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1
- 19
- 7
- 3
- 2
- 2
- 7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洪祖聪 郑洁皎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20年39卷5期 353-3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是否存在动态稳定性下降的缺陷,为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42名测试对象纳入本研究,其中23名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A组),19名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立志 李宏云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7年36卷9期 756-7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估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中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TFL)和距腓后韧带(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L)之间的夹角,以提供一种诊断慢性ATFL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宏云 郑洁皎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6年35卷6期 515-5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了解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腓骨长肌与胫前肌激活时间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36名测试对象纳入研究,其中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12例,正常对照人群12例.每例受试者在行走过程中模拟内翻动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戴慧 戴祝 等 《护理学杂志》 2013年28卷12期 82-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18例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取自体半腱肌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患者住院15~17 d,切口均Ⅰ期愈合,踝关节均达到功能稳定,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提出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及术前康复指导,康复过程中循序渐进,着重加强踝部肌力训练以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华英汇 郑洁皎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1年30卷9期 810-8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踝屈、伸肌群的等速肌力.方法: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分别接受等速肌力测试( 60°/s和120°/s).比较患侧和健侧踝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越 阮槟 等 《体育科研》 2018年39卷1期 94-98页
【摘要】 踝关节扭伤被认为是最常发生的反复损伤.32%~74%的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会转变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由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专业术语、定义以及在ICF(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嘉鸿 封旭华 等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11年30卷4期 229-231,247页ISTIC
【摘要】 评价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中腓骨肌的功能变化.20名单侧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的双侧踝关节在行走过程中模拟内翻动作时接受表面肌电测试,以患侧踝关节作为不稳定组,以同一患者的对侧无症状踝关节作为正常对照组.计算并比较两组踝关节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为宗 张静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年36卷3期 1238-12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测定并对比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腓骨长肌(PL)与胫前肌(TA)激活时间,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纳入45例患者,分为正常、MAI、FAI 3组,每组15名患者,每位均进行踝关节模拟内翻试验及肌电数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封旭华 郑洁皎 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34卷9期 1355-13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观察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I)患者与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平衡控制能力.方法 选取MAI患者(MAI组,n=12)、FAI患者(FAI组,n=12)和正常对照者(对照组,n=12)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睁眼和闭眼的情况下,对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柏龄 谢登辉 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33卷5期 23-2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总结后路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的手术疗效,并对该术式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探讨.方法 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使用后路椎弓根钉系统辅助环状融合术治疗腰椎机械性不稳症202例,选择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仅行单节段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培镇 董航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年28卷6期 868-872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并发无菌性骨不连,其原因为机械性不稳定.股骨作为人体最长最大的骨骼,不同部位骨折是否具有不同的生物力学特征,及不同进钉方式对于不同部位骨折端稳定性存在何种影响均研究甚少.目的: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鹏 孙建锋 等 《巴楚医学》 2024年7卷3期 19-22页
【摘要】 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PTE)起病隐匿、发病急、症状重、死亡率高,在全球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中高居第3位.目前急性PTE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抗凝、溶栓、经皮腔内吸栓和手术取栓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首选抗凝治疗,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推荐抗凝联...
【关键词】 肺动脉血栓栓塞;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术;深静脉血栓形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晨光 王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年23卷15期 2320-2326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研究发现,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足部肌肉活化异常结果并不一致, 且对穿鞋与否是否影响足部肌肉表现探讨者不多.目的:分析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在穿鞋与赤脚状况下测量其双脚转至单脚站立及单脚落地2个任务中, 下肢承载腿比目鱼肌与腓骨长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萨晨琛 王剑飞 《实用医学杂志》 2017年33卷15期 2456-2458页ISTICPKUCA
【摘要】 外侧踝关节扭伤(lateral ankle sprains,LASs)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1],约80%都能通过保守治疗康复,20%经治疗后依然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定(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 CAI).其症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涛 李浪 《实用医学杂志》 2014年19期 3039-3041页ISTICPKUCA
【摘要】 冠状动脉远端栓塞(DE),即不稳定斑块的侵蚀或破裂继而斑块碎片或血栓性碎屑流入远端微循环导致栓塞。DE 可呈自发性或由术中机械性操作引起,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可导致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脏收缩功能障碍、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媛 王俊清 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3年32卷4期 298-3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调查体校少年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和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情况.方法:以某市体校7个项目293名少年运动员为对象.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定问卷(Cumberland Ankle Instability Tool,CA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范育静 导师:郑洁皎 上海体育学院 临床医学 运动人体科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研究目的:探讨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定(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和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Mechanical Ankle Instability,MAI)患者的本体感觉、等速肌力特征及比较两者的不同.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文波 谢增华 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7年29卷16期 1641-164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致使椎动脉受刺激或压迫,以致血管狭窄、折曲而造成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长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5年25卷1期 7-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的急症,溶栓治疗在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已证实并无益处,对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而言,尽快恢复梗死相关血管的血流可以降低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死率,通过药物即溶栓治疗或机械性治疗即经皮冠状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泳 沈玉枝 等 《护理研究》 2001年15卷3期 157-158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是一种机械性循环支持的方法,它是通过穿刺股动脉将一球囊导管放置在胸主动脉,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的灌注压,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球囊在心脏收缩期快速放气,既减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又减少了心室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费文霞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9卷8期 368-369页
【摘要】 目的:探讨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的病因、临床特点和保健指导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南翔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保门诊筛查出的一例6月龄女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资料.结果:一例6月龄女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临床表现为患儿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宣以道 黄俊 等 《颈腰痛杂志》 2015年3期 244-245页ISTIC
【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临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是因各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因素所致颈椎不稳、退变等刺激或压迫椎动脉,从而引起的以眩晕、平衡和运动功能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荣鹏 赵建武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20卷6期 948-950页ISTIC
【摘要】 <篇首> 腰椎退变性疾病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腿疼.有学者给腰椎退变性疾病下定义为:由于腰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的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退行性改变导致患者出现腰腿痛(包括机械性疼痛和压力性疼痛)等临床表现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洪健 陈丽萍 等 《临床肺科杂志》 2010年15卷5期 665-667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切开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 结合5例气管切开套管导致气管食管瘘的机械通气患者临床资料和相关文献复习,详细分析其病因和预防措施.结果 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与气囊压力过高、气囊压迫时间过长、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爱军 彭建强 等 《医学综述》 2008年14卷2期 258-260页ISTICCA
【摘要】 胸腰段椎体容易发生骨折、脱位、肿瘤或感染等病变,不可避免地引起脊柱不稳定.重建è前柱的稳定性对恢复脊柱的生物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有不同生物性或机械性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用于椎体切除术后重建脊柱前柱的稳定性.本文对目前常用骨水泥填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付秀连 《医学临床研究》 2007年24卷4期 654-65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AF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下腰椎新鲜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AF系统复位内固定、选择性椎管减压、植骨治疗下腰椎新鲜不稳定性骨折21例,其中机械性不稳(无神经受损)7例,神经性不稳(有部分神经功能受损)12例,机械性及神经性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志宏 李青忠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8卷12期 1296-12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常规单纯髓核摘除手术治疗,手术所致的脊柱结构受损和生物力学改变,从而影响脊柱稳定性;而人工髓核是以机械性稳定装置发挥作用,替代病理性或功能丧失的髓核,以恢复椎间高度和节段稳定性,防止或遏制椎间盘、小关节的退变,避免由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文 俞光荣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6年27卷6期 370-372页ISTIC
【摘要】 锤状趾一般是指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曲屈挛缩,跖趾关节保持过伸状态,并有时伴有脱位、远端趾间关节中立或背伸的一种畸形,病因包括机械性和炎性因素.在病理上,跖趾关节角度是锤状趾畸形众多因素中最能反映动态步态时前足足底峰值压力变化的单一因素.锤状趾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华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05年2卷4期 25-2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是骨科的常见病,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恰当,可造成肢体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其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因素除增生的骨刺,突出的椎间盘,增生肥厚的后纵韧带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柯云南 《实用老年医学》 2005年19卷5期 230-232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它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ST段抬高与压低,Q波与非Q波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UA或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主要的病理生理特点是冠脉上的动脉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廖斌 汪晖 等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12卷12期 774-776页ISTIC
【摘要】 <篇首> 聚酸酐(polyanhydride)是单体通过酸酐键相连的一类人工合成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聚酸酐的合成与应用首先是在化工行业,其目的在于希望利用其成纤维及机械性能在纺织工业中替代聚酯、聚酰胺等,但终因其水解不稳定性而未能在商业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琦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6卷6期 537页ISTIC
【摘要】 <篇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LABP)是经股动脉插管,将一只安装在血管导管上的聚氨酯球囊放置于胸主动脉内,按预先设置的时相和频率,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心脏等容收缩期快速放气,形成机械反搏,增加冠脉灌注,降低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肌作功和心肌耗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秀芝 苗云江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4年7卷12期 1172-117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血管的病变特点.方法目测法判定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程度,根据直径狭窄百分数或横截面积百分数,管腔狭窄≥50%为有意义的病变.结果84例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76例,非ST段抬高8例,狭窄<70%13例(15.5%),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铭玉 杨钢 等 《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 2002年23卷1期 26-2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不稳定型心绞痛为心绞痛症状系新近或休息时出现、原疼痛时间延长、发作频率增加或程度加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最近研究表明,其发病原理涉及冠状动脉管壁细胞过度增殖及(或)强烈收缩致管腔机械性及(或)动力性阻塞;冠状动脉腔内粥样斑块破裂、糜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业全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305-309页
【摘要】 目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是一种较常见的机械性损伤,韧带的撕裂或断裂都会造成膝关节不稳,长期损伤会导致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甚至骨关节炎等并发症。当前临床治疗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 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敏 梁英 《医学信息》 2015年33期 291-291页
【摘要】
1慢性踝关节不稳定义
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y CAI)分为:机械性踝关节不稳(Machanical Ankle Instabiliy MAI)和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旭东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4年1卷2期 148-149页
【摘要】 踝关节外侧不稳主要由踝关节外侧韧带复合体、距下关节损伤造成,可分为功能性(主观)、机械性(客观)、急性扭伤或慢性不稳定.1踝关节扭伤1.1 流行病学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相关性损伤,占所有运动员损伤40%,其中45%篮球损伤,31%足球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慧珠 覃铁和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1年16卷1期 70-71页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套管引起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结合2例机械通气患者气管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和复习相关的文献,分析气管食管瘘的高危因素和预防措施.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发生气管食管瘘的病因与气囊压力、压迫时间、呼吸机管道重力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建丹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0年31卷11期 52-52页
【摘要】 <篇首> 踝关节慢性不稳定主要由韧带的陈旧损伤引起.Freeman[1]认为它包含两个概念:机械不稳定和功能不稳定,尽管对于治疗机械性踝关节不稳定已获得成功的客观结果,但功能性不稳定仍然是经过治疗后遗留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临床上踝关节内侧慢性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立 李仁明 等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09卷6期 49-50页
【摘要】 目的:探讨肱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的发生原因.方法:时我院收治的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骨不连的原因分别为局部血供差、机械性不稳定、骨折断端接触不良、感染、吸烟及全身因素等.16例患者达到骨折临床愈合.结论:肱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