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2
- 5
- 4
- 3
- 2
- 1
- 3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潘娇 李志国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5期 1360-13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已蔓延至世界各地,给养蜂生产带来巨大挑战,被认为是世界养蜂业的主要威胁.因此,抗螨机制的研究和抗螨蜂种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而掌握蜜蜂的抗螨机制则是成功培育抗螨蜂种的前提条件.本文从行为、生理及分子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新菊 沈慧敏 《昆虫学报》 2011年54卷1期 64-6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明确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对甲氰菊酯产生抗性的机理,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甲氰菊酯对二斑叶螨敏感品系(S)进行逐代汰选,选育至38代时,获得了抗性倍数(resistance ratio,R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登 牛金志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24年61卷3期 495-5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害螨是世界上公认的难以防治的生物类群,具有繁殖快、适应性强、突变率高和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随着种植结构调整和全球气候变化,以柑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为代表的柑桔害螨作为桔园中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一类重要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学迪 张玥 等 《中国家禽》 2023年45卷8期 87-95页
【摘要】 鸡皮刺螨是蛋鸡养殖中危害最严重的体外寄生虫之一,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每年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鸡皮刺螨的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随着化学杀螨剂长期或不合理的使用,世界多地鸡皮刺螨对常用杀螨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文章对鸡皮刺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姬聪慧 戴荣国 《动物医学进展》 2009年30卷10期 94-97页
【摘要】 对蜂抗螨机制、抗螨蜂种培育、蜂螨繁殖抑制基因及蜂螨的生物学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最新研究动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防控蜂螨的最终有效途径: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抗螨蜂种选育体系,多培育和使用抗螨蜂种,有效降低蜂螨繁殖基数;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蜂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俞棋英 导师:李孟荣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儿科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目的:
1.观察尘螨抗原(HDM)对HMC-1人肥大细胞Toll样受体9(TLR9)、TLR4及其mRNA和下游通路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作用,以及对白介素4(IL-4)分泌的影响,探讨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侯进飞 导师:李孟荣 温州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儿科学(硕士) 2016年
【摘要】
目的:
1.观察尘螨抗原(Der p)对P815细胞Toll样受体9(TLR9)、TLR4及其下游通路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作用,以及对白介素4(IL-4)、IL-13、IL-10、胸腺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骎 宁晓玲 等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4年24卷20期 1357-1360页ISTICCA
【摘要】 蠕形螨性睑缘炎是一类顽固性眼部感染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甚至糖皮质激素,病情难以控制,感染时轻时重,常合并多种眼部并发症,严重者导致角膜溃疡穿孔、失明,影响患者的视觉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蠕形螨睑缘炎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伍牧锋 梁晓 等 《热带作物学报》 2022年43卷4期 853-861页
【摘要】 为初步探究生氰糖苷降解途径2个基因 α-HNL和 β-glu在木薯品种对二斑叶螨抗性中的作用,本研究以抗螨木薯品种'C1115'缅甸'SC9'和感螨木薯品种'SC205'面包'BRA900'为材料,分析木薯生氰糖苷降解途径基因及其编码的生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调琴 杨顺义 等 《草原与草坪》 2022年42卷2期 119-123页
【摘要】 为明确三唑锡对二斑叶螨体内解毒酶系的影响,在室内采用叶片喷雾法,以亚致死剂量LC10(0.159 mg/L)和LC30(0.247 mg/L)三唑锡处理二斑叶螨敏感品系后,测定不同时间段其体内羧酸酯酶(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虹 洪苏玲 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34卷6期 739-7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阿罗格屋尘螨变应原疫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慧 徐金华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7年36卷4期 215-2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粉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CC型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4例粉尘螨过敏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粉尘螨注射液联合咪唑斯汀治疗或单用咪唑斯汀治疗.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海琼 刘志刚 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年24卷6期 414-41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材料为佐剂制备的重组屋尘螨2类变应原(rDer p 2)纳米微粒疫苗(DEPN)对小鼠过敏性气道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治疗机制.方法 制备PLGA-rDer p 2纳米粒子并鉴定其特性.40只...
【关键词】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屋尘螨;变应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敏 刘惠霞 等 《昆虫知识》 2003年40卷3期 204-207,22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是一种对杀虫剂产生代谢抗性的重要酶系,参与许多分子的解毒机制,并可转运一些重要的亲脂性化合物.GSTs在保护组织以抵御氧化侵害及氧化压力中起重要的作用.GSTs是昆虫及螨类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产生抗生的重要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朝品 王克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2年37卷6期 470-47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肺螨病患者的免疫病理改变,阐明肺螨病的发病机制,为肺螨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试验(HBDT)和Dot-ELISA对49例肺螨病患者进行免疫病理观察,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0结果49例肺...
【关键词】 螨感染/病理学;肺疾病,寄生虫性/病理学;嗜碱粒细胞脱颗粒试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荣清 覃惠清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0年16卷3期 1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本文从多年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的脱敏治疗经验进行分析、总结,揭示过敏性哮喘患者发病机制,寻找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1 材料与方法18例患者均为粉尘螨过敏,并经10年以上脱敏治疗的过敏性哮喘病人,男4例,女14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晋广 姜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33卷6期 363-364页ISTIC
【摘要】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门诊一种常见病,由于病程迁延难愈加上瘙痒难忍,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工作、睡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的CD4+T新亚群,在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慢性荨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涂洋洋 武江利 等 《中国畜牧兽医》 2019年46卷3期 643-651页
【摘要】 试验旨在探究自噬相关基因Atg 12(autophagy-related 12 gene)在中华蜜蜂(中蜂)、意大利蜜蜂(意蜂)中的表达差异,为探讨中蜂抗螨分子机理提供参考.参照GenBank中东方蜜蜂Atg 12基因序列(登录号:XM_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剑玥 《上海医药》 2018年39卷19期 50-53页CA
【摘要】 目的 :研究PM2.5颗粒协同屋尘螨抗原Der p1在小儿哮喘发作中的作用.方法 :96例哮喘发作患儿随机分为PM2.5组、屋尘螨组、协同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比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哮喘控制率显著高于PM2.5组和屋尘螨组,协同组最低;...
【关键词】 PM2.5颗粒;屋尘螨抗原Derp1;哮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雍磊 程相铎 等 《临床军医杂志》 2011年39卷6期 1114-111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检测集群免疫治疗(cluster immunotherapy)前后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Υ干扰素(INFF-Υ)的变化,探讨集群免疫治疗的机制.方法 68例轻中度过敏性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万春 诸葛洪祥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年24卷3期 184-186页ISTICCA
【摘要】 抗原暴露作为哮喘病因,是近几十年来许多学者争论的焦点,并提出全球粉螨性哮喘发病率增高归因于粉螨抗原暴露的增加.粉螨及其抗原暴露相关知识对干预粉螨性哮喘至关重要.该文就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包括粉螨性哮喘的流行概况、粉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及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蓉 高莹莹 等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15卷3期 283-285页ISTIC
【摘要】 眼红斑痤疮表现为睑缘、结膜及角膜周围血管扩张增生,伴有睑板腺功能紊乱和慢性眼表刺激症,并且多伴有皮肤红斑痤疮.现代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有眼表菌群失调、睫毛毛囊蠕形螨感染及免疫因素等.治疗包括眼睑卫生、抗炎、抗生素和外科手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玉田 吴奎 等 《重庆医学》 2007年36卷2期 171-17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篇首> 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house dust mite,HDM)是国内最重要的室内过敏原之一,含有多种与哮喘有关的抗原成分,其中Der p1是主要抗原之一[1],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研究最多的屋尘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乌维秋 查文清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4年12卷6期 298-300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3)的表达与血清IgE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3例螨过敏性变应性鼻炎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3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同时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IgE水平,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锋伦 陈蕾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7年36卷5期 75-78页CSCD
【摘要】 介绍了功能性化妆品的含义,简要概述分析了含有植物活性成分的化妆品在保湿、防晒、美白、祛斑、抗衰老、抗过敏、抗痤疮、抗螨虫等方面的作用机理,并对功能性植物源化妆品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凝 许以平 等 《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3年23卷2期 104-107页ISTIC
【摘要】 为了了解我国乳胶过敏的发病情况,以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我院过敏性疾病防治中心651例门诊病人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PT)结果,再按照门诊号随机挑选64例乳胶与粉尘螨同时阳性的患者,并以30例无过敏性疾病及其家族史的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晓煌 《医学动物防制》 2001年17卷3期 123-124页ISTIC
【摘要】 为了进一步研究哮喘发病机制,测定蜚蠊,臭虫和尘螨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的影响,EDA分别为2.072±0.0105,1.531±0.0015,1.630±0.0041.蜚蠊抗原对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影响大于臭虫,尘螨的抗原.(P<0.01)
【关键词】 抗原;嗜酸性粒细胞趋化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敬敬 田红艳 等 《现代养生B》 2016年4期 41-42页
【摘要】 目的:分析对过敏性鼻炎(AR)患儿给予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随机选择东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未进行治疗的AR患儿80例为试验对象,分成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对照研究.实验组使用粉尘螨滴剂治疗,而对照组则仅按照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海明 唐良德 等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2年28卷2期 282-288页
【摘要】 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是IPM中生防和化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农药对捕食螨的影响、捕食螨抗药性现状、抗药性机制、抗药性监测方法、交互抗性及遗传改良等,并介绍了抗药性捕食螨的应用现状及前景,旨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捕食螨,使生物防治与化学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怀 简嘉 《湖北畜牧兽医》 2006年1期 33页
【摘要】 <篇首> 伊维菌素是土壤微生物阿佛曼链霉菌经发酵后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是高效、广谱、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是螨虫的克星,特别对犬的疥螨、耳螨有特效,对蛔虫、钩虫也有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切断虫体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使寄生虫麻痹而死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怀 薛交 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5年12期 60页
【摘要】 <篇首> 伊维菌素是土壤微生物阿佛曼链霉菌经发酵后产生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多组分抗生素,是高效、广谱、低毒的抗寄生虫药物,是治疗螨虫的克星,特别对犬的疥螨、耳螨有特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切断虫体神经元之间的传导,使寄生虫麻痹而死.伊维菌素是当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树晶 王宇 等 《免疫学杂志》 2022年38卷12期 1038-1045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半抗原和过敏原建立特应性皮炎(AD)样小鼠模型,并初步观察固有淋巴样细胞的数量和表面标志.方法 将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颖 谢蓉蓉 等 《昆虫学报》 2010年53卷11期 1233-12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了解共生菌Cardinium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Boisduval)的生殖调控作用,从检测到感染Cardinium的种群中选取山西运城和甘肃兰州2个感染率较高的种群作为实验材料,对Cardiniu...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艳 乔海灵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29卷22期 1926-192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及IgG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RAST)分别测定72例多重过敏患者和258例仅对一种过敏原过敏患者血清16种过敏原特异性IgG、IgE抗体.结果: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