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3
- 2
- 1
- 47
- 10
- 9
- 4
- 2
- 27
- 16
- 15
- 7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蓝康 迟文成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34卷3期 392-396页ISTICCA
【摘要】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中存在的非肿瘤细胞和成分,包括其产生和释放的分子.肿瘤细胞与肿瘤微环境之间的持续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生、进展、转移有重要意义.肿瘤微环境的形成过程十分隐匿具有"潜伏"的特点,且肿瘤微环境中聚集的乳酸、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有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春智 李晓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5年34卷3期 439-442页ISTIC
【摘要】 溃疡性直肠炎归属于炎症性肠病的范畴,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伏毒是潜伏在人体内不即刻发病、遇感而发的毒邪.本文认为溃疡性直肠炎的病因病机与"伏毒"存在紧密关联,湿热毒邪积聚于肠络,正邪相争,致使毒盛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金峰 胡芳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2卷4期 1013-1017页ISTICCA
【摘要】 心肌损伤是尿毒症患者的首要死因.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参与心肌损伤的发生发展.近年来,浊邪作为一种新型毒邪的代表,已逐渐被研究者推广.该文通过梳理有关浊邪的文献记载,分析其病邪特性及致病特点,认为从正虚浊伏角度能更全面认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志鹏 田建辉 等 《肿瘤防治研究》 2025年52卷6期 466-4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从免疫调控的角度探讨加味麦门冬汤(MMD)抑制肺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加味麦门冬汤干预CTC-TJH-01和LLC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艾 刘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5年37卷3期 471-475页
【摘要】 基于"正虚毒伏"探析刘华教授防治肺癌经验.肺癌具有根深蒂固、迁延难愈、易复易转等特点,核心病机为"正虚毒伏",正虚即肺、脾、肾气血阴阳虚衰易致痰瘀内结,久则变生癌毒,癌毒又可致虚,伏而难除,迁延难愈,视为伏毒,伏毒胶着,更耗正气,终至恶性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伟琛 周红光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0卷6期 543-5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恶性肿瘤的复合病机,将正邪、阴阳和中气等理论与癌毒理论相整合,指出正虚邪盛为肿瘤的发病基础.阴阳俱损、气机郁滞、癌毒深伏为肿瘤的病机特点.认为阴阳俱损多起于脾肾,气机郁滞首先责之于脾胃,癌毒深伏常兼夹多种邪气.基于此提出以温滋解毒法为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帆 刘瑶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20期 3167-3173页ISTICPKUCA
【摘要】 转移是恶性肿瘤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目前肿瘤转移的防治是全世界亟待突破的瓶颈.中医药防治肿瘤转移疗效已获认可,田建辉教授提出的肿瘤转移核心病机"正虚伏毒"理论,为探索临床肿瘤转移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创新性思路.然而,"正虚伏毒"肿瘤转移相关靶点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阙祖俊 田建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4年31卷11期 1146-115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转移靶器官中休眠的播散肿瘤细胞(DTC)增殖是导致癌症早期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转移和死亡的关键,因此靶向根除休眠DTC是防止肿瘤转移的重要治疗策略之一,但目前仍缺乏特异性的治疗药物.通过调控NK细胞和CD8+T细胞等免疫细胞清除休眠的DTC;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健环 陈小芳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5卷9期 22-26页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是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最常见的治病因素,HBV持续感染易激活肝细胞从静止状态转变为持续复制活跃状态,标志着"炎-癌"转变的开始,如若病毒感染不能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柏慧 杜炎远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4年6卷6期 78-82页
【摘要】 随着肿瘤生物学的研究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密不可分.在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导致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的危险因素中,慢性非可控性炎症的发生发展是HCC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盼 田建辉 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2023年30卷11期 957-9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基于"正虚伏毒"理论,探讨金复康中有效的"扶正"和"蠲毒"组分黄芪甲苷Ⅳ联合重楼皂苷Ⅶ抑制Lewis肺癌细胞转移的免疫学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建立肺癌转移动物模型,将小鼠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鑫熠 罗斌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3年57卷4期 8-12页ISTICCSCDCA
【摘要】 通过梳理肺结节发生机制,探讨肺结节"炎-癌转化"与中医药防治策略."正虚伏毒"是肺结节发生"炎-癌转化"的关键,扶助正气、驱邪于外是预防肺癌发生的重要途径.并举验案1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庆南 曹珣 等 《中医药导报》 2023年29卷12期 140-144页ISTIC
【摘要】 周亚滨认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在病因病机、病势特点上与"伏毒"有诸多相似之处.在病因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发病可因外感,亦可因内伤;病机上为正虚毒伏;在病势上,表现出潜伏、缠绵、暗耗、善变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周亚滨提出以"祛邪解毒,益...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疫病;正虚伏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理槐 孙银辉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2018-2023页ISTICCA
【摘要】 肺癌恶病质(lung cancer cachexia,LCC)是肺癌中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现代医学营养支持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LCC,总体疗效欠佳.恶病质属于中医学"虚劳"范畴,继发于肺癌的LCC又有其特有的病机特点.正虚伏毒是LCC的重要病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梦歌 徐力 《山西中医》 2023年39卷11期 69-70页
【摘要】 本虚标实是肺结节的中医基本病机.徐力教授首创"三段六辨"新模式.以"正虚伏毒"理论为结节之机,"肺结节干预六辨论"为辨证之纲,"截断疗法"为阻截癌变之法,将中西医结合诊治思想贯穿于辨病与辨证整个过程.临证时,病证结合,六辨先行,强调扶正固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斌 姚望 等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21年37卷4期 454-458,4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评估重楼皂苷Ⅶ干预MDSCs介导转移前微环境形成的作用,揭示“正虚伏毒”转移核心病机的生物学基础.方法:在C57BL/6小鼠上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重楼皂苷Ⅶ组(PP7)、紫杉醇组(PTX)、...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盼 姜怡 等 《中国肿瘤临床》 2021年48卷7期 356-3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远处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癌转移的整体防控效率亟待提高.基于适应性免疫调控为主的免疫靶向治疗已经在晚期肺癌实现疗效的突破,充分证实了免疫编辑理论指导临床的重要价值,但对早期根治术后的远处转移的防治仍缺乏高水平临床证据,提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丹 朱跃兰 等 《吉林中医药》 2022年42卷9期 1012-1015页ISTIC
【摘要】 干燥综合征病机复杂,病情顽固,迁延难愈,且可累及其他系统,与伏毒凶猛、顽固、难治、痼结、杂乱的证候特点相合,可从伏毒论治.正虚毒伏是干燥综合征的基本病机,燥、痰、瘀互结成毒,伏于体内暗耗气血为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治疗上通过采用扶正托毒、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蓝康 迟文成 等 《吉林中医药》 2022年42卷8期 883-886页ISTIC
【摘要】 恶性肿瘤的发病过程与"伏毒"隐匿、纠缠、凶戾等致病特点相似,且恶性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相搏弈的过程与正气、伏毒之间"正气盛则毒邪伏而不出,正气虚则毒邪出而为病"的机理相同.因此认为恶性肿瘤发病的核心病机为"正虚伏毒",文章从中医学及现代生物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席志超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5期 943-9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全球第二位致死原因,急需提高整体防治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疗效.国医大师刘嘉湘先生融汇中西医学治疗肿瘤的优势,于1972年首先系统提出"扶正法"治癌的观点,经过长期系统研究,构建了"道、法、术、理"完备的"扶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衣秀秀 罗斌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5期 963-9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筛选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转移高危因素.方法:收集70例I-IV期NSCLC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检测外周血中免疫细胞因子、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水平,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期;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斌 阙祖俊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21卷5期 983-987页ISTICPKUCSCD
【摘要】 转移防控效率不高导致肺癌患者死亡率居高不下,由于对远处转移发生的"种子"—循环肿瘤细胞认识不足而不能实施精准干预是重要原因.课题组成功建立首例人非小细胞肺癌循环肿瘤细胞系—CTC-TJH-01,确定了其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罗斌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1年55卷10期 1-3,13页ISTICCSCDCA
【摘要】 提出并验证"正虚伏毒"为癌症转移亚临床阶段的核心病机.癌症转移发生中存在"正气"与"伏毒"交争的过程,即"正胜则毒伏不作、正虚则毒出为病",其实质是癌细胞与宿主抑癌力量之间的博弈.实体瘤根治术后残余癌细胞(如循环肿瘤细胞、播散肿瘤细胞、休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肿瘤防治研究》 2021年48卷6期 565-569页ISTICCA
【摘要】 中医学重视人体正气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关键作用,强调"调和阴阳,以平为期",刘嘉湘教授创建"以人为本"、"顾护正气"为核心特征的"扶正治癌"学术体系,强调调控机体内在抵抗力(含免疫功能)以防治恶性肿瘤;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已经在泛癌种范围内得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洪桥 周亮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1年28卷2期 115-117页ISTICCSCDCA
【摘要】 本文介绍全国名老中医谭新华教授治疗银屑病的经验.谭老认为,银屑病为伏毒内蕴,毒瘀互结,损伤正气,正气亏虚,祛毒无力,伏毒伺机而发;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主张其治应从"未病先防,注重养生防毒;既病防变,注重解毒化瘀;瘥后防复,注重扶正缓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娜 齐英华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6期 752-756页ISTIC
【摘要】 通过梳理伏邪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发现宫腔粘连的病因病机及发病特点与"伏邪致病"具有高度相似性.涉及的伏邪主要包括先天伏邪及伏瘀、伏痰、伏毒;病位在胞宫胞脉,主要责之脾肾等;正气亏虚为邪伏的前提条件,先天精毒及瘀痰毒等内伏邪气久滞不去为疾病缠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慧 庄海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1卷5期 478-479,494页
【摘要】 急性白血病在我国古典医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参照其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等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虚劳""血证""急劳""热劳""癥积""瘰疬"等范畴,亦有医家将其命名为血癌、髓毒、毒劳、淋毒病等[1].化疗是目前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慧红 范洪桥 等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9卷10期 194-196页
【摘要】 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阻断和逆转,中医药在防治乳腺癌癌前病变有着独特的优势与广阔的前景.文章认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在于正气亏虚,伏毒内蕴,毒痰瘀互结于乳络,邪正相搏,毒邪渐炽,正气渐虚."治未病"思想是一种先进和超前的预防思维与理念,对疾病的防治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人 林洪生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7卷9期 586-588,5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肿瘤干细胞存在于肿瘤组织中,其自我更新及分化等生物学特性使之在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转移过程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由于恶性肿瘤在临床中含有起病隐匿,易转移,预后差等特点,具有伏而发病,病情深重和病势易变的“伏毒”特征,故将中医伏毒学说与恶性肿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修一萍 薛一涛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44卷6期 698-704页ISTIC
【摘要】 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CS)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形成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和(或)因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异常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为临床常见疾病.本文通过分析"伏毒学说"与CCS在病因病机、病理基础、病势特性方面的相关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阙祖俊 罗斌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9年53卷4期 11-16页ISTICCSCDCA
【摘要】 总结、分析近年来有关肺癌CTCs建系、类器官模型以及肺癌预防模型、肺癌原位模型、肺癌转移模型等体内外研究体系的现状,认为现有的肺癌动物模型、细胞模型等不能模拟肺癌实际的发病病理过程,因此难以实现对干预因素的客观评价,更难以体现中医整体观及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姣姣 方朝义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34卷4期 7-9,14页ISTIC
【摘要】 目的:癌性发热作为肿瘤患者临床常见症状,其在病因病机、 发病形式及临床表现上均符合伏邪致病的特点,与伏邪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基于伏邪理论分析癌性发热的病机,多为气、 血、 阴、 阳之正气亏虚,伏邪产生,导致痰湿瘀血,形成积聚,日久化热,从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钦敬茹 王中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21卷4期 131-134页ISTICCA
【摘要】 恶性肿瘤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之疾病,患者既有六淫邪气、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等毒邪潜伏体内,又表现为精气亏虚、脏腑失调、气血瘀滞等正气不足之象,邪毒先潜伏体内,待正气亏虚时伺机发动,导致肿瘤的发生,甚至出现转移.该文提出“正虚伏毒”是肿瘤发生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罗斌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8年52卷1期 1-4页ISTICCSCDCA
【摘要】 在继承国医大师刘嘉湘“扶正治癌”学术思想基础上,融合现代肿瘤学进展进行中医肿瘤发病理论创新,提出“正虚伏毒”为肺癌发病和转移核心病机的观点.认为正气虚衰是肺癌发病、进展的根本因素,从免疫衰老、免疫编辑、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功能紊乱等角度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6年50卷12期 10-14页ISTICCSCDCA
【摘要】 人口老龄化导致肺癌高危人群迅速扩大,而早期诊断技术的发展促使肺癌早期患者比例不断升高.针对高危人群和术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预防肺癌的发生和转移是提高总体生存期的关键.现代医学针对这一群体尚缺乏理想的干预手段,中医治疗肿瘤的指导思想及诊疗理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添乐 罗斌 等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年1卷2期 1-6页
【摘要】 肺癌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中医药充分重视肺癌生长的内环境和微环境,强调形神并调,可以弥补现有治疗体系的不足.本文从历代医家对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尤其是"传舍理论"、"痰毒流注"、"阻断证候演变"、"正虚伏毒"、"固本清源"等肺癌转移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礼明 《江苏中医药》 2003年24卷5期 6-8页ISTICCA
【摘要】 急性白血病患者受邪毒损伤、化疗攻伐的影响,诱导缓解后的体质多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急性白血病的温热邪毒又有伏留体内的特点,故缓解期的基本病理为气血阴阳虚损、脏腑功能失调而余毒留伏.扶助正气、调整脏腑功能和清除邪毒是缓解后的重要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建龙 《山西中医》 2016年32卷8期 1-3页
【摘要】 慢性肾炎具有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根据其临床特点及其病因病机,参阅有关文献,认为益气托毒法治疗慢性肾炎有其理论基础,加减托里消毒散治疗慢性肾炎有一定的疗效,是临床治疗慢性肾炎一种新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建辉 罗斌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20期 2065-206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基于中医学"以人为本"和现代医学"抑瘤为主"的理念,梳理中医、西医不同角度对肿瘤转移时空演变规律及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从肿瘤细胞与机体免疫动态博弈的角度初步提出中西医结合视域下的肿瘤转移态学说,即转移的形成是体内癌细胞与其周围环境因素随时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维 卡玉秀 等 《中医杂志》 2024年65卷22期 2368-2372页ISTICPKUCSCD
【摘要】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属中医学"顽痹""尫痹"等范畴,认为"毒邪"是其重要致病因素,"正虚毒蕴"为核心病机.毒邪可分为伏毒和内毒,其中伏毒包括先天伏毒和后天外感及药毒之伏邪,内毒由机体脏腑功能障碍直接产生,或湿浊痰瘀转化为毒.毒邪可流注经络,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