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6
- 19
- 8
- 5
- 4
- 3
- 37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建铭 王琦光 等 《心脏杂志》 2023年35卷2期 150-1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第二代Amplatzer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 Ⅱ,ADO Ⅱ)治疗成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铁伟 谢林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年28卷11期 1334-133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的中期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行性进行随访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于华西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确诊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6例、女31例,中位年龄3(1.8,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坤 谌启辉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1年28卷12期 1466-14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右腋下切口经胸封堵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经右腋下切口径路行先天性VSD手术治疗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外科手术组(传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文嫜 傅立军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9年34卷8期 675-67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经皮导管介入封堵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瓣脱垂(aortic valve prolapse,AVP)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108例经皮介入治疗膜周部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梦思 李东旭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9年26卷3期 251-2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估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建库至2018年10月室间隔缺损经胸封堵相关文献.膜周型室间隔缺损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华康 姚青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358-3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相关心律失常的发生与转归.方法 以2002年10月~2019年5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成功行VSD介入封堵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要求随访资料完整,分别统计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心电图及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亚娟 张军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390-3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介入治疗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TTE诊断pmVSD患者302例(男,129),年龄(19±16)岁.术前TTE多切面观查缺损的大小、形态、周边结构、心腔的大小等.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元 许旭东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405-406页ISTICCA
【摘要】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来院就诊时22岁.自诉在出生后100 d时,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外院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为行经导管介入治疗,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可在胸骨左缘第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文 胡海波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403-404,409页ISTICCA
【摘要】 1临床资料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中膜周部VSD是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全部VSD的70%左右[1].膜周部VSD的治疗方法包括经典的外科修补手术和介入封堵术.经皮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星烨 何璐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396-40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中远期随访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诊断为嵴内型室间隔缺损(IVSD)并行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共39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璐 杜亚娟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4期 384-3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改良的国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封堵器经导管闭合三尖瓣腱索附着异常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erimembranous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pmV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树明 张玉京 等 《心脏杂志》 2021年33卷1期 45-4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和经胸微创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优缺点.方法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2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168例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及经胸微创封堵VSD手术患者,根据术式分为2组:经皮导管介入封堵组(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凤文 孙毅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年25卷7期 636-63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临床资料 患者1,女,6岁,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入院,无活动后气促、乏力,生长发育及活动量较正常同龄人无明显差异.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Ⅳ级全收缩期杂音.胸部X线片示:肺血增多;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左室肥大;超声心动图示:先天性心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洋 刘凌曦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年25卷1期 36-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比较经胸微创封堵与开胸直视修补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VIP、CNKI、CBM、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er、Cl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健 唐先成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年25卷12期 1060-106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分析食管超声引导下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7月至2017年7月188例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胸和经皮封堵的ASD和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4例、女114例,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雄伟 杨思远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年25卷8期 715-7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经胸微创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我科行微创封堵治疗88例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2例、女36例,年龄1.6~24.0 (6.8±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黎明 肖岳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38卷1期 102-104,13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 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逸明 孙锟 等 《医用生物力学》 2018年33卷1期 18-2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编织角度与材料对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使用效果的影响,为器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方法 建立3种编织角度(30°、45°、60°)封堵器的有限元模型,分析比较两种编织材料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 顾伟礼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年23卷2期 191-19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应用微创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的初步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外科2006年4月全2013年12月施行微创经胸小切口封堵术治疗205例VSD患者的临床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富杨 HareeswaraSAdugula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年23卷6期 627-63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合并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纳入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于我院成功完成单穿刺点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ASD合并VSD的8例患儿,分析患儿在术后第1个月、3个月、6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伦超 陆国梁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年23卷3期 304-3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左胸骨旁小切口微创封堵分流方向偏向流出道的室间隔缺损(VSD)的初步经验.方法 2014年2~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5例分流方向偏向流出道的VSD患者施行左胸骨旁小切口微创封堵手术,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10个月~ 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仕海 温林林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11期 1011-101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总结经胸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13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男63例、女68例,平均年龄(35.28±29.22)个月,平均体重(14.56±7.47)kg.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丽 卢永义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5年30卷12期 934-93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儿介入封堵缺损前后心电图左室电压和QT间期、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心脏介入治疗中心接受以对称型VSD封堵器介入封堵的VSD患儿作为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勇 胡楝 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5年22卷8期 797-7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引导下经胸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高州市人民医院23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4个月至1岁.胸骨下段小切口暴露右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浪 曹勇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36卷4期 375-3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回顾性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经皮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和随访结果.方法:2014-08-2019-07,将我院心外科112例限制性VSD患者纳入研究.经胸微创封堵组56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非体外循环下经食管超声(TE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和旭梅 谢学刚 等 《心脏杂志》 2020年32卷2期 151-1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与腰长2 mm封堵器相比较,分析腰长(3~4) mm室缺封堵器介入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mVSD)术后心律失常的变化.方法 2008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中心确诊的450例pmVSD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TTE)等检查具有介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祥 陈智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36卷4期 386-3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总结肌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封堵婴儿动脉导管未闭(PDA)术后,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发生原因.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2018-01-2019-04使用肌部VSD封堵器封堵治疗婴幼儿PDA术后发生的血小板下降的4例病例,...
【关键词】 动脉导管未闭;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军 范文海 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9年40卷9期 553-5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治疗婴幼儿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07~2018-09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栋 范太兵 等 《医药论坛杂志》 2019年40卷6期 74-75,79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引导下右腋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与传统外科修补室间隔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估超声引导下右腋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01月-2018年12月接受室间隔缺损外科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雄伟 杨思远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34卷8期 789-79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早、中期随访, 评价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12-2017-02适合经胸封堵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的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 并对成功施行微创封堵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小宇 郭炯 等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38卷12期 92-93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 临床纳入90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进行不同方式手术治疗.其中30例患儿行直视下修补术治疗作为A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剑鹏 李晓妮 等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2016年16卷4期 1766-176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的可行性.方法 于2014-2至2014-10在我院检查并治疗的单纯VSD患者28例,平均年龄(9.5±3.1)岁,VSD大小(4.6+0.9)mm,单纯采用超声心动图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井西波 侯应龙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5年31卷12期 1324-132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例应用VSD封堵器对PDA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患儿,分析其术后24 h及1、3、6、12个月复查心脏彩超、胸X线片及心电图资料.结果:手术成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凤琴 《青海医药杂志》 2018年48卷9期 25-26页CA
【摘要】 目的:对于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术治疗室间隔缺损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式和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30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经胸微创非体外循环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术进行分...
【关键词】 微创非体外循环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围术期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钝 《健康之路》 2015年1期 146-146,147页
【摘要】 目的::探讨外科修补术与介入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比较.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8例患者分为外科修补组(n=34)与介入封堵组(n=34),外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目的:总结室间隔及房间隔封堵手术的手术配合,为今后的手术配合及护理工作提供经验.方法: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我院拟实施68例封堵手术的手术配合的的经验总结.结果:68例拟实施封堵手术,实际封堵数为60例,其中室缺封堵56例,成功4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俊 《健康之路》 2014年5期 179-180页
【摘要】 目的:比较外科修补与介入封堵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的疗效.方法:本院收治的65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分别接受外科修补术32例(A组)或介入封堵术33例(B组),分析两组的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及长期随访情况.结果:B组有1例出现封堵器移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春丽 《大家健康(下半月)》 2009年9期 70-71页
【摘要】 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治疗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右房通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经导封堵治疗4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合并左室右房通道患者,年龄3-14岁,体重14.5-33kg,均合并膜部瘤,均为隔瓣后室间隔缺损.结果:4例患者左室造影均可见造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