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10
- 7
- 4
- 1
- 12
- 7
- 6
- 5
- 2
- 45
- 12
- 9
- 9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亚新 宋春雷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8年32卷3期 345-353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样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鲁湖、梁子湖、后官湖、牛山湖、三角湖、龙阳湖、墨水湖、月湖以及太湖)沉积物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分布及其与微生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水平方向上,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湖泊酶的活性明显较高,湖内酶的活性亦有...
【中文期刊】 陈芳 夏卓英 等 《水生生物学报》 2007年31卷4期 467-47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分析了湖北省月湖、龙阳湖、后官湖、梁子湖、牛山湖、保安湖、鲁湖等7个湖泊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总氮与总磷的含量,并考察了其在月湖、龙阳湖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及月湖、龙阳湖与保安湖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结果表明:位于城市与城郊的月湖与龙阳湖表层沉积...
【中文期刊】 周志华 李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07年26卷5期 693-699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对龙感湖沉积物样品中δ13Corg、δ15N、有机碳与总氮比值(C/N)、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测定,分析了自1948年以来龙感湖沉积物有机质的来源,探讨了湖泊生产力变化以及随后的沉积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这个沉积历史阶...
【中文期刊】 顾詠洁 吕亚红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11期 3617-362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析了苏州河2个柱状沉积物样品中硅藻种类和丰度的垂直变化,同时采用210Pb测年法推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并进行了有机质含量分析,以了解苏州河在不同年代的水质变化.结果表明,2个柱状沉积物中硅藻的优势属为小环藻属、直链藻属、舟形藻属、圆筛藻属...
【中文期刊】 王振宇 吕金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6年17卷10期 1963-1968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植物根际沉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与土壤交换的界面过程,在土壤碳周转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根际碳的沉积也是联系植物、土壤及微生物的桥梁.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根际沉积中碳平衡、碳循环等相关研究,阐述了根际碳沉积的机制,探讨了相关试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不同...
【中文期刊】 刘兵钦 王万贤 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4年22卷5期 394-399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武昌野芷湖湾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生物量较高位置的沉积物显示明显较高的磷吸附指数,以及据Langmuir方程:C/X=C/Xm+K×1/Xm导出的最大吸附量与吸附强度,这一结果在不同时期与不同采样深度均有体现,...
【关键词】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 沉积物; 磷的分级;
【中文期刊】 李宗宸 魏群山 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年36卷4期 761-767页
【摘要】 为更深入了解抗生素在水环境迁移过程中受沉积物吸附影响的特征和规律,选取典型抗生素之四环素(TC)为代表,研究了不同水土比、pH及有机质对九龙江沉积物吸附TC的复合影响.通过在不同水土比条件下进行改变pH的吸附实验考察水土比和pH的复合影响,...
【中文期刊】 欧文佳 张成君 《同位素》 2009年22卷2期 81-86页
【摘要】 以松嫩平原西部湖泊表层沉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沉积物有机质正构烷烃组分的分析,了解了湖泊中有机质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结合湖泊水介质和沉积物特征,综合分析了沉积物有机质对碳酸盐中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湖泊沉积物中不同有机质类型对碳同位素组...
【中文期刊】 黄长江 董巧香 等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年30卷2期 38-50页
【摘要】 柘林湾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海水增养殖区,近20年来水体富营养化情况日益加重,赤潮频繁发生.2002年7月至2003年7月对该湾9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含水量(W)、有机质(TOM)和不同形态的氮(TkN,NH4+>)与磷(Ex-P,Fe-P,...
【中文期刊】 李其然 宿蕾 等 《微生物学报》 2022年62卷6期 2021-203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冷泉系统广泛存在于大陆边缘地区,其典型特征是在海底渗漏出大量富含以甲烷为主的碳氢化合物和硫化氢等成分的低温流体.冷泉也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条件孕育着独特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然而,原核微生物组成与冷泉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却并不清楚.[方...
【中文期刊】 陈旋 李玉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6期 1998-200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地退化,不仅威胁水质和粮食安全,而且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等潜在环境问题.本研究用13C、15N和C/N作为指纹标志物,分析了南岳小流域出口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林地、稻田和菜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空间...
【关键词】 沉积有机质; 来源; 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
【中文期刊】 王春雨 郭庆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3期 778-785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湖泊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源和汇,北京湖泊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评价越来越受关注.本研究对2012-2013年北京市19个公园湖泊表层沉积物中δ13Corg、C/N值及TOC、TON含量进行分析,探讨了湖泊生产力分布...
【中文期刊】 王立英 张润宇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12期 3416-342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运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滇池北部沉积物孔隙水中溶解有机质(DOM)的含量组成和剖面分布,并探讨DOM的主要来源及其水环境影响.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DOC浓度最高,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先下降,在4~ 10 cm处达到最小值,之...
【中文期刊】 蓝江湖 徐海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5期 1326-1334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综述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湖泊沉积在全新世尺度上碳酸盐及其同位素、有机质及其同位素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湖泊沉积物中碳酸盐含量、δ13Ccarb和δ18Ocarb的环境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变化,生物成因碳酸盐及其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等的影响因素及...
【中文期刊】 王金权 《古生物学报》 2004年43卷3期 424-43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皖南地区震旦系蓝田组是新元古代冰期后形成的岩石地层,它的中下段以黑色页岩沉积为主,上段为白云质灰岩.黑色页岩段的分析结果表明:底部有机碳同位素数值较低(δ13Corg平均值为-31.9‰),总有机碳(TOC)和总有机氮(TON)含量处于较低...
【中文期刊】 《古生物学报》 2003年42卷1期 8-1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了西伯利亚西部几个地点钻孔侏罗纪岩芯样中的植物微体化石.在有关组合中,Lycopodium sp.,Coniopteris spp.和Gleicheniidites sp.的孢子少,Klukiasporites sp.极少;代表性花粉有...
【中文期刊】 彭永相 徐俊阳 等 《湖泊科学》 2023年35卷4期 1234-1246页
【摘要】 恢复沉水植被是湖泊生态修复工程中的关键环节,明确沉水植物生长和锚定的环境条件是恢复沉水植被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湖泊生态修复常用的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为例,结合文献分析、控制实验和野外调查3种方法研究了其...
【中文期刊】 王续学 张祥玉 等 《现代地质》 2023年37卷3期 733-744页
【摘要】 咸化湖盆泥岩和页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咸化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和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示意义.对山东莱阳凹陷下白垩统莱阳群泥岩和页岩的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RSE,包括Mo、Cr、Zn、Cu、Ni、Co、V、As、U和Th)和总有机碳(TOC)进行分析...
【中文期刊】 刘鑫鑫 贾传兴 等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9卷3期 88-96页
【摘要】 为探究南四湖和入湖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2020 年 5 月采集了 17 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沉积物中金属元素镉(Cd)、铬(Cr)、铜(Cu)、铅(Pb)、锌(Zn)、汞(Hg)、镍(Ni)、钴(Co)和钒(V)的分布特征.采...
【中文期刊】 刘旭佳 黄国强 等 《广西科学》 2023年30卷4期 653-662页
【摘要】 为探讨方格星虫(Sipunculus nudus)滩涂养殖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采用滩涂围隔法研究方格星虫不同养殖密度(0、5、10、15、20 ind./m2)条件下围隔中沉积物总有机碳(TOC)和总氮(TN)含量的季节变化.结果显示,10...
【中文期刊】 陈成 杨正健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23年43卷8期 4211-4218页
【摘要】 为分析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选择典型小微黑臭水体分别设置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W1)、污染拦截(W2)和污染直排(W3)3 组围隔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中CO2、CH4 和N2O扩散通...
【关键词】 小微黑臭水体; 温室气体排放; CO2、CH4和N2O当量贡献;
【中文期刊】 李秀美 范宝伟 等 《地球科学》 2022年47卷6期 2275-2286页
【摘要】 通过对达则错沉积岩心有机质碳同位素(δ13C)和碳氮比(C/N)的分析,结合岩心浮游生物记录、营养盐记录以及温度和降水记录,探讨了过去一千年达则错沉积物有机质δ13C的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达则错沉积物有机质主要以湖泊自生的水生生物碎...
【中文期刊】 唐金勇 尹月鹏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22年42卷9期 4264-4273页
【摘要】 为阐明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释放风险,提供更准确合适的风险评估指标,分析了沱江干流及其支流12个样点表层沉积物的磷赋存形态,测定了水溶性磷(WSP)及磷平衡浓度(EPC0),计算沉积物磷吸附指数(PSI)、磷吸附饱和度(DPS...
【中文期刊】 吴永英 杜维锋 等 《广西科学》 2022年29卷5期 984-994页
【摘要】 为了解喀斯特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贵州省惠水县的龙洞、牛洞、龙潭洞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洞穴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组成、现存量、生物多样性特征,并且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洞穴部分环境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
【中文期刊】 李天才 余米 等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51卷4期 151-159页
【摘要】 为探讨紫色土池塘养殖进程中底泥理化性质变化及营养沉积过程,以重庆市铜梁区(N29.5130°,E106.4010°)采集的紫色土作为基础,覆水模拟紫色土池塘半年的养殖过程,定期测定底泥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理化指标和有机质、氮、磷、钾...
【中文期刊】 何蕾 华尔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8期 2794-280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别于2011年6月和11月,搭载“东方红2号”科学调查船在渤海海域(37.0°-40.0°N,118.0°-122.0°E)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的取样,对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
【中文期刊】 刘均玲 袁超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1期 185-19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于2015年4月(春季)、2015年6月(夏季)、2015年10月(秋季)、2016年1月(冬季),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潮间带进行多次采样,分选小型底栖动物,并测定沉积物中有机质和叶绿素a含量,分析不同季节东寨港红树林小型底栖动物丰度与...
【中文期刊】 李俊伟 胡瑞萍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5期 8-1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测定养殖箱内(24 cm×17 cm×16 cm))的沉积物管道数量和水体氮磷指标,研究方格星虫生物扰动对沉积物氮磷物质释放和表层物质迁移的影响.养殖箱底部铺设粗沙(3200 g,有机质含量27.6 mg·g–1),上层为细沙(2200...
【中文期刊】 张坚超 徐镱钦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0期 6592-660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存在许多常年性或季节性缺氧环境,如:湿地、水稻土、湖泊沉积物、动物瘤胃、垃圾填埋场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每年有大量有机物质进入这些环境,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分解.甲烷是有机质厌氧分解的最终产物.产生的甲烷气体可通过缺氧-有氧界面释...
【中文期刊】 刘清河 刘晓收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24期 8062-807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20个类群,平均丰度为(1194 ±873)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
【中文期刊】 王立志 王国祥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17期 5426-543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室内模拟的方式,分别研究了秋季黑藻、苦草和春季菹草的衰亡过程,分析了沉水植物在衰亡期间水、沉积物中磷与环境因子[pH、氧化还原电位(Eh)和溶解氧(DO)]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沉水植物黑藻和菹草在衰亡期间能显著提高水中总磷(TP)、溶...
【中文期刊】 于宇 宋金明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5期 1623-163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受人类活动影响,输入到湖泊、河口中的营养盐剧增,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食物链结构改变、底质季节性缺氧等生态环境变化.这些环境变化会在沉积物中留下记录,沉积物中生源要素及其稳定同位素的变化是指示水域古生产力、营养盐水平的有效指标.总结归纳了沉积物...
【中文期刊】 樊敏玲 黄小平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期 31-3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海南岛新村湾海草床中主要鱼类及大型无脊椎动物的食物来源.结果显示,有机碳源δ13C值的变化范围为-16.9‰-6.8‰,以海草叶片及其碎屑最高(-7.8‰±0.2‰),悬浮颗粒有机质(POM)最低(-16.9±0...
【中文期刊】 王锋文 钟萍 等 《生态科学》 2011年30卷3期 340-34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采集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草型湖区胥口湾;风浪大、水华较少的湖心区和水华较严重的梅粱湾)沉积物柱状样,研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孔隙水无机氮浓度垂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点含水率、有机质、总氮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梅梁湾含量最高,湖心区最低.沉...
【中文期刊】 倪兆奎 李跃进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6期 4661-467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取太湖梅梁湾和湖心柱状沉积物,研究了其有机碳同位素(δ(13)C)和氮同位素(δ(15)N)、C/N、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含量,并结合(210)Pb和(137)Cs沉积物年代测定技术,探究了近百年太湖沉积物有机质...
【中文期刊】 孙芳 郑忠明 等 《生态科学》 2011年30卷3期 217-22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比较研究了蓝藻水华暴发水体与无蓝藻水华暴发水体的沉积物间隙水NH4+-N、NO3--N和PO43--P的垂向分布特征和表层沉积物的微生物活性(FDA)、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并对它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NH4+-N含量在...
【中文期刊】 吕敬 郑忠明 等 《生态科学》 2010年29卷6期 538-542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实验室内建立小型模拟生态系统,根据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的密度设置了3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结果显示:铜锈环棱螺对底泥0~0.5 cm及0.5~2 cm有机质影响较明显,显著降低了底泥中的C:P.处理组3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