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9
- 37
- 10
- 5
- 1
- 6
- 5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伯谦 王沛 等 《现代医学》 2024年52卷6期 827-830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消融术中无交界区心律(junctional rhythm,JR)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及消融策略.方法:纳...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军 陈珺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05年26卷1期 67-69页ISTICCA
【摘要】 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VJRT) 导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对患者造成心理、生理负担且患者难以接受,一直是心电生理学科研究热点,本文综述近年来RFCA治疗AVJRT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发症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楚建民 张澍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5期 293-295页ISTIC
【摘要】 目的评价慢径消融或慢径改良对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junctionalreentrant tachycardia,AVJRT)远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31例AV.JRT患者进行常规慢径消融,比较慢径消融(...
【关键词】 导管射频消融术;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莹 王倩 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8卷10期 1106-1107页ISTICPKUCA
【摘要】 心室异位搏动或起搏时,激动沿正常房室通道或旁道从心室传到心房时所表现的心电现象称为室房传导现象[1].室房传导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等心电现象的电生理基础,也是引发起搏器综合征的主要原因[1-2].当心脏传导系及各腔室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云波 邓旭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8年23卷1期 7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5岁.2004年7月患者因阵发性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手术顺利,但术后第1天出现Ⅱ度房室阻滞,房室呈2∶1下传,心室率50~56次/分.立即静脉滴注甲强龙120 mg/d、维生素C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兴斌 黄德嘉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7年27卷14期 1075-10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03年联合制订发布了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指南.该指南涵盖各种类型的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令东 周聊生 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4年22卷5期 549-5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研究人房室结双径路,尤其是慢径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取17例尸检心脏包括房室结在内的房室交界区的组织固定、脱水、包埋后切片,HE和Masson染色,光镜观察.(2)由冠状窦口向房室结方向在心内膜下注射墨汁0.5 ml,24h后光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学斌 《中国全科医学》 2002年5卷10期 777-779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狭义上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业松 马虹 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1期 54-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房室结慢径路消融有效放电过程心电监测的意 义。【方法】 58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有效靶点以低射频能量(15~25 W)放 电,监测心电变化,出现:①交界区心律>150 min-1,②交界区心搏伴室房阻滞,③ 窦性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楚建民 张澍 等 《中国循环杂志》 2001年16卷6期 426-4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29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简称FS组)的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参数,并与61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SF,简称SF组)的心内电生理进行比较.结果...
【关键词】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导管消融术,射频;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军奎 张虹 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2001年22卷2期 184-1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双径传导作为一种电生理现象早已为人们认识,射频消融改良其中的慢径也已成为根治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最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慢径传导目前仍缺乏明确的形态学基础。本文观察家兔房室结后方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从新 《中国循环杂志》 2001年16卷1期 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大半个世纪来,人们对房室交界区解剖和电生理特点投入了极大的关注,究其原因,该区域的解剖及电生理与临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密切相关。近十余年来的基础研究及射频消融治疗AVNRT的实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继鸿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3期 215-232页ISTIC
【摘要】 现已明确,呈网状结构的房室交界区,其解剖或功能容易发生分离.当发生横向分离时,房室之间的传导可出现不同水平面的阻滞(双层或多层阻滞),相反,发生纵向分离时,将出现传导速度与不应期长短截然不同的快、慢双径路,甚至多径路.房室结双径路是发生房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伟 袁争百 等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235-2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oi-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rchycardia ,AVNRT)慢径时出现中等频率交界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2例2010年1月~2012年3...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行动过速;慢径消融;中频交界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冰 曾秋堂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22卷6期 518-52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交界区心律伴室房逆传阻滞的意义.方法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91例.采用由低至高的逐点递进的方法进行消融,放电中注意观察交界区心律伴逆传阻滞现象的出现.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得手术成功,其中3例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菁 丁燕生 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6年14卷3期 144-146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分析需要在二尖瓣环消融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采用重整标测方法(resetting)在二尖瓣环判断慢径位置并进行射频消融,观察在二尖瓣环消融成功的AVNRT相关的电生理参数.结果 3例既往消融失败的AVNR...
【关键词】 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电生理学;射频消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华光 伍伟锋 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23卷3期 477-47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持续性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PJRT)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它是一种具有递减传导性能的房室旁路参与的PSVT,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导管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学斌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年14卷2期 87-88页ISTIC
【摘要】 <篇首>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等;狭义上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
【关键词】 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药物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飞 朱健华 等 《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 2004年31卷5期 303-305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 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 KCNQ1 KCNH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江林 闫玉虎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年2卷10期 617-618页ISTIC
【摘要】 <篇首> 房室结双径路(DAVNP)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其本质是解剖性的或功能性的,迄今尚未完全阐明.射频消融(RFCA)是治疗AVNRT的有效方法.房室结改良应首选慢径消融.本文试图通过23例次RCA治疗AV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仁光 张英杰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2003年1卷1期 58-59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上常见于持续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但有时亦可能由于体表心电图未能明确显示心房除极初始向量而表现出酷似长RP'现象.现结合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贵周 刘仁光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2年2卷10期 1597-159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1 病例报告女,61岁.阵发性心悸、气短5 a,近1 a出现头昏、乏力,黑蒙现象,偶发阵发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ECG示:窦性心动过缓,HR50次/min,阿托品试验阳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呈窄QRS性阵发性室上速,被当地医院诊为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健 黄元伟 《医学综述》 2001年7卷5期 276-27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射频消融(RFCA)的开展,其发病机制已基本阐明,其实质是慢传导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一种特殊的隐性预激[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凡 李拥军 等 《临床荟萃》 2001年16卷14期 66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报道1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患者射频消融手术失败后发生迟发效应而成功的病例.患者,女性,42岁,反复发作SVT 10年.食管电生理检查诊断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心内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亚西 刘晓桥 等 《贵州医药》 2001年25卷11期 98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射频导管消融是治疗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右侧旁道由于消融导管不易钩挂,难稳定贴靠,成功率较左侧低.右前间隔旁道作为其中一特殊类型,位于房室交界区并靠近希氏束,消融时还可能有导致房室传导阻滞的危险,其消融具有特殊性.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俊林 彭杰 等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1年10卷3期 270-27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1 临床资料 男性,45岁,住院号:314085,因阵发性心悸20年入院。心悸发作时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食管起搏电生理检查提示房室结双径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X线胸片、心彩超均无异常。行射频消融治疗。下位法消融房室结慢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乐今 苗云波 等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1年22卷1期 83-86页ISTICCA
【摘要】 报道15例复杂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结果.其中双旁道9例,单旁道并慢快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5例,并慢快/快慢型房室交界区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结果:共计消融旁道24条和房室结慢径6例,总成功率100%,随访6~48月无复发,无房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端 周斌全 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00年16卷9期 420页ISTICCA
【摘要】 <篇首>P-R间期是从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之间相隔的时限,正常P-R间期在心率慢时较长,而在心率快时较短。为了摒除心率快慢对P-R间期长短的影响和较直接地反映冲动在房室之间传导速度的正常与否,我们提出校正的P-R间期(P-Rc)的心电图新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华荣 葛兴利 等 《陕西医学杂志》 2000年29卷9期 532-533页ISTICCA
【摘要】 5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行射频消融术58例次(其中2例复发行2次消融术),其中35例为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左侧旁路消融成功率95.4%,平均放电次数5.6±2.1次,操作时间78±51min;右侧旁路消融成功率92.6%,平均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芬 李敏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6年4期 106-106,107页
【摘要】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Tachycardia Induced Cardiomyopathy, TIC)指由于快速的规则和(或)不规则的房性心律失常,或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因心室率过快导致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性心力衰竭,在恢复窦律或控制心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国方 江隆福 等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26卷2期 182-18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慢径消融过程中出现持续性交界区心律的意义.方法 将6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患者按放电过程中是否出现持续的慢交界性心律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55例).比较两组HIS束的距离、放电次数、曝光时间及手术时间.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飞 朱健华 等 《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2年22卷4期 383-385页
【摘要】 目的:分析离子通道基因KCNQ1和KCNH2与家族性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FPAVJRT)的关系,以探讨FPAVJRT发生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在一个FPAVJRT大家系中,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KCNQ1和KCNH2基因的所有...
【关键词】 阵发性房室交界折返性心动过速;KCNQ1;KCNH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彦春 张萍 《山西临床医药》 2001年10卷1期 13-14页
【摘要】 目的:研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分析18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结果:18例患者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复发1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特性:显性旁路标测心室最早激动点;隐匿性旁路在心室刺激诱发室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云飞 《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9年20卷6期 23-25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房室结慢经成功与复发的诸因素.方法:18例确诊为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行慢径消融术,术中观察A/V比值,有否交界区心律出现,心内电图稳定与否,术后慢径残存与否及伴否心房回波.结果:A/V比值小,有交界区心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大国 涂远超 等 《实用医技杂志》 1998年5卷6期 353-356页
【摘要】 目的了解影响阵发性心动过速(PT)发作的因素,提高PT的诱发率,从而明确诊断和满足射频消融手术的需要.方法对121例确有或疑有PT的病人基础状态下,常规行食管心房调搏(TEAP),不能诱发者静脉滴注(静滴)异丙肾上腺素(ISOP),待心率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邸成业 林文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26卷2期 95-97页ISTIC
【摘要】 Tawara于1906年发现致密房室结和心房肌并不是钝性连结,有一些规律排列的纤维束从房室结发出后向右后和左后延伸,分别形成致密房室结的右侧后延伸和左侧后延伸;McGuire等研究表明三尖瓣环、二尖瓣环10mm范围内和逆行主动脉结均为类房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军堂 《医药论坛杂志》 2010年31卷17期 114-115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快速静脉注射腺苷终止阵发性心动过速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门、急诊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80例,用腺苷由周围浅表静脉快速推注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起始剂量为6mg,无效时增加腺苷用量,最大单次用量为18mg.观察复...
【关键词】 腺苷;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杨晓云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8年22卷1期 57-5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导联RP'(RP'E)间期差异在长RP'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7例长RP'的SVT患者,经心腔内电生理(EPS)确诊为:房性心动过速(AT)54例,快-慢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F-SAVNRT)4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维军 柳茵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20卷5期 466-466页ISTIC
【摘要】 患者男性,62岁,诊断为左侧游离壁隐匿性慢传导旁道伴房室结三径路(慢快型).患者的房室交界区在340~240 ms的范围内存在2条慢径,慢径虽不参与该心动过速折返环的组成.但是每次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只能由心房程序刺激S2跳跃后激动沿房室结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楚建民 谭琛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19卷6期 460-461页ISTIC
【摘要】 报道5例射频消融后出现的房室阻滞及其临床转归和电生理特点.1 219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行下位法消融慢径,208例右后间隔旁道参与的心动过速行右后间隔消融,共有5例出现延迟后(>24 h)的房室阻滞.慢径消融组的患者3例分别于术后第2,3...
【关键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旁道;导管消融,射频电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