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1
- 17
- 30
- 9
- 4
- 3
- 1
- 15
- 15
- 7
- 6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赵传燕 李守波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12期 2687-2692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2006年黑河下游的野外实测数据,建立了研究区胡杨和柽柳植被盖度与地下水埋深的模型,并模拟了研究区的潜在植被.结果表明:黑河下游胡杨的最适宜地下水位和平均地下水位分别为2.6和3.6 m,柽柳则分别为2.0和3.0...
【中文期刊】 任国玉 《生态学报》 2004年24卷6期 1287-129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现代地植物学和古生态研究结果,恢复、评估了我国北方地区的原生植被和潜在植被状况,并论述它们对生态建设的意义.潜在植被分布表明,温带或亚热带郁闭森林仅可以发育在北方的东南边缘地带,而东北中西部、华北平原大部、黄土高原东南部和青藏高原东缘等...
【中文期刊】 赵婷 白红英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5期 1843-185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控于气候因子,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利用生物气候指标研究地带性植被的潜在分布区格局变化对于区域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从生态气候学角度出发,利用植被热量指标——有效温暖指数(EWI),研究1959—2020...
【中文期刊】 毕凡 潘竟虎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4期 10288-1029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潜在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PNPP)是在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最稳定成熟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PNPP能够直接反映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状况,是分离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研究改进了CASA(Carnegie-Ames-Sta...
【中文期刊】 郑诚 温仲明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7期 6825-683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明确延河流域常见草本植物的潜在适生区分布,是植被恢复工作持续推进的基础.本研究收集了延河流域8种常见草本植物的地理分布信息和13个环境变量,采用MaxEnt和ArcGIS模拟了延河流域常见草本植物在当前气候下的潜在适生性分布,进而研究这8种...
【中文期刊】 冯晓玙 黄斌斌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8期 6351-6361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响应特征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气候变化评估多以全球或区域大尺度研究为主,不适合局地小尺度.以2015年为基准,根据局地特征改进了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模拟了未来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模...
【关键词】 修正的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潜在自然植被; 植被覆盖度;
【中文期刊】 赵一蕾 黄文婕 等 《环境科学研究》 2021年34卷9期 2208-2219页
【摘要】 研究潜在蒸散对于深刻了解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水文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Penman-Monteith模型对1961—2019年黄土高原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再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探究了各植被类型潜在蒸散的差异及...
【中文期刊】 赵明伟 岳天祥 等 《生态学报》 2014年34卷17期 4891-489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泛的生态系统类型之一,草地生物量的精确估算一直是陆地生态学研究的重点问题.针对目前草地生物量估算方法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了不依赖于遥感植被指数,而是通过分析草地生物量影响因素的方法去构建草地生物量估算模型...
【关键词】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G; 地上生物量; 年积温;
【中文期刊】 李飞 赵军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3期 689-69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究中国干旱半干旱区植被背景,成为其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基础性和指导性的工作.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的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对本地区植被...
【中文期刊】 李飞 赵军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11期 5347-535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潜在植被作为一种与所处立地达到平衡的演替终态,反映的是无人类干扰情况下,立地所能发育形成的最稳定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是一个地区现状植被的发展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
【中文期刊】 温仲明 焦峰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8年19卷9期 1897-1904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潜在植被的分布预测与制图对植被恢复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GAM),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和环境梯度分层采样技术,为延河流域24个地带性物种建立了分布模型,并在考虑群落...
【中文期刊】 索安宁 熊颖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3期 989-99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选择了黄土高原中部典型区--泾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Holdridge潜在蒸发方法计算出了泾河流域的气候干燥度指数,构建了遥感植被指数与气候干燥度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反衍出了泾河流域潜在植被指数,提出以该指数为基础的植被冗亏格局的...
【中文期刊】 郭泉水 郭志华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4期 848-85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以我国最新出版的<中国植被图集>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INFO(NT版)和数字化仪,提取以梭梭属植物为优势的现存荒漠植被地理分布信息,制作地理分布专题图;在生态信息系统(GREEN)软件支持下,定义地理气候适应参数区间,...
【中文期刊】 王仁卿 藤原一绘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2年26卷z1期 133-139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Prof. Akira 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即生态造林法,简称宫胁造林法).本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取得...
【中文期刊】 索安宁 周睿 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41卷2期 181-184页
【摘要】 利用遥感和GIS技术对黄土高原泾河小流域植被覆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各种生境条件下最好自然植被覆盖为标准建立了小流域潜在植被覆盖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流域植被退化状况和植被生态恢复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泾河小流域植被退化相当严重,占流域面...
【中文期刊】 张计深 史新杰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4期 428-444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固碳是减缓大气CO2浓度升高的重要途径,了解气候变化下潜在自然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ECS)有利于区域土地管理政策的制定.该研究基于遗传算法对LPJ-GUESS模型的敏感参数进行校准,使用降尺度的气候数据驱动模型,结合Mann-K...
【中文期刊】 潘竟虎 徐柏翠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3期 1001-1012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对1980年以来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CART计算中国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改进的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VI数据对中国的潜在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中国潜在ND...
【中文期刊】 杜怀玉 赵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5期 1459-1466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潜在植被的研究能够真实反映气候条件对植被形态变化的影响,是植被-环境分类与关系研究的起点,也是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关键,对区域植被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对过去30年(1986-2015年)和...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气候变化;
【中文期刊】 潘竟虎 冯娅娅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3期 800-808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研究其潜在植被生产力的空间格局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甘肃省气候要素进行空间化的基础上,利用分类回归树模型计算甘肃省的潜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和潜在ND-Ⅵ...
【中文期刊】 车彦军 赵军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0期 2885-289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潜在植被作为当前气候条件、无人类干扰下,所能发育演替形成的最稳定、最成熟的一种顶极植被类型,能够反映立地植被发展的趋势.潜在植被的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植被与气候系统的作用机制,可为区域植被恢复工程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综合顺序分类系统,...
【关键词】 潜在植被; 敏感性; 综合顺序分类系统(CSCS);
【中文期刊】 车彦军 赵军 等 《生态学杂志》 2014年33卷2期 447-454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潜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真实反映立地气候环境,对其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为生态工程评价提供依据.本文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理论为基础,选取RegCM3模型及A2情景下的预测数据,模拟了2071-2100年中国潜在植被的空间分布.结...
【关键词】 潜在植被; 综合顺序分类模型(CSCS); RegCM3模型;
【学位论文】 作者: 李旺平 导师:赵军 西北师范大学 地理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08年
【摘要】 植被-环境关系是全球变化、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的关键,由于受人类几千年活动的影响,全球原始自然植被所剩极少,植被的破坏掩盖了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潜在自然植被(Potential Natural Vegetation,PNV)作为一种与所处...
【中文期刊】 於琍 曹明奎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8年32卷3期 521-530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脆弱性评价研究是当前全球变化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该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基础上,耦合了潜在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动态响应,模拟气候变化对潜在植被分布格局和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影响,以潜在植被的变化次数和变化方向定义...
【中文期刊】 王良衍 杨晓东 等 《浙江林业科技》 2013年33卷2期 47-51页
【摘要】 采用生态学地域潜在植被原理,选择木荷(Schima superba)、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ifolia)和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3种地带性阔叶优势树种对次生马尾松、金钱松混交林进行针...
【中文期刊】 Richard Pott 刘鸿雁 等 《生态学杂志》 2011年30卷3期 584-588页 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对历史时期欧洲中部地区植被历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不仅破坏了自然、导致植被的单一化,同时也对植被与景观的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人类或家畜的干预使得一些半自然、高多样性的生境类型及相应的植被类型得以保持和发展;但过度的干扰势必造成植被的单...
【中文期刊】 唐缘 孙晗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8期 8258-826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阿尔泰山泰加林是西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南缘,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然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影响泰加林生长稳定性的关键因子尚不明确.利用叶面积指数(LAI)遥感数据,采用LAI基尼系数作为表征生长稳定性的指标,分析了 1982-2018年间阿尔...
【关键词】 泰加林; 气候变化; 叶面积指数(LAI);
【中文期刊】 谢展 李萍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3期 10915-10935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针对局部地区或流域尺度产水量及水源涵养量的研究大幅增加,然而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植被恢复下黄土高原整个区域水平的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的研究较为鲜见.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基于InVEST模型量...
【中文期刊】 曹文旭 许行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4期 11295-1130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流作为枯水期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源,在维持河道基本流量和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工程和气候变化影响下,基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尚未得到充分解析.以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基于 1961-2020 年水文气象...
【中文期刊】 姜霞 张月荣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4年31卷7期 1-7页 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 预测远志在山西的潜在适生区分布,为远志现有资源的发掘利用及栽培区域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 102个远志样点(其中远志1 060个、卵叶远志42个)分布信息,结合55个环境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中文期刊】 丁德永 段洪 等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4年43卷3期 114-123页 CSCD
【摘要】 目的:木荷(Schima superba)是植被演替过程中的先锋树种,构建森林防火带的理想树种.研究木荷的生态特征及预测未来气候下木荷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为我国培育大径级储备林、增加森林碳储量、助力碳中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375个木荷...
【中文期刊】 高浩翔 申立泉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期 441-448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是珍稀濒危资源动物,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野生马麝最重要的分布区之一,深入了解保护区的生境结构、质量及分布是对区域内野生马麝进行成功保护的前提和基础,但...
【中文期刊】 肖璐瑶 张勘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1期 4502-451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栖息地丧失和退化严重威胁全球两栖类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栖息地保护在两栖动物保育中具有高的优先性.大凉螈(Liangshantriton taliangensis)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横断山区特有珍稀有尾类物种.结合大凉螈 33 个分布位点和 9...
【中文期刊】 马云飞 陈长胜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7期 2614-262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对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探究该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对园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原有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选用增强型植被指数代替原绿度指标中的归一化植被指数,构建2001-2020年植被生长季遥...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Google Earth Engine;
【中文期刊】 倪榕蔚 甘玉婷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3期 5336-5346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叶片气孔不仅是植物平衡光合-蒸腾关系的重要门户,也是影响大气碳循环与水循环的关键结构.分析热岛效应下福州市乔木、灌木、草本3种生活型和常绿、落叶2种叶习性植物的气孔性状间的差异及其与其他叶功能性状间的权衡关系有助于探究不同类型植物在热环境下...
【中文期刊】 陈乐 张福平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4期 10250-1026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贺兰山作为守护西北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既遏制了腾格里沙漠的东移,又削弱了西北寒流的侵扰,其植被功能对于维护区域气候变化和北方干旱荒漠带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气象、NDVI和植被类型为输入数据,利用CASA模型模拟2000-2020年贺...
【学位论文】 作者: 王东 导师:岳东霞 兰州大学 地理学 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博士) 2023年
【摘要】 黄土高原是我国干旱易发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该区过去干旱时空特征已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未来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干旱情形。因此,全面系统地分析历史干旱特征和预测未来的干旱态势,开展其对植被生长的影响研究及潜在风险...
【中文期刊】 黄豪奔 徐海量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798-280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气候变化是干旱区植被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探究干旱区气候与植被关系的时空变化,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演化特征.基于MODIS-NDVI与CRU数据集中气候数据(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水汽压及潜在蒸散),采用Sen+Mann-kend...
【关键词】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气候因素; 滞后效应;
【中文期刊】 李晓辰 贡璐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0期 4091-410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究气候变化对天山森林植物潜在空间分布的影响及其模拟预测有助于揭示中尺度下植物分布格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和反馈机制,对促进干旱区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森林资源可持续管理有着重要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基于雪岭云杉的分布点数据和环境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