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2
- 2
- 2
- 1
- 1
- 4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姚晓文 梁晓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3年39卷2期 161-1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木质素是作物防御有害生物的重要理化屏障,但其在木薯抗虫性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探讨木质素合成途径基因在木薯抗二斑叶螨中的作用,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Myanmar)、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ead)、BRA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钟永浩 袁如意 等 《中国热带医学》 2020年20卷11期 1031-103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克隆腐食酪螨第13组变应原基因(Tyr p 13),表达纯化其重组蛋白,并进行免疫学特性鉴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该过敏原抗原表位等信息.方法 挑取腐食酪螨,提取螨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cDNA,根据已...
【关键词】 腐食酪螨;Tyr p 13基因克隆表达;蛋白纯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丽娟 左亚运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5年5期 1174-11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明确陕西省苹果园的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种群对5种药剂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玻片浸渍法,建立了山楂叶螨室内饲养的相对敏感种群对5种杀虫剂的敏感基线,同时从陕西乾县、礼泉、兴平、澄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昆 丁天波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3年50卷2期 362-36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了重庆北碚和万州地区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田间种群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哒螨灵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同室内敏感品系相比,北碚种群对毒死蜱、甲氰菊酯和哒螨灵的相对抗性水平分别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忠洲 周玉书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3年50卷2期 454-4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螺螨酯对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进行35代抗性选育,抗性指数达到8.34,并在选育过程中,对二斑叶螨解毒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选育代数的增加,抗性增强,细胞色素P450活性亦显著提高,而羧酸酯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秋双 赵舒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2期 364-3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文采用药膜法建立了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对5种杀螨剂的敏感基线,并对6个不同地理种群的朱砂叶螨进行了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5种药剂杀螨活性由高到低分别为阿维菌素>丁氟螨酯>氧化乐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伟 罗雁婕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2期 359-36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昆明地区花卉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对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腈、丁醚脲、炔螨特和哒螨灵的抗性.结果表明,昆明北郊和呈贡地区玫瑰上的朱砂叶螨雌成螨对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天波 牛金志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2期 382-38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明确重庆地区柑橘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 (McGregor)对常用杀螨剂的抗性水平,本研究采用阿维菌素、哒螨灵、三唑锡、螺螨酯4种不同类型杀螨剂对柑橘全爪螨重庆北碚种群、璧山种群、武隆种群和忠县种群进行了田间敏感性测定.结...
【关键词】 柑橘全爪螨;抗性监测;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恒果 赵志模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1年22卷8期 2147-215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桔全爪螨北碚种群对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2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2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阿维菌素和甲氰菊酯分别不连续汰选11及16代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慧珍 朱金磊 《医药前沿》 2025年15卷21期 55-58页
【摘要】 目的 观察蠕形螨睑缘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并总结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2月于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确诊的36例蠕形螨睑缘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患儿的主诉、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结果、眼表综合分析以及综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志玲 陈青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2年38卷6期 211-2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明确二斑叶螨取食影响木薯茉莉酸信号途径基因表达的害螨密度和取食时间效应,为阐明茉莉酸信号途径在木薯抗虫性中的重要作用及抗螨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指标.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和感螨木薯品种面包为材料,分析与植物防御相关的茉莉酸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娟 刘永杰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2期 376-38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室内测定了相对敏感种群(S)和抗性种群(R)对常用7种杀螨剂的敏感性,并测定了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3种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 R种群已对甲氰菊酯和哒螨灵产生了抗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娇 李志国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5期 1360-13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已蔓延至世界各地,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挑战,被认为是世界养蜂业的主要威胁.因此,抗螨机制的研究和抗螨蜂种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掌握蜜蜂的抗螨机制则是成功培育抗螨蜂种的前提条件.本文从行为、生理及分子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雍小菊 丁伟 《应用昆虫学报》 2011年48卷5期 1495-150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食性螨类分布广泛,危害多种寄主植物.本文从3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的抗螨机理:植物形态如叶型、叶色主要影响螨类的取食产卵位点和营养物质的获取;植物组织结构如叶厚、蜡质、茸毛、气孔等决定螨能否顺利利用口针取食到植物的汁液,而虫菌穴则作用于捕食螨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凌芸 谢而付 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30卷4期 533-53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调查南京地区81例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变应原的种类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儿童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81例,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的变应原定量检测系统,以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中变应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81例儿童变态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艳 乔海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29卷22期 1926-19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分别测定72例多重过敏患者和258例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患者血清16种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抗体.结果: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新华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3年23卷11期 701-70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较有效药物.方法:针对该病的发病机理,在常规抗菌、杀螨及抗雄性激素的基础上,增加改善局部微循环和微量元素锌的药物.结果:本法能促进皮损的修复及痤疮结节、囊肿的吸收消失.结论:该制剂的研制能较满意的治疗寻常性痤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庆丰 《中华养生保健》 2017年10期 24页
【摘要】 发病时可能眼睛奇痒常见的过敏性结膜炎包括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接触性过敏性结膜炎、巨乳头性结膜炎、春季角结膜炎等.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是最常见过敏性结膜炎类型,其致敏原主要为植物的花粉,常春季发作,起病迅速,接触致敏原即可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