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4
- 4
- 3
- 1
- 1
- 6
- 5
- 4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甘川 许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2019年37卷10期 739-7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STAT1功能获得性儿童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CMC)的临床特点、生化及免疫学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6—2019年经基因检查确诊的5例CM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男4例,女1例,平均发病年龄(4.2±3.6)月龄...
【关键词】 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临床特点;基因突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小琴 李鑫 《健康时尚》 2025年9期 160-162页
【摘要】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碳酸氢钠漱口液在提升口腔念珠菌病患者治疗效果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4年10月医院收治的70例口腔念珠菌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碳酸氢钠漱口液用药治疗,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惠 吴大强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13期 4588-4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发生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氟康唑等一线抗真菌药物因长期使用导致菌株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中药治疗VVC具有低不良反应和低复发率、不易耐药等优势,其对于VVC的治疗除了一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强军 戴一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年44卷13期 1513-151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和动物实验验证探讨白头翁汤对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TCMSP、Gene Cards等数据库收集白头翁汤成分、靶点及VVC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小英 高蓓蓓 等 《中草药》 2024年55卷12期 4045-40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牛至挥发油(Origanumvulgare volatile oil,OVO)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WC)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体外实验评价OVO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建立VVC小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福升 侯晗宇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24年24期 118-120页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沙保弱培养基在口腔念珠菌病实验室诊断中的表现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方法:从确诊为口腔念珠菌病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随机等量分为两组,分别采集其唾液样本和含漱液样本.实验组采用优化后的沙保弱培养基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琨 《养生大世界》 2024年8期 85-86页
【摘要】 目的 讨论在治疗口腔念珠菌病时采用联合治疗计划(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氟康唑胶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口腔念珠菌病患者纳入研究,将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佳恒 陈远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9卷3期 95-97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人体血清铁代谢异常与口腔念珠菌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的 678 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统计患者念珠菌感染例数及感染阳性率,运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颖杰 李光辉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6年16卷1期 20-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念珠菌属是侵袭性真菌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念珠菌属感染,轻者仅累及皮肤黏膜,重者可致某个器官侵袭性感染,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归因病死率高达47%[1].念珠菌感染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广谱抗菌药物、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高营养、接受肾脏替代治疗、粒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梦翔 夏丹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5年40卷4期 710-71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utyl alcohol extract of Baitouweng decoction,BAEB)在碱性条件下对白念珠菌VVC(vulvovaginal candidiasis)临床分离株酵母-菌丝形态转...
【关键词】 白头翁汤正丁醇提取物(BAEB);白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殷泽刚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15年42卷14期 2615-2616,26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内菌株分型及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 采用CHROMagar念珠菌培养基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丹麦Rcsco公司的纸片扩散法(Neo-Sensitabs抗真菌药敏纸片)测定两性霉素B(AMB),氟康唑(FCZ),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娟 《药店周刊》 2021年30卷29期 143-144页
【摘要】 两性霉素B主要通过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固醇相结合,对细胞膜造成损伤,增加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从而对细胞正常代谢产生负面影响,最终达到抑制真菌生长的目的.但两性霉素B治疗所具有的明显肾毒性和输注相关不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强 何荣霞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年34卷20期 1730-17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制备苦参碱硼酸阴道生物黏附栓,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并与保妇康栓治疗外阴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以不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用HPLC测定苦参碱硼酸阴道生物黏附栓的释放度;将120例外阴念珠菌病门诊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毓安 史利宁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34卷6期 826-830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白色念珠菌烯醇化酶(enolase,Eno)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并应用于不同真菌培养上清液的检测,探讨其在侵袭性念珠菌感染中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将白色念珠菌Eno单抗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羊抗Eno作为检测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攀 付静雅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20年29卷6期 567-572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用于口腔念珠菌菌...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口腔念珠菌病;菌种鉴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生 骆志成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2年22卷6期 357-35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了解外阴阴道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法对分离自临床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的120株念珠菌进行种间鉴定;参照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M-27A方案(1997),采用微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奚彩萍 常书青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999年19卷4期 243-244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雪口俗称鹅口疮,亦即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幼儿尤其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龙胆紫和制霉菌素甘油效果欠佳[1].本文以酮康唑为主药,伍以其它中药制成膏剂治疗鹅口疮,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红飞 王佩露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24年33卷5期 533-537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个性化口腔定位支架在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接受IMRT治疗的108例鼻咽癌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丞喆 宫玮玉 等 《上海口腔医学》 2008年17卷5期 492-495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观察口腔白色念珠菌在弱酸诱导下出现的凋亡现象,为进一步研究白色念珠菌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新途径.方法:从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白色念珠菌菌株,在体外用乙酸进行凋亡诱导后.使用Annex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