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75
- 1
- 56
- 4
- 3
- 2
- 21
- 4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兰应宗 尚东海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24期 30-35页
【摘要】 该文综合阐述中医学及相关理论中的圆运动思想,深入探讨其在阴阳五行、气血、荣卫及疾病诊治等理论中的具体运动规律,构建一个贯穿医学学科的圆运动思想框架,多方面证实圆运动思想在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引领作用,并指出其在中医学知识体系中具有整合包容、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婷 陈朝阳 等 《中医药通报》 2023年22卷2期 68-70页ISTIC
【摘要】 十二经脉的气血流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手太阴肺经乃气血流注之始,对其进行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经脉的进一步认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与手太阴肺经相关的理论知识,从手太阴肺经循行及自身特性、肺脏与经脉气血生成和运行的关系、阴阳和子午流注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饶 廖涛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30卷12期 1351-135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子午流注理论的择时穴位按摩法对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四川省骨科医院骨病科收治的气血两虚型附骨疽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穴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炳炜 《中医药学刊》 2006年24卷12期 2334-2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众多的经络同脑的联系,以及"根溜注入"特殊的自成体系的流行方式,临床实用,来阐述人体周身经脉气血最终归流于头脑,形成以脑为中心的人体生理病理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卫华 《中国医药学报》 2004年19卷4期 197-1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由于气血流注的物质基础及其范围的不同,十二经脉的经气存在着3种不同的流注方式:根据营气在十二经脉之间的逐经循行而产生的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它活动的范围是在整个十二经脉之间;根据卫气在其中某一条经脉的运行情况来确定的标本根结理论,它活动的范围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声强 刘二军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34卷5期 36-40页ISTIC
【摘要】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根结标本理论,分别阐明了根结标本的基本概念、 根结标本的基本内容、根结标本的基本位置.阐述了根结与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之间的相互关系、 标本与特定穴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结与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更深层面解读了根结标本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宗重阳 《江西中医药》 2006年37卷12期 7-8页CA
【摘要】 <篇首> 已故名老中医宗瑞麟主任中医师20世纪50年代初从医持针,经数十年索研,学术上自成一体,临床愈病无数,曾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之一.笔者为宗瑞麟老师生前学术继承人,除3年正式跟师临床学习外,平时亦多受教诲,所得丰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宪姣 张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18卷9期 153-155页ISTICCA
【摘要】 哮喘多在夜间发病或加重,符合《内经》中“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的规律,根据阴阳学说和营卫气血流注理论并结合现代研究对哮喘昼夜发病节律进行分析,能够更全面地把握该病的中医病机,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为哮喘的时间治疗学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静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4卷5期 5-6页
【摘要】 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历来受到各个医家的重视,是大家不断思索探讨的一个问题.许多经典理论如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理论、五输穴理论是各医家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体会得出的独到见解,虽各医家对十二经脉的循行描述不尽相同,但这些理论一直沿用至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鞠彤彤 崔兆睿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22卷10期 142-146页ISTICCA
【摘要】 阵发性心房颤动(PAF)以其反复发作且发作间期心律可自行恢复正常的特点在临床较为常见.子午流注理论以中医时间医学理论为基础,以不同时辰经脉的气血盛衰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开阖,与时间节律机制在干预PAF的发生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本文以子午流注为切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谭婷 周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5年34卷15期 10-12页
【摘要】 目劄为近年眼科的小儿常见病,以双目频眨为主要特征.从肝脾论治目劄时其基本病因病机为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脾病及肝,从而导致气血无法濡养双目,故发生此病.本文基于子午流注学说十二经脉气血流注与时辰的规律,选取脾经当令之巳时,刺激耳穴压豆部位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又量 汤伟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21卷5期 215-218页
【摘要】 "阴病治阳"理论基于"阴阳学说",强调阳之重要性;阴阳关系中,"阳为先,阴为从",阳占主导,女性经水来潮、周期变化、气血流注、脏腑经络皆与"阳气"密切相关;"阳损"是月经病发生的重要病机和关键因素,多表现为生化无源、凝滞不通、布散失约、燥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刘发兴 全国中医药研究与临床经验学术交流会 2006年
【摘要】 时间治疗学包括以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五运六气学说为指导的灸法、按摩推拿和疾病预测的学说.其理论基础为气血随时间在经络中的流注,经络穴位随时间的开合.因此,可以按时间来推算气血流注到哪经哪穴来确定施治方案.子午流注、灵龟八法、飞腾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婉琪 程岩岩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2卷11期 1-4页
【摘要】 十三鬼穴常被认为是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经验效穴.圆运动思想认为,气机运行是一个周游全身、循环往复的过程,若气机郁滞,运行不畅,则会导致阴阳失衡,情志失调,进而发生精神、情志类疾病.该文试将十三鬼穴与圆运动思想相结合,从圆运动理论阐述十三鬼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忠坊 罗本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35卷8期 1629-1633页
【摘要】 灵龟八法是中医时间针灸学的重要体现,是通过天干地支进行特定数运算,并结合九宫八卦、河图洛书理论对八脉交会穴进行时间节点按时开穴以指导临床治病的特殊治疗手段,也是最符合日月周天运转,顺应天象四时变化与人体气血流注的本真疗法之一,能有效调节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苏玺晴 王德惠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21卷3期 170-172页
【摘要】 2型糖尿病患者的昼夜血糖数值波动有一定的节律性,本文以中医子午流注理论为基础探究昼夜血糖波动节律与脏腑之间的关联.子午流注学说将昼夜分成十二时辰,通过对血糖进行动态观测可知,巳时平均血糖最高,酉时血糖波动幅度最大,寅时平均血糖最低、血糖波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涛 钱凤娥 等 《光明中医》 2022年37卷8期 1391-1395页
【摘要】 子午流注穴位敷贴是中医外治法之一,其以子午流注理论为基础,根据疾病的治疗需要,将时间、穴位、药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能发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内理脏腑气机的作用.通过文献检索发现,近年来子午流注穴位敷贴在预防及治疗便秘的报道逐渐增多.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雪娟 李耀辉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8卷8期 200-203页
【摘要】 自2019年末以来新冠肺炎肆虐全国,除西医常规治疗和疫苗研发外,中医理论和中草药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凸显了独特优势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理论,反映了三阴三阳经间气血流注的特点和各脏腑间阴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管遵惠 丁丽玲 等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3年1卷4期 314-316页SCI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中的一种学说.它基于"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认为人身气血是按一定的循行次序,有规律地如潮涨潮落,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冰石 季春艳 等 《护理研究》 2016年30卷31期 3924-3927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观察运用子午流注理论指导穴位按摩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普内科门诊就诊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病人6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药物降压基础治疗,护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感共 蒋垂刚 等 《中国针灸》 2005年25卷10期 709-7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的来源、理论根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易经>十二消息卦的每组对应卦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配合以临床实例佐证.结果:该理论运用于经络诊断和取穴治疗效果甚佳.结论:子午对冲气血互注理论是对十二经脉气血循环流注的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哲 《中国医药学报》 2002年17卷9期 570-5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时问针法,是在按时刺灸学术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为序"的"天人合一,内外统一"的思想为指导,以阴阳五行,河图洛书理论为核心,根据人体经络气血的流注规律,结合日时干支,逢时开穴的一种古老的针刺选穴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根妹 《辽宁中医杂志》 2002年29卷7期 442-443页ISTICPKUCA
【摘要】 时辰医学即时间医学,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存在着时间节律性的特点.根据子午流注理论,由于受昼夜时间的影响,人体在正气的盛衰、脏腑功能的强弱等方面存在时间节律的变化;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理变化等方面也会出现时间的节律变化.因此,在临床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嬿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2年19卷6期 48-49页ISTICPKUCSCD
【摘要】 子午流注学说是在祖国医学中"天人合一"学说思想指导下研究人体营卫气血阴阳定时盛衰规律的一门学说.在临床实践中,观察了40例咳喘症,运用子午流注学说理论进行择时护理,特别就病情变化与时辰的关系进行了归纳,分析出机体一天中的不同生理和病理变化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琰冰 杨景锋 等 《河北中医》 2019年41卷6期 938-941页ISTIC
【摘要】 以“天人相应”理论为基础的时间医学揭示了自然节律会影响人体的节律,会对人的健康与疾病产生一定影响.《内经》中记载了人体阴阳、气血的节律性,并阐述其与自然节律及子午流注规律的相关性,对疾病的预防调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都有指导意义.《伤寒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声强 王建兵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34卷1期 37-42页ISTIC
【摘要】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领悟解析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分别探究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内容与营血之间、 流注始末与脏腑经脉气血之间、 流注方向与十二经脉走向之间、 流注交接与手足末端之间、 流注交感与经气产生及流注部位之间、 流注规律与根结标本理论之间、 ...
【关键词】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系统;十二经脉流注;解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哲 王海荣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9期 209-213页ISTIC
【摘要】 子午流注理论是中国古代将治疗手段与时间结合的传统理论.其将疾病证候与人体经络气血流注的时间空间规律相融合.研究发现,子午流注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成效显著,择时治疗"天人相应"可以更好的调理机体气血阴阳,纠正机体的平衡失调.本文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苏茜 张宏 等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9年8卷8期 73-75页
【摘要】 子午流注理论认为,脏腑经络的气血循行有着时间特异性,人体气血在十二经脉中按一定的时辰顺序循环往复地运行,并且在十二经脉上出现气血盛与衰的变化规律.目前,子午流注理论逐步应用于膝骨关节炎的各种中医治疗方法中,如穴位贴敷、穴位按压、针灸、低频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宫一鸣 《光明中医》 2019年34卷18期 2846-2847页
【摘要】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起于手太阴肺经,止于足厥阴肝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流动不息,针刺穴位时讲究气至而有效,气血流注有它的顺序,刺穴也应有其顺序.临床中治疗疾病时针刺穴位的先后顺序,是关系针刺治疗疾病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辨证施针,选穴准确,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鑫 任亢宗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28卷19期 101-103页
【摘要】 目的:观察辨证循经取穴在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子午流注理论是"时间治疗学"的体现,其根据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时辰的盛衰时间取穴,进行"补、 泄、 开、 阖"的治疗.压疮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发病与患者正气虚衰、 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攀攀 李浩 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7卷1期 60-61页ISTIC
【摘要】 《内经》昼夜节律理论认为,人的各种生命活动是“人与天地相应”的表现,是人适应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结果.受自然界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节律主要表现为阴阳消长、卫气运行和经脉气血流注昼夜节律,阴阳跷脉脉气推动营卫二气运行,阳入于阴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煜 杨孝芳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34卷2期 144-146页ISTIC
【摘要】 本文对十二经气循行流注与五输穴向心性流注的矛盾之处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一矛盾实质所反映的“天地之气高下相召,同气相求,气化交感”原理,有助于从新的角度理解十二经脉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也为五输穴的独特治疗作用提供了更直接、合理的理论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帅 侯中伟 《北京中医药》 2012年31卷5期 347-350页ISTIC
【摘要】 阴跷脉是人体奇经八脉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与阳跷脉相对应.研究发现,古代文献对阴跷脉相关理论的描述不尽相同,而道家结合自身修炼实证的经验记载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医家理论的不足之处,极大丰富了人体经脉气血循行流注理论的内涵.笔者认为,阴跷脉从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媛媛 李方远 等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8年34卷2期 267-269页
【摘要】 失眠属于功能性疾病,主要是指睡眠的开始和(或)持续阶段发生障碍,致睡眠时间和(或)质量达不到个体需求而影响日间功能的主观症状.2017年中国青年睡眠报告显示仅有11%的人能“一觉到天亮”,而其余76%的人均表示入睡困难.失眠属中医“不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费小琴 《健康必读》 2018年23期 183页
【摘要】 子午流注理论,“因时治疗”是中医特有的时间医学,是经脉学说中物质运动规律的精华,“子午”指时间,为阴阳相对的两个名词,“流注”是将气血运行比喻为水流,指人体气血的运行,子午流注理论是将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对应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临床护理操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俊霞 郭静 《北京中医药》 2011年30卷5期 356-357页ISTIC
【摘要】 <脉度运行考>一书由清·李盛卿与其夫人根据<内经>理论,对十二经气血流注进行重新考订而成.书中阐述了经脉气血运行的流注次序、时间,不同于子午流注纳子法的传统套路.本文以<内经>、<难经>和历代注解为依据,从作者情况、版本情况及该书特点等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亚 张勇 《陕西中医》 2011年32卷12期 1693-169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针法是根据人体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时间里运行的状态不同,进而选取不同穴位进行治疗的一种针法.发生学方法是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态和规律的方法.中医理论的发生学研究起始于近些年,它丰富了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蔺晓源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0卷9期 19-2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理论源于<内经>、<难经>,发展成熟于金元时期,是从时间角度研究人体脏腑、经络的气血流注盛衰规律的一种理论,它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与近代兴起的"生物钟"理论有诸多相似之处,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李光华等[1]通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攀攀 王平 等 《中医药通报》 2010年09卷3期 30-33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中包含了丰富的中医学睡眠理论,笔者经过总结,将<黄帝内经>睡眠理论归纳为:睡眠是以神的活动为纲纪,营卫二气的运行出入为枢机,阴阳跷脉的气血流注为动力,五脏生理功能(藏精化气)为根柢的重要生命活动.其中"心藏神"功能以"心主血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石成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0年17卷6期 82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子午流注学说是专门研究人体气血流注按时间推移、有规律地循行于脏腑经脉的理论,这种学说从总体来看,认识到人体经脉气血变化受到自然界日、时变异的一定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近来临证运用该理论,推断病因病机,治愈2例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