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3
- 17
- 1
- 19
- 14
- 11
- 4
- 3
- 18
- 5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子修 刘史佳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年15卷4期 367-3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黄葵胶囊对大鼠CYP1A2、CYP2E1、CYP3A4活性的影响.方法:14只大鼠随机均分成临床等效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连续2周灌胃给予黄葵胶囊(临床等效剂量组,0.75 g/kg;高剂量组,2 g/kg)前后,均同时灌胃给予3个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闫军 王晓东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0年30卷1期 50-53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制备氨苯砜脂质体,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采用不同方法制备氨苯砜脂质体,以包封率为指标,确定合适的制备方法,并对制备的脂质体进行质量考察及体外释放考察.结果: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方便简单,包封率较高.与混悬液相比,其体外释放有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海 许爱霞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09年34卷16期 2079-20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发酵虫草菌粉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CYP1A2,CYP3A4,CYP2E1的影响.方法: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将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2组,灌胃给予33 g·L~(-1)的虫草菌粉生理盐水混悬液给药组,生理盐水对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霖崇 《中国热带医学》 2009年9卷6期 997-998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研究氨苯砜和蒿甲醚对实验大鼠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实验组,以地塞米松皮下注射,诱发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A组实验鼠5只,用氨苯砜治疗,50mg/只*次,灌服,2次/d,连用10d;B组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丹丹 房继莲 等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年14卷10期 76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4岁,2005年12月8日以发热10 d、皮疹6 d、转氨酶升高2 d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双下眼睑出现皮疹,1个月前我院皮肤科诊为"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开始氨苯砜100 mg/d顿服,服药第28天,即入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晓波 宋顺鹏 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31卷15期 60-62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红蓝光联合氨苯砜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 采用欧美娜红蓝光治疗系统联合氨苯砜治疗中重度痤疮,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6例用红蓝光联合氨苯砜治疗,红蓝光照射每周2次,同时服用氨苯砜75~100 mg/d,4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英华 史月君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7年30卷12期 62-63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维胺酯(三蕊)胶囊联合氨苯砜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中重度痤疮予以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8例,三蕊胶囊联合氨苯砜口服,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三蕊胶囊,两组均配合应用囊肿内硫酸庆大霉素冲洗,疗程共8周,疗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雨娟 郑家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28卷1期 3-6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氨苯砜是一种传统的抗菌剂,在皮肤科主要用于麻风病的治疗,但自从20世纪50年代发现其对疱疹样皮炎具有显著疗效后,临床上已被用于多种非感染性炎症性皮肤病的治疗和预防.现对氨苯砜近年来在药效学、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及其在皮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段志娟 《中国医疗前沿》 2010年05卷16期 55-56页
【摘要】 目的 观察氨苯砜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治疗效果,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和白细胞介素(IL-8)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观察18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92例与时照组9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晓华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23卷12期 268-268页
【摘要】 对1例应用氨苯砜治疗致全身皮疹及肝功能异常、发热、黄疸的患者进行保肝降酶、激素治疗及对症支持处理.治疗45天后康复出院.提出对皮肤病患者应审慎用药及严控药物剂量用法,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患者正确皮肤护理指导及情志护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倩倩 孙勇虎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年53卷11期 928-9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总结我国疱疹样皮炎患者的疾病特征。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18年12月公开发表的中国人疱疹样皮炎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临床表现、普通病理、免疫病理特点进行筛选,分析符合诊断标准患者的疾病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璇 陈柳青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8年51卷2期 155-1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54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肘膝关节、双手指关节伸侧出现结节、斑块(图1),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行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图2),诊断为持久性隆起性红斑.给予秋水仙碱、米诺环素片、氨苯砜等药物治疗,皮疹可好转.3个月前患者头皮、躯干、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哲 徐子刚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7年50卷11期 847-8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LABD)是一种罕见的累及皮肤黏膜的获得性表皮下水疱病,以学龄前儿童为多.本病病因不清,可能的诱因包括药物反应(如万古霉素)、感染和免疫性疾病等.目前国内外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容 周晓鸿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年44卷2期 93-9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并发Ⅱ型麻风反应.患者因麻风病行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治疗21d后,先后出现发热、结节性红斑、麻疹样皮损、淋巴结增大、肝酶谱升高、白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异形淋巴细胞等症状,诊断为氨苯砜超敏反应综合征并发Ⅱ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偲偲 宋红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3年33卷10期 782-78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研究氨苯砜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以包合物的包封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及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制备包合物的最佳条件.结果:最佳的包合条件为:氨苯砜与β-环糊精1∶1的摩尔比,包合温度80℃,包合时间3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蔚蔚 沈建平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2年45卷9期 624-62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2010-2011年度复发和治疗抵抗麻风患者皮损中麻风杆菌对氨苯砜、利福平和氧氟沙星的耐药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2010-2011年由各省麻风防治机构诊断并上报的治疗抵抗及复发麻风患者的基本资料及皮损组织标本,提取患者皮损标本中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建平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年30卷10期 1084-10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1949-2008年我国累计登记麻风患者48万余例,主要分布在北纬38°以南的东南沿海和长江流域省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积极防治,至20世纪80年代初,以氨苯砜单疗治愈的患者达31万余例;1986年在全国普遍推广WHO联合化疗方案,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楼俊晓 何方田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9年42卷1期 6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患者女,45岁.因高热6天,全身红斑3天,晕厥2次入院.患者6天前发热,体温40℃,伴干咳,头痛,乏力和颈部淋巴结肿痛,在卫生院用头孢噻肟钠、丁胺卡那和清开灵治疗,输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四肢抽搐,但神志清楚,无口吐白沫和牙关紧闭.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江 郭增柱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6年29卷2期 121-123页MEDLINE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一种常见的致命性肺炎[1].甲氧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NFDC2唑、氨苯砜、阿托喹酮等为目前治疗PCP的常用药物,疗效满意,但存在以下问题:(1)药物不良反应严重;(2)抗药性增加;(3)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刚石 钮正祥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年37卷10期 5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氨苯砜综合征是在服用氨苯砜后出现的一组以发热、皮损、肝损害、黄疸、淋巴结病及溶血性贫血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氨苯砜治疗引起的一种少见、严重的不良反应.我们见到1例氨苯砜综合征患者,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勤学 张良芬 等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年37卷9期 537-5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用血清学方法检测麻风早期复发的可能性.方法用标准化的ND-ELISA连续检测氨苯砜(DDS)单疗愈后麻风患者血清中抗ND-IgM型抗体的变化,与麻风临床复发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受检DDS单疗愈后麻风患者共666例,其中原多菌型患者(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宇 袁立燕 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年42卷5期 382-385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目的 探讨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5例大疱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用鼠抗人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补体C3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对临床、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Provan D Stasi R 等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2010年33卷6期 552-55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接上期472页)达那唑:是一种作用较弱的雄激素,口服剂量为每次200mg,每天2~4次(每天10~15 mg/kg).57例脾切除术后的ITP患者中,反应率为60%~67%(血小板>50×109/L,持续2个月以上).老年女性和脾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华振 冯国旗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年9卷4期 998-9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了解部分老药对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开发与发掘老药新用途.方法:运用循证医学理论与临床观察的方法,考察阿司匹林、桂利嗪、烟酰胺、左旋眯唑、西咪替丁、氨苯砜、六味地黄、复方丹参、当归等药物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效果.结果:证明一些老...
【关键词】 皮肤瘙痒/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西龙 唐小平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08年35卷1期 37-40页ISTICCA
【摘要】 耶氏肺孢子虫是导致免疫抑制宿主尤其是艾滋病患者机会性肺部感染(即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一种真菌.虽然磺胺类药物和氨苯砜的预防性应用已经明显降低了艾滋病患者PCP的发病率,但是与这些药物相关的抗药性的产生越来越引人关注.二氢蝶酸合成酶(D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涛 覃扬达 等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08年31卷12期 14-16页ISTIC
【摘要】 目的 提高对复发性多软骨炎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16例耳受累,10例鼻受累,9例喉、气管及支气管受累,8例眼受累,4例关节受累,1例心血管受累.1例死于呼吸道并发症,15例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佳 曾学思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32卷1期 10-12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随着药物的使用和新药的开发应用,药物过敏引起的红皮病呈上升趋势,致敏药也逐渐增多.螺内酯、可待因等可引起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氨苯砜和万古霉素等分别可引起氨苯砜综合征及红人综合征.红皮病可为这些综合征的皮肤表现,也可单独出现.药物性红皮病应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苏俊 冯素英 等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32卷3期 162-164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是一种少见的自身免疫性表皮下大疱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常见的靶抗原有LAD97、LAD-1、肿180、BP230和LAD285等抗原,其中肿180抗原可能在发病中起作用.特征性的基底膜带线状IgA抗体沉积为确诊本...
【关键词】 线状IgA大疱性皮病;诊断;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生 吴勤学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3年29卷5期 325-327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大量研究发现,分枝杆菌耐药多数是由于其特定基因位点发生突变所致.分枝杆菌耐利福平与rpoβ基因突变相关,耐异烟肼主要是由于katG、inhA及ahpC基因突变导致,耐吡嗪酰胺主要由pncA基因突变引起,耐链霉素主要与rrs和rpsL基因突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盘红梅 蔡乐 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年5卷3期 194-194页ISTICCSCD
【摘要】 <篇首> 患者女,8岁,因咽痛、干咳、畏寒、发热(T38.6℃)4d,于2002年8月26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氯唑西林钠2.0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治疗.次日出现皮疹,先从后背逐步扩展至腹部、前胸、再至肢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琦 周柱 等 《医师进修杂志》 2002年25卷5期 40-41页ISTIC
【摘要】 <篇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只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且副作用较多,特别是长期应用尤为明显,使人们难以耐受.故我们最近应用氨苯砜(DDS)治疗25例ITP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长宋 陈树民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2年28卷6期 380-382页MEDLINEISTICCSCD
【摘要】 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为一常见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了,可能与口腔创伤、化学物质刺激、内分泌、精神紧张或病毒感染有关.多种药物的局部或系统应用可减轻其症状或起到预防作用.大多数复发性阿弗它口腔炎患者可通过局部外用氨来呫诺、糖皮质类固醇或抗生素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延玺 朱志昂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999年16卷3期 168-171页ISTICCSCDCA
【摘要】 利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Ⅱ),氯合四(间三甲基苯基)卟啉铁(Ⅲ),氯合四(间三甲基苯基)卟啉锰(Ⅲ)分别与药物甲巯基咪唑,克霉唑和氨苯砜轴向配位反应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轴向配位反应发生后,其金属卟啉的半波电位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涛 唐德亮 等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15年32卷1期 43-44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氨苯砜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综合治疗原则.方法:对治疗过程中出现重症氨苯砜综合征表现的6例麻风病患者的临床和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例患者在服用氨苯砜29~75天后出现皮疹伴发热、贫血、单核细胞增多、肝功能损伤等重症氨豢砜综合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国茂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2011年年会 2011年
【摘要】 目的探讨氨苯砜(DD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DDS综合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服用DDS23d后,先后出现发热、肝损害、白细胞升高、贫血、异形淋巴细胞增多、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确诊为DDS综合征,经糖皮质激素和大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周国茂 麻风误诊及其临床病例分析培训班暨全国麻风皮肤性病学术年会(2010) 2010年
【摘要】 <正>氨苯砜(DDS)是一种传统的抗菌药,具有抗细菌和抗炎症效应,主要用于麻风病等的治疗.DDS综合征是由由DDS所致的一种少见的药
【关键词】 氨苯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宏 《医学信息(下旬刊)》 2010年23卷12期 160-160页
【摘要】 目的:观察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三种药物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隆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防治科1990年前发现确诊的52例多菌型现症麻风病患者,利用联合化疗治疗二年.结果:治疗二年后治愈率达96.15%(50/52).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海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年11卷9期 102页
【摘要】 <篇首> 病历报告患者,女,45岁,农民.因劳动时被蜈蚣咬伤右手背1小时.患者自诉右上肢肿痛、麻木,伴畏寒、发热、头晕,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未见异常.查体:T 38.5℃,P 85次/分,R 24次/分,BP 98/62mmHg.右手背可见2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