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6
- 1
- 1
- 98
- 17
- 5
- 5
- 3
- 29
- 17
- 17
- 13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蔡荣潮 李佩华 等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年5期 173-176页
【摘要】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逐渐重视以及我国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将会日益增加.中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输出初级技术人才的责任.中医学基础(以下简称"中基")课程在中职学校中医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涵盖所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兴旺 张新志 等 《陕西中医》 2001年22卷5期 312-3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把动物大白鼠、小白鼠用于中医证候和中药性味作用的造模,以改变传统的中医药课堂理论教学方法,使中医药教学直现生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给动物腹腔注射药物、过服药物、气温变化病因致病为指导、造出中医证候、药物作用模型表现在动物身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雅 许筱颖 等 《中医教育》 2014年33卷5期 5-7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设计性实验在实验中医学基础教学当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在本校中医七年制学生中对2007级至2010级4个年级4个班级的实验中医学基础实验课部分进行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尝试,并设置同年级同类型4个班使用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作对照.结果 实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燕 刘燕池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9年7卷2期 50页
【摘要】 <篇首> 实验中医学基础,是由我校刘燕池教授开辟的教育部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的重点建设项目和特色课程.它自1999年开课以来,已历经十年.在此期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日益成熟的过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我校"实验中医学基础"课程建设的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纪严 王德山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年16期 147-148页
【摘要】 在论述构建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几个方面探讨构建中医学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功定 《山西中医》 2002年18卷1期 60页
【摘要】 <篇首>由裴妙荣教授主编的《中医学基础实验教程》正式付梓,令人欣喜,细读之后,感受良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文丽 潘志强 等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5年9期 888-892页ISTIC
【摘要】 目的:针对中医学综合实验课程开展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过程中,学生自主收集的文献缺少代表性问题,尝试探索文献研读路径。方法以本校2009级七年制医学本科生41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峰 高剑峰 《速读(下旬)》 2015年9期 326-326页
【摘要】 医学双语教学是高等中医学院校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尽快融入世界医学的快捷方法。结合高等中医学院校基础医学概论专业教学特点和双语教学的实践,以生理实验教学为平台,提出了关于基础医学概论实验的双语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德山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届全国中医体质学术研讨会暨2008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 2008年
【摘要】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亟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维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发掘。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希望、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客观化、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若源 宋雪松 《现代养生》 2024年24卷19期 1445-1448页
【摘要】 针灸在我国医学中由来已久,并不断发展,衍生成为一种包含不同技术的大类别,其中包括电针、耳针、经1皮穴位电刺激等方法.国内外医学工作者将其结合进入现代手术中,发挥了镇静镇痛、减少麻药用量、减轻术后恶心呕吐等作用.许多临床研究证明,针刺类技术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淑兰 曾勇 《基础医学教育》 2023年25卷11期 977-981页
【摘要】 提高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成为当前医学教育的共识,但基于临床情境的医学人文素养评估量表对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医学生并不适用.该研究基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情境构建了包含 17 个条目的医学人文素养评估量表.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0.92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萌 祁向争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3年32卷17期 65-69页
【摘要】 慢性胃炎,归于中医学"胃痛""痞满"范畴,为消化系统常见病,其预后与Hp感染、饮食因素等有关,尤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文章简要介绍逍遥散及其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作用机制,提出应加强对此的临床观察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其详细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富霞 赵婷 等 《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37卷1期 137-140页
【摘要】 "读经典,做临床"一直以来被视为是中医成才的基本道路,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举足轻重.但是,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亦急需大量科学实验研究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深化中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对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就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湛清扬 孔繁一 等 《中医药学报》 2022年50卷11期 107-111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认为肾脑相通,肾精充足、脑得其养才能维持其生理功能,肾虚则髓海空虚,易患脑病.大量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表明,"益肾健脑"法对促进中风后脑损伤恢复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作用机制复杂,诸说不一.本文根据近年来的相关临床研究报道及基础实验论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翔 杨琳琳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2期 116-118页
【摘要】 中医治法理论是中医学辨证论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枢纽,具有承先启后作用.它不仅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领域,且直接引导了临床应用与试验.文章旨在浅析中医治法理论近几年在临床应用和试验研究方面比较突出的热点,如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扶阳抑阴、清法及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玉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42卷6期 445-4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概念是建构中医理论大厦的基石,在现代科学语境下,常常遇到"气是什么"的考问.首先,阐述了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在以原子论为主要基础的现代科学语境下,人们已经难以理解带有自然哲学色彩的气概念.其次,指出现代学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气概念从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新贤 殷海波 等 《世界中医药》 2017年12卷8期 1965-1969,1973页ISTICPKUCA
【摘要】 对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的研究是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方面,“证”的整体性、模糊性、动态性、差异性、复杂性的特点,又使得中医“证”通过现代实验室检查所得到的单一理化指标缺乏足够的特异性.以蛋白质组学为代表的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出现使现代医学由还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慕永平 刘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18卷9期 1460-1464页ISTICPKUCSCD
【摘要】 肝硬化属于中医学“癥积”的范畴,其病机之要在于阴精亏虚所致形质虚损,其病理学基础主要表现为肝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功能的衰退以及肝窦壁的损伤.滋补肝肾是促进精气恢复的根本治疗策略,一贯煎具有长期的临床应用历史及良好的实验研究基础,包括提高肝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原 王哲 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5年10期 1888-1888,18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其理论性、实践性均很强。但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只是枯燥地按教材讲授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及科研实践严重脱节。再加之中医院校本学科教学时数少,有的学校只把它作为选修课,中医学生的西医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修杰 汪磊 等 《高教论坛》 2021年11期 52-53页
【摘要】 为创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课题组编写了中医基础理论山歌歌词集,精选广西各地山歌并重新配器编曲,录制成《山歌中医来作伴》26首歌曲专辑,并应用到中医学专业学生课外辅助学习使用中.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在原教学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莉 颜帅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0卷1期 93-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西方医学两方面阐述腹腔粘连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综述中医药防治腹腔粘连实验研究概况.认为活血化瘀和通腑泻下两类中药在预防和治疗腹腔粘连方面有显著疗效,但研究思路和方法仅限于药理学方面,对中药和复方的物质基础缺乏深入研究,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爱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33卷1期 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病证结合是我国中医临床的基本模式,也是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理论创新[1].动物实验研究是当代医药学研究过程中的重要过程.无论是医学的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动物模型已经成为研究的重要工具.疾病分类指导下的医学研究需要疾病动物模型,同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诚 刘元艳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12卷5期 814-8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疾病分类与证候分类结合的诊疗模式已经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临床实践的主要模式.本研究以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为例,比较RA寒热证候与临床疗效的关联、寒热证候实验室常规指标及组学指标的差异,指出RA寒热证候存在客观生物学基础,有助于RA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盛业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35卷2期 172-173页ISTICPKUCA
【摘要】 在络病理论的指导下,张兰教授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的特点,结合临床及实验研究认为:DPN的发病与叶天士提出的络损学说相符合,DPN时的神经损伤应归属于络损范畴.并且认为DPN时即有因微血管病变及微循环障碍导致的神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建成 浦斌红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35卷7期 1109-1112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西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亦缺乏满意的治疗效果.近年来中医学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就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关基础实验研究进展,概述于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德山 单德红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年26卷9期 1864-18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长期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但是隐含在其中的科学内涵亟待于运用现代科学的思雏和手段进行研究和发掘.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创新和发展中医药学的希望,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构建科学中医学基础理论教学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荃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22卷1期 8-10,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探讨较为困难,需要建立当代生物医学与中医学理论能够兼容的方法学对其进行解析.本实验室在国家科技部的资助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细胞膜固相色谱技术.这一技术是基于细胞与内外环境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包括药物在内的介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林 彭宣宪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6年8卷4期 21-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与中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蛋白质组学可以高通量地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证实质的物质基础和中药的抗病分子机制,为中医治疗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目前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中医疾病和药物抗病分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荣群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1期 153-1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实验中医学,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方法来进行中医药学理、法、方、药机理研究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实验科学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全国中医院校陆续开设了这门功课,作为新生课程可以借鉴参考的教学方法很少.笔者从事实验中医学一线教学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登本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12期 2169-21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必须"归真"的当头棒喝,主要针对了其理论学科中的概念内涵界定,理论发展与实验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中医学科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辉 管竞环 《医学与哲学》 2006年27卷15期 49-49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四十多年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理论、实验、临床三方面对中医学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内容涉及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如物理学、光学、声学现代医学等[1],然而,时至今日,中医学的和核心内容仍然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学生学习的东西仍然是<中医基础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泳涛 《中医杂志》 2005年46卷5期 39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学认识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证的实验研究中造模的主要依据,因为症状的出现有随机性、偶然性,重复性较差,而病因相对容易控制和重复.中医病因学说不外外感、内伤和不内外伤之分.内伤中劳伤有伤气、伤阴两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焕兰 《中医药学刊》 2004年22卷9期 1708-17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是传统医学,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继承传统和发展创新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继承,就无所谓发展,更谈不上创新.科学研究只有深深扎根于科学传统之中,才能获得创新的源泉与灵感.<内经>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经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德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6卷4期 39-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应坚持中医学自身的学术规律,吸收现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融于中医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和思维体系中,形成适于中医理论学术发展的研究方法.现代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规范化、脏象理论、病因理论、证候理论、经络理论、实验动物模型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义江 郑雪平 等 《中医杂志》 2003年44卷z1期 200-2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中医学在促进伤口愈合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近年来,我们在中药复方珠黄散外用治疗肛门术后伤口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将其改成了霜剂,探讨复方珠黄霜的作用机理,开展了临床和实验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蒙一纯 李澎涛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年26卷4期 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形态科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在探索生命本质和生命现象过程中,人类不但解释生命现象是什么,而且在不断说明其为什么.唯物论和进化论认为生命的表现形式为形态、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统一体,即生命的形态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功能的复杂性.西方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波 《中医药学刊》 2002年20卷2期 164-1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无论微观抑或宏观世界,要想取得重大成就,既要通过直接经验方法,使研究建立在丰富准确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又必须突破直接经验方法,运用抽象的理论思维进行哲学思考,如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上如果只停留于直观和实验阶段,而不进行高度的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志彬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21卷12期 883-8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971年全国开展了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工作,从民间验方中发现灵芝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效,因而上级主管部门向我们下达了研究灵芝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和机制的任务,并成立了北京市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灵芝研究协作组,基础与临床相结合,开始工作.也从此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键 余朝骏 等 《中医杂志》 2001年42卷9期 563-5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医学的发展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医学影像学与中医学的结合,医学影像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可以解决中医辨证诊断、疗效观察、实验研究的许多问题.自1989年11月在成都召开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卫芳 郭树仁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21卷6期 453-45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中医学认为,“肾”在周身脏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先天之本”,现代研究表明中医学肾的功能与人体内分泌、免疫、生殖等功能关系密切(1~3),因此得到当代医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并开展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与临床研究(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