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1
- 14
- 3
- 2
- 6
- 3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杨秀清 韩有志 《西北植物学报》 2010年30卷9期 1895-190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关帝山典型天然次生杨桦林样地进行种群结构分析,并运用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系统分析了次生杨桦林群落内不同尺度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个体组成上,演替先锋树种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璐 吴兆飞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4期 1461-14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长白山5.2 hm2次生杨桦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点格局分析的双相关函数g(r)以及随机标签零模型和案例—对照设计法,探讨了树木种群空间格局及其密度制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生境异质性对不同生活型以及不同树种的成熟个体在大尺度范围上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贝贝 匡文浓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1期 4469-447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长白山次生杨桦林中优势更新幼苗的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5.2 hm2(200 m×260 m)固定样地更新幼苗的全面定位调查和环境因子调查本底数据为基础,对样地内个体数量排序前5的优势更新幼苗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在中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士波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12卷3期 334-340页ISTICCA
【摘要】 采取固定标准地连续、定位观测与临时标准地调查点面结合的方法,在研究立地分类、林分生长进程、最适经营密度选择及密度控制技术的基础上,深人系统地分析了林木干材心腐影响因子、种群结构及优质高效经营效果,结合工业纤维林培育目标及木材纤维物理材性指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鲁长虎 《动物学报》 2002年48卷3期 317-321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1994~1998年秋在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对星鸦(Nucifraga caryocatact)的贮食行为及其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 种子的传播作用进行了研究.星鸦在秋季至翌年早春主要以红松种子为食,偶食浆果.秋季种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汲常萍 王文杰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7期 5675-56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分级组分是研究其碳氮动态的基础,次生杨桦林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天然林类型,目前相关数据的欠缺状态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集0-10 cm、10-20 cm、20-30 cm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组分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向飞 王传宽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3期 4172-41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根(直径≤2 mm)的生长和死亡动态及其影响因子是森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研究内容,但因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而了解甚少.于2010年5-10月采用微根管技术对东北东部山区5种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细根生长量(FRP)和死亡量(FR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春雨 赵秀海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6期 1090-110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原始阔叶红松林是长白山西部地区的地带性顶级植被类型,经采伐干扰或火烧破坏后形成大面积次生林.参照CTFS(Centre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样地建设技术规范,于2005~2007年,在长白山地区典型次生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占庆 张健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2期 251-26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长白山次生杨桦林是该地区阔叶红松林经皆伐和火烧等破坏后恢复形成的主要次生林类型之一,是阔叶红松林次生演替系列中的重要阶段.参照巴拿马巴洛科罗拉多岛(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m2热带雨林样地的技术规范,于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金艳 王传宽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11期 2875-28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土壤碳是高纬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是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极其重要组分.研究了东北东部典型的6种次生林生态系统(天然蒙古栎林、杨桦林、杂木林、硬阔叶林、红松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碳动态,包括(1)量化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逢建 赵则海 等 《植物研究》 2002年22卷4期 503-50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小兴安岭地区曾遭受严重破坏并实施封山育林后的针阔混交林、杨桦林和蒙古栎林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封山育林是促进森林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植被恢复比较迅速,植被高度、盖度及物种数均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垂直结构变化明显.对封山育林后的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邵天玉 黄祥童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11卷5期 433-436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长白山杨桦次生林群落结构和种群的调查,分析了各树种重要值及种间联结性,确定了培育的目标林种.结果表明:杨桦次生林的物种组成丰富,优势树种明显,白桦和蒙古栎在杨桦林中占有绝对优势;红松与白桦、蒙古栎、色木槭、山槐、山梨和紫椴表现为正联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其斌 张春雨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7期 7147-71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长白山3个5.2hm2针阔混交林永久监测样地的野外调查数据,以胸径(DBH)≥1cm的乔木树种为对象,运用R4.0.3软件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数以及进行物种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以探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不同演替阶段针阔混交林物种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小娜 秦浩 等 《生态学报》 2017年37卷4期 1093-11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山西文峪河上中游森林群落的野外调查数据,选取植物生活型、生活史、固氮类型、传粉途径、种子传播途径等14个植物功能性状,计算丰富度指数(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等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功能丰富度指数(FRic)、功能均匀度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萍 郭忠玲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5期 4299-43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长白山北坡4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于2006年群落生长季节(5-10月)每月初采用直接收获法对森林凋落物现存量进行连续定位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各群落内凋落物现存量大小依次为阔叶红松林(6.43 t/hm2)>白桦林(6.02t/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乃江 刘增文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期 316-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解陕西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自然性,以油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山杨林和侧柏林等5种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通过0-1型变量聚类,较为客观地提出了森林群落各个演替阶段的植物组成,并计算出了各自的群落顶极适应值;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单延龙 王淑群 等 《生态学报》 2010年30卷9期 2254-22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火是森林生态系统主要的干扰因子,森林火灾的频繁发生不仅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同时也造成了含碳温室气体的大量释放.国际上对森林火灾释放温室气体的研究越来越多,中国学者也对我国森林火灾释放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当前,对森林火灾释放碳量的估算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丽 王孝安 等 《广西植物》 2007年27卷2期 191-1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植被类型中的辽东栎幼苗的数量特征,更新层幼苗、幼树的实生和萌生特性及其辽东栎在垂直结构上的数量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栎幼苗在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分布广泛且数量充足.不同的植被类型中辽东栎种群表现出不同的大小级结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宇 邵小明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11期 1725-173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北京东灵山地区32个样地植被及苔藓植物的调查,对主要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东灵山主要森林植被中共有苔藓植物16科33属79种,优势科为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和绢藓科(Entodontac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忠玲 郑金萍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9期 2855-28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5年在长白山北坡选择5种垂直植被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山杨林、云冷杉林和岳桦林,利用钻取土芯法对细根分布及细根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森林群落细根现存生物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白桦林最高,月平均细根现存生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丽 王孝安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6年26卷12期 2560-256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黄土高原马栏林区几种典型群落类型中优势种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的幼苗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裕元 郑纪勇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5年25卷12期 2447-245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比研究了黄土高原子午岭地区人工刺槐林、人工油松林与天然林山杨林、白桦林与辽东栎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林与天然演替森林(山杨林与白桦林)均具有较丰富的物种组成,为62种左右,而天然顶极森林(辽东栎林)的物种数量则相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师翁 刘立品 《西北植物学报》 2004年24卷2期 275-2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森林植被主要类型有油松林、侧柏林、辽东栎林、山杨林、小叶杨林、白桦林、油松-辽东栎林、侧柏-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林、白桦-山杨-辽东栎林、辽东栎-山杨-槭树-漆树杂木林等11个群丛.子午岭灌丛植被主要类型有沙棘灌丛、单瓣黄刺玫灌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丽莎 韩士杰 等 《生态学杂志》 2004年23卷5期 42-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长白山地区4种典型林分下土壤释放CO2通量的研究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尺度上,4种林型在CO2释放通量上有显著的差别,各林型CO2通量的释放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其释放顺序为:山杨白桦混交林>原始阔叶红松林>白桦林>山杨林,其中山杨白桦混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厚远 刘国彬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2年22卷1期 1-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子午岭林区的北部,地貌上具有黄土丘陵沟壑的特点.该区植被的演替序列为:从弃耕地先锋群落开始,经草本、灌木群落时期到早期森林群落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或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林、侧柏(Platyc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金萍 郭忠玲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5卷5期 458-461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长白山5种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细根现存生物量的研究发现:不同森林群落细根生物量有较大差别.其中,阔叶红松林细根生物量最高,达到5.967 7t/hm2,其次为云冷杉林(4.630 5t/hm2)、岳桦林(4.372 4t/hm2)、白桦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书理 雍伟义 等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39卷1期 74-79页
【摘要】 通过样方调查和群落分析的方法研究表明,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有5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0个植被亚型,38个群系,主要群系有华北落叶松林、白木千林、白桦林、岳桦林、山杨林、蒙古栎林、虎榛子灌丛、照山白杜鹃灌丛、山杏灌丛、岩蒿半灌木丛、贝加尔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谧 韩烁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43卷2期 184-186页
【摘要】 应用Hegyi的单木竞争指数计算了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及山杨(Populus davidiana)群落的竞争强度.发现山杨群落的竞争强度最大,白桦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云垒 高玮 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6年28卷3期 265-271页
【摘要】 对长白山北坡5个林带9个植物群落25个样地84种鸟类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次生混交林带的红松阔叶林中鸟类种类最多,有48种,占57.14%.对6个鸟类类群分析结果表明,随海拔的升高,同一类群中的种类有替代现象.随海拔梯度的变化,鸟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胜 贺康宁 等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年4卷3期 59-64页
【摘要】 通过对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后现存人工林群落2004年5-7月典型晴天净辐射在林冠内垂直分布的实测资料分析,研究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中国沙棘林、白桦林和青杨林5种林分类型的消光特性.根据BeerLambert方程,结合林分生长季内的叶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云垒 高玮 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38卷2期 105-108页
【摘要】 长白山北坡鸟类多样性,以针阔叶林带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为最高,均为3.18.针叶林带红松-云冷杉林型最低,为1.54左右.鸟种均匀度在不同海拔的不同植物群落中分布比较均匀,都在0.7以上.鸟种丰富度同样以针阔混交林带的红松-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小强 张希彪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20卷2期 50-53页
【摘要】 调查鉴定了子午岭种子植物689余种,隶属94科,361属,其中裸子植物11种,双子叶植物559种,单子叶植物119种.子午岭主要植被类型为天然次生林,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的森林植被类型有油松林、侧松林、辽东栎林、油松辽东栎林、油松山杨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