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5
- 1
- 1
- 22
- 19
- 13
- 12
- 4
- 44
- 17
- 12
- 10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黄月婷 刘晓帆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8年39卷6期 480-48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索2017年版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CDSS)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DIC诊断中的适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并行诱导治疗的220例APL患者病历资料,采用CDSS...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DIC诊断积分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燕京 朱然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7年29卷2期 127-13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对脓毒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意义及对DIC发展的可能预测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所有成人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ICU时是否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爱成 《中国热带医学》 2016年16卷5期 505-5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imer)在血液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晓岚 李胜 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5年15卷9期 993-999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01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的科学标准化委员会(SSC)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定义为“一种获得性凝血功能紊乱综合征”.它的特点是不同病因引起的血管内凝血活化,其凝血紊乱可源于微血管损伤亦可导致微血管损伤,严重情况下可致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燕 卢宪梅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年28卷2期 156-1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DIC是以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消耗、大量微血栓形成、继发性广泛出血为特点的一种获得性综合征.新生儿DIC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成人,大大增加了新生儿的围生期病死率.现主要讨论新生儿DIC的诊断和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乔凤伶 江咏梅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1年38卷17期 3522-35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用产科患者评价现有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比较4种国际DIC诊断评分标准在产科DIC诊断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产科并发DIC的适用性.[方法]选择四川大学第二医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期间产科中疑有凝血功能异常并进行DIC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润铭 王艳荣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年25卷3期 230-2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日本卫生福利部(JMHW)和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制定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系统诊断DIC简单易行,实用性强;治疗DIC应基于原发疾病,活化蛋白C和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能明显降低脓毒症DIC的病死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莎 王得玲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9年21卷8期 47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孕产妇危重症之一.对31例产科DIC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0-2008年在本院产科共发生DIC患者31例,占同期住院分娩总人数的0.251%.年龄20~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长广 李爱芹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年18卷7期 4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一旦发生,治疗效果差,因此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回顾性分析本院48例DIC患者的早期诊断指标,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苔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3年15卷1期 61-6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之一,病情急剧,发展迅速,严重者危及孕产妇的生命.我院自1996年1月-2002年7月共抢救DIC患者12例,现就其诊治总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祁妙华 胡晓婧 等 《中国输血杂志》 2018年31卷4期 391-39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对急性型DIC患者诊断价值.方法 对入组的217例疑似DIC患者进行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根据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将患者分为DIC组和非DIC组,比较2组的TEG结果,并对DIC组的TEG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睿娟 刘秀娥 等 《白血病·淋巴瘤》 2008年17卷2期 108-109,11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蛋白C(PC)在急性白血病(A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AL合并DIC患者44例和健康体检者30名进行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i...
【关键词】 白血病,早幼粒细胞,急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白血病,粒细胞,急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梨平 方亦兵 等 《中国医师杂志》 2004年6卷12期 1688-16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变化以探索其在前DIC(Pre-DIC)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为正常对照组、DIC组和Pre-DIC组,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III(AT-III),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儿童;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蔺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12卷27期 192页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亚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误诊原因及微量肝素对此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疗的10例亚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新生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有围生期缺氧病史的新生儿发生该病时,可与应激性溃疡同时或紧随其后发生,进展缓慢,首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方方 郭新萍 等 《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 2007年20卷1期 35-36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及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方法.方法 对32例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诊治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病诱因依次为:妊高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宫内死胎,妊娠合并肝病...
【关键词】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6年12卷13期 26-28页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诊疗和防治措施.方法对31例产科急性DI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明确产科急性DIC的早期临床表现,控制出血时间越早,疗效越好,保存子宫机会较多;诱发DIC的主要疾病为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羊水栓塞;实验室...
【关键词】 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监测;诊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石冬敏 中国微循环学会2014年全国学术会议 2014年
【摘要】 目的 InnovanceR试剂检测D-二聚体(D-D)诊断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pre-DIC)的阈值,探讨产科非显性DIC (pre-DIC)筛查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产科pre-DIC和无DIC各120例.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孔丹青 导师:王冠军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应用2001年血栓与止血会议上提出的我国DIC诊断系统,初步评价我院近三年DIC诊断的规范性.对患者的原发疾病、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并探讨疾病疗效与原发病、ISTH显性计分、治疗方案等的相关性.方法:本文以2010年1月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强 魏晓东 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年31卷5期 623-62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急诊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8月至2018年12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302例多发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将患者分为轻伤组(ISS评分≤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敏 罗小东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9年27卷8期 638-6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临床特点、终止妊娠前后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征. 方法 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江北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2018年间收治的AFLP患者,收集患者诊治过程中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凝血功能和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琪 玄承敏 等 《临床儿科杂志》 2019年37卷5期 336-3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HLH的临床特征、发病危险因素、实验室特点以及采用HLH-2004方案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HLH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按照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
【关键词】 HLH-2004方案;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殷杰 余自强 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8年39卷10期 812-8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比较PLASMIC积分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患者中的差异,评价该积分系统对于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TTP和41例DI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血小板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
【关键词】 PLASMIC积分;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弥散性血管性内凝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志刚 裴柳 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8年21卷4期 278-2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系统异常激活、增殖,分泌大量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严重甚至致命的炎症状态,重症患者多因器官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血栓与止血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年38卷5期 361-36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一、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楼伟珍 戚庆炜 等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17年20卷4期 268-2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共收治妊娠合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治疗策略、母体并发症及母儿转归. 结果 5例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豫 王雅丹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年38卷5期 371-3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的病理过程,包括由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红敏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年28卷3期 276-2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有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评分在脓毒症患者中的作用尚无系统研究,为此,最近韩国学者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研究,旨在了解脓毒症确诊后第1天(24?h内)和第3天(48~72?h)DIC的发病情况。DIC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STH)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岩菁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1年19卷3期 296-2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热射病常导致患者高热,严重的神经系统异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心、肾、肝脏功能衰竭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1],其中横纹肌溶解症(RM)是其常见的表现.由于横纹肌溶解症病因复杂,病情轻重不等,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同均 龙琴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1年38卷15期 3046-304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术后重症患者患静脉血栓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后重症患者连续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根椐其峰值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即峰值下降情况,判断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结果]手术后非重症患者,D-二聚体峰值为(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冬云 曹莫 《中华外科杂志》 2010年48卷9期 719-72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 男性,8岁,因无明显诱因发热、腹痛伴全身广泛紫癜16 h,头痛、喷射性呕吐、紫癜逐渐融合且局部颜色变灰、变黑2 h,于2009年6月22日就诊于河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经脑脊液涂片发现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血培养结果脑膜炎奈瑟菌.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 2009年25卷3期 220-2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 案例1.1案情摘要张某,女性,31岁.2006年4月1日,张某因临产到某区人民医院就诊.经剖宫产分娩一男婴,男婴出生1h经抢救无效死亡;张某被诊断为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等,并被行子宫切除术.张某认为某区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定霞 陈荣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9年32卷4期 477-4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血流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血流,并可随血行播散的感染,主要有细菌血症、真菌血症、病毒血症.血流感染是一种全身性感染疾病,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利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8年24卷8期 5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根据日本阪神地震、土耳其马尔马拉地震和伊朗巴姆地震等资料显示,地震幸存伤员约有5%~25%会发生急性肾损伤,最多见的原因是挤压综合征,其他原因包括创伤性休克导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长时间脱水引起肾前性急性肾损伤;感染中毒及弥散性血管内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宁 胡豫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8年17卷11期 1182-11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应用脂多糖(LPS,内毒素)刺激全血细胞组织因子(TF)的表达及促凝活性(TF-PCA)增强程度.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TF-PCA的改变及在诊断DIC中的意义.方法 病例资料来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5...
【关键词】 全血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组织因子促凝活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英 徐燕丽 等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6年15卷10期 921-9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危重病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最早临床线索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对本科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危重病患者并发DIC的最早临床线索及治疗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本组26例,治愈11例,死亡10例,自动出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6年21卷14期 910-911,9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监测危重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及D-二聚体等凝血及纤溶因子水平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pre-DIC)的诊断及治疗意义.方法 对NICU收治的96例危重症及36例正常新生儿检测F1+2、TA...
【关键词】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文宁 杨锐 等 《中华内科杂志》 2004年43卷1期 49-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血浆中血栓前体蛋白(TpP)浓度变化,在诊断DIC或前DIC状态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47例健康正常人,77例临床不同疾病血浆中TpP浓度,同时检测DIC相关指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各临床病例DIC组、未发生DIC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鸿利 王学锋 《中华医学杂志》 2004年84卷2期 171-17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D-二聚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近10年来,已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D-D在排除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巫协宁 《中华消化杂志》 2001年21卷5期 300-3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一种药物从研制到开发,进行Ⅰ~Ⅲ期临床试验到广泛使用一般至少需时10年.同样,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案经过反复的验证,证明为正确和成熟,也需要相似的时间.我曾在前文中阐明了重症胰腺炎的发病机制[1].提出了它是一个多因素所诱发、累及多环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百东 陈德昌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1年81卷12期 752-7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种常见临床综合征。其共同的生化和病理生理特征是血液内凝血系统的弥漫性活化导致的凝血酶和纤溶酶活性并存。凝血及纤溶反应活化的程度因病因而异,使得DIC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能影响临床治疗方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