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7
- 11
- 6
- 63
- 7
- 4
- 2
- 2
- 19
- 17
- 10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国兰琴 刘慧荣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2期 63-6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90名失眠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针刺与走罐治疗时间为下午3-5点,并按时点按涌泉、劳宫穴,连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针刺与走罐治疗时间在上午,点按穴位时间不固定.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盛林 《四川中医》 2005年23卷5期 87-88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灵龟八法穴位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配合患侧面部的穴位透刺,将12例患者作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结果:3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3例无效.结论:运用灵龟八法穴位透刺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淑潭 《中外医疗》 2015年15期 149-151页
【摘要】 目的:探究按时取穴针灸对治疗失眠的效果作用。方法选取6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辩证取穴针灸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PSQI评分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莹 周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7期 111-111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按时取穴针法加TDP照射治疗鼻渊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患者分子午流注针刺加TDP照射50例为观察组,针刺取穴加TDP照射34例为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88%,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52.9%,总有效率91.9%.两组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乐毅敏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13卷3期 106-107页
【摘要】 <篇首> 按时取穴针灸治疗临床研究主要是指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纳子法、灵龟八法以及飞腾八法等多种按时取穴针灸疗法以治疗不同疾病,尤其是对急性痛证采用按时取穴针灸治疗,疗效颇佳.近10年来,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特别是灵龟八法得到了较为普遍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圣宏 张琰彬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1卷1期 194-196页
【摘要】 失眠是以频繁、持久的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常影响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针灸对此病有较好的作用,其中按时取穴可调节更多气血,提高疗效.通过检索2016-2020年国内按时取穴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并进行总结、分析,文献显示此法在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静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20年3期 366页
【摘要】 目的:分析按时取穴针灸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10月-2018年9月间入本院治疗的116例失眠患者为研究主体,随机分成A组和B组,均是58例.A组给予按时取穴针灸治疗,B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A组的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许玉松 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六次学术年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会议、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五届眼科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年会、第三次京津冀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 2017年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采取灵龟八法按时取穴与一般针刺的疗效及疗程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30例眼睑下垂患者,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各15例.观察组利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在我科正常上班时间(早上8点到下午6点)内按辰巳午未申对应时辰及穴位选为开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夏春兰 导师:张正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目的:
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进一步讨论灵龟八法治疗与时间周期相关的疾病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通过这一临床实践过程,从中熟练掌握技术,提高理论认识。
方法: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童志英 导师:庄礼兴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博士) 2010年
【摘要】
目的:
以按时取穴为主配合循经辨证取穴进行针刺,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导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疗法,以减少根性坐骨神经痛对患者对生活上带来的困扰,并同时为按时取穴为主法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提供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李磊 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 2006年
【摘要】 本文对“按时刺灸”进行了探讨。谈到按时刺灸,人们往往认为即是指子午流注等时间针法,这是不全面的,按时刺灸有着更丰富的内涵.顾名思义,按时刺灸是指按照时间的变化而施针灸,因此包括了各种按时取穴的方法.按时针灸还包括了根据季节变化而按时取穴和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田甜 李向荣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14期 2507-2510页
【摘要】 灵龟八法是一种古老的针灸方法,又可称为"奇经纳甲法""奇经纳卦法".灵龟八法的理论基础是九宫八卦理论,其治疗原则是应用九宫八卦理论来推演八脉交会穴按日、按时的"开阖"规律,从而确定所选穴位,即运用九宫八卦理论结合奇经八脉气血会合理论来选取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遵惠 丁丽玲 等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4年2卷2期 141-143,148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灵龟八法是以奇经八脉、八脉八穴、九宫八卦、天干地支为主要内容,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和穴位的主治效能,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变化,采用相加相除的原则,定出按时取穴的方法[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瑞 朴联友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7年22卷1期 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介绍了以表、盘合二为一形式设计的推算盘,可以推算年月日时干支和子午流注的5种开穴法,具有直观、易学、快捷、准确,内容丰富,永久使用等特点,是中医、武林、天文、历法、气象、历史等工作者和人们日常生活中推算干支,以及针灸按时选穴的理想工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大明 路玫 《中国针灸》 2006年26卷8期 578-58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法中时辰概念的本意,为针灸临床的按时取穴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推算方法.方法:以"天人相应"理论为依据,用现代计时方法还原古代传统的时辰概念.通过古今时辰计时方法的对比,以"日晷"计时法为参照,结合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感共 李红 等 《中国针灸》 2004年24卷7期 449-4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理想方案.方法:将90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组(1组)、常规辨证取穴组(2组)及空白对照组(3组),按规定的方法给予针刺治疗或休息后观察心率的改变.结果:1组治疗窦性心动过速在即时效应上取得明显效...
【关键词】 心动过速,窦性/针灸疗法;灵龟八法;心率/针灸效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红 《中国针灸》 2003年23卷3期 132-1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按时取穴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即时效应.方法:将90例窦性心动过速且符合中医惊悸(气阴亏虚型)的患者,随机分为灵龟八法按时取穴组、常规辨证取穴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心率、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测定.结果:灵龟八法...
【关键词】 灵龟飞腾;心动过速,窦性/针灸疗法;取穴/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雪苔 《中国针灸》 2002年22卷5期 351-3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文通过对金代佚名氏<针经>的考证,指出其内容特点主要集中在九针式、经络、腧穴、刺灸法、刺灸禁忌、按时取穴、证治7个方面,并指出其撰写者可能为全真道的"丘长生真人",但其学术渊源部分出于北宋著名针灸学家许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彬 赵舒 等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8年16卷3期 140-144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通过不同时辰艾灸八脉交会穴,探析飞腾八法取穴时人体腧穴感热痛阈时间的变化.方法:共468名健康大学生志愿者,分别于辰时(7:00-9:00点)、午时(11:00-13:00点)和戌时(19:00-21:00点)艾灸八脉交会穴,采用感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炜斌 陈跃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33卷2期 328-331页ISTIC
【摘要】 对古医籍中针灸取穴方法的研究发现,取穴理论主要分为以痛为腧、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等方面.1)以痛为腧:孙思邈对《内经》中的"以痛为腧"的理论进行发挥提出阿是穴理论,王执中提出了"按之酸痛是穴"的学说,这是对以痛为腧的选穴内容进一步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艳 高静 等 《重庆医学》 2017年46卷4期 464-467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敷贴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患者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76例肝肾不足证SO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按时取穴组)和对照组(非按时取穴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口服钙尔奇D治疗,在此基础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素钊 宁沛 等 《河北中医》 2014年12期 1899-1902页ISTIC
【摘要】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阖,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此针法的基本组成包括天干、地支、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及五输穴等内容,可概括为五输穴配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君 张昆 《吉林中医药》 2012年32卷10期 975-977页ISTIC
【摘要】 探讨古时间针法理论科学性时发现,古时间针法之间存在矛盾,其理论中时间、经脉、腧穴、气血等要素之间的关联缺乏严谨性和必然性,无法实现“知气之可取之时”而“与之期”的目的,实负古时间针法按时取穴的初衷,而真实的时间针法可以不守“穴”,不守“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车挂香 朴联友 《吉林中医药》 2011年31卷5期 432-434页ISTIC
【摘要】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针刺治疗对单纯性肥胖病并发失眠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并与一般辨证取穴方法比较在疗效上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符合单纯性肥胖病并发失眠的患者36例随机分组:其中18例为观察组,以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配合辨证取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玥 周桂桐 《河北中医》 2009年31卷9期 1419-1421页ISTIC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学说源于<内经>,是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1].随着针灸学和时间医学的发展,国内对子午流注学说的研究日益深入,90年代末[2]和21世纪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魁英 李佰纲 《中国医药导报》 2008年5卷6期 79页ISTICCA
【摘要】 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针灸方法,他比子午流注针法简单易学,容易掌握.如运用得当,可取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丽鸱 张学丽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年15卷6期 70-71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黄褐斑,中医称"黧黑斑"、"面皯"、"面黑皯"、"面皯黯"、"肝斑".俗称妊娠斑、蝴蝶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之一,也是影响中青年妇女美容的主要病症之一.针刺疗法在黄褐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灵龟八法按时选穴针刺可以在最佳疗效时间内通过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云 石刚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22卷10期 43-45页ISTIC
【摘要】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年8卷5期 111-112页ISTICCA
【摘要】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病程较长,治疗起来较缠手.近几年来,采用灵龟八法按时取穴针法为主,配合普通针法,针对该病的病机和病因论治,共治疗本病31例,经1~3个疗程治疗,其中痊愈者24例占77.4%,有效5例占16.1%,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露 谢娟 等 《上海针灸杂志》 2006年25卷9期 19-20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针法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将80例黄褐斑就诊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子午流注针法加面针治疗组,采用子午流注按时取穴针法,再加面部色斑区,合谷穴.对照组只取面部色斑区,合谷穴.结果 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短于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小英 《甘肃中医》 2005年18卷8期 30-31页ISTIC
【摘要】 通过评述针灸时间疗法的发展历史及现代临床运用,认为针灸时间疗法中按时取穴和定时取穴与传统中医辨证理论的不协调性、定时取穴在现代生活中较差的可行性、针灸时间疗法的难以操作性是针灸时间疗法在针灸临床中发展滞后的原因.采用现代医学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艳 高静 等 《中国疗养医学》 2017年26卷1期 1-4页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流注纳支法穴位敷贴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盲法设计,在四川省某中医院门诊通过便利抽样选取SOP(肝肾不足证)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8)和试验组(n=38)。两组患者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周敏明 等 《陕西中医》 2000年21卷11期 523-524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工作从其合理内核一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王静 等 《北京中医》 2000年19卷4期 52-53页ISTIC
【摘要】 <篇首> 徐凤纳甲法是传统的时间针法之一,至今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因为其颇具特色和自成系统,一直被认为是传统针灸时间治疗学的缩影.本研究从其合理内核-不同时辰针灸具有不同效应着手,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选择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系列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王静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17卷2期 120-122页ISTICCA
【摘要】 为探讨子午流注纳甲法的合理内核,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在相同条件下观察电针各阳经同一五输穴开穴对正常人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效应差异.结果发现,按时电针后,六条阳经的同一五输穴开穴对STI各指标的影响有所不同,其中各井穴组的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磊 任璐蓓 等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20卷2期 5-7页ISTICCA
【摘要】 观察不同日期十二时辰按时电针开穴的效应差异,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实验对象,按徐凤纳甲法的十日开穴按时取穴,分析电针对心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即刻效应.结果:乙日十二时辰的LEVTI(左心室射血时间指数)、丙日十二时辰的Q-S2I和LEVT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帆 裴媛 《光明中医》 2016年31卷13期 1875-1877页
【摘要】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以井、荥、输、经、合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为基础,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纪年纪月纪时,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的一种治疗方法。子午流注针法有三大理论基础,即《黄帝内经》中的天人相应理论、经脉气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岩 刘荣芬 《中国农村卫生》 2014年10期 51-51,53页
【摘要】 广义的子午流注针法包括子午流注纳甲法、子午流注纳子法、灵龟八法和飞腾八法,为传统的按时取穴的方法,子午流注针法强调时间因素对针灸效应的影响,将时间因素和针灸施治紧密结合在一起。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预后较差。针灸治疗中风具有独特的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波 吕毅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19卷8期 16-17页
【摘要】 <篇首> 慢性湿疹是临床上常见的皮肤病: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我们近几年采用飞腾八法针法按时取穴配合围刺治疗此病,临床观察32例病人,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治疗本病患者共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初发者1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感共 李红 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3年6卷4期 7-9页
【摘要】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理想方案.[方法]将90例窦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分配到灵龟八法按时取穴组、常规辨证取穴组及空白对照组,按规定的方法给予针刺治疗或休息后观察心率、心血管功能指标的改变.[结果]灵龟八法按时取穴组治疗窦性心动过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