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段红 孙小妹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208-62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明晰祁连山东缘高寒草甸灌丛化对其植被群落与土壤理化特性的影响,选取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高寒草甸灌丛化区域,调查其植被,采集土壤测定理化性质,分析植被与土壤的互馈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的均匀度指数、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土壤含水率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宝朴 于明含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7期 2898-29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掌握典型荒漠植物油蒿化学计量学特征沿随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特征,并从叶片间的养分协调分配的角度阐明油蒿维持生产力的生物学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荒漠植被的演变预测提供依据.通过野外降水控制实验的方法,设置 6 个降水量梯度(减雨 70%、减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锦艳 张华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9期 8508-8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深入探讨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和驱动因子,对于把握元素循环和量化生态系统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实验测定了祁连山北坡不同纬度青海云杉组织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琳 郭巧生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8期 8326-83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半寄生药用植物沙氏鹿茸草各器官、寄主白花檵木各器官以及沙氏鹿茸草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异速生长分析、冗余分析等方法研究"根际土-沙氏鹿茸草-寄主植物"连续体的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耦合关系,以期揭示连续体中养分流动规律、沙氏鹿茸草及其寄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莉 张伟 等 《广西植物》 2024年44卷3期 452-4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其与环境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展秀丽 董智今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6期 1-9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了阐明旱区农牧交错带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选择了宁夏盐池县草地、灌丛沙堆、农田、林地、弃耕地、固定沙丘及流动沙丘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野外分层采样与室内实验方法,分析了浅层土壤的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勇 王增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9期 8498-85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元素利用效率在调节土壤碳(C)和氮(N)矿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土壤微生物转化的有机碳(SOC)、N比例研究尚不充分.以千岛湖5年生、9年生、19年生、29年生、35年生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根际SOC、土壤总氮(TN)、土壤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震凯 张贻荣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7期 7725-77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然封育是培育森林资源重要且有效的途径,细根作为植物体重要的资源获取型器官,在森林群落发挥生态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明晰自然封育对毛竹细根功能性状的影响,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以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正常经营和封育年限为3、5、10、15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洲 龙主多杰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3期 135-1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研究可鲁克湖-托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以保护区内 4 种植被类型:白刺地(Nitraria tangutorum)V1、柽柳地(Tamarix chinensis)V2、盐爪爪地(Kalidium f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薇菡 虞依娜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5期 1793-18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碳汇林的固碳效益十分显著,是实现"碳中和"的主要碳增汇途径之一,在研究南亚热带地区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土壤碳汇的同时,研究碳汇林土壤氮、磷储量及土壤碳、氮、磷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能够为不同造林模式碳汇林的土壤碳、氮、磷储量的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媛媛 王晓锋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4798-481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峡库区消落带反季节水位波动驱使下植物的养分适应策略和内稳态特征研究对消落带植被恢复及生态功能调控有重要意义.然而,三峡消落带范围广、地形复杂,不同生境下植物适应特征仍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以三峡消落带广泛分布的优势植物狗牙根为研究对象,选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玮 王新兴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9期 3582-35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碳氮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表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在支撑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缓解气候变化中起着关键作用.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长期定位监测数据,分析了土壤碳氮特征沿干旱梯度的时空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壹 邱开阳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9期 7974-79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面对全球变化,准确掌握陆地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与稳定性,实现增汇并延长碳汇服务,持续增进并改善人民福祉.为了探究贺兰山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优势建群种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婕 勾晓华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3期 5627-56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碳(C)、氮(N)、磷(P)是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影响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元素.甘南高原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区不同林分土壤养分状况的差异,选取该区4种典型林分: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巴山冷杉林以及岷江冷杉糙皮桦混交林为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蓉 王韦韦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9期 3709-37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究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细根碳(C)、氮(N)、磷(P)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变化的特征,于2011年4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陈大林业采育场内测定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五个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丹波 吴梦瑶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9期 7950-79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胞外酶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要参与者,与微生物的代谢需求和养分供应密切相关.然而,对干旱区山地生态系统沿海拔梯度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及其驱动因素尚不清楚.基于此,以贺兰山海拔 1300-2700m范围内 7 个海拔梯度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延琴 周冰倩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0期 8417-842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氮沉降改变了草地生态系统的氮(N)素循环过程,由此带来的生态学效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以乌鲁木齐周边短期围封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实验,分析了自由放牧地和围封草地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组成,结合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探讨了氮沉降对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巴格登 王文栋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1期 8749-875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森林植被与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关系是理解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作用和探究植物的生长状况及生态适应性的关键.阿尔泰山天然林是我国北方典型的泰加林,在区域水汽、养分循环和多样性维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喀纳斯天然林30种乔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德煌 王金燕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2期 5050-50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干扰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重要因子,干扰程度直接影响天然林的生长进而影响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养分循环过程,为此开展干扰对天然林生态系统影响研究,对于揭示干扰对天然林生态系统养分平衡特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两种人为干扰模式下(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丹 温晨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5期 923-9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黄土高原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土壤养分及化学计量特征是评价黄土区植被恢复效应的有效途径.该文以典型半干旱黄土小流域3 种恢复方式下(天然荒草、自然恢复、人工恢复)的5 种植物群落(长芒草群落、赖草群落、苜蓿群落、柠条群落、山杏群落)不同深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荣枢 王汝儒 等 《广西植物》 2023年43卷2期 242-25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漓江流域海拔、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多样.为研究其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特征,该研究以漓江流域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的典型植被类型(自然林、毛竹林、马尾松林、果园、水稻田)的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及碳氮转化相关胞外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一 任立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23年31卷3期 315-32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解毛竹林下不同盖度芒萁种群对土壤碳含量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了四川长宁县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yoma)盖度分别为 7.75%(PE)和 63.25%(DD)下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雪青 肖纳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4期 569-5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是反映土壤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生长代谢养分需求的重要指标,但固氮树种对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探究桉树人工林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比对引入固氮树种的响应及其主要影响因子,该文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文哲 周晓果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4期 543-5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从土壤酶活性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角度,揭示桉树与珍贵乡土树种混交后土壤养分的响应机制,该文以广西凭祥热林中心青山实验场的桉树纯林、红锥纯林和桉树×红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测定土壤碳(C)、氮(N)、磷(P)水解酶[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春越 苗雨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期 370-3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农田土壤、植物生态系统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可为揭示该系统能量平衡和养分循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元素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义.以位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的长武国家黄土高原农业生态实...
【关键词】 长期施肥;黄土旱塬;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静 盛茂银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期 677-6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西南喀斯特石漠化环境适生植物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刺梨(Rosa roxburghii)、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为研究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