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
- 3
- 8
- 2
- 2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中医杂志》 2012年53卷4期 360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陆剑尘,1909年生.江西赣州市人.主任医师.年少体弱多病,乃立志学医.1932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曾在上海名中医朱鹤皋、徐小圃、丁仲英、顾渭川、祝味菊、王仲奇、夏应堂诸先生门下临证学习.1936年毕业后返乡梓,以行医为业.解放后曾任赣南...
【中文期刊】 唐彦 蒋一珺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17年33卷11期 118-119页
【摘要】 近年来,作为中医重要学术流派的扶阳学派日益受到关注,其代表人物及学术观点、组方用药等都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扶阳学派的临证经验也在实践中经历着检验,并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温阳学派也是中医儿科四大学派之一[1],自南宋陈文中倡...
【会议论文】郭爱华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 2013年
【摘要】 徐小圃先生临诊注重温阳扶正,强调阴阳互根.本文试对《内经》中阳气的概念、阳气的重要生理功能、阳气失常所致外感内伤多种疾病以及阳气在维持阴阳平衡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阐述,结合《内经》中"阳气"理论分析探讨徐氏温阳法.
【会议论文】姜永红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 2014年
【摘要】 清上温下方为徐小圃先生创制,用于治疗小儿暑热症之上盛下虚型,其特点有长期身热,热势朝甚暮衰,汗闭或少汗,兼有神倦而烦躁不宁、手足不温、口渴、多饮、小便清长等.该方由附子9克(先煎)、黄连2克、天花粉9克、龙齿30克(先煎)、磁石30克(先煎...
【会议论文】张超群 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次学术大会 2013年
【摘要】 徐小圃、徐仲才先生推崇"扶阳抑阴"之论,在治疗小儿疾病时处处顾护阳气,擅以干姜-细辛-五味子治疗小儿顽咳.细辛、干姜均具有辛温之性,辛能散寒,温能温肺化饮.细辛内而温肺化饮,外而散表散寒.干姜能温脾肺之寒,通调水道.细辛合干姜一表一里,一走...
【会议论文】肖臻 第二十九次全国中医儿科学术大会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培训班 2012年
【摘要】 <正>大道岐黄、杏林春暖,徐小圃、徐仲才父子乃沪上悬壶济世名家,其深掘《伤寒》之精华,屡起沉疴,值得今世后辈继承发扬,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拜读并学习徐氏流派技术,现就其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诊治经验做一述要,如下:一、擅用麻黄、妙在配伍小儿生机蓬...
【会议论文】汪受传 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 2007年
【摘要】 儿科温阳学派,肇始于陈文中,光大于徐小圃、江育仁,在当代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多种儿科疾病,彰显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会议论文】刘弼臣 第23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儿科名中医讲习班 2006年
【摘要】 江育仁,江苏常熟人(公元1916~2002)17岁时曾拜江苏名医李馨山为师,出师后又毅然负笈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再行深造,得到上海名医徐小圃的教诲,跟师侍诊时间虽然不长,却深得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真谛.从医60余年来曾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