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14
- 2
- 11
- 1
- 1
- 1
- 4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运彬媛 张昊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5期 1488-149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机器学习方法结合近地面遥感图像参数建立高精度的玉米冠层叶片SPAD估算模型,及时了解玉米冠层叶片叶绿素含量状况,以期达到玉米田块氮肥精细管理、减量少施以及氮素营养快速诊断的目的.本研究采用大疆四旋翼航测无人机挂载数码相机,获取2年6个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明丹 李月梅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2年28卷4期 877-88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设施农业的高水肥投入必然引起土壤环境变化,了解该种植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变化及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该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百亩以上规模的设施基地按种植年限(≤3年,3-5年,5-10年,10-20年)采集土壤样品,研究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俊梅 李嘉欣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1年27卷6期 1500-15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抗生素大量使用并通过施肥不断进入土壤环境,给农田生态系统安全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因此,开展抗生素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选用四环素(TC)作为抗生素模型药物,采用土培试验对模拟污染土壤中TC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玉晨 郝鲜俊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年26卷2期 378-38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有机肥对矿区复垦土壤的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在200 mg/kg施氮水平下(以全氮计),施用鸡粪、猪粪和牛粪,并以不施肥处理为空白对照,在培养温度为20℃和30℃下,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子繁 徐磊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0年26卷6期 1350-135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取3种北方典型农田土壤——褐土、潮土和黑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氮肥添加次数对土壤团聚体中氮素累积特征以及不同的淋洗次数对氮素淋溶特征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水土养分流失提供理论基础.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Xiang Liu Li Zhang 等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年14卷2期 323-336页
【摘要】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对植物病原真菌丰富度和相对多度的影响已被基本阐明,然而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氮添加如何影响土壤中的植物病原真菌(通过影响植物群落结构或土壤理化指标)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7年的氮添加梯度...
【关键词】 高寒草甸;稀释效应;宿主-寄生物多样性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宋天宇 导师:刘艳红 北京林业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珙桐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植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面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外学者这些年都积极做了大量研究。本文以濒危植物珙桐(Davidiainvolucrate)一年生的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对珙桐最新前沿研究的进展,分析总结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Hobbie JE ; Hobbie EA ; 等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9年55卷1期 84-94页SCISCIEMEDLINE
【关键词】 Alaska;Arctic Regions;Ergostero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外文期刊】 Koivunen ME ; Morisseau C ; 等 《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4年50卷3期 167-174页SCISCIEMEDLIN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小艺 高明夫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8期 2448-245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促进作物对氮肥的吸收和同化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至关重要.目前,低分子量有机质对植物利用土壤氮素的影响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以小分子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维生素C工业废弃液古龙酸母液(RAE)在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钰海 沈菊培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24年51卷12期 5037-50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背景]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然而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已造成土壤氮素的大量损失和环境污染问题.硝化作用是土壤氮循环的核心环节,主要由微生物驱动.[目的]利用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3,4-dimethylpyraz...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邢稳 导师:白永飞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9年
【摘要】 土壤碳库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库的分解无论是在调控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变化方面还是维持生态系统可持续性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土壤碳矿化速率常用来衡量土壤有机碳到无机碳转变过程的快慢。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底物碳的组成是影响土壤碳矿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文超 导师:刘学军 李凯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工程(硕士) 2018年
【摘要】 气候变暖、降水格局和大气氮沉降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全球变化热点,它们能够影响植物群落生长、土壤养分以及气态氮素损失。然而,以前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目前有关干旱半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如何对增温、降水和氮沉降增加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为 导师:尹华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为探究高寒灌丛生态系统根系分泌物输入规律及其诱导的根际土壤生态N素转化对大气氮沉降的响应规律,本文以青藏高原东缘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灌丛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分泌物野外原位收集法,分析不同施氮水平(对照N0;低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房颖 导师:李凌浩 白文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博士) 2015年
【摘要】 荒漠草原是亚洲中部特有的草原类型,这里生态条件异常严峻,年降水量约150-250 mm,植物终年处于水分亏缺状态下。由于植被低矮稀疏,风蚀强烈,土壤养分十分贫瘠。由于生态环境脆弱,对以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氮沉降增加为特征的全球变化响应更为敏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霞 导师:吴宁 吴彦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在高山和高纬度等环境条件严酷的冬冷区(WinterColdZone),氮素是植物生命活动的主要限制元素之一。这类区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生长季节十分短暂,冬季漫长且常具有季节性的雪被覆盖(SnowCover)。针对“生长季节”的生态学研究是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彦敏 导师:周广胜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是陆地生态系统模型的重要参数,决定了光合作用速率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定量研究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多个环境因子协同作用的响应关系,有助于准确模拟植物光合作用,提高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模拟的准确性。目前,关于植物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吴凡 导师:穆虹 华南农业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但由于磷在土壤中有效性很低,植物自身对土壤磷的利用能力不足,产生“遗传学缺磷”的现象。缺磷是限制目前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农业生产主要通过施肥和土壤改良来满足植物对磷的需求,近年来开始通过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亓伟伟 导师:牛海山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广泛认为,低温是影响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生理过程的首要限制因子。因此增温有可能会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初级生产力,但是也可能由于土壤水分、氮素营养状况的改变形成新胁迫而抑制生产力的提高。此外,增温引起的生态系统呼吸提高的幅度也可能高于初级生产力的提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高宏梅 导师:刘军 四川农业大学 林学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硕士) 2011年
【摘要】 本文以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为试验材料,对不同土壤处理下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分别测定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不同土壤酸碱度条件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花色素苷含量、可溶性糖含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寻芬 导师:李凌浩 白文明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含氮化肥的使用、固氮豆科植物的栽培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等人类活动,使得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活性氮至少增加了一倍。氮循环本身是最为关键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并与其他生命要素的循环相耦合,氮输入的改变已经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卫民 导师:周凌云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以封丘地区主要作物小麦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水肥条件下小麦生理生态在其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做了测定分析.对小麦生理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和该地区水肥搭配做了初步的探讨和评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顺利 导师:毛达如 张福锁 王兴仁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营养(博士) 2000年
【摘要】 在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省吴桥实验站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生条件下,选择六个基因型,设置五个氮肥水平,对冬小麦、夏玉米氮营养特性的基因型差异、氮肥效应以及氮肥推荐与基因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Anathi Magadlela Nokhetho Makhaye 等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年14卷2期 310-322页
【摘要】 南非主要以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原生态系统为主,这些生态系统具有酸性和营养缺乏的属性,特别是磷和氮素的缺乏.刺毛黎豆(Mucuna pruriens)是在大多数非洲国家广泛存在的一种本土豆科植物,该植物可以抵御这些不利的土壤条件.豆科植物在世界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Song Wang Quan Quan 等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年14卷3期 541-554页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受土壤氮素可用性的调节.然而,全球变化背景下的不同生态系统组分的碳氮比及其所反映的碳氮循环耦合关系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运用数据同化的方法,将一个高寒草甸增温试验的14组数据同化到草地生态系统模型中,从而评估了增温如何影响陆地...
【关键词】 贝叶斯反演;马尔可夫链蒙特卡尔理论(MCMC);增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洪鹏 于春晓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502-5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盐胁迫条件下的低氮素有效性是限制滨海盐碱土作物产能的重要因素.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可提升土壤氮素有效性,但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的应用研究仍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田间原位实验,设置5个处理:对照(不施氮,CK)、氮(N)、氮+生物炭(N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景润 左珂怡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3期 728-73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了解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笋营养与食味品质的区域分异,明确竹笋品质变异的主要环境驱动因子,为苦竹高品质竹笋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最小显著差检验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的方法,分析了不同地区(安徽省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学燕 高明夫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482-4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不同形态氮素联合低分子有机碳施用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鲜有报道.古龙酸母液(residue af-ter evaporation,RAE)是工业维生素C(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以低分子量有机酸——2-酮基-L-古龙酸为主要成分的废弃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燕 张鑫 等 《中草药》 2025年56卷11期 4057-40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筛选适宜黄芪生长、活性物质积累和土壤养分吸收的微生物菌肥.方法 对大田栽培黄芪施用6种微生物菌肥(T1~T6),以不施微生物菌肥为对照,测定生长期白粉病发病率以及收获期成药根生长特性、主要活性物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结果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春 刘靓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3期 446-4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是维系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养分元素.在氮贫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固沙植物群落种间互作如何影响各功能群植物种氮吸收模式,目前仍不明确.该研究基于野外植物种移除实验平台,以毛乌素沙地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固沙植物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安娜 张玉革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2期 473-4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硫添加(0、1、2、5、10、15、20、50 g S·m-2·a-1)模拟土壤酸化实验平台,以内蒙古草甸草原禾本科牧草贝加尔针茅和杂类草白头翁2个常见物种为对象,分析了比叶面积、叶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夏尚光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11期 3333-33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酸缓冲能力在土壤抵御施肥和氮沉降等干扰引起的土壤酸化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维持土壤功能稳定的重要因素.与丛枝菌根真菌和外生菌根真菌共生的植物功能差异很大,然而其对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以亚热带丛枝和外生菌根森林为对象,比较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涛涛 李丝雨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5期 1234-12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氮矿化是土壤氮素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决定了土壤的供氮能力.然而,有关植物根系、共生菌根菌丝体和土壤微生物等不同生物因素对土壤氮矿化的贡献缺乏了解.本研究以浙江省庙山坞自然保护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为对象,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颖佳 杨凯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7期 2208-22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不同菌根类型树种在氮、磷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通过微生物、凋落物分解、根系分泌等作用影响土壤氮、磷循环和有效性.为深入了解菌根树种——丛枝菌根树种和外生菌根树种之间氮、磷循环的差异,本文对近30年研究进行综述,明确不同菌根树种土壤氮、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东 周欣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7期 2134-214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煤沉陷区复垦是采煤区难点问题之一.为探究采煤沉陷区不同滴灌方式和生物炭用量对花生增产的影响,于2021年和2022年开展田间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灌溉方式,分别设置膜下滴灌(M)和浅埋滴灌(Q)两种方式,副区为生物炭施用量,分别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游慧敏 查苏娜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7期 2102-21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人类活动改变了生态系统中氮(N)和磷(P)的有效性,正深刻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本研究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和次生林为对象,通过11年野外氮(N)、磷(P)和氮+磷(NP)添加实验,量化氮、磷添加对土壤和植物叶片N、P含量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达航 白银萍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年30卷2期 205-2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不同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四川盆地耕地土壤化学计量的分布与变化特征,以四川东部盆地为研究区,运用地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时间点(1980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和2021年土壤调查)土壤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元素含量及其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莉绚 黄志群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4年35卷8期 2091-20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化学计量比是衡量土壤有机质组成及质量的有效指标.多数研究关注土壤碳(C)、氮(N)、磷(P)及化学计量比,而较少关注森林恢复过程中土壤钾(K)、钙(Ca)和镁(Mg)及化学计量比的变化.本研究以亚热带自然恢复的5、8、21、27、40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亚鑫 程曼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年30卷1期 18-2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明铁添加对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SOC)周转的影响,以芦芽山3种植被类型(草甸、灌丛、森林)下表层(0-10 cm)和亚表层(10-2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Fe(Ⅱ)对SOC矿化特征的影响,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莎 陈龙飞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年30卷6期 1115-11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灌溉和施肥是保障干旱区绿洲农业高产的关键,由此导致荒漠绿洲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愈发严重.绿洲区农田耕作年限不同,土壤熟化程度各异,土壤质地异质性明显,导致不同开垦年限农田系统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明显.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定量研究连续开垦24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