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7
- 3
- 1
- 47
- 6
- 6
- 1
- 1
- 9
- 8
- 6
- 5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铁军 许浚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9期 4613-46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马补肾丸为中药大品种,疗效确切,但其基础研究薄弱,质量控制方法简单,不能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该药的质量.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理念和确定原则,对其化学物质组及口服血行成分进行了辨识与表征,进而通过整体动物模型、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建军 李伟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38卷20期 3595-360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赤芍、白芍主要来源皆为毛茛科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干燥根,两者化学成分有相似之处,但在原植物生长环境、药材加工方法及性状、饮片炮制工艺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导致功用各有偏重,区别明显.文章通过对赤芍和白芍功效、临床应用、药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振 刘志宏 等 《中草药》 2012年43卷2期 408-4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药效物质基础、提取纯化工艺等方面,对雷公藤有效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行综述.雷公藤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其有效部位主要包括二萜类、生物碱类和三萜类,其中很多成分既是抗炎免疫抑制的有效成分,又是毒性成分.文献报道及市售制剂存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峰 贾晓斌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9期 1179-118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源于我国,也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开发潜力的学科领域之一,以我为主,制定和推广中药国际化标准,发挥其法规效用和自我约束作用,促进中药与国际社会各方面的衔接已迫在眉睫.而名词术语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是中药标准化的前题,因此规范中药术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立华 导师:黄建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 药物分析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代谢性疾病,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加长会并发眼部、肾脏等病变.其中眼科病变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为典型代表,是造成失明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多元醇途径亢进与DR关系密切.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复方血栓通胶囊对DR有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悌强 2013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三届中国药师周 2013年
【摘要】 中药复方有效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的新形式,中药复方图谱-药效学(谱-效)相关性研究是开展中药复方有效部位配伍研究的新模式.它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从配伍理论,用现代分析方法优化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并采用与临床适宜病证所对应的特异性的模型和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敏杰 导师:杜晓曦 张铁军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金刚藤又称菝葜,为百合科植物菝葜Smilax china L的干燥根茎.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等功效,临床中广泛用于妇科慢性炎症、附件炎症等.在我国四百年前就有用作药的记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其总提取物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妇科慢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钱俊 导师:尹莲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 中药学(硕士) 2007年
【摘要】 加味四妙丸是临床用于治疗急性痛风的有效方剂,由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忍冬藤和土茯苓组成,前期研究巳筛选出该处方的有效部位群(挥发油、生物碱、皂苷、有机酸、黄酮、糖类的组合物).为进一步研究该有效方剂的抗痛风物质基础,表征加味四妙丸有效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宁宁 李欣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0期 2413-2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延胡索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为研究延胡索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利用UPLC-Q-TOF/MS建立延胡索不同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以核转录因子-κB (NF-κB)荧光素酶为标志对人体支气管上皮细胞进行抗炎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莉 王艳明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10期 1027-103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麦芽不同化学部位(总多糖、总黄酮、总多酚、总生物碱)对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HPRL)模型大鼠泌乳素水平、脑垂体泌乳素细胞阳性率及mRNA表达影响的差异,阐明麦芽药材回乳作用的药效物质.方法:分别提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婷 何堃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1期 142-1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牛膝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探讨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DrugBank和文献报道中AD的治疗靶点,依据中药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戎兆赢 杨健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19期 1920-192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根据经典中医文献及现代研究探索山茱萸发挥“救脱”功能的原理,发掘潜在的治疗“脱证”等疾病的未被开发的活性化合物.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山茱萸的化学成分,并根据Lipinski规则(LR)、口服生物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戎兆赢 杨健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12期 1227-123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挖掘明末古方达原饮的药效物质基础,探讨其治疗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达原饮的化学成分,并根据Lipinski规则(LR)、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锦平 刘永贤 等 《生态学杂志》 2019年38卷6期 1909-191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作为硒的重要储库之一,是硒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土壤硒的丰缺是影响食用作物硒水平的关键.降雨在土壤硒输入和输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降雨对土壤硒的作用对于在全国尺度上认识硒的地域分布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兰芳 陈超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9年44卷12期 2588-259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药效学和药动学的PK-PD相关性模型研究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经验方脑脉通抑制Na2S204和Glu诱导的PC12神经细胞死亡的物质基础.该实验分别建立Na2S2O4及Glu诱导的PC12细胞死亡模型,以LDH侧漏量、NO含量作为药效学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蜜蜜 夏滢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9年44卷7期 1403-140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应用2D-TLC与HPLC-IT-TOF-MS对雪菊黄酮部位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阐明雪菊黄酮部位的化学组成.采用2D-TLC对雪菊黄酮有效部位进行分离;并采用菲罗门Kinetex Evo C18色谱柱(2.1 mm×100 mm,2.6 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翠 徐靓 等 《中药材》 2019年42卷4期 782-784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党参走油变质后色泽加深现象的物质基础,提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日光下观察色泽等外观指标,判断党参是否出现了走油变质现象;采用烘干法测定水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色差仪测定并计算色度值;采用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艳 刘昌孝 等 《中草药》 2019年50卷2期 436-4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活性有效部位的成分.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头花蓼提取物的不同部位对淋球菌的抑菌活性.并采用UPLC-TOF-MS对头花蓼提取物中具有抗淋球菌作用的有效部位进行鉴别.结果 头花蓼醇提取物经特定的大孔树脂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梦菲 江汉美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9年39卷18期 1851-185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前胡与蜜前胡的挥发性成分,为后续药理研究奠定基础,同时考察蜜炙对前胡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为前胡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前胡生品进行分...
【关键词】 前胡;蜜前胡;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明眉 范自全 等 《中国天然药物》 2009年7卷2期 95-100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国内外医药学家目前都认识到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融合有利于二者自身的发展和人类征服各种复杂疾病、发现创新药物.文章在综述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步骤、方法的同时,首次提出了"微量元素组学"的概念.进一步从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伟霞 张书琦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10期 1998-200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脑心通胶囊是在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中经典名方补阳还五汤基础上加味虫类药和活血化瘀药共16味中药组成,采用现代技术制成的复方中药口服制剂.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效,临床上主要用于脑卒中、脑梗死、血管性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亚鹭 徐士欣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18年33卷6期 660-6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其生理病理机制复杂,川芎-当归药对是临床治疗脑缺血卒中的常用药对,其功效物质基础或临床作用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川芎嗪、阿魏酸、藁本内酯、当归多糖等,能够影响中风缺血后的急性损伤,包括抗炎、抗氧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雪剑 杨梦玲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8期 1692-170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应用色谱-质谱技术对加味小柴胡汤抗胃溃疡有效物质部位进行血清药物化学研究.通过小鼠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考察了全方和有效部位组方抗胃溃疡的药效作用,两者均能明显降低无水乙醇致小鼠溃疡;通过气相-质谱法,检测挥发性部位的化学成分和灌胃给药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旻昱 龚慕辛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15期 3457-3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体外药理实验中如何进行中药质量控制,揭示中药的作用机制,辨析其药效物质基础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含药肠吸收液作为一种新的中药体外药理活性评价方法开始运用于科研实验.阐述了含药肠吸收液运用于中药体外实验的方法流程,总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琴 黄慧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23期 4608-462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列当属、肉苁蓉属和草苁蓉属在植物分类学上均归类为列当科.这3个属的物种药用植物亲缘关系相近,传统疗效相似.苯乙醇苷类成分作为代表性的化合物,无论是在含量上,还是在化学结构多样性方面均占有一定优势,它们被认为是这几个属的重要药效物质基础.该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奇亨 张春红 等 《中药材》 2018年41卷12期 2962-2967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野牡丹科为蔷薇亚纲中一个较大的科,全科共240属3 000余种植物,我国分布有25属,185种植物.野牡丹科植物主要含有鞣质与黄酮两大类成分,其中鞣花酸类化合物药理作用显著,是鞣质类化合物发挥药理活性的重要组成成分.该文对野牡丹科中已发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乐平 刘慧萍 等 《中草药》 2018年49卷6期 1451-14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壮骨止痛方有效成分进行关联分析,探讨其对“肾虚血瘀证”疾病网络的干预作用.通过对壮骨止痛方传统功效、有效成分和现代药理作用研究的文献调研,并利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同时还验证了壮骨止痛方组方结构,并有效地归纳了有效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艳 赵雍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23期 4735-474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动物类中药在我国应用历史悠久,临床运用广泛.由于动物类中药物质基础较复杂,化学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很多动物类中药的有效成分、毒性成分尚不清楚,有效成分与有毒成分的关系也未阐明.动物类中药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安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亚萍 骆骄阳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24期 4808-481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内源性毒性成分已经成为中药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话题.其中,中药内源性毒性成分往往作为临床上有效成分来使用,因此保证内源性毒性物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中药研究的重要部分.该文阐述了毒性中药材的分级及评判标准,结合色谱法、光谱法、免疫分析法等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懿叶 陈岳伟 等 《中国肿瘤》 2018年27卷3期 214-2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及免疫调节物质,是婴幼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不仅可以促进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还能促进其免疫系统功能的成熟.在我国提倡母乳喂养对于提高儿童的身体健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母乳喂养与儿童期癌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臻 高天慧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42卷12期 2408-241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膏丹丸散为中医药经典剂型,丸剂最具代表性与传承性,"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是最经典的丸剂剂型理论,对中药丸剂的遣方、制剂、临床用药都有指导性意义.该文以"丸者缓也"药剂学内涵为中心,从剂型理论、制剂技术、临床应用3个维度阐释中药丸剂对中医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岚 江振洲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17年40卷10期 1504-1509页ISTICPKUCA
【摘要】 雷公藤多苷是一种从植物雷公藤中提取出的有效组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和肾病综合征等.在雷公藤多苷众多不良反应中,其肝脏相关不良反应尤为显著.针对雷公藤多苷的肝毒性作用,总结近十年对雷公藤多苷肝毒性作用及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迪 王保军 等 《中草药》 2017年48卷4期 668-6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研究脊痛宁片有效成分与模拟生物膜的相互作用,预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 将脂质体作为模拟生物膜,采用脂质体平衡透析与液质联用技术筛选脊痛宁片中与脂质体有相互作用的成分,并考察脂质体质量浓度和缓冲液pH值对脊痛宁片与脂质体互相作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洪莉 阙昌田 等 《中药材》 2017年40卷9期 2182-2186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进一步明确荆防散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及其分离物的抗过敏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初步揭示其有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C48/80刺激RBL-2H3细胞脱颗粒实验,以β-氨基己糖苷酶释放为评价指标初步筛选各分离物的抗过敏作用;采用半抗原DNF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新荣 古今 等 《中药材》 2017年40卷11期 2569-257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考察吴茱萸用甘草炮制前后,其有效成分含量以及水煎出率的差异,探索甘草与吴茱萸配伍比例与煎出率的关系.方法: 以吴茱萸有效成分吴茱萸内酯、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DAD 检测吴茱萸用甘草炮制前后有其效成分含量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吉琳琳 吴健全 等 《营养学报》 2012年34卷3期 262-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三种不同抗氧化活性蔬菜对老龄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 自然衰老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四组,每组15只.对照组给予AIN-93M基础饲料,其余三组添加等量新鲜蔬菜折算的真空冷冻蔬菜粉(2.4%藕粉、0.7%油菜粉、0.6%黄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婷婷 承志凯 等 《中药材》 2012年35卷4期 582-585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土茯苓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物质基础.方法:系统分离土茯苓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层4个溶剂萃取部位,分光光度法测定土茯苓及4个溶剂萃取部位对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建立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土茯苓及各溶剂部位黄酮含量,超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海玉 黄璐琦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2年37卷2期 142-14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网络药理学应用到中药研究中,有利于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提高中药新药的研发水平,但是,鉴于中药有效物质的复杂性特点,进行体内过程分析,明确进入体内的成分,是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的前提.为此,提出体内ADME过程与网络药理学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蔚 李力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2年32卷17期 1333-133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比较金玄痔科熏洗散有效部位新制剂与原制剂的抗炎镇痛作用,以期为该传统中药制剂点的工艺改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等急性炎症模型,比较观察金玄痔科熏洗散有效部位新制剂与原制剂的抗炎作用;采用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