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6
- 9
- 8
- 17
- 5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娜 于贵瑞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5期 653-65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已建立的景观尺度生态系统生产力过程模型EPPML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径流量的季节动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模拟,对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模拟结果表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地表径流量的季节进程表现出明显的三峰型,6月和9月出现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褚军 薛建辉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9期 2591-25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杨树-苋菜间作系统,即株行距2 m×5 m(L1)和2 m×15 m(L2)在O(N0)、91(N1)、137(N2)和183(N3) kg·hm-2施氮水平下的土壤氮素流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地表径流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雲雲 邓雅丽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5期 7527-75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凭借其复杂的组成和结构高度有效地调控着地表径流,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流域水文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以中国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的径流场年尺度地表径流监测数据为基础,探究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地表径流特征及其与降雨、植被和地形等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倩莹 高艳妮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2期 9226-92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20世纪70年代植被类型图作为参照生态系统,采用径流量和径流系数作为径流调节功能的表征指标,建立了基于历史参照系的三江源区径流调节功能评估模型,以参照系径流系数与实际径流系数的比值作为径流系数质量指数,分析了2000—2017年三江源区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荣嘉 高鹏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8期 2732-27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讨人工林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机制及其氮素流失规律,选择鲁中南山区典型林地麻栎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麻栎林与荒草地的产流及氮素流失特征.结果 表明:(1)麻栎林的总产流量、地表径流量、壤中流量分别是荒草地的80.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胥超 林成芳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1期 84-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米槠次生林转换成米槠人工幼林和米槠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幼林(以下简称“人促幼林”)后,以这三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连续监测每次降雨后地表径流量及径流水中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含量及通量,比较不同森林类型观测结果的差异,并分析降雨对实验结果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耀武 黄志霖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6期 4568-45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非点源(NPS)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由于NPS特点、实验手段和监测数据的局限,其研究多采用数学模型进行时间和空间模拟.模型模拟提供了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手段来评定区域非点源污染.选择连续农业非点源污染AnnAGNPS(Annuali...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非点源污染;典型流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芳 张建军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20期 5475-54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植被覆盖对流域径流的影响,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内的天然次生林流域和人工林流域为对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流域的年径流量、雨季径流量均小于人工林流域,天然次生林流域的年总径流量、雨季径流量分别是人工林流域的5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超文 庞良玉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10期 5552-55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模拟3种不同强度的降雨,采用模拟径流小区,研究了四川紫色丘陵区玉米净作条件下雨强及平衡施肥对土壤养分损失量及载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雨强是影响地表径流量、径流总量及土壤侵蚀量的最主要因素.在小雨强条件下,无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立 史小玲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5期 878-88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佛山的加勒比松林(Pinus caribaea)为对象,研究了其地表径流及N和P流失量特点.结果表明,有凋落物加勒比松林和无凋落物加勒比松林的年径流量分别为12.6和51.8 mm,其中夏季占90%以上.2种林分的地表径流量和降雨量的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军 纳磊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8期 3597-360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山西省吉县蔡家川流域为对象,研究了植被覆盖类型对流域水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覆盖的流域年径流系数分别为:林地流域1.6%~2.3%,以农、牧为主的流域3.1%~3.9%;各流域基流系数差异显著,人工林流域为零,次生林为主的流域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开宝 刘国彬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5期 2042-20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流域产流规律及水土保持措施改变引起的土壤水分状况和流域蒸散发的变化等方面评价了黄土丘陵沟壑区泉家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变化对流域水分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结构,对小流域水环境变迁具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萍 郭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7年18卷12期 2905-29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森林生态系统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角度对辽西半干旱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人工林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地表径流及土壤侵蚀.油松纯林、油松-沙棘混交林、沙棘林、小叶杨纯林和小叶杨-沙棘混交林6-9月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喜 薛建辉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7年15卷6期 527-53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固定样地定位监测方法,于2001-2005年研究了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森林类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的年地表径流量均值为11.108 mm、林分类型间变幅为1.765-22.934 mm、年际间变幅为10.553-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亚丽 李怀恩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2期 2297-23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利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探讨了降雨、地表径流以及土壤矿质氮素有效作用深度(effective depth of interaction, EDI)的确定方法,研究了牧草覆盖对土壤矿质氮素EDI和地表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覆盖增加了地表径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铁 黄显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6期 1022-102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沿江低丘李园4种优化模式的间作物生态效应分析表明,随重复种植的增加,4种间种模式土壤的有机质年均增加5%~20%;全N年增加7%~40%,全P年增加8%~70%,全K年增加15%~80%;全垦种植的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第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宇 欧阳华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5年16卷6期 1117-11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景观尺度上开展健康评价研究,不但可提供一个将自然生态过程与社会经济价值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而且景观健康概念本身蕴含着在针对资源与环境问题开展研究时更为合适的时间和空间尺度.额济纳天然绿洲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黑河流域下游.近年来,随着黑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宇 肖笃宁 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9期 1895-19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额济纳天然绿洲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下游,近年来,随着黑河中、上游地区下泄地表径流量的减少,额济纳天然绿洲景观退化严重.基于研究区近十几年来的景观演化总体特征,分别从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人类干扰因素等几个主要的景观变化驱动因子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光彩 周国逸 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年12卷3期 195-2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水文效应的研究表明:2002年8月-2003年7月,大气总降水量为1 690mm,林内净降水量为1212.7 mm,占总降水量的72%,其中穿透雨量和茎流量分别为1 125.3和87.4 mm,占总降水量的.66.6%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俊华 周国逸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11期 2359-23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连续7a(1993~1999)的水文观测资料,对南亚热带顶级生态系统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集水区水文要素时空规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论:(1) 鼎湖山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10 mm,湿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80%,干季仅占20%.6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鸿雁 吴钦孝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2期 376-3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陕北黄龙山区利用对降水和设置在林分中的径流小区进行长期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林的水文生态效应,据1995~2000 年观测结果,中龄人工油松林林冠平均截留率为25.1%,树干茎流量占大气降水量的3.3% ,枯枝落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郁善 陈卓梅 等 《生态学报》 2003年23卷11期 2387-23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测定南靖国有林场山地麻竹笋用林3种经营措施的地表径流和泥沙含量,结果表明在一定降雨量范围之内,呈现出随着降雨量级别的上升,地表径流量先增长较慢,后增加较快的趋势;降雨量在10mm以下均不出现地表径流,60mm以上的降雨占全年降雨量的5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馥平 王克林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3年14卷4期 497-5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从荒坡地新建果园10多种农作物间种模式中筛选出5种优化模式,分析和评价了各种种植模式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随着重复种植的增加,5种间种模式土壤有机质年增加5%~20%,全氮年增加7%~40%,全磷年增加8%~70%,全钾年增加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俊华 周国逸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4期 465-47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南亚热带鹤山人工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生态系统水热的连续观测资料,采用时空互代的方法,并与邻近的退化草坡、裸地相比较,得到如下一些主要结果:1) 本区域年内降水分配不均,而热量输入却相对均匀,存在湿季水土流失和干季水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鸿雁 吴钦孝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4期 497-5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定位观测的方法研究了山杨林(Populus davidiana)的水文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山杨林6年林冠总截流量为309.5 mm,平均截留率为13.5%;山杨林的树干茎流率为3.3%;6年枯枝落叶的截流量为176.3 mm,截留率为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丹 王冬梅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6年14卷2期 81-87页
【摘要】 降雨及其产生的地表径流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水土流失所带来的河床抬高、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广西桂林漓江滨岸带内建立的7个试验小区,在汛期内观测自然降水条件下各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研究漓江滨岸带内植被对地表产流产沙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覃换勋 熊康宁 等 《贵州科学》 2016年34卷3期 39-45页
【摘要】 为高效开发利用喀斯特水资源,解决石漠化农村地区干旱缺水问题.根据水资源供需平衡理论,以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朝营小流域为例,通过野外勘察与定点监测,分析小流域水资源赋存状况以及干旱情景下的响应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水资源总体丰富,年平均降雨量8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秀丽 吴晓妮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43卷12期 331-335页
【摘要】 滇中地区是长江上游云南段泥沙的主要来源,通过植被恢复减少水土流失是区域生态建设的关键内容.在滇中针对人工恢复的云南松林、桉树人工林与自然恢复所形成的荒坡灌草丛、针阔混交林、次生常绿阔叶林5种植被类型林型结构、土壤营养状况及控制土壤侵蚀能力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晓辉 王秀茹 等 《湖南农业科学》 2014年17期 48-52页
【摘要】 合理开发利用雨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该文采用SCS-CN水文模型计算流域地表径流量;应用RS技术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平台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地表径流量及数字高程等空间信息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邬岳阳 严力蛟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2年28卷6期 609-615页
【摘要】 在浙江诸暨红壤丘陵山区的野外径流小区条件下,设计5种不同植物篱种植模式,结合自然降雨、人工模拟暴雨试验、稀土元素(REE)示踪、土壤抗蚀性评价等方法,研究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和控制机理.结果显示,与裸坡相比,自然降雨下麦冬双行植物篱处理地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沛 严力蛟 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年27卷3期 29-34页
【摘要】 选取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区5种等高草篱种植模式,结合径流小区法和稀土元素示踪技术,开展不同草篱控制坡地水土流失、减少地表径流的效应研究,分析等高草篱对坡面侵蚀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径流小区土壤流失量显著受降雨量影响,不同草篱种植模式下,各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红 陈娟 等 《绿色科技》 2011年8期 154-157页
【摘要】 对不同景观类型的径流过程进行了模拟,利用建立的水文模型,对在假设的不同景观类型情号下的研究区水文过程趋势进行了预测模拟。假设了5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设置为5种不同的情景,结果表明:随着森林和草地的数量的减少,研究区域的地表径流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河仙 谢小立 等 《生态环境》 2008年17卷4期 1645-1649页
【摘要】 通过对南方红壤坡地农作区、茶园、柑橘园、退化区和恢复区5种不同利用方式所产生的地表径流量的全年连续观测及其径流水中养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覆被植物群落类型单一化和农事耕作都能增加地表径流量、次数和增加养分流失,5种类型地表径流量不论是月平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ANG Yan 张志强 等 《水土保持研究》 2008年15卷4期 94-97页
【摘要】 为了满足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需要,在土门西沟出口对径流量、径流水质进行同步监测,结合以前的监测资料,对径流量与污染负荷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流域内水质氮磷含量超标,特别是氮远远高于Ⅴ类水.总磷在Ⅲ类水标准以内,流域的非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储小院 王玉杰 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年30卷4期 103-108页
【摘要】 为给三峡库区城市森林水源涵养植被建设提供依据,该文基于2002--2005年的降雨和径流观测数据,研究了重庆缙云山4种典型林分4种时间尺度下的产流特征.结果表明:①2002--2005年降雨年际间分布均匀,变幅较小,降雨年平均相对变率为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永军 孙顺蒂 等 《人民黄河》 2007年29卷5期 48-49页
【摘要】 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往往使地表大面积硬化,从而改变项目区入渗、蒸发、地表径流量和特性.针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中仅预测土壤流失量的现状,认为应开展水流失量预测.鉴于水流失量预测及其危害分析工作过去尚未开展、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较少的情况,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生林 张洪江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年4卷4期 33-38页
【摘要】 为研究长江三峡库区植被类型对坡面产流的影响,在重庆四面山布设针阔混交林、阔叶林、楠竹林、灌丛和农耕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的标准径流小区.对天然降雨过程和由降雨产生的地表径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林地地表径流量的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国梁 赵万启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年3卷1期 58-65页
【摘要】 为了给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树种选择提供依据,2002-2003年,通过实地观测并应用Penman-Monteith方程和定位通量法,对青海大通黄土高寒区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退耕还林后营造的青海云杉、紫果云杉、华北落叶松、白桦、青杨和沙棘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成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34卷4期 28-29页
【摘要】 <篇首> 1果洛州生态环境现状果洛州地处长江、黄河源头地区,巴颜喀拉山绵亘全州南部,成为黄河、长江的分水岭,境内雪峰耸立、江河纵横、湖泊繁多,山与山之间多有川流河曲.境内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海拔高度4 500~5 000m,但地形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达兵 雍太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6期 1461-14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3年定位监测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全程免耕全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半程免耕半程秸秆覆盖、小麦/玉米/大豆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和小麦/玉米/甘薯全程翻耕不覆盖秸秆4种不同种植模式对西南坡地水土保持、土壤肥力及作物产值的影响.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