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3
- 1
- 7
- 6
- 5
- 3
- 2
- 15
- 10
- 10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丽 李玲 《护理学杂志》 2008年23卷10期 79-80页ISTICPKUCSCD
【摘要】 阐述护理道德与护理审美的关系及两者的逻辑趋向,即关怀照顾的超越通向护理审美,护理道德人格走向护理审美人格.提出为提高护士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有必要在护理教育中将护理道德教育与护理审美教育相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岚 唐菁华 等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8卷3期 89-93页
【摘要】 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中面对审美对象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适的审美体验,健康人格对审美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随着社会物质文化的发展,人格障碍问题已经是遍及社会各类人群的普遍社会问题,它对审美心理的影响正在引起关注.通过人格障碍与审美认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冠凝 刘艺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38卷3期 308-31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牙科审美社会心理的因素,衡量客观正畸需求与患者主观治疗需要之间的关系,为医生把握患者需求提供参考.方法 以骨性错(牙合)畸形成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分析牙科审美社会心理影响量表(PIDAQ)、...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惠 《理论观察》 2019年7期 149-151页
【摘要】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二是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人格确立与性格的形成.从大学教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问题不仅都涉及到大学生未来世界观与人生观的确立,更事关在其未来的社会实践中以何种方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金花 《艺术科技》 2019年32卷14期 226,241页
【摘要】 当前在高职院校开展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的人格品德,智力支持、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及其社会功能,怎样更好地做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工作,对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维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年15卷1期 123-126页
【摘要】 个性化审美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其根据受教育者的群体性差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审美教育通过作用于医学生智力、情操、心灵这三个核心要素促进医学生特质人格的养成.根据审美教育的作用机制原理,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将生命体验寓于审美教育过程中、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美多卓玛 《西藏科技》 2013年7期 47-49页
【摘要】 在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全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审美教育对现代文明发展的意义,文章阐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及提升审美情趣的有效途径,以期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书君 《科技创业家》 2011年8期 309页
【摘要】 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是一项重要工作,因而要加强研究,紧扣幼师生的思想脉搏,要注重大学生审美实践的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作用,积极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功能,为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审美情趣的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倩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09年10期 123-124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警察和赞美诗>一文的分析,印证西方审美教育史对音乐、艺术教育功能的强调,作者不是仅仅批判或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本质,更是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自由人性的张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永红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25卷10期 49-50,52页
【摘要】 当今社会生存空间膨胀,心灵空间日趋狭窄.努力培育大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高等教育的要旨之一.古典诗词从各个角度映射看人格之美、人性之美、人类之美,如果能够真正走进其中,人的精神会变得充实,人的灵魂会得以净化和升华.因此,放大古典诗词之美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胜清 李经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2卷4期 286-290页
【摘要】 文学创作是非文学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转化.文学创作是一种非文字因素的审美性人格化创作构架,统摄了再现说、表现说与形式论的创作范式,体现了文学创作的人性特质.从分侧面考察,它具体对象化为再现、表现与形式建构等三种基本操作手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青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1年8卷5期 21-22页
【摘要】 目的探讨审美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方法从四个方面对审美教育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建立个体与自然、社会群体的适当关系,自觉地用社会需要来规范个体,发展个性.结论审美教育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文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18卷1期 123-124,140页
【摘要】 美育对塑造大学生专业人格美的意义表现为促进人格的提升、培育崇高的审美理想和科学的审美判断标准.艺术教育是大学美育的重要方式,而专业审美教育是大学美育的特殊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健敏 陈肖鸣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1年6期 16-17,29页
【摘要】 <篇首>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征是创新、创造.艺术与科学最能体现人的创造特性,所以审美、科学不可偏颇.知识经济要求人们具有完整的创新思维和开放、敏感、活跃、和谐的心灵结构,这正是美育的基本功能.美育主要是一种通过审美活动和艺术的途径,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若谷 王一楠 《素质教育论坛》 2008年9期 142-143页
【摘要】 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方面具有与其他学科相辅相成的作用.学校应通过审美教育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审美素质、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促进和谐校园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齐力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21卷6期 112-113页ISTICPKU
【摘要】 基于善与美的统一理论和现实对伦理与医学审美的呼唤,提出在医学伦理教育中引入审美情感教育,实现医学道德与医学审美的统一,培养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感受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使之在未来对人的关怀医学实践中达到由道德人格向审美人格的超越与升华,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丽 李玲 《现代护理》 2008年14卷4期 479-481页ISTIC
【摘要】 从伦理学视野研究护理审美价值的意义,体现在护理美学和护理伦理学在对功利和社会效益的认识上是一致的;新护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护士的人道伦理意识加以保证;引入审美情感机制,是实现护理道德与护理审美统一的有效途径;寻求护理伦理与护理审美的统一是护理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1卷13期 43-45页
【摘要】 当下,大学教育中的美育课程较为缺失,从而造成了一些学生缺乏审美意识.由此,作者尝试在中医护理学教学中开展美育,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也能对普及中医药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审美理念和审美素养的培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光尧 姜雪 《中学生物教学》 2022年19期 8-10页
【摘要】 美育浸润生物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学习、体验探究、课程思政、模型构建等教学策略,可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寻找生物学的自然美、结构美、育人美、科学美,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春耘 《大学教育》 2022年6期 152-154,166页
【摘要】 文章从简洁流畅的语言、叙事节奏的韵律和角色的人格魅力三个方面对英文版《洗衣妇》进行审美解读,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和文学艺术审美能力,并从审美视角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大学英语课程育人、思政育人水平,从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晓雨 郜晓芹 等 《中国医学人文》 2022年8卷3期 7-10页
【摘要】 人性论居于中国哲学思想史的主干地位,从医者心性论与身体观的角度去观察中医文化中的美学现象,中医审美哲学会得到更好的诠释.本篇重点讲述新安医家汪昂在待己、应物、处事中所体现出的君子人格;论述其"汇录"在生平与作品中真诚、仁智的态度和尽心利民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恒顺 王婧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32卷9期 1226-1229页ISTICPKU
【摘要】 论述了大学审美教育对医学生完善人格、提高道德自觉性、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审美素养和树立审美理想的重要作用.结合学校双院制培养模式和育人环境,提出通过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识类美育课程、审美实践活动、书院环境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开展医学生审美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瑞芳 导师:王春玲 山东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医学(硕士) 2017年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正畸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公众对口颌系统的健康和美观日益重视,临床中因美观需求而接受正畸治疗的成人患者日渐增多。成人正畸患者具有复杂的生理及社会心理特点,患者间人格特征的不同,对审美的感知期望可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立 赵群 《医学与社会》 2016年29卷9期 96-98页ISTICPKU
【摘要】 以仁为本的儒家礼文化,其实质是一种带有浓厚实践特征和身体思维色彩的文化,古代医家深受其影响,在识礼、践礼的过程中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传统医务礼仪。本文从儒家礼文化的视角揭示中国传统医务礼仪呈现出的以人本主义为核心,在医学认知、医事态度、同行关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向莉 《医学与哲学》 2012年33卷15期 35-37页ISTICPKU
【摘要】 多重的现代化危机凸显了美育的时代意义,没有哪一个时代比现在更需要美的滋养.通过梳理美育和积极心理学的内在契合性,对美学教育潜在的积极心理学医用价值进行多维剖析,总结出美育之于积极心理学在激活生命、调适情绪、优化人格等心理审美方面的医学应用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显芳 黄芳 《护理研究》 2010年24卷23期 2149-2150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培养护生感受美、鉴赏美、塑造美、体现美及创造美的才华,促进护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法]从2007级护理专业大专8个班中随机抽取3个班为教改班,5个班为对照班.通过引导教改班护生感受护理理论美,领悟护理职业美的内涵,培养护生外柔内刚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文兵 《医学与哲学》 2002年23卷12期 50-51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1 审美教育对医学创新人才品质培养的作用1.1 美育塑造完美人格席勒曾明确地指出审美与人格塑造的关系,并把理想的人格称为"优美的灵魂".他说:"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文兵 《中国学校卫生》 2002年23卷6期 576-5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审美教育,能够使学生以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支配自己的情感、意识和行为,以高雅的审美修养、审美情趣丰富、发展、完善自己的认知、情操、人格,促进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对于即将走上救死扶伤岗位的医学生来说,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秀敏 姜维茂 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1年1期 43,52页ISTICPKU
【摘要】 美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医学生的审美教育,对于提高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性情、培养人格、增进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东华 杨利纯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年14卷2期 138-139,1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测查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人格特征,观察其人格维度、特质水平以及人格模型方面有无偏离.方法:采用美国NEO-PI-R个性问卷对70例缓解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8例正常人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NEO-PI-R中五因素人格模型的差异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海燕 梁治学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8卷19期 112-114页
【摘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哲学内涵.医学院校加强中医药文化学习不仅可以改善医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存在的种种不足,而且对培养具有精湛医术、 健全人格和高尚人文情怀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论述了中医药文化对培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学宁 《校园心理》 2019年17卷6期 469-470页
【摘要】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目前对积极心理学的概念界定众说纷纭,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2种观点[1]. 一种认为,积极心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英 刘俐惠 《护理管理杂志》 2013年13卷6期 406-407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人文素质教育在中专护生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通过人文精神教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采用加强人文教育融入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体活动、师生网络信息交流平台等课外活动方式.结果 护生毕业实习出科考试中人文素质考评成绩实验组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谈大正 《中国性科学》 2010年19卷3期 39-45页ISTIC
【摘要】 人的性心理除受生理的决定外,还受到不同民族和不同文明程度性文化的深刻影响.社会对性变态的标准和态度也在随性文化的发展而变化.本文还从人类学角度阐述了爱情、性审美历史发展的过程,强调从小就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性教育,摒弃性神秘或性放纵的性态度,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敖丽英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10期 792-793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医学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20世纪80年代起,始有学者研究并提出医学美学的概念.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在中医理论和传统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医学审美、心理诊断技术与中医技术相结合的手段,以维护、修护与重塑人体形神美为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邰东梅 吴景东 《中国美容医学》 2008年17卷9期 1380-138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儒学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显学",成为中国占代文化的乇体,广泛渗透于华民族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庸>是儒家一部极其重要的著作,蕴含了极其深刻的哲学原理,其核心命题是"致中和"思想,认为"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松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6卷5期 495-496,封3页ISTIC
【摘要】 <篇首>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通过对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的审美活动和理性的美学教育,使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英红 《中国性科学》 2004年13卷4期 24-25,27页ISTIC
【摘要】 近几年来,性教育在我国大学教育中逐渐得到了重视,但人们通常将性教育的重点放在性的科学知识方面,而忽视了性心理学、性伦理学、性社会学尤其是性审美的教育,其实这是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的一方面.只有在对大学生进行性的科学知识教育的同时,又对他们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业波 《药学教育》 2017年33卷4期 8-11页
【摘要】 对于医学生健康人格培育而言,美育具有不可替代性.通过解析美育对医学生成长产生的影响,找出造成医学生美育培养困境的原因,遵从强化自我美育意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教师审美素养、创建美的校园文化等策略途径,促进学校课程体系和美育育人机制有机结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