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8
- 13
- 12
- 1
- 199
- 25
- 17
- 9
- 4
- 16
- 16
- 15
- 13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平 周敬群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4年19卷1期 11-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探讨室房逆传(VAC)对兔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窦房结功能及心房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4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其中32只成功制作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以200次/分的起搏频率起搏右心室,将家兔分为1:1VAC组(22只)、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冰 曾秋堂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22卷6期 518-52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的意义.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91例.采用由低至高的逐点递进的方法进行消融,放电中注意观察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现象的出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3例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杨波 郭航远 等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7年7卷5期 318-320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方法 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确定及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立红 蒋金法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6年27卷5期 657-660页ISTICCA
【摘要】 长期心脏起搏的患者,有部分并发心房颤动,尤其是VVI起搏者.本文主要阐述VVI起搏术后心房颤动与血心钠素和室房逆传的关系,为选择适当的起搏器和起搏方式以及临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减少起搏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席丽丽 吴亚平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12卷1期 40-4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女性,62岁,因"窦性停搏"于99年7月1日植入intermedics VVI起搏器.术后检测起搏器的起搏及感知功能良好,起搏频率70次/分,出院一周后患者出现头晕、胸痛症状,并逐渐加重,患者的亲属则认为她太娇气,患者本人也未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定远 潘大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16卷3期 237-237页ISTIC
【摘要】 一女性患者,80岁.6年前安置了VVI起搏器,现因头晕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起搏心律伴逆传文氏现象及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在安置起搏器前,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有室房逆传,无论有无形成反复心律,不宜安置VVI起搏器,避免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杰 刘志华 等 《心电学杂志》 2002年21卷1期 3-5页
【摘要】 目的探讨在体房室结无室房逆传或逆传功能明显低于房室顺传的机制.方法对128例心脏介入性诊疗术患者,分别作心房、心室刺激,观察经房室结顺传及室房逆传的电生理特征.结果除2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外,107例房室顺传文氏点大于150次/rnin;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钰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23卷15期 124-127页
【摘要】 目的:探讨Lorenz散点图联合逆向技术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合并室性早搏及房颤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12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及心电图室收治的50例房颤合并室性早搏患者为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春姣 舒慧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38卷2期 140-143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心慌2年,再发1周入院.体表心电图示A型心室预激.经食管调搏检查发现刺激心房的激动经另一条左侧房室旁道下传心室.程序刺激诱发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VRT),逆传P波(P波)呈2种形态及2种RP间期交替,均>...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食管调搏;显性与隐性房室双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彬 彭筱平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4年38卷6期 484-48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63岁.因发作性心悸10余年,再发1个月入院.心电图示窦性心律、A型预激;心动过速发病时心电图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行射频消融时因导管机械刺激导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AVB),静脉推注地塞米松后遗留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铮 丁燕生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11卷4期 297-300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 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惠杰 杨向军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18卷5期 355-357页ISTIC
【摘要】 比较冠状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正常者,其房室传导系统房室顺传及室房逆传的电生理特征.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103例,其中男58例、女45例,年龄64.7±9.6(48~78)岁.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两组,管腔直径狭窄≥50%者为Ⅰ组;<5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0年26卷11期 868-870,875页ISTICPKUCA
【摘要】 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可发生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而狭义的PMT是一种环形运动性心动过速,常由室房逆传所致.本文报道1例病人在起搏器植入早期出现心房起搏阈值增高导致心房起搏不良,从而诱发室房逆传及P MT反复发作,几乎呈无休止性....
【关键词】 心房起搏不良;室房逆传;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求花 龚春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19年22卷36期 4515-4519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 房性期前收缩(PACs)的潜在危害性已逐渐受到重视.对于频发、提前率大的PACs,其检出率尤为重要,动态心电图是此类心律失常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传统模板分析法(简称模板法)临床运用已久,分析比较耗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心电散点图及其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光勇 《心电与循环》 2021年40卷3期 322-323页
【摘要】 高位室性并行心律室性激动可逆传夺获心房,同时顺传受阻,形成提前出现、孤立的逆行P波(P-波),易误诊为房性期前收缩未顺传,应仔细鉴别.本文报道因"反复心悸2年"于2015年4月21日至乐清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1例,并对其24 h动态心电图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钊 舒鸿飞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0年26卷9期 1409-1411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从心与肾的生理关系角度出发分析心律失常的病机在虚实夹杂、以虚证为主,因而治以四逆汤合炙甘草汤.基于形寒、背部清冷等肾阳亏虚是本,故以温补肾阳为主,以四逆汤回阳救逆、温中散寒.因心悸、胸闷、脉结代等为标,故补益心气为辅,以炙甘草汤(重用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志艳 吴岳平 等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0年29卷6期 446-447页ISTIC
【摘要】 在日常工作中P或P'波与ST段重叠常可见到,尤其是逆行性P'波常落于ST段上.落于ST段上的P'波有时容易辨认,有时必须通过分析对比才能确定.本文将通过3例P'波与ST段重叠的心电图病例进行讨论[1].例1心电图示:PR间期1.18s,心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琳 李乔华 等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4年29卷3期 367-36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窦性P波跨越QRS波下传心室较为罕见.我院在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时记录到1例房室结三径路伴P波跨越式传导及室-房逆传文氏现象,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芸 杨君 等 《当代医学》 2020年26卷20期 147-149页
【摘要】 目的 探究左右心室起搏经房室结逆传的对比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接收的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左侧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后仍有房室逆传的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手术成功后分别经左右心室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清波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4年23卷2期 139-141页ISTIC
【摘要】 王住院医师:报告病例今天讨论的病例:患者女、52岁,主诉反复心悸半年,本次再发心悸持续6h不能缓解而急诊就医.查体:血压135/95mmHg,神志清.胸部X线拍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脏形态与功能均正常.心率156bpm,律齐,心脏检查未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继鸿 田轶伦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9年18卷5期 369-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女、74岁,因三度房室阻滞植人DDD起搏器(ST Jude Med)2.5年,近期因感心悸,来院进行起搏器随访.
【关键词】 起博器介导性心动过速;文氏现象;室房逆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昱思 《武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16卷2期 167-16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患者,女,72岁,双侧多囊肾20多年,因心慌、气短1月余,维持性血透3年,于2004年2月24日入院.查体:T 36 ℃,BP 126/76 mmHg(1 mmHg=0.1333 kPa),消瘦,贫血貌,左前臂动静脉内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万才 邓华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20卷2期 185-18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因发作性心悸5~6年入院.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右侧His束旁道及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旁道交替性逆传参与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其VV(RR)间期330~350 ms,并且QRS波形态一致.导管消融成功阻断旁道传导,随访9个月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秋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5年3卷11期 813-81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能够快速、准确鉴别室房传导途径的简便方法.方法选择射频消融(RFCA)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共55例,55例患者在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内膜标测心房逆传激动顺序均为向心性分布,诱发心动过速后,以快于心动过速10~20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飞鸥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5年21卷4期 24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患者,男,59岁,临床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右位心.8年前置入VVI起搏器,近日自觉胸闷来院就诊.常规导联心电图未见明显窦性P波,基本心律为心室起搏心律,HR 60次/min,在起搏脉冲信号后继以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敬群 曾秋棠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18卷5期 377-379页ISTIC
【摘要】 探讨房室顺传和逆传对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心房电生理特性的影响.选择60只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家兔,开胸打开心包膜,于上腔静脉与右心耳交界处消融,有50只成功建立单纯窦房结功能低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心房起搏(1∶1房室顺传)组,心室起搏组(又分1∶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学军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2期 148-149页
【摘要】 患者男,既往无器质性心脏病,心电图检查未见窦性心律,各QRS波群起始部粗钝似为δ波而酷似预激旁道心律,但患者既往体健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发作史,半小时后复查心电图出现窦性心律且PR间期及QRS间期均正常,未见显性预激图形,基本上可以排除预激旁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霞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1期 1-5页
【摘要】 “PVC OPTIONS”功能是双腔起搏器对室性早搏反应的特殊功能。该功能设置有两种反应方式:“+PVARP ON PVC”和“A PACE ON PVC”。通常具有这项特殊功能的起搏器,其默认设置是两项功能同时开启。“A PACE ON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孟红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12卷1期 60-61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46岁,因反复头晕胸闷而就诊.体检:心率慢而规则,血压128/80mmHg(1mmHg=0.133Kpa).心电图检查(图1)窦性P波规律出现,频率83次/分,QRS形态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在QRS波群后均见逆行P′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玥 孙海涛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1卷3期 210-211页
【摘要】 患者,男,18岁,因阵发性心慌4~5年入院.入院前经常出现阵发性心慌,突发突止,每次持续1~2h左右,每年发作1~2次,发作时无晕厥,曾行心电图检查示室上性心动过速,为行射频导管消融来我院诊治.体检:血压105/72 mmHg,体温36.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良桥 刘鸣 等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21卷5期 376-378,380页
【摘要】 1∶2房室传导是指一次心房激动同步不等速分别沿两条应激性和传导性不同的传导径路下传至心室,并引起两次心室激动的电生理现象,又称双重心室反应(double ventricular response)[1].我们通过1例典型的1∶2房室传导心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拜君芳 李海燕 《吉林医学》 2010年31卷28期 4930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作的临床用药观察.方法:收集72 例PSVT发作患者,采用刺激迷走神经方法进行复律(刺激咽喉部、压迫眼球和压迫颈动脉窦)无效,使用异博定、心律平、西地兰三种药物进行复律比较.结果:心律平与异搏...
【关键词】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药物复律;房室结双径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丰富 陈绍良 等 《心电学杂志》 2003年22卷1期 6-8页
【摘要】 目的探讨4例依赖异丙肾上腺素逆传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情况及电生理特点.方法对4例射频导管消融前常规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无A-H间期跳跃,亦未见旁道逆传者,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右心室刺激时发现左侧旁道逆传,并均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向辉 吴智鸿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0年24卷6期 604-605页ISTIC
【摘要】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心动过速时可能出现房室分离的情况。AVNRT患者心动过速时更常见的是心室侧出现传导阻滞,而心动过速时心房侧传导阻滞罕见。本文旨在报道AVNRT合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有录 刘维军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32卷3期 305-306页ISTIC
【摘要】 一名42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心悸入院.心动过速未发作时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律、心电轴左偏、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为宽QRS波心动过速、无人区电轴、Ⅰ和aVL导联呈rS型.诊断左后分支室性心动过速.腔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经左后分支逆...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左后分支逆传;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开进 刘浩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31卷7期 733-7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新角度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慢径消融后快径前传及逆传功能的变化.方法:48例确诊有明显跳跃现象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以相同条件及方法测定慢径消融前后快径的前向及逆向传导时间(TFP)及有效不应期(ER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运志 李含君 等 《中外健康文摘》 2011年08卷42期 308-309页
【摘要】 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伴房内功能性逆传阻滞罕见,尚未见有人报道.其诊断标准是:①P'波时限≤0.10s,P'波Ⅱ、Ⅲ、a V F倒置,P'波深度≥0.25m v为一过性,P'波a V R、V1正立.②P'-R间期≤0.12s.③R-R间期<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邢杨波 2009年全国疑难心律失常专题会议 2009年
【摘要】 目的:研究间隙性逆传阻滞房室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特点及射频消融术。 方法:6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3例,年龄24-58岁,其中A型预激1例,B型预激1例,采用右室心尖部和左室S1S1及S1S2起搏分析室房传导情况、心动过速特点、旁道位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周敬群 导师:曾秋棠 华中科技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博士) 2006年
【摘要】 心脏起搏是治疗窦房结功能障碍相关性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近来,临床上对比研究心室起搏及心房心室同步起搏,发现以VVI起搏方式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其远期不良影响,除能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外,还可引起房性心律失常。但对房性心律失常的产生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