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
- 28
- 2
- 1
- 6
- 5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胡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55卷8期 526-53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无托槽隐形矫治是本世纪发展最迅猛的矫治技术,不仅受到患者青睐,也颇受医师关注。本文阐述正畸治疗中垂直向控制的意义,无托槽隐形矫治在垂直向控制上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发生不足的原因以及如何利用现有技术和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以期为正畸临床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任超超 李晓玮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49卷3期 177-17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中膜片厚度和牙齿唇向移位量对矫治力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设计右上中切牙唇向移位0.3、0.6、0.9、1.2、1.5和1.8 mm,三维打印2倍标准(牙合)模型大小的上颌树脂模型,并采用0.8、1.0、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OU Jie-min 白玉兴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43卷8期 464-4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将我国自主研发的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应用于口腔正畸临床,探讨该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方法 选取41例较简单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主要包括牙列间隙、牙列拥挤以及牙周病止畸治疗,应用国产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进行正畸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耀强 林苑云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19卷3期 121-129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下颌第二、三磨牙并列阻生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 选择下颌第二、第三磨牙并列阻生患者6例、共8对,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磨牙带环焊多曲推簧直立装置,对水平阻生的第二磨牙进行竖直,使第二磨牙远中直立移动.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梅蔚隽 杨娴娴 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18年34卷1期 14-19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通过数字化技术预制唇腭裂术前矫治器的新型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40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前通过三维牙槽骨模型采集、计算机辅助设计矫治过程、快速成型粉打印上颌石膏三维实体模型,矫治器制备及佩戴3~4个月,至牙槽裂隙<2 mm,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赖文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52卷9期 534-53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根据数字化模型和牙移动设计方案制作一系列个性化透明矫治器,对患者牙齿进行精准移动.该矫治技术从20世纪40年代的雏形发展至今,经历较多创新和变革,目前已可应用于减数治疗.严格把控无托槽隐形矫治的减数治疗适应证并严格筛选病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妍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52卷9期 538-54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在材料学和生物力学领域不断创新的影响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的治疗范围逐步扩大,从简单的拥挤排齐、间隙关闭到轻中度错畸形的减数或非减数治疗.然而,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既有前瞻性三维设计的独特优势,也有牙齿移动三维控制方面的不足,因此正畸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关心 常大桐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年52卷9期 549-55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减数矫治双颌前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双颌前突恒牙期错畸形患者11例,年龄(25.4±7.3)岁,采用减数4颗第一前磨牙强支抗设计,运用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严斌 张文健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0年45卷11期 696-69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统的直丝弓矫治器中托槽多采用同一标准数据进行生产,未考虑个体间牙齿形态及位置的差异,并不适合所有的错(牙合)畸形患者[1].Miethke和Melsen[2]指出托槽应针对个体设计才能达到理想的正畸治疗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琳 高雪梅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8年43卷2期 78-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对依据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的临床应用结果进行研究评价,为进一步发展适合中国人的直丝弓矫治器提供参考.方法 将依据中国人正常(牙合)牙齿数据的直丝弓矫治器(简称Z1矫治器)应用于30例非拔牙病例,在弓丝不弯制任何补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耀强 钟惠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41卷1期 8-1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前倾、水平阻生磨牙的正畸治疗方法,评估其效果.方法采用固定矫治器结合磨牙带环焊多曲推簧,推14颗水平阻生或前倾阻生的下颌磨牙远中向、NFDC5向移动,引导其竖直、萌出.结果前倾、水平阻生的下磨牙全部竖直萌出到正常的NFD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松 傅民魁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40卷4期 271-27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在拔牙矫治中的应用及其效果的稳定性.方法选择15例恒牙NFDC5患者(男8例,女7例),开始矫治时间10.3~16.2岁.设计减数4个第一前磨牙,采用亚历山大矫正技术,对矫治前(T1)、矫治后(T2)及保持结束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颖 宿玉成 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40卷6期 463-46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价腭部种植体支抗系统在临床固定矫治技术正畸治疗中的稳定性.方法将直径5.0 mm、长6 mm的种植体植入19例错NFDC5畸形患者上颌前磨牙区腭中缝的硬腭,愈合期4周,以横腭杆连接上颌双侧磨牙和种植体作为强支抗,配合MBT矫治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兴 林野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1年81卷5期 259-26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矫正半侧颜面发育不全的临床应用,牵引器设计等有关问题。方法使用德国Martin公司及国产两种不同设计之升支牵引器,完成了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矫治手术11例,平均年龄14.1岁,最大23岁,最小4.5岁。最长牵引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光辉 潘晓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9年26卷1期 33-36页ISTIC
【摘要】 目的 应用不同厚度膜片制成的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兔下颌中切牙正畸移动的组织学研究.方法 选用7只新西兰大白兔,实验组为不同厚度膜片隐形矫治器加力组3只,设计戴用3步矫治器,每步牙移动0.33 mm;对照组为常用厚度膜片隐形矫治器加力组3只,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迪洋 贾绮林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8年25卷4期 216-221页ISTIC
【摘要】 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器开始,直丝弓矫治器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托槽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的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器不同的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器: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城 张晓蓉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24卷2期 102-103页ISTIC
【摘要】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三维重建技术与工程制造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正畸矫治技术,可以实现在三维可视化状态下进行牙齿移动的设计以及透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加工,从而获得一个真实、可视化的正畸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之宇 姜若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7年24卷2期 86-89页ISTIC
【摘要】 隐形矫治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美观、舒适正畸治疗的新型矫治技术,其透明、可摘戴的牙列包裹型高分子材料矫治器一般需要每副在患者口内佩戴约两周,总疗程与传统固定矫治相似,依病情从数月至数年不等.为全面了解矫治器材料的性能,本文就隐形矫治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欢欢 乔义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19年46卷16期 123-126页
【摘要】 正畸从矫治方案的设计到实施,全程均需要考虑支抗设计和控制,支抗是畸形矫治成功的关键因素.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作为一种高效的支抗控制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其力学性能、稳定性、临床疗效等方面一直是临床上的研究热点.随着矫治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任任 钱玉芬 《上海口腔医学》 2012年21卷2期 232-236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在寻求牙列整齐的正畸患者中,也存在一部分对面容有需求的患者.另一方面,正畸医师在制定治疗计划时,软组织侧貌的考虑也会影响矫治设计.本文就软组织侧貌的评价方式、各种正畸手段如功能性矫治器、拔牙矫治等对软组织侧貌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默 胡炜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2012年19卷1期 55-58页ISTIC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新方法和新材料层出不穷,从而满足患者的不同矫治需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上,以其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关注.近年来无托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倩倩 赵桂芝 等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2年22卷6期 357-3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改良Quad-Helix矫治器的设计、制作和临床应用.方法:在传统Quad-Helix矫治器和其他改良Quad-Helix矫治器的基础上,采用磨牙带环腭侧焊接阻挡丝的局部结扎方式固位.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这种改良Quad-Hel...
【关键词】 Quad-Helix矫治器;扩弓;增强支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俊杰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0年13卷7期 989-990页ISTIC
【摘要】 <篇首> 肌激动器是上下颌一体的功能性矫治器,由Andresen设计,所以又称Andresen矫治器,由于其制作简单,戴用相对舒适,患者夜间戴用,疗效快,倍受正畸医生青睐,我们对6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安氏Ⅱ类Ⅰ分类错胎患儿应用肌激动器矫正,获得满...
【关键词】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肌激动器;正畸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丽 陈增平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年10卷10期 2327-232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介绍活动平面导板的临床设计和使用.方法:60例深覆牙合患者,采用固定矫治器与活动平面导板联合应用进行矫治.结果:青少年组平均戴用时间少于成年组,经t检验此两组矫治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平面导板和固定矫治技术联合矫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毛晓燕 陈丹鹏 《上海口腔医学》 2009年18卷6期 656-66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转矩是指牙的临床冠长轴与(牙合)平面垂线间的夹角,反映了牙的唇(颊)舌向的倾斜度.转矩的大小与人种有关,不同垂直、矢状骨面型会对转矩产生代偿.转矩对于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达到功能、美观、稳定的正畸治疗目标具有蕈要作用.直丝弓托槽的转矩设计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耀强 万贤凤 《口腔正畸学》 2008年15卷2期 57-60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病例的正畸治疗方法.方法 对28例下颌第一磨牙严重龋坏的错(牙合)畸形患者,拔除1-2颗下颌第一磨牙,选用0.56 mm槽沟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 矫治完成时间为13-39月,平均为27.6月.矫治后前牙覆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辜岷 Ricky WK Wong 《口腔正畸学》 2008年15卷3期 130-132页ISTIC
【摘要】 <篇首> 很多正畸患者,尤其是成人正畸患者对矫治器的美观性要求很高,为此出现了几种隐形或者部分隐形的矫治技术,如陶瓷托槽矫治器、Invisalign矫治器、舌侧矫治器等,但既能做到真正隐形又能治疗各种错(牙合)畸形的矫治器只有舌侧矫治器.舌侧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琳 高雪梅 等 《口腔正畸学》 2007年14卷3期 109-11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基于正常(牙合)中国人牙齿特征的直丝弓矫治器(Z1矫治器)的托槽底厚度进行改进,使其更薄,并对改进后的矫治器进行临床验证.方法 利用AUTO CAD 2002计算机软件计算出邻面接触点弓形与弓丝弓形问的角度,加入托槽底的设计中,使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鹏 姜若萍 《口腔正畸学》 2006年13卷1期 48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些年来,自锁托槽矫治器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正畸临床,由美国Damon医师设计推出的Damon矫治器作为一种被动式的自锁托槽,已成为其中典型的代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武 孔卫东 《广东牙病防治》 2006年14卷2期 154-155页ISTIC
【摘要】 <篇首> 随着滑动机制在固定矫治器中的普遍应用,托槽沿弓丝滑动所产生的摩擦力对正畸治疗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摩擦力越大,牙齿移位时所需矫治力就越大.国外研制出一种新型矫治器--自锁托槽(self-ligating bracket),并逐渐广泛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启锋 《口腔正畸学》 2006年13卷4期 182-186页ISTIC
【摘要】 目的 评价活动翼矫治器的设计原理与矫治效能.方法 应用活动翼矫治器对588例错(牙合)畸形病例进行矫治.对2001年~2004年的389例进行研究,分析其疗效、疗程、复诊次数、弓丝使用等情况.结果 病例完成时间为4~15个月,平均为8.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缪耀强 刘从华 等 《广东牙病防治》 2002年10卷2期 144-146页ISTIC
【摘要】 <篇首> SPEED矫治技术是直丝弓矫治技术的范例,它独特的构思、设计引起了正畸界学者的广泛兴趣.自1975年以来,Hanson结合了Angle's Edgewise矫治器设计中的基本原理,以独特的构思、设计,产生了能量储存和自结扎革命化的变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军 《口腔正畸学》 2001年8卷z1期 19-20页ISTIC
【摘要】 在临床正畸过程中,对于有Ⅱ°一Ⅲ°拥挤的错,常常需进行拔牙矫正.而对于Ⅰ°拥挤的错,原则上主张不拔牙矫正.但应考虑到种族差异,欧美人脸型较大,牙槽弓宽大,牙槽骨丰满,嘴唇较厚宽大.而中国人面像较平直,脸型小巧,秀气,牙弓也较小.笔者认为想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冰爽 曾祥龙 等 《口腔正畸学》 2001年8卷z1期 24页ISTIC
【摘要】 目的:结合9例病例的矫治初步总结、分析正畸治疗前牙开畸形的临床体会,以期对前牙开畸形的正畸治疗有所帮助.方法:对9例12~45岁经正畸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前牙开畸形患者的矫治前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前牙开畸形患者平均疗程24个月(12~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峰 张丁 《口腔正畸学》 2001年8卷z1期 29页ISTIC
【摘要】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牙刷,不同刷牙方法以及不同刷牙力量的比较,寻找出一种适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患者的刷牙方法.实验以普通树脂牙为对照组,使用Crest,Oral-B和Kissimee牙刷在刷牙机上对装有正畸矫治器的树指牙进行水平,垂直,倾斜4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东旭 《口腔正畸学》 2001年8卷1期 44-45页ISTIC
【摘要】 <篇首> 近二十年来,随着直丝弓矫治器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托槽定位准确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正畸临床质量,实现"一根平直的弓丝,弯制成基本弓形,借助于不同设计的托槽,完成牙列中每一个牙控制”的直丝弓矫治理念,有必要采用以下改进直丝弓托槽定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口腔正畸学》 2000年7卷4期 158页ISTIC
【摘要】 《亚历山大直丝弓技术--口腔正畸矫治原理与实践》一书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邵金陵副教授和冯雪博士翻译,该书详细介绍了亚历山大技术。书的主要内容有:(1)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口腔正畸学的内容。包括:口腔正畸的诊室设计与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媛媛 《工企医刊》 2013年26卷2期 153页
【摘要】 正畸治疗后的保持对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矫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保持器包括Hawley保持器、改良式Hawley氏保持器、透明压膜保持器、用于保持的功能性矫正器、夹板式保持器等.近年来正畸患者对美观和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选择透明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虎 张衍蓉 等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29期 119-120页
【摘要】 目的:探讨主动拔除第三磨牙矫治骨性Ⅲ类错颌的效果.方法:选取兖州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错颌畸形病例116例,设计主动拔除第三磨牙矫治错颌,其中男50例,女66例.均采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和口腔全景片.平均疗程18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利琼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13卷32期 163页
【摘要】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失败的原因.方法:收治正畸治疗失败患者23例,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3例中其中恒牙19例,替牙4例,单纯牙列拥挤1例(4.3%)为Ⅰ类错;深覆盖(部分病例伴拥挤)、上下颌前突伴深覆、上下颌前突12例(52.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