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1
- 11
- 3
- 1
- 21
- 14
- 4
- 2
- 2
- 17
- 12
- 9
- 8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晗睿 王罗云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24年44卷6期 891-9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目的]探索胡颓子科叶绿体基因组演化趋势,为胡颓子科植物物种鉴定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从头组装并注释了沙棘属和野牛果属共4个类群的叶绿体基因组,结合已发表的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比较了胡颓子科各类群叶绿体基因组的基因构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晓琴 徐僮 等 《世界中医药》 2021年16卷15期 2217-2227页ISTICPKUCA
【摘要】 沙棘作为一种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的药食同源特色植物,素有"天然维生素宝库""营养保健来源"等美称.早在公元8世纪已经发现沙棘有祛痰止咳,消食化滞,活血散瘀之效.研究表明沙棘属植物中含有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以及甾体类化合物,此外还含有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一丹 贾凌云 等 《广西植物》 2019年39卷9期 1212-12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杂交带是研究物种形成及进化的天然实验室.为探究棱果沙棘自然杂交带三种沙棘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研究在光照充足的7月中旬分别测定了该区域三种沙棘雌、雄株的光合特性及相关环境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1)同种沙棘雌、雄株间光合日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MA Yu-zhen 桑艳礼 等 《古生物学报》 2008年47卷4期 457-4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通过对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植物群落40个样点的表土花粉组合特征、数量分析[分层聚类分析(HCA)和降趋势对应分析(DCA)],研究了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部分森林和部分灌丛的花粉组合与植物群落之间对应关系很好,如青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浩 赵鑫 等 《中草药》 2006年37卷2期 307-30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胡颓子科植物共有3属8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地区和亚洲其他地区.该科植物含有挥发油、脂肪酸、生物碱、萜类等多种化学成分,许多植物还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为推动我国胡颓子科植物资源的更深层次利用和开发,对我国拥有资源的胡颓子科沙棘属(H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瑞霞 杨峻山 《中草药》 2006年37卷8期 1154-11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 subsp. sinensis Rousi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灌木或小乔木,又名醋柳.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东经2°~115°,北纬27°~68.5°的广大地区.产于我国北部、西部、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学林 马瑞君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3年23卷3期 451-45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沙棘属植物有7种11亚种,中国产7种7亚种,其中2种2亚种是近年发现的新分类群.因而,我国是沙棘属植物种质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沙棘资源蕴藏量最大的地区.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西北、华北等地的森林--草原(草甸)过渡地带;从垂直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少慧 张惠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1年12卷6期 883-88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原核生物16S rDNA特异性引物rD1和fD1,通过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analysis)法直接扩增自中国云南、东北地区赤杨属3种植物和沙棘属1种植物根瘤内Franki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鹏 朱素英 等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11卷12期 1909-191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为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浆果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党权 曹家庆 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7年24卷8期 488-49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对中药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 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的氢谱和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苹果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涛 《西南国防医药》 2006年16卷1期 115-117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属(Hippophae rhamnoides.L)的统称.其化学成份主要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维生素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油和脂肪酸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糖及微量元素等,是一种营养丰富,药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君丽 《食品安全导刊》 2017年6期 54-55页
【摘要】 沙棘,别名沙枣、达普、吉汉、酸柳果、酸柳、其察日嘎察,是胡颓子科沙棘属的一种耐干寒、耐盐碱、耐贫瘠、生命力极强的落叶灌木或乔木果树.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多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西南等地.沙棘是药食同源的植物,早在唐代,沙棘就已被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慧茹 魏淑艳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2年5卷1期 47-4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沙棘系沙棘属(Hippophae L.)植物的统称,又名醋柳、酸刺、黑刺,属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果实富含多种营养成份,在饮料、食品和医药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我国是世界上沙棘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分布面积很广.我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丽萍 张纽枝 等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44卷22期 75-76,87页
【摘要】 [目的]研究西藏沙棘( Hippophae thibetana)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通过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法及半制备HPLC研究西藏沙棘枝叶的化学成分,依据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结构。[结果]试验共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琳 张锋伦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3年32卷6期 31-34页CSCD
【摘要】 大果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vat.sp.)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在医药、功能性食品领域具有广阔的经济前景.通过对大果沙棘果中的黄酮、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长文 马洪波 等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3年34卷1期 22-23页
【摘要】 沙棘为胡颓子科酸棘属植物,又名醋柳、黑刺和酸刺等[1].是一种耐干寒、耐盐碱、耐贫瘠、生命力极强的多年生灌木或小乔木果树.沙棘属于浆果类水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身的神奇植物,已经受到国内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郎新梅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15卷6期 783-784页
【摘要】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沙枣、醋柳果等.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生命力极强,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的山区.在我国,沙棘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内蒙古等省区,沙棘果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宁 刘建禄 《新农民(上半月)》 2011年9期 206-206页
【摘要】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叫酸刺、酯柳、黄酸刺、黑刺、酸刺柳,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主要分布在西北五省及内蒙古、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沙棘为阳性树种,喜光,不耐遮荫,对气候和土壤的适应性强。抗严寒、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昭华 吴华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1年41卷2期 41-43页
【摘要】 沙棘作为动物免疫调节剂,对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为此,本文就沙棘的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对动物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进行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克来提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9年15卷6期 32-32页
【摘要】 <篇首> 沙棘又名醋柳、酸刺子,为胡颓子科植物沙棘属(Hipp-ophse rhamnoides L)的统称,药用部位是果实,果实成熟后在树上宿存数个月不凋落,晾晒至半干,打下果实,除去枝叶等杂质,晒干就可以,还有冬天不怕霜冻的优点,也可以采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占宇 巴学国 等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7年5期 封3页
【摘要】 <篇首>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是一种落叶灌木或亚乔木,具有抗干旱、耐水施、抗严寒,耐酷暑,抗风沙,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为干旱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大光 赵海涛 等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05年8卷3期 33页
【摘要】 <篇首> 沙棘,别名沙枣、醋柳果,为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m,是雌、雄异株风媒植物,以果实和叶片入药.主产华北、西北、四川、西藏、宁夏、辽宁、吉林等省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索朗白珍 央珍 《西藏科技》 2005年12期 47-51页
【摘要】 本文报道了西藏所产沙棘属植物的种类、分布以及物种形成的内外因素.在揭示沙棘植物遗传多样性的本质的同时也提出了经济生态学的概念.倡导环境保护、开发利用、可持续地发展资源优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熊丙全 余东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4年23卷2期 25-26页CSCD
【摘要】 我国沙棘资源蕴藏量大,野生资源丰富.沙棘属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极好生态效应的野生浆果,其研究和开发利用倍受国内外重视,本文对我国沙棘属植物的资源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并重点介绍了沙棘在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生态保护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少波 汪海燕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01年20卷2期 53-54页CSCD
【摘要】 <篇首> 1沙棘的形态生物学特性及分布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名醋柳、酸刺、酸溜溜,蒙名其察日嘎纳,属胡颓子科沙棘属,是具有共生固氮能力的野生落叶灌木或乔木.植株高3~8米,随不同的生态环境变幅较大,脊薄干旱的坡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浩楠 胡娜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21年36卷3期 319-32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RP-HPLC法同时测定沙棘果实中山楂酸、科罗索酸、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obtusol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色谱柱(250 mm x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5%甲酸溶液(85:15),流速0.8m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玲威 杨君珑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3期 819-82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试验以131个沙棘属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叶片碳稳定同位素(δ13C)值,分析了碳稳定同位素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沙棘属植物叶片的δ13C值介于-24.65‰~-29.11‰‰,平均值为-26.97‰,属于C3植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海龙 苏雪 等 《植物科学学报》 2012年30卷1期 8-1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应用解剖镜和扫描电镜对沙棘属(Hippophae Linn.)6种6亚种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沙棘属植物种子形态、种皮微形态等性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同时种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于种及种下类群的分类、鉴定有重要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焦岩 王振宇 等 《营养学报》 2009年31卷3期 310-3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 Linn.)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我国及欧洲,分布于欧亚大陆的温带、寒温带及亚热带高山区,以前苏联、蒙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满田 丘小汕 等 《中国基层医药》 2014年17期 2564-2566,2567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沙棘对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患儿食欲因子神经肽Y( NPY)水平及其胃动力、体脂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FD诊断标准的患儿120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三组,Ⅰ组单纯予以沙棘干乳剂治疗,Ⅱ组予以多潘立酮治疗,Ⅲ组予以沙棘干乳剂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包文芳 李锐 等 《沙棘》 2007年20卷4期 27-30页
【摘要】 综述了沙棘属植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较全面、系统地整理了沙棘果油、沙棘籽油、沙棘汁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对沙棘属植物的深入研究、综合开发利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小民 王岚 等 《沙棘》 2006年19卷1期 1-11页
【摘要】 沙棘属于放线菌结瘤植物,其根瘤起源和侧根具有同源性.组成根瘤的最基本单位是瘤瓣,瘤瓣顶端分生组织被Frankia菌新侵染后,以二分叉分裂可形成下一级两个新的瘤瓣,以此方法逐次、逐年分裂,形成了珊瑚状瘤块.瘤块是多年生的.根瘤的发生与形成是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李常宝 导师:谦永善 西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1997年
【摘要】 论文对中国沙棘、棱果沙棘、肋困沙棘和西藏沙棘等四种沙棘的核型、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和发育节律、减数分裂时表现出的细胞学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作者认为:(1)小孢子发育速度的种间差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种间进行水平;(2)染色体结构变异可能在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磊 李师羽 等 《特产研究》 2024年46卷3期 154-160页
【摘要】 中国有着悠久的沙棘应用历史,沙棘属植物目前在全世界有7种11个亚种,在温带地区的欧亚大陆广泛分布.沙棘在少数民族如维族、蒙族和藏族的历史上一直有应用.随着沙棘的研究开发,现有沙棘汁、沙棘籽、沙棘果油、沙棘叶和沙棘茶等开发品种.但沙棘应用基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春梅 周建会 等 《现代园艺》 2023年46卷11期 94-96页
【摘要】 为促进新疆沙棘产业及良种规模化发展,对昌吉州沙棘属植物分布及栽培情况、昌吉州已审(认)定的沙棘良种品种特性及繁育技术、从事沙棘生产的企业及合作社情况、沙棘产品开发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综述.结果表明,昌吉州现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凯 孙坤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9年33卷1期 1-1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具有邻近分布的近缘类群的遗传分化和谱系筛选对于进一步揭示物种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沙棘属(Hippophae)临域分布的两个类群,江孜沙棘(H.gyantsensis)和云南沙棘(H.rhamnoides subsp.yunnan...
【关键词】 云南沙棘;江孜沙棘;叶绿体DNAtrnL-F;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蔚 张浩 等 《华西药学杂志》 2007年22卷5期 481-48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沙棘的简单重复序列区间聚合酶链反应(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方法 对影响ISSR-PCR反应的各因子,如模板DNA用量、TaqDNA聚合酶浓度、镁离子浓度、dNTP浓度等进行单因素梯度实验.结果 筛选出了优化的反应条件.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樊金玲 丁霄霖 等 《中草药》 2006年37卷4期 514-51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为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1].我国是沙棘属植物分布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沙棘具有祛痰、利肺、化湿、壮阴、升阳、健脾养胃与破瘀止血等多种功效[2],其化学成分研究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