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4
- 10
- 7
- 23
- 17
- 14
- 9
- 7
- 25
- 21
- 13
- 10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雪雪 陶柱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20年45卷11期 2473-24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低落、快感缺失为主要症状的精神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合适的抑郁动物模型,对于抑郁的研究和抗抑郁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而实验动物、造模方法、评价指标的合理选择与匹配,是评价其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关键.通过系统查阅Pub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朕 欧阳雪岩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9年28卷12期 1136-11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通过光照时间改变和潮湿环境相结合的方法(Light-Dampness,L-D)建立一种小鼠应激性抑郁模型.方法 选择体质量为18~21 g的C57BL/6的小鼠建立光照-潮湿(L-D)应激性抑郁模型.选取基线测试中旷场实验水平评分及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华成 曹雄 等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2010年26卷4期 327-337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抑郁症是一种慢性的、具有高复发率的精神性疾病,往往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尽管其全球发病率高达20%,但人们对其病理生理机制了解甚少,这主要归因于缺乏有效可靠的动物模型.此外,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例如抑郁心境、无价值感和反复出现自杀念头等,均无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祖晓 赵国平 等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年33卷1期 42-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肝肾阳虚型抑郁症大鼠模型.方法:将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应激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低剂量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中剂量组、利血平和氢化可的松高剂量组.观察造模前后大鼠的证候特征及行为学改变.实验第22天采血,测定血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芸 李月峰 等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5年48卷8期 691-6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抑郁模型大鼠脑血管、海马组织及细胞形态进行动态分析,揭示三者间变化的潜在关系.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体重匹配原则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模型组,各15只.对照组不处理,模型组按制备抑郁模型处理.分别于第0、2、4、6、8周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博 王应德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4年29卷10期 3103-3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抗郁散对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CUMS)大鼠的行为学变化与大脑皮质5-羟色胺2A受体(5-HT2AR)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抗郁散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米氮平组...
【关键词】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抑郁症动物模型;抗郁散;5-羟色胺2A受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莫飞嵘 郭灵 等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4年11期 1037-10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验证Stock等切除睾丸和嗅球建立的大鼠模型是否可成为模拟老年男性抑郁症的一种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载体组、氟西汀丙酸睾酮( Flu+TP )组与阿米替林丙酸睾酮(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志强 常红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3年19卷4期 280-2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中药经方半夏泻心汤(BXT)抗抑郁作用.方法:补给药途径、天数及与检测的时间关系120只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ntrol;n=24),阳性药氟西汀组(FLU,10 mg·kg-1,ig,n=24),BXT低、中、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陈明锴 等 《中华消化杂志》 2012年32卷1期 3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结肠动力变化、血清白细胞介素(IL)-6与抑郁的关系及对离体结肠肌条收缩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0只,其中15只建立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其余15只为对照组.以糖水偏爱实验检测两组大鼠的糖水消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丹 杨春 等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1年23卷12期 1087-10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C57BL/6J小鼠抑郁症模型,探讨GalR2基因表达对小鼠抑郁症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转染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EGFP-GalR2至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GalR2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月梅 刘政疆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9年42卷4期 244-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心脏局部组织的病理及场电位变化.方法 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20只,体质量180~250 g,随机分为抑郁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用Cronli方法 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奕 张志珺 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8年17卷5期 388-3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海马内注射外源性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后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经旷野试验(open-field test)评定后,共筛选24只符合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少华 张志珺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7年87卷19期 1355-135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SD)动物模型并评价西酞普兰干预作用.方法 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局灶脑缺血模型,加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结合孤养,建立PSD大鼠模型并予以西酞普兰干预.结果 CMS开始后第19天,模型大鼠水平活动得分(与基线、正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 林凌云 等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6年39卷4期 233-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脑内色氨酸(TP)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探讨抑郁障碍可能发病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10只,以下简称抑郁组)和对照组(10只),对抑郁组大鼠进行连续21 d的慢性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效巍 许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年14卷8期 678-6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亚细胞成分蛋白激酶CβⅡ(PKC βⅡ)的表达水平以及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阿米替林、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对其影响.方法24只Sprague-De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崇涛 李慧 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4年13卷4期 381-3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抑郁模型大鼠的快眼动睡眠剥夺,观察大鼠自主活动及海马5-羟色胺(5-HT)含量的改变,建立抑郁状态动物的睡眠剥夺模型.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抑郁模型组、抑郁模型+睡眠剥夺组和抑郁模型+大平台对照组.在建立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眉 张宾辉 等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年12卷6期 615-6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大鼠模型,研究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自发行为和海马区c-fos、c-jun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2VO)造成PSD大鼠模型,治疗后观察大鼠自发...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动物模型;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海马/ c-fos c-ju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晶 刘晶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年35卷3期 173-1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在第二信使水平研究抑郁症发病的生化机制及抗抑郁药帕罗西汀的药理作用机理.方法 15只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抑郁模型组5只,帕罗西汀治疗组5只,正常对照组5只.采用行为限制方法建立应激诱导行为缺损抑郁模型,连续7日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云 王玮 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24卷1期 58-6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 )大鼠前额叶皮质、海马和杏仁核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ary acidic protein, GFAP)表达。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玲俐 叶冬青 等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4年22卷3期 182-18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久慧 张丽萍 等 《河南中医》 2014年34卷7期 1248-1251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目前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的研究水平和不足之处.方法:通过搜集文献,整理分析近l0a从动物模型、治法、机制等不同角度开展的一系列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研究.结果:目前中医药抗抑郁动物实验建立了多种动物模型,包括一般实验动物抑郁模型、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亮萍 王倩 等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2年18卷3期 182-18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鼠C57BL/6J及NIH Swiss在抑郁模型中的行为学差异,为抗抑郁药物研究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为研究遗传学因素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提供有用的动物模型.方法 C57BL/6J、NIH Swiss小鼠...
【关键词】 C57BL/6J小鼠;NIH Swiss小鼠;抑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勤 张兰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32卷6期 553-554页ISTIC
【摘要】 动物抑郁症模型的建立是研究中药治疗抑郁症疗效、机理的前提和基础,许多中药在用于治疗抑郁症模型小鼠的实验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抗抑郁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中药用于抑郁症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现状做一归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凡 金秋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16期 3849-385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建立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动物模型.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孤养和慢性温和性应激刺激,造成PSD动物模型.结果: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旷野试验中水平及垂直得分均小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燕 肖伟 等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32卷2期 70-74页
【摘要】 通过对行为绝望抑郁模型、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抑郁模型、获得性无助抑郁模型、新奇环境诱导食欲减退模型、母仔分离模型、糖皮质激素模型等几种应激抑郁模型制模方法优、缺点进行相关综述,为进一步发展抑郁动物模型提供借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桂舒佳 田绍文 等 《社区医学杂志》 2015年13卷24期 81-83页CA
【摘要】 抑郁症一直是临床公认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其病因仍然没有统一的治疗标准,而现有的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的治疗也未能达到完全有效.因此,建立有效的动物模型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相关症状,来阐明其可能的病因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社会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仁旭 杨奎 等 《中华医药荟萃》 2002年1卷5期 13-15页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舒解乐颗粒对抑郁动物小鼠,抗利血平眼睑下垂抑郁模型试验;小鼠悬尾法获得性绝望抑郁模型试验;小鼠强迫游泳法获得性绝望抑郁模型试验.方法:与阳性药物、蒸馏水作对照,分单次和多次给药.结果:①抗利血平眼睑下垂抑郁模型试验显示,舒解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程晓娜 导师:潘彦舒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基础(硕士) 2017年
【摘要】 目的: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为主要症状的精神情志障碍性疾病,因其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受到国际社会和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但至今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确,针对抑郁症可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相对匮乏,其机制研究和抗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程博琳 导师:苗明三 河南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通过葫芦巴总黄酮对行为绝望抑郁小鼠模型、利血平注射液诱导抑郁小鼠模型及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测定行为绝望抑郁小鼠模型的自主活动次数、悬尾活动时间及游泳不动时间;利血平注射液诱导的抑郁小鼠模型眼睑下垂程度、出圈个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汤明明 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2015年
【摘要】 抑郁症的动物行为模型有很多种,如慢性温和应激、习得性无助、强迫游泳应激、嗅球切除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病因学角度模拟抑郁症的发生.本工作介绍本实验室新建立的中枢炎性免疫抑郁模型.证据表明免疫系统在一些心理精神障碍中具有作用,抑郁症可被看作是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世光 2014年中国药学大会暨中国药师周 2014年
【摘要】 目的探讨强迫游泳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悬尾实验(tail tuspension Test,TST)作为昆明小鼠抑郁动物模型的相关性.方法成年雄性昆明小鼠先后进行TST和FST,摄像系统分别记录6 min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蕙 导师:王宇红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1.建立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动物模型,从体表特征、行为学、血液学相关指标等不同维度确立模型评价体系,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实验研究奠定基础.2.以所建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动物为研究对象,给予中药复方左归降糖解郁方干预,明确其降糖、调脂和抗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文强 导师:李锦 张有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药学 药理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尽管人们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与预防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与探索,包括采用各种心理认知疗法和物理治疗,但药物治疗仍是当前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在寻找更好的治疗药物时应该重点考虑以下方面:理解疾病的病因学基础、阐明现有药物的作用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金鹏 导师:高峻钰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临床医学 内科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本研究拟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CUMS)、脊髓横断损伤(SCI)后抑郁两种不同继发类型的抑郁症大鼠模型,通过PET技术研究抑郁症大鼠的脑功能特点,确定各模型动物发病的特异性脑区,用于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建立的动物模型还可用于进一步的病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戈宏焱 导师:李有田 迟宝荣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内科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及工作节奏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该病不仅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也对其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对于该病的治疗及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沙莹 导师:马涤辉 吉林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缺失、乐趣丧失等症状,严重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因而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治疗上主要以抗抑郁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屈易萃 李红霞 等 《营养学报》 2019年41卷2期 189-1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CRS)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及海马锌指蛋白A20变化,为阐明应激致抑郁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CRS建立应激致抑郁动物模型,8w后测定动物体质量,并检测小鼠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厉蔚 李庆娇 等 《神经科学通报(英文版)》 2010年26卷2期 140-146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目的 探讨雌激素和kalirin-7在慢性束缚应激性抑郁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性抑郁动物模型,运用强迫游泳测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动物行为学表现及海马中kalirin-7蛋白的表达.结果 慢性束缚应激能显著降低动物体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梅颜 张丽军 《中华内科杂志》 2018年57卷1期 48-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心肌代谢药对心肌梗死(MI)合并抑郁大鼠5-羟色胺(5-HT)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90只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舍曲林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30只),分别给予曲美他嗪、舍曲林、生理盐水灌胃处理,每日1次,4周后,3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