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6
- 2
- 1
- 17
- 14
- 8
- 5
- 4
- 8
- 6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管忍 李伟彦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7年20卷11期 1163-1166,1169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曲马朵对脊神经部分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8组(n=8),分别为假手术组、等渗盐水对照组、曲马朵5 mg/kg组、曲马朵10 mg/kg组、曲马朵20 mg/kg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文磊 杨胜 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05年36卷1期 23-28页ISTICPKUCA
【摘要】 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VDCCs)在疼痛的传递与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密集分布于脊髓背角伤害感受性神经元突触前末梢,参与主要疼痛介质如谷氨酸和P物质等释放的调节.通过阻断上述通道,选择性N型VDCCs阻断剂表现出强效镇痛作用,N型VDCC...
【关键词】 N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钙通道阻断剂;疼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忍 李伟彦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4年17卷12期 1079-108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观察孤啡肽对内吗啡肽-1在痛觉控制方面的影响. 方法:采用侧脑室、鞘内同时注射孤啡肽和内吗啡肽-1,运用热辐射甩尾和醋酸扭体测痛,观察孤啡肽对内吗啡肽-1抗伤害感受效应的影响. 结果: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可拮抗内吗啡肽-1的抗伤害感受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忍 徐建国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02年23卷12期 1363-13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孤啡肽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方法:采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法,观察孤啡肽对吗啡耐受大鼠及吗啡对孤啡肽耐受大鼠的抗伤害性感受作用.结果:鞘内连续大剂量注射孤啡肽与吗啡一样均可对其抗伤害感受性作用产生耐受,但在孤啡肽耐受形成过程中,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彦 管忍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2年18卷5期 258-2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肽-2对各种伤害性刺激的拮抗作用.方法分别采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甩尾法测定大鼠侧脑室给予1、2、4、8μg药物时对照组、内吗啡肽-1组、内吗啡肽-2组及吗啡组的抗伤害性感受效应.结果 (1)内吗啡肽-1和内吗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忍 徐建国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1年14卷4期 326-330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观察孤啡肽(OFQ)对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是否具有延缓作用,以及OFQ与吗啡间是否存在交叉耐受性. 方法:本实验运用热辐射甩尾测痛模型,采用鞘内同时注射不同剂量的OFQ与吗啡,观察其对急、慢性吗啡耐受形成的影响;并观察OFQ对吗啡耐受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娅娜 席宏杰 等 《现代医学》 2019年47卷3期 354-357页ISTIC
【摘要】 本综述总结归纳了咪唑啉I2受体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咪唑啉I2受体配体是探讨与I2受体有关的药理作用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具,大量证据提示咪唑啉I2受体配体本身具有抗伤害感受性作用,并且与镇痛药的联合使用不仅增强镇痛药的抗伤害性感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智杰 缪雪蓉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009年37卷2期 185-18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胆管结扎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对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胆管结扎建立梗阻性黄疸大鼠模型.于术前及术后笫3、7、10天尾静脉取血测定血胆红素,采用热辐射法测定大鼠缩足潜伏期观察热疼痛阈值,Von Frey细丝法测定大鼠缩足反应百分比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虹 吕国义 《医学综述》 2008年14卷7期 1082-1084页ISTICCA
【摘要】 伤害感受是有害的刺激及其相应信息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的过程,抗伤害感受本质上是对这种伤害感受发生反应的过程.伤害性感受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经历了感受、传递、整合、调控的全过程.脊髓是抗伤害感受作用的重要部位,深入研究脊髓水平伤害性信息传递和调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君 张振 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3年25卷3期 181-182,19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高山红景天的提取物多糖和甙的抗伤害感受作用. [方法] 对27只昆明种小鼠用醋酸扭体法测内脏痛;24只昆明种小鼠计算机PCLab软件测痛阈观察躯体痛. [结果] 高山红景天多糖和甙均能明显减少醋酸扭体法15 min内小鼠扭体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玉昂 栾永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4年30卷8期 598-6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慢性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且造成巨大经济负担,现有的治疗方式不能很好的满足病人的镇痛需求.近年来,人们对于生物基因组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精准递送系统的研发为基因治疗提供了有效手段,可以靶向递送抗伤害感受性分子或阻断痛觉传导.目前,已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苏秋羊 导师:连亚军 郑州大学 临床医学 神经病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累及三叉神经支配区域一支或多支的神经性疼痛,特征表现为突然出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短暂、反复出现的针刺样疼痛。由于疼痛发作频繁和程度严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史泽 王爱桃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5年57卷3期 325-328页
【摘要】 木犀草素(3,4,5,7-四羟基黄酮)是一种类黄酮,其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中,它具有许多有益的特性,包括抗癌、抗氧化、抗炎、抗菌、镇痛等作用.本文旨在介绍木犀草素在肿瘤和疼痛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抗癌剂,木犀草素可预防和治疗各种类型的恶性肿瘤,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霍福权 中国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2011年
【摘要】 本研究以辐射热诱发的大鼠甩尾(TF)反射,福尔马林实验诱发的伤害性行为和脊髓背角Fos表达为指标,观察了激活腹外侧眶皮层(VLO)内5-HT1A受体对急性生理性痛和持续性炎性痛的调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进一步,以顺行和逆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孙虹 导师:吕国义 天津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麻醉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研究目的:制作蛛网膜下隙置管wistar大鼠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μ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的脊髓抗伤害感受效应,并研究氯胺酮鞘内与腹腔内两种给药途径联合鞘内应用芬太尼的大鼠行为学上的表现,用以探讨氯胺酮加强鞘内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作用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媛 徐媛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4年26卷10期 2539-25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针灸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治疗.但其作用机制不清.DNA传感通过环磷酸鸟苷-腺苷合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关键词】 针刺;类风湿性关节炎;cGAS/STING通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树华 王若琳 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年28卷5期 713-7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目前临床医师在OP的治疗中更加关注骨密度的变化,常常忽略OP带来的疼痛,而疼痛是OP最常见、最典型的症状,其长期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现阶段,引起O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琳 谷永胜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22年28卷5期 360-3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偏头痛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神经血管功能紊乱有关,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组胺诱发的血管搏动性头痛与偏头痛特征类似,并在神经源性炎症和伤害性感受的传导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既往的研究未能明确组胺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且组胺1型受体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华 韩曼 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年45卷5期 992-996,封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心脏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激活诱发的心血管反射及该反射的心血管中枢部位c-Fos蛋白阳性神经元及其外周神经递质的表达,阐明心脏T RPV1受体介导的心血管反射活动的中枢及外周神经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
【关键词】 心脏伤害性感受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延髓心血管中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普清 袁斌 等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2001年17卷2期 115-119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以电刺激外周感受野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WDR和NS神经元的晚串放电(C-反应)为指标,以串脉冲刺激对侧大脑脚(CP)作为条件刺激,在C-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的神经元,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红核(RN)和RN内注射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拮抗剂对刺激CP的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汤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8年24卷8期 576-5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阿片类镇痛药有害的副作用包括镇痛耐受和阿片类药物诱导的痛觉过敏(opioid induced hyper-algesia,OIH).耐受性和OIH抵消阿片类镇痛效果并促进阿片剂量递增.阿片样物质作用的细胞类型和受体启动的适应不良过程仍然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曼 刘晓华 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7年37卷9期 1190-119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组.谷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林净 刘若卓 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年22卷8期 911-91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瞬时受体电位A1(TRPA1)是瞬时受体电位大家族中的一员,主要分布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如三叉神经节、迷走神经节及背根神经节。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以及化疗药物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化、硝化应激产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乐小琴 杜俊英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6年32卷10期 1551-15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TRPV1)属于瞬时受体电位(TRP)超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一类主要位于细胞膜上的重要的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在 TRPV 亚族中, 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华 韩曼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35卷5期 591-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孤束核(nucleus tractus solitarius,NTS)内GABAA和GABAB受体对心包内注射辣椒素诱发的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ardiac-somatic motor reflex,CMR)的影响,以阐明N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军(综述) 邢更彦(审校)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2期 107-1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公认的、常见的慢性骨肌疾病之一,累及关节内滑膜、软骨等多种组织,最终使患者关节失去活动功能。据统计,>60岁的人群中9.6%的男性和18%的女性受到OA的影响[1]。在OA中的特征性病理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列亮 朱娟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年30卷4期 330-3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全麻诱导下气管插管时指光电容积脉搏波(FPPG)的变化.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或乳腺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60岁,随机分为三组,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用量分别为0.4 μg/kg(S1组)、0.6 μg/kg(S2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菊英 闵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3年19卷8期 495-497,5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消退素(resolvin)是来源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对多种类型炎症具有治疗作用.新近的研究发现,消退素能明显改善炎性疼痛,术后急性、持续性疼痛以及神经病理性疼痛,其作用机制主要为调节各种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即伤害性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鹏 蒋晶晶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11年17卷7期 426-4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检测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及P75的表达,并观察鞘内注射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对骨癌痛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GF在骨癌痛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胫骨骨癌痛模型,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梅 公文华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年26卷2期 179-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雷米芬太尼凭借其起效快、清除快和长时间输注无蓄积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因其快速代谢的特点,停药后,镇痛作用消失快,导致明显的术后疼痛.甚至会引起痛阈降低和痛觉过敏.加巴喷丁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表明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荣宁 郭曲练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年25卷2期 165-1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枢敏化可对疼痛产生不利影响,故有人主张在手术开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滞伤害性感受器,从而达到防止中枢敏化、减轻术后疼痛的目的[1].这种方法被称之为"超前镇痛".布托啡诺主要激动k受体,而作为μ受体激动-拮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忍 李伟彦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年24卷5期 427-4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加曲马多对脊神经部分结扎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建立脊神经部分结扎神经病理性疼痛后,随机分为十组(n=8):对乙酰氨基酚40 mg/kg(I组)、80 mg/kg(Ⅱ组)和160 mg/k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迪贵 杨春妮 等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8年24卷1期 81-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动物实验证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可消除伤害性感受器的超敏反应,增强阿片药对神经损害性疼痛的镇痛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准 孟凌新 等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08年14卷1期 55-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不断有人报道在动物疼痛实验模型中,小剂量纳洛酮或纳曲酮不拮抗或者增强阿片激动药的抗伤害感受效能.我们以往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应用吗啡镇痛时,伍用极低剂量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不仅不会降低吗啡的镇痛效能,而且减轻了吗啡引起的恶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丽霞 周起 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6年22卷3期 368-3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吗啡疫苗的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鉴定.方法:将人工合成的6-琥珀酰吗啡(M-6-S)与BSA在pH 9.0碳酸盐缓冲液中交联成M-6-S-BSA.经凝胶柱过滤和硫酸铵法纯化后,用两种不同方案免疫BALB/c小鼠和SD大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智杰 唐敬师 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6年27卷1期 4-10,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μ-和δ-阿片受体在介导丘脑中央下核(Sm)内阿片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中的作用.方法用自动检测系统记录大鼠爪底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诱发的伤害性行为,观察Sm内微量注射吗啡和选择性μ-和+δ-阿片受体拮抗剂对伤害性行为的效应.结果吗啡(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擒云 杨建平 等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6年22卷2期 175-1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vlPAG对大鼠伤害性感受的影响及GABAA受体在其中可能的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 (SD)♀大鼠随机分组,丙泊酚(Propofol,Pro)和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Bic)采用中脑导水管周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William R.LARIVIERE Elissa J.CHESLER 等 《生理学报》 2005年57卷3期 278-28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迄今,有关个体的疼痛程度和炎症程度之间的精确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主要原因是缺乏能够同时反映多种痛(尤其是可鉴别疼痛即早期和持续期)的炎症模型以及定量方法的合理应用.因此,本研究在啮齿类动物评价了外周皮下组织致炎后炎症水肿与伤害性反应以及痛敏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佩芬 张玉秋 等 《生理学报》 2004年56卷3期 295-3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实验以清醒大鼠的缩腿潜伏期为指标,观察了腹腔注射美普他酚及其同分异构体112824和112825对角叉菜胶引起的热痛敏的影响.外周炎症由单侧足底注射角叉菜胶(2 mg/100 μl)引起.注射角叉菜胶3 h后,注射侧后肢局部红肿及热痛过敏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晓彩 李文斌 等 《生理学报》 2003年55卷6期 677-68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探讨P物质(substance P,SP)对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表达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生成的影响.实验用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的变化,分别应用NADPH-d组织化学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