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1
- 19
- 10
- 4
- 2
- 1
- 5
- 3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丽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1卷4期 185-186页ISTICCA
【摘要】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是其首选的生命通道[1],但由于目前社会人口老年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加,导致患者血管条件日趋下降,加上慢性肾衰竭本身就属于消耗性疾病,对血管内瘘的建立以及后期保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2].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援军 金劼 等 《浙江医学》 2016年38卷4期 275-2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3年在颈内静脉留置的中心静脉长期血液透析导管因功能障碍后,并经颈内静脉原位导丝法换置长期导管,术后及每次透析后均改用尿激酶封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园园 张智林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23年52卷5期 558-56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肾盂造瘘管患者超声引导下同轴导丝法换管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引导下同轴导丝法更换肾盂造瘘管换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换管成功组与换管失败组的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超声引导下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中宝 狄镇海 等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5年6期 1012-1013,102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监视导丝引导下经鼻放置空肠营养管置管困难解决方案。方法112例患者中71例于 DSA 监视下行经鼻空肠营养管常规法置入困难,根据不同情况,综合运用缩小胃腔、变换体位、导管辅助和借助胃肠蠕动等多种方法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宁宁 关婷婷 等 《护理学杂志》 2012年27卷15期 42-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在M型血管造影导丝引导下于同侧鼻腔更换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210例需更换胃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更换胃管;观察组利用M型造影导丝的亲水特性和置入技巧将导丝插入患者的原胃管中,同时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琼 罗慧勤 等 《护理学杂志》 2006年21卷21期 69-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预置导丝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方法 对1例股静脉导管堵塞患者常规消毒铺巾后,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除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 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感染.采用预置导丝法使导管有一定硬度,便于引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仵晓荣 梁英 等 《齐鲁护理杂志》 2019年25卷14期 98-10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泥鳅导丝+Selding技术在留置难置性胃管鼻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泥鳅导丝+Selding技术为80例难置性胃管鼻饲患者进行胃管置换,置管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80例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为97.5%.结论:泥鳅导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国良 靳永强 等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37卷10期 927-9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方法.方法:经股静和/或动脉插管途径,采用不同方法对5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的复杂性先心病行选择性肺动脉造影.结果:10例患者用导丝在心室内将猪尾导管末端打开,调整导丝进入肺动脉;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玉君 刘玉华 《养生保健指南》 2019年14期 348页
【摘要】 目的:探究PICC导管置管过程中一些实用小技巧.方法:对PICC盲穿穿刺外鞘替代常规撕裂鞘、塞丁格导丝代替纸尺测量、连接器代替心电转换器、快速助推生理盐水将正耐高压PICC导管尖异位纠正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利用上述几种置管或者替代心电转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海英 谷小燕 等 《护理学报》 2015年8期 56-5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送管时导丝替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8月需要PICC初次化疗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操作方法,即超声引导下行改良塞丁格PICC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南细林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年7期 130-130,131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用丝绸胶布加固3 M 敷贴固定深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6~7月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3 M 敷贴常规方法固定深静脉导管;选择2012年8~9月深静脉导管留置患者83例作为试验组,采用3 M 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应进 董玉红 等 《中国医刊》 2013年48卷1期 59-6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留置Permatch带涤纶环双腔导管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68例必须置入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深静脉,留置导管分别通过撕脱鞘送入血管或不用撕脱鞘而用导丝直接引导.其中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西胜 苏伟 等 《海南医学》 2013年24卷13期 1976-197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研究原位通过导丝更换导管治疗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20例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0例给予抗生素治疗2周,无效则更换导管...
【关键词】 半永久性留置双腔导管;导管相关性血源性感染;更换导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俊 于银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26卷9期 71-72页
【摘要】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指由外周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在多种中心静脉置管方法中,PICC以其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保留时间长、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尖端位置的准确对PICC的安全留置和有效使用至关重要[1].X...
【关键词】 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迎国 《中国美容医学》 2011年20卷z5期 347页ISTICCA
【摘要】 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现,给长期留置胃管的病人更换胃管时,由于病人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操作难度较大,病人也比较痛苦,特别是对于昏迷病人,胃管置换困难,严重时可导致窒息.近期,我科应用在导丝引导下更换胃管的方法,为20位患者更换胃管108人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爱群 江淮芝 等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1年36卷8期 910-91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床边电子胃镜行鼻肠管置管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胃镜下鳄鱼嘴钳"直接送入法"、经胃镜预留黄斑马导丝的"路标法"和经胃镜超滑导丝"置换法".结果:32例患者中27例一次性置管成功,4例二次置管成功,1例改日后3次置管成功.结论:床边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正武 邵先玉 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年19卷22期 3444-344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置换管在扩张置管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适应证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择常规扩张置管困难、置入Savary-Gilliard扩张导丝失败或置入超滑导丝后仍难以扩张的62例难治性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内镜或x线下先置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盖鲁粤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14卷1期 1-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长期以来,主动脉疾病一直被认为是外科治疗的适应证.1993年以前以人造血管为基础的大血管外科治疗一直占主导地位,人们一直努力发明一种创伤小的治疗方法,以替代主动脉置换手术.这种方法是将一条覆盖有人造血管的记忆合金或不锈钢丝的编织支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葛均波 黄东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16卷4期 184-18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评价一种新的螺旋穿透微导管(Tomus)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6例CTO患者在介入治疗中,导丝成功通过病变后,球囊导管未能通过病变,采用Tomus微导管的机械作用通过闭塞病变后交换球囊,从而为球囊扩...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心脏导管插入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大春 杨永健 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7年13卷4期 248-2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肌重构病理过程中肿瘤抑制因子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tumor suppressor,PTEN)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坤 邵明 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14卷24期 96-99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主钉植入方法及观察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12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的4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偏距式三棱空心开口器定位主钉进针点满意后打入导丝植钉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兴文 张鑫 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年26卷4期 345-3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组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酶(ERK1/2)钙调神经磷酸酶(CaN)对胚心标志基因的信号调节. 方法: 选择因瓣膜性心脏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CHF患者39例,正常对照38例(其中8例来自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福坤 《腹部外科》 2004年17卷5期 267-269页ISTIC
【摘要】 <篇首> 1953年Seidinger创立了经皮血管穿刺技术是现代介入治疗的基础.现在称为Seldinger技术的方法是采用穿刺针、导丝和导管的置换来完成血管内置管操作.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和置管材料的革新,这一技术变得更为简单、安全、有效.最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世伟 王贵国 《临床军医杂志》 2003年31卷3期 114-11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软性导丝引导置管法在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应用较广,但在泌尿外科中应用较少,近年来我们将软性导丝引导法在泌尿外科的多项检查治疗中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伟香 朱惠明 等 《护士进修杂志》 2003年18卷11期 970-971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三种三腔二囊管置入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对传统法(A组)、导丝交换法(B组)、改良法(C组)置入三腔二囊管的气囊破损率、病人不适反应、置管成功率及护理配合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的气囊破损率、病人不适反应无明显差异.B、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英德 杨克政 等 《肿瘤》 2002年22卷1期 45-4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核素(或药物)-抗AFP抗体、131 I或(125 I)-抗AFP(AFP.McAb或AFPAb)-MMC"双弹头"、125I-LUF标记物治疗原发性肝癌病人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 1.用改良氯胺T法将纯化AFP抗体标记核素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惠 任晓红 等 《医药前沿》 2016年6卷27期 229-230页
【摘要】 目的:使用观察导丝交换法置入鼻饲管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导丝交换法置入鼻饲管,观察使用导丝交换法与传统方法更换鼻饲管后患者的反应.结果:使用导丝交换法置入鼻饲管成功率高.结论:经导丝交换法置入鼻饲管患者痛苦减少,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聪梅 刘瑞芳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年10期 104-104,103页
【摘要】 目的探讨常规导尿术失败的 ICU 患者,采用超滑导丝配合导管或导尿管进行导尿的可行性。方法16例行常规导尿术失败的 ICU 男性患者,采用超滑导丝引导硅胶导尿管或者猪尾导管进入膀胱内的导尿方式。结果11例采用超滑导丝引导导尿管直接进入到膀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莉 董玉荟 等 《当代护士(专科版)》 2011年1期 130-131页
【摘要】 总结了18例肿瘤患者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包括预置导丝法和导丝置入原导管法.认为采取预置导丝法或导丝置入原导管法比传统的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成功率高,更加安全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瑞芳 杨学军 等 《中国医学创新》 2011年08卷8期 73-74页CA
【摘要】 目的 探讨无需再穿刺更换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方法.方法置管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后,将新导丝置入原导管中,拔除原导管,沿导丝置入新导管后抽出导丝;或将导丝预置于肝素化后的新导管中,拔出原导管,迅速将新导管沿原穿刺点置入.结果置管后导管功能正常,局部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日新 刘晓东 等 《实用医药杂志》 2006年23卷1期 24-26页
【摘要】 目的评价单根直钢丝技术在置入心室起搏电极操作中的价值.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单根直钢丝组和双钢丝交换组,均采用右侧静脉途径置入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单根直钢丝组(30例)置入方法为:①将心室电极送至右心房中部,回撤钢丝5cm左右;②在右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秋菊 郝利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7年39卷15期 1590-159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一种利用胃管自带导丝引导更换神经危重症患者同侧鼻腔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100例在大坪医院神经内科需更换胃管的神经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淑芬 顾玉芳 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年18卷25期 3064-306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导丝原位更换桡动脉置管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应用.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例需要更换桡动脉置管的MO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桡动脉置管;导丝引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起引 韩瑞发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1年45卷3期 281-28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导丝引导去顶输尿管导管在双J管更换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定期更换双J管患者15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6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后2例,子宫颈癌晚期致肾积水3例,胃癌晚期致肾积水2例,高龄患者输尿管狭窄6例,腹膜后纤维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雁飞 吴金凤 《江苏医药》 2011年37卷7期 864-86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留置时间长的优点,适用于各类老年患者长期静脉输液治疗[1].我们在使用PICC置管中发现,普通的置管方法受老年患者肘部血管条件的约束,易发生导管移位、断裂、静脉炎、渗液等并发症.而使用超声引导下的P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左军 王旭东 等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7年11卷10期 847-848页
【摘要】 目的 通过经口胃镜引导下植入空肠营养管了解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采用经口胃镜放置营养管20例,均经导丝引导法植入,然后经口鼻交换,最后拍腹平片了解空肠营养管的位置,计算成功率,观察并发症.结果与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艳 彭贺新 《现代护理》 2005年11卷16期 1363-1364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用沙氏导丝作辅助留置鼻胃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常规方法胃管插管失败的呼吸机支持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16例用沙氏导丝作支持留置鼻胃管,对照组16例用胃镜下沙氏导丝交换胃管插入法,2组行对比研究.结果研究组成功率为93.7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伟香 朱惠明 等 《现代护理》 2002年8卷7期 498-49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两种三腔二囊管置入方法的临床治疗价值及护理配合.方法对传统方法置入三腔二囊管和运用导丝交换法置入三腔二囊管的破损率、病人反应性、成功率及护理配合进行比较.结果传统法和导丝交换法的破损率及病人反应性无明显差异,但传统法置入三腔二囊管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才义 魏璇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15卷3期 156-158页ISTIC
【摘要】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将46 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24例)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22例)置入方法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仲刚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年7期 101-101页
【摘要】 <篇首>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化疗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抗癌药物的广泛应用,药物性浅静脉炎的预防亦日益受到重视;由此,中心静脉置管迅速开展起来,但在短则3~5天,长则半年甚至一年[1] 的导管留置期间,容易出现导管不畅、血栓形成堵塞及导管滑出现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