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0
- 2
- 1
- 5
- 4
- 1
- 1
- 1
- 9
- 8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跃初 韩单恒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6期 919-9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森林生态系统树冠截留降雨、枯落物持水及土壤蓄水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各人工林生态系统树冠对降雨的平均截留率为14.58%~37.19%,依次为沙棘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杨树沙棘混交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进宇 石伟业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3年41卷3期 195-201,228页
【摘要】 针对旱区土壤板结严重和耕层深度变浅等问题,于2021年在宁夏暖泉农场开展大田试验,以传统旋耕为对照(CK),设置不同粉垄耕作深度30 cm(FL30)、40 cm(FL40)、50 cm(FL50)和60 cm(FL60),探究粉垄耕作对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南正正 杨妮 等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2卷2期 49-53页
【摘要】 为充分了解黄土高原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选择陕西省神木市花石崖镇5种典型植被类型刺槐、木枣、侧柏、柠条和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不同样地间土壤水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间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春霞 单宇茜 等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50卷8期 1184-1189页
【摘要】 为了筛选出适宜山西中晚熟玉米种植区的抗旱保苗蓄墒的耕作方式,通过设置耕作时期、耕作方法、深耕(深松)间隔期三因素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其对玉米苗期0~30 cm土壤含水量、玉米出苗状况、成熟期0~200 cm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并采用层次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尤誉杰 王懿祥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3期 1097-11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遭反复干扰后退化形成的天然次生灌丛在未管护模式下难以恢复为乔木林.在浙江省临安市选择典型天然次生灌丛,以强度人为干扰为对照、分别进行保护性干扰和适度人为干扰,探讨灌丛土壤蓄水能力和肥力质量的响应.4年试验结果表明:与强度人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志芳 龚固堂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6期 1662-16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适宜森林覆盖率的研究是流域防护林空间布局的基础研究,对流域内防护林林种和林分结构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对土壤饱和蓄水量的贡献大小为依据,人力可控和可测为原则进行流域有林地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指标筛选.采用群组AHP法剔除因子间相关性较大的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淑霞 李叙勇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2期 3285-32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我国东部森林样带4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白山站、北京站、会同站和鼎湖山站)的9种森林类型水源涵养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水热梯度下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5-10月份,各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特性表现出较大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江宝 谢文军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15期 4137-41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提高再生水资源在芦苇群落生态恢复中的高效利用,采用温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以未灌溉(CK)为对照,对再生水(FS)、再生水清水轮灌(QF)及清水灌溉(QS)等3种浇灌方式下的芦苇地盐碱含量及水文物理参数进行测定分析,以其阐明不同浇灌方式下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志刚 李锋瑞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9期 1937-19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分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呈低-高-低的单峰变化.杜仲人工林土壤水分垂直变化显著,且不同季节变化规律各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志刚 曹云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2期 241-24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时域反射仪(TDR)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红壤丘陵区油桐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间土壤蓄水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研究时段内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可划分为土壤水分积累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和土壤水分稳定期3个时期;油桐人工林土壤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世伟 周印东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8期 1389-13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测定,研究了子午岭北部黄土丘陵区不同次生植被群落类型下土壤蓄水性能及水分有效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地的土壤蓄水量最小,草地和灌木地的土壤蓄水量有所提高,增幅为17%~65%,而乔木林地土壤蓄水量最大,分别较撂荒地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思远 张建军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9年17卷2期 17-26页
【摘要】 为探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林地蓄水动态特征,分析水土保持林在造林时修建的水平阶成林后对雨水及径流的再分配效果,以及不同降雨条件下雨水的渗透深度,以晋西黄土区典型的人工水土保持林地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地和油松(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姣 艾宁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19年33卷5期 79-84页
【摘要】 为对臭柏群落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初步研究,以毛乌素南缘神木大保当镇臭柏(Sabinavul-garis Ant.)群落为研究对象,选取10个样地利用环刀进行土壤取样,通过土壤烘干法测出土壤含水量与蓄水量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坡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艾宁 强大宏 等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年40卷2期 342-348页
【摘要】 为明确半干旱黄土区山地枣林土壤水分特征,本文对陕西延川县齐家山红枣试验基地春季土壤水分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枣树林地土壤水分存在差异,阴坡土壤水分最高,其次为半阳坡,而阳坡最低,且不同坡向不同土层间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坡向土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成晨 王玉杰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07年14卷2期 215-217页
【摘要】 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及土壤层3个生态作用层次对缙云山自然保护区4种主要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林内透雨量、树干径流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呈二元线性关系.林冠截留率为16.91%~67.84%,平均为38.19%,依次为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军 王兆骞 等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5年20卷5期 64-68页
【摘要】 通过对小流域人工水土保持林建成及其水土保持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6月前自然生长马尾松区和幼杉区的冠层郁闭度明显高于白桃-桃形李区、角竹-板栗-枇杷-青枣区和胡柚-雷竹-特早桔区,6月后各区林冠层郁闭度相差不大;随树龄的增加,径流量、径流深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胜利 导师:邹冬生 湖南农业大学 生态学 生态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该研究从水分生态因子对龙须草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和龙须草生长对土壤蓄水性能、蓄水机制和防治水、土、肥流失两个方面,对龙须草与水分生态因子之间的生态关系进行了集成性探讨。主要结果如下: 1.龙须草生长需水但不耐渍本研究结果表明:田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彪 李文华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1期 5619-56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第6次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区域水量平衡法和土壤蓄水能力评估了森林水源涵养的功能,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类型和区位条件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2004年北京市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1.26×109m3;其中,怀柔区、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捍华 黄道友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1期 2497-250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取新垦坡地和熟化旱地2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研究了稻草易地还土对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和主要物理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田间持水量、容重、孔隙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稻草易地还土可提高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增强土壤蓄水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祥伟 王文波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2期 267-27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嫩江上游二道桥小流域内不同林分类型林冠截留、枯落物持水以及土壤蓄水的观测与调查,采用层次分析法探讨了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的配置.结果表明:该流域水源涵养林最优植被类型结构为天然白桦林24.86%、天然黑桦林16.30%、天然阔叶混交林4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琦 王琦 《草业科学》 2005年22卷10期 72-74页
【摘要】 利用小型观测场,对比了几种草被植物地降水、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和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 与裸地相比,草被植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覆盖度,减少降水的径流系数,减少土壤侵蚀量,其中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的效应最为明显.草被植物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作枭 贺康宁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7期 7662-7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对比祁连山东部地区典型林分水源涵养能力变化规律及差异,以期为区域森林水源涵养能力提升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青海互助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云杉纯林、白桦纯林、云杉白桦混交林、云杉青杨混交林、白桦青杨混交林和白桦落叶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成伟 李希来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6期 6952-69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可持续恢复技术,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盆栽验证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健康草甸和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引起的退化斑块土壤质地组成,以及室内盆栽植物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特征等关键因子的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饶洁 段丁琪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6期 6649-66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形成的极端生境胁迫深刻改变了消落带植被结构和功能.在消落带横向断面高程梯度上,植被生境具有典型的空间异质性.选取三峡水库典型自然恢复消落带,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揭示了消落带自然演替植被的群落构成、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随高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颖 白晶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24卷4期 522-527页ISTICCA
【摘要】 以龙江县两种主要退耕还林地——樟子松嫁接山杏林地和红松林地为研究对象,以农田地作为对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明确影响土壤状况的主要指标,对各样地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为该地区植被恢复及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各样地土壤容重、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俞铭 罗维钢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11期 1854-18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明保护性耕作对蔗田土壤及甘蔗生长的影响,该研究设置2种耕作方式(常规耕作、粉垄耕作)与2种施肥水平(减量施肥20%、常规施肥),并于甘蔗苗期后在甘蔗行间近根部覆盖豆科秸秆,以第二年宿根蔗为研究对象,采用染色示踪法测定秸秆覆盖下蔗田土壤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政乐 张建军 等 《水土保持学报》 2022年36卷3期 71-76页
【摘要】 为掌握黄土高原切沟对其上方集水区内土壤水分的影响,选取晋西黄土区典型切沟上方的集水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定期测量0—10 m土层的土壤水分,探讨集水区内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表明:(1)集水区内土壤水分状况受距离切沟远近和地貌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翠 张林波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8期 2388-23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三江源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研究草地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可为三江源区水源涵养功能的科学评估与合理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实地采样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三江源区内不同土壤类型高寒草甸生物量特征、土壤水文物理性质及土壤水源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江宝 张淑勇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1期 7013-70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土壤粒径质量分布原理与分形学理论,以黄河三角洲贝壳堤岛的3种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以裸地为对照,测定分析土壤颗粒分形维数、粒径组成和水分物理参数,探讨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颗粒分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贝壳砂土壤中粗砂粒含量最高;其次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荣 侯贤清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7期 2282-22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以沟不覆盖为对照(CK),研究垄上覆地膜沟内分别覆普通地膜(PP)、生物降解膜(PB)、玉米秸秆(PS)和液体地膜(PL)4种沟垄全覆盖种植模式对土壤水温、玉米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晓 导师:李首成 税伟 四川农业大学 植物保护 生态农业(硕士) 2014年
【摘要】
恢复和保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既是人类生存和现代文明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研究与探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不同土地覆被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可为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本研究采用定位研究法,以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时忠杰 张宁南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7期 1932-19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水文功能是森林生态功能的重要方面,为了解桉树人工林的水文生态效应,采用定位研究并结合室内测定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广东肇庆桉树人工林冠层降雨再分配、凋落物持水能力、土壤水分物理及蓄水能力.结果表明,研究期间(2006-05-2007-05)的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碧 王刚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0年18卷4期 343-3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华南热带区小良试验站中光裸地、桉树林、阔叶混交林和村边次生林4种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类型,测定不同层次的土壤容重、持水量、孔隙度等参数.结果表明:光裸地土质结实,容重在1.5gcm-3以上;种植桉树后如果长期人为去除地表枯落物,其地表更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志刚 欧阳志云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6期 3136-31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水分异质性的存在对各种水文过程和土壤形成过程均有显著的影响,了解土壤水分的异质性对理解和预测土壤水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应用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水分定位监测方法,研究了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3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骆土寿 李意德 等 《生态科学》 2007年26卷2期 159-1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广东省白盆珠水库水源林土壤类型调查及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库区水源林水平地带性土壤属赤红壤,山地土壤垂直带谱明显,分布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顶灌丛草甸土4个类型.土壤容重约为1.338 g·cm-3,随海拔升高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文霞 朱波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7年13卷6期 777-7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研究了四川彭州栽植5、10、17、22、26 a的人工柳杉林碳蓄积量及土壤性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柳杉林分的碳蓄积量与林下土壤有机碳积累量随柳杉林龄的增长而增加,5、10、17、22、26 a生人工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程 张明娟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31卷1期 32-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该文对宁夏沙湖地区几种主要荒漠植物成丛或聚集分布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应用成丛性表征植物丛聚水平,并以丛生植物的丛径或散生植物的聚集分布尺度范围衡量植物成丛性的发育程度.其中散生植物的聚集尺度以Riplay′s K点格局法进行计算.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小牛 王勤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9期 1570-15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日本冲绳岛亚热带天然次生常绿阔叶林的水文生态特性进行了为期3年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年平均降雨量高达3 325 mm,台风降雨(包括直接和间接影响)占年降雨量的42.3%;穿透雨量和树干流量分别为年降雨量的53.9%和30.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宏忠 赵雨森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7期 1148-11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地土壤水分含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测定,结果表明,青海云杉林地土壤具有容重低、入渗率高、土壤水分含量垂向分布受降水影响明显等特征.灌木-青海云杉林、苔藓-青海云杉林和草地(对照)平均容重分别为0.522、0.641、0.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培玺 赵爱芬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9期 1536-15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2001年~2002年,在河西走廊中断黑河中游,研究了不同方式对春季就地起沙、风速梯度、水分保持等方面的效应.结果表明,冬灌免耕、粮草间作和早春覆膜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遏制了就地起沙,减少了土壤风蚀.早春覆膜在减少土壤风蚀量的同时,提高了土壤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