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11
- 7
- 35
- 5
- 5
- 4
- 3
- 22
- 10
- 7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新萍 王喜梅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8年25卷1期 44-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利用红外摄像结合冷水试验了解手臂振动对手部周围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振动作业工人50名(接振组),非接振健康工人50名(对照组),在冷水负荷前后,用KY-333型远红外摄像仪进行手部红外摄像,对图像分析并进行对比.[结果]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中静 高秀芬 等 《中国全科医学》 2007年10卷21期 1776-1777,1779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手臂振动作业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0名砂轮磨光工分为白指组和接振组,另选取非磨光作业车工28名为对照组,对3组工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视觉诱发电位(VEP)及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的测定.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春之 等 《劳动医学》 2000年17卷1期 4-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手臂振动对作业工人心率变异性与外周循环功能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心率变异性的评价指标SDANN、LF/HF分析,并测试了冷水试验前后作业工人的皮肤温度以及试验后5min、10min的复温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孔令斌 等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6年24卷3期 131-133页ISTICCA
【摘要】 该文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对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振动性神经损伤的研究及其防治提供一定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强 等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3年16卷4期 210-21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手臂振动对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对不同接振时间的煤矿掘进工进行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测定,并同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T、AngⅡ随接振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聂继池 曾晓丽 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0年26卷2期 73-75页ISTICCA
【摘要】 为探讨手臂振动对作业工人手部功能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我们对某砂轮磨光作业进行了振动参数的现场测试,并统计了作业工人手部症状、痛觉阈值,同时进行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白指组各项手部症状的发生率及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翔文 强小龙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40卷8期 1-6页ISTIC
【摘要】 本文对医用电气(Medical Electrical,ME)设备在进行手传振动检测时需要参考的相关标准要求进行研究,提出由于国内方法标准存在整合度低、适用性不明确、过度滞后等问题导致试验开展困难.同时,就手传振动检测所需检测设备、传感器的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凤 梁晓阳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7年33卷17期 2951-295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不同中医证型与实验室客观指标间的关系,以为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提供临床支持.方法 筛选已经明确诊断为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患者101例,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分为行痹24例、痛痹39例、着痹38例.观察患者冷水复温试验...
【关键词】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辨证分型;occupational hand arm vibration disea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海燕 张春之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7年24卷2期 231-23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振动性神经病一经提出就引起手臂振动病研究者的浓厚兴趣,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有关振动性神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其诊断、发病机制和检查方法进行综述.为研究振动对中枢和外周神经损伤的机制、完善振动性神经损伤的诊断指标提供参考资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春之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5年22卷1期 83-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在职业病的防治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成熟的动物模型,可以使我们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为寻找与确立用于早期识别和评价的生物标志物,为提出和制定防治干预措施提供重要依据.近10余年来,手臂振动病动物模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钦卓辉 司徒洁 等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20卷10期 16-19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措施对职业性轻度手臂振动病(HAVD)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的影响.方法 分析我院2015-04-2016-08收治的轻度手臂振动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治疗措施,比较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结果 所有患者正中神经DML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碧华 曹子文 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0卷23期 119-121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中上肢骨关节X射线片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职业性手臂振动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肢骨关节X射线片检查结果、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新香 夏丽华 等 《护理学报》 2014年11期 59-62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探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nd-arm vibration disease,HAVD)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成立循证护理小组,针对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6例手臂振动病住院患者的护理问题,通过计算机检索维普期刊全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德岗 赵凤芝 《中国保健营养》 2018年28卷25期 266页
【摘要】 目的:比较手臂振动病的不同冷水复温试验评价法.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手臂振动病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患者20人,给予15℃冷水浸手5min,B组患者20人,给予12℃冷水浸手5min,C组患者20人,给予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丹燕 范秀红 等 《中国职业医学》 2007年34卷1期 39-4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报告打磨作业伴随振动所致的职业危害.方法 对患者的职业史、操作形式、打磨工具、生产环境的调查及有关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标准诊断.结果 按照GB 10434-89《作业场所局部振动卫生标准》,打磨机的加速度严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春燕 邢威 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7年33卷3期 171-172页ISTICCA
【摘要】 振动性神经病与腕管综合征非常相似,两者的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1例曾接触局部振动职业病危害的患者临床分析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认为在进行局部振动病诊断时应注意职业接触史的调查,诊断的关键在于接触振动因素的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和接触时间,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英 朱海龙 《职业与健康》 2006年22卷6期 413-41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振动性白指(VWF)是手臂振动综合征的典型表现,但是,手臂振动病的VWF却很难被医生捕获,实践证明采用国外一些常用的冷激惹方法也收效甚微,尽管寒冷是其诱发的必备条件.因此,研究VWF发作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对其诊断及寻找诱发VWF的最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选枝 刘瑞莲 等 《中国职业医学》 2006年33卷1期 19-21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重点研究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所有142例病人全部进行X射线和MRI检查, 按照工龄分为5组, 分别统计X射线及MRI征象,对各种征象进行X射线和MRI比较分析; MRI与对照组比较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强 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17卷2期 107-10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近10年来,手臂振动病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防治研究,均取得了显著成果,现行的国家标准GBZ7-2002<职业性手臂振动病诊断标准>是这些成果的集中反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年27卷2期 107-109页ISTICCA
【摘要】 对不同接振时间的64名煤矿掘进工进行了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各个接振时间段内皮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并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增高更明显(P<0.05,P<0.01)。在接振时间≤5 000 h 时,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但无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和林 《内蒙古中医药》 2014年33卷30期 85-86页
【摘要】 目的:对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MR表现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10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手臂振动病患者100例,首先进行X线检查,后进行MR检查,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进行X线检查时主要影像显现为骨质硬化、骨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3年36卷5期 309-312页
【摘要】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振动性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病理改变、振动所致腕管综合征及听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和分析,旨在为振动病的防治及国家标准L《GB2002-Z7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标准》的修订提供一定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辉 麦其杰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20期 57-58页
【摘要】 目的?研究手臂振动病的X射线及磁共振成像表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有手臂振动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为手臂振动病组,给予患者X射线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选取同时期未患有手臂振动病的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荣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5卷5期 14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手臂振动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静脉输入16 ml丹参类药物15 d,甲钴胺(0.5 mg,肌内注射,隔日1次,疗程15~30 d 后改用片剂0.5 mg,口服,3次/d,疗程5个月)和维生素Bl(100 mg,2次/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凯 林立 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6年29卷4期 7-9页
【摘要】 目的 探讨振动性神经病的各种早期表现的发生率与振动时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记录254名从事振动作业的工人的接振时间和手部症状及一般症状的发生率,并和28名同一作业环境下非接振作业工人组成的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接振组一般症状(记忆力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子宇 导师:王军义 陈青松 杨虹雨 广东药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硕士) 2023年
【摘要】 背景:手臂振动综合征(hand-arm vibration syndrome, HAVS)是长时间接触振动工件或使用振动工具而导致的一种以末梢循环和神经损伤为主的慢性、进行性疾病,HAVS的典型特征是刺痛和/或麻木,随后是一根或多根手指的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茁 第二届海峡两岸职业卫生学术交流研讨会 2011年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手持式振动工具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生产当中。当劳动者使用振动工具时,例如电锯、电钻、打磨砂轮,较强的振动会通过振动工具传到操作者的手臂、肩等部位,如果长期接触会引起手臂血管、神经、骨骼等损伤,这种损伤称为手臂振动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佰锋 导师:朱长才 武汉科技大学 特种医学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硕士) 2007年
【摘要】 自从1911年意大利的Loriga-G首次报道使用风动工具的工人发生“白指”现象以来,振动对作业工人健康危害备受关注,振动危害影响因素、振动危害机理研究和振动危害量效关系等研究均取得了一定进展。我国矿山作业工人接触振动机会多、强度大,而且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林立 第四届环境与职业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the 4th International AcadeMIC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 Occupational Medicine) 2006年
【摘要】 本文应用诱发电位的技术与方法,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及体感诱发电位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手臂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玲 金克峙 等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02年19卷2期 128-12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MSD,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如腰背痛、肌腱炎、手臂振动症状和腕管综合征,是美国工作有关疾病费用的主要部分,近期估计每年130到540亿.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王丹 等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年34卷1期 36-39页ISTIC
【摘要】 <篇首> 人类工效学(ergonomics)是指研究和设计人-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预防疾病和伤害并改善工作能力的学科.它试图确保所设计的职业和工作任务与劳动者的工作能力相适应.ACGIH认识到某些物理因素在人类工效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手臂振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 王丹 等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7年34卷1期 40-45页ISTIC
【摘要】 <篇首> ACGIH分别介绍了手臂(局部)振动[hand-arm (segmental)vibration]和全身振动(whole-body vibration)的TLVs,这些振动的TLVs用轴向加速度分量水平和接触持续时间来衡量.1 手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春之 等 《中国职业医学》 2006年33卷6期 464-4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手臂振动(HAV)是常见的职业危害,由其所致的周围血管损伤、神经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等表现,统称为手臂振动综合征(HAVS).在这3大表现中又以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VVFI)的危害最大、发病最广泛,振动性白指(VWF)是其典型表现.本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张璟 等 《毒理学杂志》 2006年20卷3期 165-166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手臂振动是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其所导致的外周循环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对后肢接振家兔血浆及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探讨这些缩血管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之 林立 等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2001年27卷2期 102-104页ISTICCA
【摘要】 为探讨手传振动对外周循环功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关系,对39名金矿凿岩工人进行了冷水试验前后手部红外摄像及心率变异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白指组、接振组SDANN较对照组明显降低,LF/H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且均以白指组变化最甚(P<0.05,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立 曾晓立 等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 2001年21卷4期 52-53页
【摘要】 <篇首>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为常见的嵌压性神经病变,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1-3],CTS是从事手臂振动作业工人的常见疾患之一,国内尚未见此类报道.本研究对砂轮磨光作业工人CTS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满志军 导师:杨志安 霍殿龙 华北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 机械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长期密集地暴露于手部传递的振动是手臂系统肌肉骨骼疾病发展的一个风险因素。为了减少手传振动的危害,探究振动病的发病机理,有必要对手传振动作用下的手臂系统进行动力学响应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振动响应的影响,掌握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规律,为手臂振动病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秀文 导师:夏云 杨虹雨 广东药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硕士) 2023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lncRNAMEG3调控血管调节因子表达在振动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在振动的基础上,通过对lncRNAMEG3的干扰探究振动因素、非编码RNA与手臂振动病(Hand-armvibrationdiseas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贾艳霞 导师:严茂胜 山西医科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公共卫生(硕士) 2023年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借助基因芯片技术,获得手臂振动病(hand-armvibrationdiseases,HAVD)人群、振动未发病对照(vibration-exposedcontrols,VEC)人群和非振动对照(nonvibra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