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066
- 425
- 353
- 52
- 4
- 2287
- 1153
- 466
- 431
- 286
- 384
- 334
- 300
- 199
- 19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苏芮 韩振蕴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26卷2期 93-9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认为痴呆的基本病机为脑消髓减,神机失用.历代医家已经认识到了肾精亏虚,痰浊瘀血在痴呆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基于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认识,以及"毒损脑络"理论,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病理产物β-淀粉样蛋白具有损伤脑髓的特点,属于内生浊毒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启泉 李佃贵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年33卷3期 153-1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浊毒理论出发认识慢性胃炎成为学界的一种新思路.界定了浊毒概念,提出浊毒相关为害是慢性胃炎的主病机,系统总结了慢性胃炎浊毒特性的临床表现、基本治法、方药和分层用药规律、病下辨证治疗规律及其兼夹证的治疗.临床上应用化浊解毒法不仅能改善症状,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纨 李佃贵 等 《中成药》 2010年32卷3期 382-3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以"浊毒"立论的肝复健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Smad2/3、Smad4、Smad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肝复健方大、中、小剂量及秋水仙碱治疗,western-blot法检测Sm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代英 李勇华 等 《中成药》 2010年32卷8期 1457-145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介绍浊毒清煮散剂的制备方法,并研究浊毒清煮散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慢乙肝湿热内蕴证病例61例,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浊毒清煮散剂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水飞蓟宾胶囊治疗,进行临床症状、体征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伟 覃美琳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11年22卷1期 124-125页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评价浊毒清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UAER正常组(UAER<30 mg/24 h)4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伟 《时珍国医国药》 2010年21卷7期 1751-1752页PKUCSCDCA
【摘要】 通过古今对浊毒、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认识,探讨浊毒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浊毒在DR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R浊毒目损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R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攀峰 葛美娜 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21卷8期 804-805,822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药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胃动素、胃动力及血糖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化浊解毒方药和莫沙必利片治疗,用放射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彩兰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4期 563-564页ISTIC
【摘要】 蛋白尿、高血脂、高血糖、高血黏度等都是引起肾小球硬化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属中医浊毒之邪.肾小球硬化、肾衰竭时,“虚、湿、痰、浊、瘀、毒”互相交织,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的病理机制,是导致肾脏病终末期表现为诸脏俱衰、毒邪突出的病理局面的主要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景金霞 张喜锐 等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10期 1561-156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浊毒理论为指导对消渴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消渴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护理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中医辨证护理组50例在常规护理组护理基础上应用浊毒理论指导辨证护理.结果 中医辨证护理组总有效率9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春霞 李佃贵 等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5期 673-674页ISTIC
【摘要】 <篇首>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1].因此,胃癌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中医学将胃癌归于反胃、胃脘痛、噎膈、积聚、伏梁等范畴.长期以来,手术加化疗已形成了胃癌的常规治疗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绍坡 李佃贵 等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3期 349-35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浊毒的概念对于"浊"的认识,<黄帝内经>为其渊源,其分为生理之浊与病理之浊,生理之浊指浓浊的饮食精微物质和体内排出的污浊之物,如<灵枢·阴阳清浊>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在此即指饮食精微物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阳出上窍,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喜军 鄂辉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1年26卷4期 11-1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胃癌前病变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症模型,寻找浊毒的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清洁级5周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胃癌前病变组(B组),模拟浊毒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彩荣 樊世英 等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1期 31-32页ISTIC
【摘要】 <篇首> 2009-2010年,我们应用李佃贵教授"浊毒学说"辨证治疗抗生素致药物性胃炎30例,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均为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中医院内科门诊患者,男15例,女15例;年龄22~62岁,平均42岁;病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玉斌 杨万胜 等 《河北中医》 2011年33卷11期 1627-1628页ISTIC
【摘要】 代谢综合征( metabolic syndrome,MS)属中医学消渴、痰浊、湿阻等范畴,是一种痼疾,有其特殊的发病机制及复杂的病理变化,因此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传统医学多从肝脾论治,我们从"浊毒"论治MS,体会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俊娈 张铁军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20卷4期 550,600页ISTIC
【摘要】 现代医家对浊毒概念进行了初步整理,应用于临床诊断及治疗,本文通过研究心悸浊毒证患者窦性心律震荡及HRV时域指标相关性,以期为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判断疾病预后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立 金军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8期 1138-1139,1197页ISTIC
【摘要】 <篇首>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居住环境污染严重,心理压力愈发增大,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如不及时干预,将进一步发展为疾病,反之如果及时治疗可使机体恢复到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裴林 李佃贵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1期 24-25页ISTIC
【摘要】 <篇首> 浊毒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众多常见病、多发病与浊毒关系密切,临床从浊毒论治、采用化浊解毒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那么浊毒的概念、内涵,浊毒与其他致病因素的关系,浊毒在疾病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等等,是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艳茹 张纨 《江苏中医药》 2010年42卷1期 15-16页ISTICCA
【摘要】 李佃贵教授治疗胃癌前病变以化浊解毒法贯穿治疗全过程,并据浊毒之轻重随证权衡;本病病久入络,病多参瘀,故活血为要;治疗还当辨病施治,专病专药,以防癌抗癌;临床善用虫药以克顽疾.上述诸法根据证情之不同灵活选用,每获良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亿平 李志萃 等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29卷6期 36-38页ISTICCA
【摘要】 曹恩泽是全国第3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肾脏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肾失调是发病之本,浊毒瘀血蕴结为致病之标.治疗上以清降法为主,注重祛邪活血,兼顾健脾益肾.解毒降浊以降浊为主,不攻伐太过;健脾益肾以清补为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姚娜 李佃贵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11期 1629-163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一种退行性胃黏膜病变,主要特征性变化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和周有腺体的萎缩,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近年来中医学在这一领域显现出独特优势,李佃贵教授提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东义 李佃贵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3期 338-341页ISTIC
【摘要】 <篇首> 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它必须符合中医基本理论,正如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所说,只有"根基牢固,才能干年不倒".那么,浊毒理论在中医经典著作里的依据是什么呢?浊毒理论首先是借用了<内经>关于清浊的认识.在中医的元典<内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天川 王彦刚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10期 1556-1558,1561页ISTIC
【摘要】 目的 建立浊毒型慢性胆囊炎豚鼠模型的复制方法,提供符合浊毒证中医证候特征及表现的实验动物模型,并对模型加以分析和评价.方法 将60只豚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对照组、石胆酸模型组、外因浊毒型慢性胆囊炎模型组(外因模型组)、内因浊毒型慢性胆囊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喜军 郑陇军 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0年25卷3期 3-5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大鼠消化性溃疡与浊毒相关研究,制造浊毒证溃疡模型,寻找浊毒致病机理,为浊毒理论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根据.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湿热证溃疡组(B组)、模拟浊毒证溃疡组(C组).对照组正常饲养,另两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红磊 张红霞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7期 979-980页ISTIC
【摘要】 <篇首> 李佃贵教授行医40余载,治学严谨,继承创新,医术精湛.其首创"浊毒学说",立足浊毒证,并运用浊毒理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屡试不爽.兹将李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介绍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东义 李佃贵 等 《河北中医》 2010年32卷6期 824-827页ISTIC
【摘要】 <篇首> 浊毒证研究是中医理论创新的一项科学研究.浊毒学说的提出,既受<内经>关于清浊概念的指导[1],也受到历代医家对"毒"认识的启发,才发展出"浊毒"理论,当然这个理论也是一个学说.浊毒学说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也有广泛的病因病机基础,在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伟 《中医药信息》 2009年26卷5期 9-10页ISTIC
【摘要】 通过评析中医学及现代医学对浊毒、糖尿病的认识,系统阐述了糖尿病浊毒内蕴的形成过程,认为糖尿病患者体内葡萄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血粘度、尿蛋白等高表达的病理产物实质上属于浊毒范畴,临床上可用作解毒化浊药物防治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丽萍 黄仁发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29卷1期 56-57,6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补肾排毒方治疗脾肾两虚、浊毒内盛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FR)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予以低盐低磷优质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燕 吴深涛 《中医药信息》 2009年26卷4期 28-29页ISTIC
【摘要】 吴深涛教授论治糖尿病之理法方药颇具特色,其继承了<内经>之升降出入理论、李东垣之"脾胃升降说",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对糖尿病的病机进行研究并将其延伸发展,提出糖尿病病机的启变要素一浊毒,用于指导糖尿病的临床辨证治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满君 葛建立 《陕西中医》 2009年30卷8期 1033-103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试论慢性前列腺炎以浊毒为本并以祛浊毒复正气为基本治疗法则.方法:笔者根据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特点结合个人经验,认为慢性前列腺炎是湿邪不化,聚积成毒,浊毒下注为基本病机,临床以祛毒利浊为大法,以期恢复人体正气为根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柴天川 王彦刚 《江苏中医药》 2009年41卷8期 48-48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慢性胆囊炎在临床上常采取清热燥湿、活血化瘀、补脾益气、疏肝利胆等治则,我们从"浊毒"论治亦收效甚佳,现举例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栋 《光明中医》 2012年27卷2期 217-220页
【摘要】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疾病而为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家炎 《中医临床研究》 2012年04卷4期 53-54页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浊毒致病论的沿革,包括“浊”、“毒”的理论渊源、相互关系、浊毒致病的特征、浊毒的致病特点和浊毒证的临床表现,对浊毒致病论在现代中医病因学中的运用做了归纳总结,指出积湿成浊,浊郁化热,热蕴成毒,浊毒之邪深伏五脏六腑,最终形成繁杂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长春 郭万良 等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5期 874-876页
【摘要】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学说,提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机为: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无力运化饮食精微(脂质)各归其所,精微蓄积而为浊(脂浊).脂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为有害多余的产物而为浊邪,浊邪所致的病...
【关键词】 浊病、血浊病、组织器官浊病;急性冠脉综合征;脂浊、浊邪、浊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跃飞 霍丙寅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5期 109-110页
【摘要】 三叉神经痛主要由风痰瘀毒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清窍被扰所致,浊毒之邪在其发病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践表明,以土茯苓为君药的面风止痛汤治疗该病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韦少玲 李巧云 等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4期 633-634页
【摘要】 探讨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机变化的影响.认为浊毒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因素和特征,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于2型糖尿病病机发展的全过程,是2型糖尿病多种变证迁延和加重的关键所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志 王述文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3期 420-421页
【摘要】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糖浊、脂浊、蛋白浊、微量元素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季长春 郭蕾 等 《光明中医》 2011年26卷1期 9-10页
【摘要】 依据近代名医祝谌予教授的"气虚浊留","瘀血阻络,痰浊不化"科学理论,提出浊病病机为:脾气虚弱,运化失司,饮食精微不能正常转输布散滞留蓄积脉道而为浊.浊在脉道蓄积过量,由营养物质转变为有害的多余产物,而成为浊邪.浊邪导致的疾病而为血浊病.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祥 何学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24卷6期 41-42页
【摘要】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多由肝脾肾三脏脏气虚弱,功能失调所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是其发生的病理基础,脾虚失运,气血两亏是其发展的病理机制,脾肾衰败,浊毒内蕴为其恶化及转归的根本.治疗上应注重预防为主,早期诊断,分期辨证施治,以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东义 李佃贵 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0年27卷2期 50-51页
【摘要】 "浊毒"既是致病因素,也是病理产物,它具有浊与毒的特性.浊毒是自然生理物质发生"浊化"、"毒化"而形成的,是对人体健康许多有害因素的总称.自然物质之所以在体内发生"浊毒化",是与人体的代谢状态紧密相关的.中医治疗过程的"化浊毒",就是要把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伟 李双蕾 等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13卷1期 8-9页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浊毒内蕴的客观量化指标.[方法]120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分为初发(首次诊断)糖尿病组(A组)30例,糖尿病痛程小于5年(含5年)组(B组)30例,糖尿病痛程6~10年(含10年)组(C组)30例,糖尿病病程大于10年组(D...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