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
- 1
- 14
- 2
- 1
- 4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田珠昌 刘尚雨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5年41卷1期 79-82页ISTICCA
【摘要】 本病例为既往行三尖瓣金属瓣膜置换术后出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经冠状静脉实现DDD起搏模式的患者,4年后出现冠状静脉导线脱位、起搏阈值升高、起搏器电量耗竭.拟行新冠状静脉电极植入过程中发现冠状静脉内存在严重狭窄,通过球囊扩张技术实现了新左心室电...
【关键词】 起搏电极故障;冠状静脉狭窄;左心室电极导线再植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炜 孟伟栋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13卷1期 34-38页ISTIC
【摘要】 目的 研究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患者心脏静脉系统血流异常情况,以便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方法 109例植入CRT患者,男性67例,女性42例,年龄46-84(61.8±14.2)岁,其中扩张性心肌病9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缺血性心肌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秦付超导师:周贤惠 新疆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硕士) 2022年
【摘要】 目的:分析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中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导致冠状静脉系统损伤的相关因素及预后。方法:收集2002年06月至2021年0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RT治疗的706例心力衰竭(心衰)患者,排除其中105例不符合纳入标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0800960024 北京 R541.610.5 R540.45 基础研究 医院 2008年
【成果简介】 1999年7月-2006年7月,自选课题、自筹经费,进行了该项目的研究。国内率先开展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工作,已植入左心室起搏电极导线142例,并就CRT术前病例筛选、术中电极导线植入技术、术后参数优化等进行...
【中文期刊】 苏浩 徐健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8年33卷7期 685-68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对于经冠状窦途径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左心室心外膜导线失败的患者,探讨采用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植入左心室心内膜导线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例患者因冠状窦畸形经冠状窦途径植入CRT左心室心外膜导线失败,采用经室间隔穿刺的方法植入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燕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7年34卷5期 69-70,7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1],可改善终末期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红霞 华伟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29卷5期 356-35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评估双心室再同步起搏器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寿命.方法:入选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因电池原因成功施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更换的病例,调阅更换术前程控报告,分析更换术前电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萍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14卷1期 68-69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自1958年人工心脏起搏器问世后,其各种功能都发生了瞩目的发展,然而掣肘起搏器应用的并发症却仍然较多,其中经静脉植入式电极导线带来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资料表明:起搏器植入10年内约21%的电极导线发生了故障,这给一定比例的患者增加了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毅博 彭瑜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10卷2期 151-154页ISTIC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已发表的随机对照研究和观察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植入左室四极电极导线与双极电极导线的结局有无明显差异.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思宇 栾颖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8年27卷5期 610-612页ISTICCA
【摘要】 在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治疗时,由于患者的心脏静脉的解剖异常、左心室起搏阈值不理想、导线脱位、膈神经刺激等因素,传统的左心室双极导线可能有左心室导线植入失败.为此,左心室四极导线应运而生.本文就左心室四极导线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项美香 《心电与循环》 2017年36卷5期 293-295,308页
【摘要】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脏收缩不同步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而CRT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及部位的选择是关键.膈神经刺激、左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富贵 《浙江实用医学》 2011年16卷5期 381-382页
【摘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 - chronous therapy,CRT))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重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CRT术中左心室的电极导线通常经冠状静脉植入左心室,植入成功率为92%;大约8%的患者因为冠状静脉解剖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蔚 宿燕刚 等 《心电学杂志》 2007年26卷1期 32-34,封三页
【摘要】 目的 观察心室再同步化治疗的特殊病例处理.方法 对2例扩张型心肌病因冠状静脉畸形、左心室起搏电极不能达到理想起搏位置的患者采用心外科微创手术植入左心室心外膜起搏电极.结果 2例患者三腔起搏器各起搏电极植入过程顺利,起搏器工作良好,起搏心率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伟 花中东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2期 160-16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总结永久起搏器心外膜植入术后当天、短期术后和长期术后心外膜电极导线的心室阈值的变化,分析心外膜植入起搏器是否安全、稳定.方法 入选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出院后进行1次及以上程控随访的4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菁晶 林文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21卷3期 257-258页ISTIC
【摘要】 病例1:女,54岁,于2009年4月27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因“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3107-36,美国圣犹达公司).术前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4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天佑 吴立群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15卷1期 74-75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性,81岁,入院前半年以来反复胸闷、气促,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阻滞,心室波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QRS 172 ms),心室率70次/min(图1).2010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徐 凌峰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15卷5期 378-379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 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俊明 黄文军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13卷5期 387页ISTIC
【摘要】 <篇首> 患者男性,86岁,因"劳累后胸闷、气短8年"入院.患者于8年前曾诊断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之后反复活动后胸闷、气短,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效果欠佳.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治疗.入院后体格检查:患者呈高枕卧位,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压120/8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宝鹏 李晋新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9卷6期 413-418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三腔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远期临床疗效,探讨双心室收缩的电同步与机械同步的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9例扩张性心肌病中晚期患者,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均伴有完全性左束支阻滞(LBBB),左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伟 王方正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4期 252-254页ISTIC
【摘要】 目的双心室同步起搏已经被证明可有效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双心室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技术关键是植入左心室导线.植入左心室导线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有一定的并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伟 陈刚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4年8卷2期 118-120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了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进行房室结消融后,植入双心室起搏器的治疗效果.方法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房颤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8.4岁,平均左心室内径(68.5±6.3)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