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
- 9
- 4
- 3
- 12
- 11
- 3
- 3
- 2
- 36
- 7
- 7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徐家萍 吴跃进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09年18卷2期 236-240,177页ISTICCA
【摘要】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是研究遗传和变异的极好模型.本文以家蚕卵为材料,研究不同能量和剂量的低能Ar+注入家蚕卵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在真空10 min时间内,对家蚕卵的孵化无明显影响;在25 keV和30 keV的能量下,2.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辉 刘朝良 等 《激光生物学报》 2008年17卷3期 327-332页ISTICCA
【摘要】 利用60Co-γ射线对家蚕卵进行照射,辐射剂量在10 Gy~30 Gy之间对蚕的生长发育等一系列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家蚕在1小时内的平均孵化率有极显著提高,对照区的平均孵化率为33.2%,而10 Gy、20 Gy和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春宝 王林玲 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29卷1期 35-37页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蛋白质提取方法、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件对家蚕卵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分别用裂解液提取法、TCA沉淀法、冷丙酮沉淀法和TCA-丙酮沉淀法制备蛋白质样品,然后进行6%~12%、6%~15%两种梯度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华星 司马杨虎 等 《蚕业科学》 2012年38卷1期 65-69页
【摘要】 为了调查滞育和非滞育性家蚕卵的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在滞育发动前是否存在差异,利用分光光度法检测滞育发动前(25℃中蚕卵产下后0~24h)滞育与非滞育蚕卵的谷胱甘肽含量和相关代谢酶活性.滞育发动前,滞育性家蚕卵中的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含...
【关键词】 家蚕卵;滞育发动;谷胱甘肽氧化还原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续惠云 罗明志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8年29卷17期 1551-15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重离子辐射后人骨肉瘤细胞MG-63、人胚胎皮肤成纤维细胞ESF-1和人胚胎肝正常细胞HEL-1的生存和增殖情况,及重离子辐射和模拟失重环境处理后家蚕卵的孵化和发育情况,初步探讨重离子辐射对细胞及复合环境对家蚕卵的一些生物学效应.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甄占萱 马宝俊 等 《北方蚕业》 2018年3期 21-24页
【摘要】 对家蚕卵原种及杂交种分别进行不同剂量的60 Co-γ射线辐射,发现杂交种抗辐射能力明显高于原种;家蚕原种超过160 G y的辐射剂量已没有饲养价值;诱变育种辐射剂量应小于40 G y.700 G y的辐射剂量可使家蚕原种基本致死,杂交种则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轩楠 牛宝龙 等 《蚕桑通报》 2009年40卷4期 20-22页
【摘要】 本文对用磁珠法抽提家蚕单粒蚕卵基因组DNA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从催青24 h后到收蚁前一天的单卵中所提取的DNA断裂少、纯度高,能够满足特异性引物或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的需要.每粒卵可获得100 ng以上的DNA,能够进行多次重复检测,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中华 郑小坚 等 《蚕业科学》 2005年31卷4期 486-489页
【摘要】 为促进用PCR法检测家蚕微粒子病的生产应用,对带毒蚕卵中的家蚕微孢子虫DNA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蚕卵经30%KOH、27℃预处理后抽提的核酸能满足PCR检测对DNA质量的要求.以该方法抽提的DNA为模板,进行蚕卵集团检测,结果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姜云志 导师:沈以红 西南大学 畜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硕士) 2010年
【摘要】 TGF beta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人、线虫、果蝇、斑马鱼等生物,调控细胞成型与凋亡、细胞命运特化、细胞增殖、胚胎前后轴和背腹轴模式化、诱导胚胎发育和伤口愈合等过程。对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研究表明,T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旭 冯嘉伟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23年45卷4期 997-100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滞育(Diapause)是昆虫发育停滞或减缓的生理状态,家蚕Bombyx mori作为卵滞育的代表,其滞育过程已得到广泛研究,但诱导滞育发生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二化性家蚕滞育性由遗传和母系在胚胎期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25℃催青蚕卵孵化后的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成 代方银 等 《动物学研究》 1999年20卷6期 471-473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篇首> 家蚕卵色正常型为黑褐色,其突变种类丰富,其中白色卵系列不失为一特色.迄今研究报道的家蚕白卵突变基因有12种之多(向仲怀,1994;江口正治等,1986;Fujii,1998;Chishushi,1972;King,1976).本研究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平安 聂作明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8年24卷8期 719-7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研究家蚕孤雌生殖的调节机制,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正常生殖的家蚕卵与孤雌生殖家蚕卵的差异蛋白质,在蛋白质水平上筛选与家蚕孤雌生殖过程相关的重要蛋白质.利用MALDI-TOF-TOF MS分析这些差异蛋白,获得了大量小肽的序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晓东 代方银 等 《昆虫学报》 2006年49卷4期 543-5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遗传背景清楚的家蚕Bombyx mori红卵(re)、白卵(w-2、pe)、第4褐卵(b-4)的标志基因系统和正常型黑卵系统与我国家蚕基因库保存的20个红色卵系统杂交,进行顺反测验,分析了它们的卵色支配基因及遗传规律.结果发现:①在0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世清 郑必平 等 《昆虫学报》 2001年44卷1期 51-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酯酶A4(EA4)是家蚕卵的滞育生物钟蛋白质.从家蚕C108品种产下后48 h的滞育性卵和盐酸活化处理卵分离纯化出EA4酶蛋白,使用合成的EA4活性多肽抑制因子PIN(氨基酸结构:SIFMTKQHSQ DDIIQHPLDY VEQQIHQQ...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方银 鲁成 等 《遗传》 2000年22卷4期 229-2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新的家蚕白色卵突变系BT924是由蓖麻蚕DNA导入家蚕品种苏学5诱导获得.性状特征:滞育卵当年白色,越年后呈浅黄褐色;蛾区内及区间卵色略有变异,幼虫皮肤低度透明,成虫复眼黑色.采用家蚕卵色正常型(黑卵)和突变型红色卵(re)、桃红眼白卵(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巨云为 许忠祥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1期 251-252,292页
【摘要】 采用自制的可提供10~4 cm~(-1)以上静电的高压静电仪, 以3种处理水平,分别对苏镇春光蚕种进行高压静电处理,研究其对家蚕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处理蚕卵,可延长卵的孵化时间和提高孵化整齐度,尤其对孵化整齐度的影响非常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月华 李刚 等 《蚕业科学》 2010年36卷6期 1037-1042页
【摘要】 家蚕卵非胶着性基因(No-glue,Ng)位于第12染色体,Ng突变体的雌性成虫生殖器的粘液腺只分泌极少量的粘性物质,因此产下的卵不能粘着而成为天然散卵,是研究家蚕粘液蛋白分泌机制的重要材料.利用雌性家蚕的W染色体和Z染色体间不发生交换的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海涛 李兵 等 《江苏农业科学》 2010年6期 390-392页
【摘要】 为了研究家蚕性别和对辛硫磷农药的抗药性的关系,以家蚕卵色限性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浸叶法测定家蚕雌雄个体各龄期对辛硫磷农药的致死中浓度(LC50).结果表明,各龄雄蚕个体对辛硫磷的LC50均高于雌性个体,1~5龄的雄蚕LC50分别为:40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世慧 张文平 等 《蚕业科学》 2009年35卷2期 273-281页
【摘要】 从家蚕蛹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cDNA序列,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cDNA序列全长1011bp,包括5'-UTR 200 bp和3'-UTR 136 bp,编码224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质的N-端富含半胱氨酸,将该基因命名为BmCRP(基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健华 王四宝 等 《蚕业科学》 2005年31卷4期 429-433页
【摘要】 SAGE(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是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分析和大规模发现新基因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构建了家蚕卵、幼虫、蛹、成虫等4个不同发育时期的SAGE表达库,经测序分别得到69 100、62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琳琳 薛仁宇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1年38卷8期 724-729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探讨非转座子载体介导转基因家蚕表达外源基因的可能性,将hIL-28A克隆进昆虫细胞表达载体pIZT/V5-His,构建了重组载体pIZTN5-His-hIL-28A.利用精子介导法将该重组载体导入家蚕卵,通过绿色荧光筛选并结合PCR、D...
【关键词】 非转座子载体pIZT/V5-His;转基因家蚕;hIL-28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希艳 陈鹏 等 《昆虫学报》 2017年60卷4期 487-49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细胞凋亡指细胞受基因调控的自主的细胞死亡过程,是细胞为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种手段.家蚕Bombyx mori是重要的鳞翅目模式昆虫,对其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具有代表性.家蚕细胞凋亡不仅参与了整个变态发育过程,而且在家蚕天然免疫反应中扮演着重要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金美 万华星 等 《昆虫学报》 2012年55卷1期 24-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即时浸酸在阻止家蚕Bombyx mori卵滞育发动的同时,提高了其呼吸耗氧量,抑制了山梨醇积累.本研究利用HPLC法测定了家蚕滞育卵和5 min即时浸酸滞育性卵中辅酶Ⅰ和Ⅱ含量.结果表明:产下后24 - 72 h,家蚕滞育卵中NAD,NA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林川 时连根 《昆虫学报》 2010年53卷12期 1333-13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即时浸酸在阻止家蚕Bombyx mori卵滞育发动的同时,显著提高了家蚕卵H2O2: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的比值是一种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秀洋 周泽扬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1年28卷3期 423-42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建立家蚕转基因中切实可行、操作简便的外源基因导人方法,进行了精子介导法探索,以精子介导法的三种方式向家蚕导入所构建质粒pFbGFP,并通过PCR扩增和DNA印迹等手段,已连续两代从基因组DNA检测到导入外源基因GFP的存在,其中的一种导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祥康 导师:鲁兴萌 浙江大学 畜牧学 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硕士) 2014年
【摘要】 家蚕微粒子病作为产业中唯一的检疫对象,其检测技术备受重视。目前生产中以光学显微镜检测技术为检疫实验手段,该技术或基于该技术的检疫评判存在诸多不足,由此基于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技术研发得到关注。已有大量研究表明PCR检测技术是一种诸多性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汉福 夏庆友 等 《昆虫学报》 2005年48卷5期 799-8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家蚕Bombyx mori肌动蛋白A3(actin 3)启动子、增强性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及SV40的多聚腺苷酸识别序列为元件,经多次克隆,将其插入到pigg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秀洋 导师:陆长德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 2004年
【摘要】 本文一方面对家蚕转外源基因导入方法的电穿孔技术、蚕卵导入外源基因的检测方法以及导入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用所得到的优化电穿孔条件对所构建的两组用于家蚕转基因的载体系统进行了测试;另一方面,利用AcMNPV能感染部分家蚕品系的能力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素萍 王重力 《生物学通报》 2014年49卷5期 49-50页ISTICCA
【摘要】 介绍了利用自制恒温培养箱孵化蚕卵的方法,根据实际应用的结果,认定可以缩短家蚕的孵化时间,满足初中生物学“观察家蚕的生殖和发育”一节内容的实验教学要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生海 宋亚英 《生物学通报》 2002年37卷11期 28-29页ISTICCA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对家蚕的磁处理技术及其诱发的生物学效应,分析了家蚕的磁生物学效应机理及其复杂性,研究表明:磁处理可提高家蚕蚕卵的孵化率、促进家蚕的生长发育、增强家蚕的抗病能力、可使当代蚕茧增产增收,这是生物磁技术在家蚕饲育中应用的新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成家 韩慧慧 等 《江苏蚕业》 2013年35卷3期 1-5页
【摘要】 羽化激素(EH)是调控生长发育的重要神经肽激素.本文研究了家蚕滞育发生诱导温度和光周期条件对羽化激素基因(Eh)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5DD非滞育卵诱发环境下,催青期胚胎的Eh基因mRNA一直处于很低水平;而在25LL滞育卵诱发环境或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 侯宜胜 等 《蚕业科学》 2011年37卷1期 52-56页
【摘要】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的比值反映出细胞的氧化胁迫状况.利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家蚕滞育卵持续25 ℃保护和经5 ℃低温处理后卵内谷胱甘肽代谢的变化,探讨蚕卵的谷胱甘肽代谢与滞育解除的关系.与持续25 ℃滞育温度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刚 司马杨虎 等 《蚕业科学》 2010年36卷1期 170-174页
【摘要】 二化性家蚕卵以25 ℃和15 ℃催青,可分别诱导成虫产下子代滞育和非滞育卵,而即时浸酸和5 ℃左右的低温处理可以分别阻止和解除胚胎滞育.利用1-氯-2,4-二硝基苯(CDNB)显色法测定了经上述处理后的胚胎滞育过程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慧慧 徐丽 等 《蚕业科学》 2010年36卷6期 930-936页
【摘要】 滞育激素(DH)是导致家蚕滞育生理现象出现的关键因素.研究卵期不同温度和光照节律引起家蚕滞育激素基因Dh表达的变化,探讨温度和光照对家蚕滞育调控的机制.催青期25℃持续光照(25LL)条件下,蚕卵中Dh基因mRNA高水平稳定转录;而在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再东 李兵 等 《浙江农业学报》 2010年22卷3期 302-307页
【摘要】 为探讨家蚕胚胎发育后期雌雄卵可溶性蛋白质组分的差异,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卵色限性品种'W-1'己3期蚕卵可溶性蛋白组成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雄卵(淡黄色)和雌卵(褐色)分别检测到317和335个斑点,能互相匹配的蛋白点273对,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林川 时连根 《蚕业科学》 2008年34卷3期 447-452页
【摘要】 利用苹果酸脱氢酶(MDH)和柠檬酸合酶(CS)串联反应以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催化葡萄糖-6-磷酸(G-6-P)脱氢反应,分别测定了家蚕滞育发动、即时浸酸和低温冷藏处理蚕卵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含量.滞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林芳 徐世清 《江苏农业科学》 2006年3期 148-150页
【摘要】 桑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检验,现行方法以0.50 g(约800粒)蚕卵的样本杂交率作为判断标准,该标准准确性差.本文首次提出了以每批蚕卵(总体)纯度(杂交率)作为判别标准,并分别以可靠性90%和95%,设计了蚕卵序贯抽样检验的方案,这种检验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林川 时连根 《蚕业科学》 2006年32卷1期 52-57页
【摘要】 研究了25 ℃明催青和15 ℃暗催青对二化性家蚕品种丰一体内的H2O2代谢影响.在催青期,前一种处理的蚕卵体内H2O2代谢水平在中后期呈U型变化,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后期迅速上升;后一种处理的蚕卵体内H2O2代谢水平在第16 天出现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广力 薛仁宇 等 《蚕业科学》 2006年32卷3期 324-327页
【摘要】 将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控制下的hGM-CSF基因克隆到pigA3GFP载体中,构建了家蚕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GMCSF],利用压力渗透法和精子介导法将其与辅助质粒helper pigA3一起导入家蚕蚕卵,获得...
【关键词】 piggyBac因子;转基因家蚕;人类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忠燕 侯勇 等 《蚕业科学》 2005年31卷1期 42-46页
【摘要】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家蚕生态致死突变伴性赤蚁sch和正常黑蚁夏芳在常温常湿、高温干燥催青条件下的蚕卵差异表达蛋白质,发现高温敏感伴性致死赤蚁的蚕卵在高温催青处理后,一个分子量50 kD左右的蛋白点P3-4与正常相比有明显差异,高温干燥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