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12
- 10
- 10
- 4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梁杰贤 季文进 等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年10卷16期 56-56页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术的麻醉处理.方法63例ASD患儿行导管堵闭术,以静推咪唑安定0.1mg/kg,氟胺酮2mg/kg诱导,氟胺酮4mg·Kg-1·h-1,异丙酚4mg·Kg-1·h-1维持麻醉.结果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顺利...
【中文期刊】 金梅 韩玲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83卷5期 432-433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自1998年Amplatzer导管介入方法堵闭房间隔缺损(ASD)开始应用于临床至2001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已完成1 500例.有关超声心动图(UCG)在介入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有很多报道[1-3].现总结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科完成...
【中文期刊】 谢育梅 张智伟 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07年23卷2期 94-96页 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经皮体肺动脉侧支血管堵闭术在伴有右室流出道或肺动脉梗阻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围手术期应用的效果.方法 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共11例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病儿分别选用弹簧圈和血管塞行经皮体-肺侧支血管堵闭术,7例于外科矫治...
【中文期刊】 黄晓燕 刘丽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22卷20期 41-42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心律失常、安装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以提高介入治疗成功率.方法对17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儿,严密观察心电图,给予心理护理,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安装起搏器的护理.结果17例患儿均在精心治疗和护理...
【中文期刊】 陈玫 刘利香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年22卷34期 26-28页 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双盘样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室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61例小儿VSD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 261例患儿VSD堵闭术,成功率为97.3%,其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溶血发生率为0.8%,瓣膜反流发生率为1.5...
【中文期刊】 冯碧霞 钱明阳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1999年5卷3期 200-20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监测经导管蘑菇伞堵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方法使用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器对14岁以下小儿经食道,成人经胸术中监测,指导操作者安置封堵器的合适方位.当双盘蘑菇伞腰部卡在ASD内,两盘则分别在左、右房侧时,彩色超声...
【中文期刊】 张智伟 钱明阳 等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 2001年114卷5期 456-458页 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评价五种不同介入性心导管堵闭术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1989年3月-1999年12月,354例PDA患儿分别用五种不同介入堵闭术进行治疗,男135例,女219例,年龄0.4-15(3.2±0.8)岁,体重4.8-...
【中文期刊】 赵子牛 吴蓉洲 等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年21卷13期 865-86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患儿41例,同期常规外科手术修补ASD患儿72例,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
【中文期刊】 李俊杰 曾国洪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年29卷10期 622-625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利用外科创建的动脉导管未闭动物模型评价国产动脉导管未闭堵闭器(心健TM)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Gor-tex人造血管缝合在犬降主动脉和左肺动脉之间建立动脉导管未闭动物模型,1周后行经皮穿刺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术后1周、1个...
【中文期刊】 王蓉 徐晨 等 《中国社区医师》 2002年18卷5期 44-44页
【摘要】 <篇首> 患者,女,63岁.因间断性心悸1年,加重20天入院.3个月前曾于外院行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术后经药物治疗恢复窦律.20天前又出现房颤.查体:血压135/86mmHg(18/11.5kPa),脉搏62次/分,双肺无干、湿性罗音,心浊音界...
【会议论文】谢育梅 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并主动脉瓣脱垂(AVP)的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9年4月,43例VSD并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患儿行经皮VSD堵闭术,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VSD位置及内径,左心室造影均显示VSD合并AVP...
【会议论文】李永华 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10年
【摘要】 目的了解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治疗ASD患者手术前、后的ECG变化.方法对比研究了176例经导管ASD堵闭术患者堵闭术前及术后24、72小时12导联ECG变化,并进行随诊.ECG指标包括心率(HR)、P-R间期、心率变异性(HRV...
【会议论文】周凯 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单纯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堵闭术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改善.方法选择2003年4月至2008年4月住院成功采用国产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堵闭器的3-6岁学龄前儿童87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天及术后1、6、12月心...
【会议论文】谢育梅 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探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4月~2009年1月,19例膜周部室缺合并轻度主动脉瓣脱垂的患儿行经皮室间隔缺损堵闭术,男11例,女8例,年龄3~16岁(平均6.5±4.5),体重13~4...
【会议论文】陆颖 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 2009年
【摘要】 目的总结我院19例新生儿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PAIVS)的治疗策略和初步随访情况.方法2003年7月至2009年7月我院收治的19例新生儿PAIVS,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生后2天~28天,平均(15.78±8....
【会议论文】刘唐威 第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后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变.方法ASD患者36例,年龄26.11±15.41岁,ASD直径23.65±7.83 mm.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ECG)...
【会议论文】张丽 第9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7年
【摘要】 目的探讨小婴儿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堵闭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某些特殊性.方法用蘑菇伞型封堵器封堵29例PDA,年龄均为1岁以下,体重4.5~10.5 kg,PDA最窄处直径为2.0~7.4 mm,其中合并肺动脉高压(PH)者13例.结果所...
【会议论文】刘唐威 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封堵器闭合房间隔缺损(ASD)术后心功能及心电图改变.方法ASD患者36例,年龄26.11±15.41岁,ASD直径23.65±7.83mm.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ECC)检...
【会议论文】陈玫 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双面伞封堵器介入治疗小儿间隔缺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61例小儿VSD介入治疗进行术前、中、后的护理.结果261例患儿VSD堵闭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溶血发生率为0.8%,瓣膜返流发生率为1.5%,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股...
【会议论文】陆颖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评价12导联心电监测在应用Ampl atzer偏心型堵闭器(Amplatzer asymmetric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occluder,AAV SDO)关闭儿童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中的应用价值....
【会议论文】伍伟锋 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探讨成人房间隔缺损(ASD)堵闭术后心室形态和功能改变及影响因素.方法选行经皮ASD堵闭术的50例继发性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TTE)检查,测量右室内径(RVD)、右室流出道内径(RVOTD)、左室...
【会议论文】王慧深 第8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成功封堵的262例小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病例的心电改变,总结临床处理经验,了解经导管介入法治疗膜部VSD术合并心电改变的程度和危险性,避免和预防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方法262例介入治疗膜部VSD患儿病例,术中严密监测心电改...
【会议论文】梁跃凤 2005年
【摘要】 目的: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肺动脉高压堵闭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4例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实施了蘑菇伞堵闭术,术前常规进行导管检查和主动脉弓造影.结果:术前肺动脉压67.0±24.6/37.8±8.9mmHg,主动脉压为8...
【会议论文】朱琦 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 2004年
【摘要】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以往采用开胸、开心关闭VSD,损伤重、恢复慢、安全性差、易伴发并发症,胸壁瘢痕影响美观.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心导管介入治疗VSD已成为符合条件的VSD患儿应首选的治疗方法.我院在2002年在超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