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7
- 1
- 10
- 9
- 5
- 4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德成 夏正楷 等 《人类学学报》 2008年27卷1期 71-78页ISTICPKUCSCD
【摘要】 MIS3阶段晚期是末次冰期中一个气候比较温暖的间冰阶,当时人类活动相当活跃,在世界各地这一时期的人类文化遗址不仅数量多,而且文化面貌也发生明显的变化.织机洞遗址是一处以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为主的洞穴遗址,洞穴中堆积地层可以划分为四层:下部含丰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可 《人类学学报》 2019年38卷3期 362-3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由d'Errico教授率领的来自中国、法国、德国研究者的工作表明,世界上最早的骨针出现于西伯利亚和中国北方地区,且这两个地区的骨针可能是独立起源.中国考古学的纪录为这一观点提供了更多的新证据.本文将这一工具类型与石器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谢光茂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3期 404-412页ISTICPKUCSCD
【摘要】 娅怀洞遗址是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发现的一处文化内涵丰富、时代跨度较大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到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包含三个时期的旧石器文化层.对打制石制品的分析显示,遗址中并存两套特征鲜明的剥片系统:以砂岩和石灰岩为原料的陡刃锤击石核剥片系统,以及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吉颖 任海云 等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2期 201-209页ISTICPKUCSCD
【摘要】 距今 4 万年前后是中国华北地区晚更新世人类演变的一个关键阶段,下川遗址下文化层正处于这一阶段,其出土的物质文化遗存对于探讨中国晚更新世的区域多样性和人类行为的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富益河圪梁地点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文化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颖 付琳 《人类学学报》 2025年44卷3期 439-450页ISTICPKUCSCD
【摘要】 穿孔石器广泛发现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史前遗址中,通常和打制石器、磨制石器等遗物共存,是该地区史前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各遗址发现的穿孔石器数量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其深入研究的可能性,以致学界在关于其功能和用途方面存在多种不同看法.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仙竹 周兴明 等 《人类学学报》 2008年27卷1期 33-3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伏龙观遗址动物化石和文化遗物保存在汉水中游第四级阶地白色细砂层中.动物化石种类包括无颈鬃豪猪、爪哇豺、西藏黑熊、猪獾、果子狸、东方剑齿象、中国貘、中国犀、李氏野猪、云南水鹿、青羊、水牛等.文化遗物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组合包括手镐、砍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扬 《人类学学报》 2007年26卷2期 138-15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是灵井遗址2005年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成果.文化遗物埋藏于上、下两套湖相沉积层内.在90m2范围内,共出土石制品2452件,动物化石(包括人工骨器)约3000件.石制品采用大石英岩和小脉石英砾石为原料,类型包括石器、石核、石片、断块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兴无 李超荣 等 《人类学学报》 2006年25卷4期 285-29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王府井东方广场遗址出土石制品共计1098件,主要来自下文化层.除石锤、石砧和人工石块外,其他石制品的原料几乎全部为黑色燧石.石制品普遍较小,主要为小型和微型.石核数量很少,但石片占石制品总数的一半还多.碎屑在探方中的几个区域密集分布.石器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伟鸿 王宏 等 《人类学学报》 2006年25卷1期 56-67页ISTICPKUCSCD
【摘要】 深涌黄地峒遗址是香港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调查、试掘后认为,这是一处打制石器加工场,其范围之大(南北长约300m、东西宽约150m)和石制品密度之高(试掘10m2,出土及采集石器3 261件)实属罕见.出土石器种类比较丰富,旧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迎三 何未艾 等 《古生物学报》 2005年44卷1期 87-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1年对镇江莲花洞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从洞内首次获7件石制品和一批哺乳动物化石.5件石核和2件刮削器分别用石英和火成岩制成,初步判断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或稍早,文化面貌似与上世纪末在苏南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早、中期文化略有不同.根据对第2、...
【关键词】 旧石器;人类临时停留地;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福友 高星 等 《人类学学报》 2004年23卷4期 292-306页ISTICPKUCSCD
【摘要】 冉家路口遗址位于重庆市丰都县境内,是三峡地区一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遗址埋藏于长江干流的第Ⅲ级基座阶地底部,石制品经过了短距离的搬运和扰动.2001年进行的第2次发掘揭露面积500m2,出土石制品680件,类型包括石核、石片、断块和石器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房迎三 王结华 等 《人类学学报》 2002年21卷1期 41-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放牛山等是江苏南部地区第一个露天类型的旧石器早期石器地点.1999年发掘,面积300m2.发掘和采集的石制品共54件,包括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石球、镐、薄刃斧、雕刻器等.石制品出自下蜀黄土中,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晚期,距今40一20万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惠杰 程新民 等 《人类学学报》 2001年20卷1期 19-33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94-1995年在河北省涉县新桥旧石器遗址发掘的石制品及部分采集品.石制品风格古朴厚重,石器加工不甚精致,以大中型砾石工具居多,石片石器占一定比例,具有我国南北过渡地带旧石器文化特征.它的发现,填补了太行山东南麓地区旧石器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德银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2001年20卷2期 102-1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是湖北荆州鸡公山遗址1992年发掘资料的初步研究报告.该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文化层出土数量较多的小型石片石器,时代约为晚更新世晚期.下文化层含数以万计的砾石石器,时代可能处于中晚更新世之交或稍早.尤为重要的是下文化层近500m2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子文 李建军 等 《人类学学报》 2001年20卷4期 256-270页ISTICPKUCSCD
【摘要】 船帆洞旧石器遗址可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在下文化层发现-处人工石铺地面遗存.出土石制品300余件,同层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巨貘、中国犀和鬣狗3个绝灭种,其年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上文化层出土物以打制石器与磨制骨、角器共存为主要文化特征,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重阳 马晓年 《中国性科学》 2016年25卷1期 158-160页ISTIC
【摘要】 刻画人体题材的洞穴壁画和石雕像的年代可追溯至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法国奥瑞纳文化(Middle Aurignacian,40000-16000 BC),但直到此后数千年,人们对于人体解剖学才进行努力认真的研究.著名的学者亚里斯多德(Ari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振宇 王法岗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1期 55-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西白马营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中部,于1985年调查发现并进行了试掘;次年正式发掘并获取了石制品、骨制品、动物化石等丰富的文化遗物.铀系法测年遗址距今约1.8万年,推测为临时石器加工场所.石器技术属于中国北方的小型石片石器传统.新的田野工作和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天旭 王春雪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2期 314-320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朝阳洞遗址是天津市首个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该遗址在2015年旧石器专项调查中发现.2019年7-9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对其进行发掘.该遗址由1号地点和2号地点组成,1号地点出土了陶器、石制品和动物化石,2号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6期 951-966页ISTICPKUCSCD
【摘要】 现代人的起源和扩散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古人类、古DNA、考古学证据皆表明现代人的起源与扩散是一个复杂过程,学者们提出了产生自非洲的现代人群体向东亚扩散的南方和北方路线,本文主要回顾早期现代人向东亚扩散北方路线的相关进展.现有的人类化石、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浩 肖培源 等 《人类学学报》 2024年43卷6期 979-99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西南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亚大陆、南亚及中亚南部等区域的重要纽带,为理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跨区域视角.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现代交通网络和遥感影像等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复杂路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加藤真二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6期 842-856页ISTICPKUCSCD
【摘要】 本论文概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欧亚东部地区的石器工业,并基于"迁徙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角度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群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阐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40 kaBP cal以前),运用中国南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Tsedendorj BOLORBAT Dashzeveg BAZARGUR 等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4期 488-502页ISTICPKUCSCD
【摘要】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2.7万年前.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东伟 闫晓蒙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5期 936-94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作为广义泥河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蔚县盆地也曾是更新世期间古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地区.2019-2020年度在蔚县盆地开展了新一轮的旧石器考古调查工作,发现并确认18处旧石器和动物化石地点,获得35件石制品以及少量动物化石.从文化遗存的出露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进成 陈全家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5期 945-9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余坪地点位于河南省南召县汉水中游支流松河南岸第二级阶地前缘,于2021年3月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地表采集石制品38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3件、断块4件、使用石片5件、石器22件.个体多为小型与中型.原料皆河漫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昱龙 杨剑 等 《人类学学报》 2022年41卷3期 491-500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20年4-6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海原县文管所组队对海原县南华山地区进行史前时期遗存专项考古调查.此次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27处,其中明确地层的有14处.从地层上看可大致分为18000 BP以后的马兰黄土堆积和24000-18000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永琴 曹泽田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4期 335-343页ISTICPKUCSCD
【摘要】 贵州省普定县穿洞出土的骨器是穿洞文化的重要标志.1979年首次试掘出土的骨器基本为磨制者,类型主要有骨锥、骨铲、骨叉、骨棒及骨针等,多采用较厚的动物骨骼的碎片为原料加工而成.一次性出土数量如此多骨器的遗址在我国非常少见,为研究中国旧石器时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陈福友 等 《人类学学报》 2012年31卷3期 209-227页ISTICPKUCSCD
【摘要】 徐家城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右岸第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出土石制品5500余件、动物化石近600件,并筛选出大量碎屑(石/骨)等.遗址共有分4个文化层,包括第5,第4C,第4B和第4A文化层;各文化层石制品类型与技术相近,反映了中国北方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