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2
- 2
- 1
- 42
- 12
- 5
- 3
- 1
- 15
- 7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梅婷 张一迪 等 《贵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7卷4期 96-100页
【摘要】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是一种以淋巴细胞增殖并浸润外分泌腺为特征的系统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pSS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生活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旨在结合现代医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玉珊 赵旭涛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5期 607-611页ISTIC
【摘要】 湿邪是中医病因学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特性与许多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从湿邪的致病特点、病因病机、辨治思路、燥湿互化理论等方面探析治疗银屑病的认识与体会,认为湿是导致银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但湿邪不独为患,常夹有热、毒、瘀等.银屑病常见湿邪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天伦 席雅婧 等 《环球中医药》 2021年14卷7期 1307-1309页ISTICCA
【摘要】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容易造成患者口干、眼干甚至脏器损伤的风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燥邪为外感六淫之一,其致病多由口鼻而入,由浅入深.笔者认为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过程中"燥瘀毒互结"是其主要病机,治疗当遵循"润燥、化瘀、解毒"的原则,其中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江喜 韦尼 等 《环球中医药》 2019年12卷11期 1693-1696页ISTICCA
【摘要】 目前临床上关于干燥综合征的辨证方法多样,就体质辨证而言,多从阴虚体质论治.本文以临床观察到的虚寒症状表现为主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为对象,结合阳虚体质的特点,探索干燥综合征形成与阳虚体质的关系.试图从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遗传倾向及干燥综合征的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凯 闫爱华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8年27卷2期 68-70页
【摘要】 阴虚燥热,痰瘀互结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基本病机,阴虚是糖尿病发生的根本,并且贯穿整个病程始终,而痰瘀是糖尿病迁延不愈及产生多种变症的病理产物.黄连降糖片为院内制剂,具有养阴清热、 化瘀降浊之功,治疗阴虚燥热,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闫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青 何慧琴 等 《江苏中医药》 2011年43卷8期 30-31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干眼症是由于泪液分泌减少或泪液蒸发过多引起的一组泪膜异常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口服中药润燥合剂,配合局部滴人工泪液的方法治疗本病22 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南 刘宏潇 等 《北京中医药》 2011年30卷12期 909-911页ISTIC
【摘要】 痛风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代谢障碍类疾病,常与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并存.反复发作的游走性单关节肿痛为困扰痛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痰阻交阻是痛风的主要病理基础,且痰瘀贯穿于痛风的整个病程.在临床中以健脾燥湿、化痰通...
【关键词】 痛风;痰瘀互结;健脾燥湿、化痰通络、软坚散结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艳红 《中医药学报》 2011年39卷3期 67-6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滋阴通络益气化津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滋阴通络益气化津汤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白芍总苷胶囊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跃兰 韦尼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10年17卷5期 1-3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自拟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3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治疗组给予活血解毒方中药口服,对照组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懿 刘彩娇 等 《湖南中医杂志》 2025年41卷7期 99-102页
【摘要】 通过对《黄帝内经》及刘完素等医家著作中关于"玄府气液"理论的深入梳理与分析,探究其与干燥综合征中医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玄府阻闭、气液宣通不利的中医学理论具有相关性,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进程中,燥邪伤津是初始阶段,脏腑失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博 齐庆 等 《河南中医》 2021年41卷6期 876-879页ISTIC
【摘要】 金明秀教授认为,口干、眼干只是干燥综合征的表象,肾阴不足,津液亏损为"干"之源;燥邪侵袭,蕴而化毒为"干"之因;痰浊、瘀血相互胶结为"干"之果;胶着顽固,缠绵难愈,变证丛生为"干"之变.金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方辨证论治,痰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晓芹 导师:刘英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18年
【摘要】
目的:基于“燥毒学说”和临床试验研究,探讨自拟清燥布津汤联合眼部熏洗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燥瘀互结证眼干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口服清燥布津汤与眼部熏洗法相结合的方法观察9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燥瘀互结证患者眼干的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韦尼 导师:朱跃兰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内科学(硕士) 2009年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自拟活血解毒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求中医药防治干燥综合征的机理,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活血解毒方,每日1剂,早晚两次口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朱宏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消渴病第五届学术研讨会 2006年
【摘要】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糖尿病过程中最重要的远期并发症和主要死因之一,其病理变化和预后相当于中医学中消渴病并发或伴发心悸、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脱证、厥证等范围.从阴虚燥热、心脾两虚、心血瘀阻、痰瘀互结等4个方面对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柳 周媛 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5卷3期 548-552页ISTICCA
【摘要】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是指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真皮内的一类代谢性疾病,归属于中医学"顽癣""松皮癣"范畴.席建元教授治疗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从"风、痰、瘀、虚"4种不同病机出发探讨疾病本质,将其主要分为风痰阻络、痰瘀互结、血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牟洪雨 张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25年44卷9期 954-958页ISTIC
【摘要】 干燥综合征相关间质性肺疾病(SS-ILD)作为干燥综合征最严重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学以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收效有限.文章基于中医学整体辨治体系,提出瘀毒互结为SS-ILD的核心病机,寒燥邪气交互为患是致病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京 蒋梦洁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5年17卷8期 140-144页
【摘要】 目的:介绍陈洪宇教授诊治尿毒症性瘙痒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陈洪宇教授临床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症的临床医案,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经验等方面总结陈洪宇教授治疗尿毒症性瘙痒症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并列举验案佐证.结果:陈洪宇教授认为,尿毒症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大为 徐新宇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8卷5期 553-557页ISTIC
【摘要】 [目的]介绍崔云教授运用调气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经验.[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崔教授运用调气法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医案和临证叙述,全面总结其临证经验,并举典型医案进行论证.[结果]崔教授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在于脾肾气虚,标实主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博洋 徐新宇 等 《中医药学报》 2024年52卷10期 42-45页ISTICCA
【摘要】 彭培初教授善从"相火"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认为肾阴不足、相火妄动为病起之根,由此引发的痰瘀互结、下焦闭塞为发病关键,治疗上重视清泻相火滋肾阴,同时辨证运用燥湿健脾化痰浊、疏肝理气散瘀滞、清热利尿解闭塞、癃闭急症以通为要等诸多方法,临证治疗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倩倩 胡敏棣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20卷6期 98-101页
【摘要】 头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中医药在头痛的治疗上疗效显著.甘肃省名中医胡敏棣主任医师认为头痛的病机虽复杂,但与风、痰、瘀、郁关系紧密,故其治疗当准确辨证,随证加减,以获佳效.对外感风寒者当祛风散寒、通络止痛;痰浊阻滞者化痰熄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丽珍 白瑞娜 等 《陕西中医》 2023年44卷10期 1420-1423页ISTICCA
【摘要】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BCRL)属中医"水肿"范畴,"虚、毒、瘀、水、痰、热"为其主要病理因素.笔者认为其发生发展过程符合痰瘀致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以临证为契机,从"痰夹瘀血"理论探析BCRL与痰瘀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病机方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兰鑫 周彤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5期 811-813,825页ISTIC
【摘要】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疗常见的并发症,暂无标准防治方案.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效果确切,具有干预空间.本文提出正虚是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的内在基础,火毒是始动因素,火伏化燥是重要病机,血瘀贯穿病程始终,痰瘀互结是病情迁延发展的不良因素;主张以"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亮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7卷8期 852-856,862页ISTIC
【摘要】 [目的]总结徐光星教授依主次病机从燥热伤肺、气阴不足论治肺癌的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整理相关医案,查阅历代中医文献及国医大师何任教授辨治肿瘤的相关论述与治疗肺癌验案,从病因病机、辨治思路两方面,分析徐教授依主次病机,从燥热伤肺、气阴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慧 米杰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41卷3期 259-263页ISTIC
【摘要】 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共司津液代谢,二者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肾系疾病病机多见脾气、脾阳亏虚,寒湿、湿热蕴结或湿瘀互结,皆与脾密切相关,故辨证治疗可从脾入手,健脾祛湿治其本、燥湿运脾治其标;辨病治疗亦可着眼于脾,如基于脾主运化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江喜 沈正东 等 《四川中医》 2022年40卷7期 45-48页ISTIC
【摘要】 干燥综合征归属于中医燥痹范畴,病程长,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大多医家认为阴虚燥热为主要病机,以滋阴润燥为基本治法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玄府关乎全身气液通利,贵开忌阖,玄府闭塞气液阻滞则百病皆生.笔者认为玄府闭塞,气液宣通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梅 马一丹 等 《四川中医》 2020年38卷6期 22-24页ISTIC
【摘要】 张发荣教授医术精湛,擅长使用膏方治疗糖尿病.张老认为糖尿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燥热伤津、阴损及阳、阴阳俱虚、热瘀互结”,治疗应“补脾益肾、益气养阴、热瘀并治”.张老将其理论与膏方结合,创立了“消渴膏方”,取得良好疗效.本文介绍张老运用膏方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小清 《中医杂志》 2001年42卷5期 2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笔者根据面色无华,晦滞不润,甚则出现瘀斑、痤疮等,多缘于心肝血虚,阴虚血燥,热毒湿盛所致的机理,以莶草为主药,配生地黄、麦冬、赤芍、牡丹皮、天花粉等治之,每获良效,兹介绍如下。 陈某,女,28岁,1997年7月12日诊。患者3年前面部开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娇曼 《环球中医药》 2018年11卷12期 1931-1933页ISTICCA
【摘要】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病程长而反复,万晓刚教授对痤疮的治疗有独到的经验及见解,万教授认为,痤疮发病,痰瘀互结贯彻始终,风湿热毒、脾胃湿热、脾肾阳虚为其标,治以逐瘀化痰,兼以疏风祛湿、清热解毒、健脾燥湿、温脾补肾为法,临床效果明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丹 张勤华 《吉林中医药》 2018年38卷11期 1250-1254页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苍附排卵汤对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58例痰瘀互结型患者按照平行对照观察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中药组(27例),比较各组超促排卵过程中各项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福松 赵伟 等 《江苏中医药》 2018年50卷2期 1-4页ISTICCA
【摘要】 痰邪致病在男科临床的病机特点包括:外感六淫,邪聚为痰;嗜酒肥甘,湿聚成痰;七情内伤,气郁为痰;阴虚火旺,火结为痰;宿食不消,食积成痰;久病入络,痰瘀互结;肺脾肾三脏失调,内生痰浊.治疗上,审证求因,根据痰邪致病的病机不同,采用祛邪化痰、燥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倩云 吴素玲 《四川中医》 2017年35卷9期 28-29页ISTIC
【摘要】 干燥综合征是以侵犯泪腺、唾液腺为主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其病程长,病情变化复杂,属中医“燥痹”范畴.笔者从“虚、毒、瘀”探析燥痹发病原因及演变过程,认为燥证产生因气虚无力推动津液运行,血瘀阻塞布津通路,再加之燥邪蕴久成毒,瘀毒互结,终致布津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颖 陶礼荣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3卷7期 113-116页ISTICCSCDCA
【摘要】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其炎性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的上皮细胞,临床除有涎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而出现口干、眼干外;尚可累及其他外分泌腺及腺体外其他器官,从而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阳星妹 任现志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28期 231-23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国内三大数据库自建库至2018年中有关腺样体肥大中医药治疗的临床文献,筛选提取证型及方药等信息,录入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共88篇,涉及辨证分型的文献16篇,整理出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文颖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13期 185,188页
【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以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3个方面为着重点,从历史文献总结、医家临床经验、临床试验等角度对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进行解读,得出其属于中医学“燥证”范畴,病机为阴液不足、气血亏虚、津液输布障碍、燥毒瘀互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康兴霞 邹耀武 《山东中医杂志》 2015年7期 559-561页ISTIC
【摘要】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作为冠心病的等危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较,在确诊冠心病时病情更加严重、动脉硬化性病变范围更加广泛、发生左心功能及心脏事件概率更高,并且更多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及接受冠脉介入治疗,预后也较差。关于糖尿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想 贾英杰 《吉林中医药》 2014年34卷7期 662-664页ISTIC
【摘要】 贾英杰教授认为,胸腺瘤的病机关键为痰热、水饮结于胸胁,从而导致胸阳不振、气机不畅,此为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故治疗上运用“解毒祛瘀、扶正抗癌”的治疗大法,阳虚者,以温阳散结,痰瘀互结者化痰燥湿,肝郁脾虚者疏肝建脾.贾英杰教授以栝楼薤白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司富春 岳静宇 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年8卷8期 763-767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1990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收录的肿瘤中医证候的相关分子研究的文献,通过频度分析总结中医证候和相关分子特点,以探讨肿瘤证候相关分子内涵.方法 对所选文献中的证候、相关分子进行统计归类和频数分布分析;用B...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连莉阳 《四川中医》 2012年30卷7期 4-6页ISTIC
【摘要】 李治牢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对寻常痤疮的病因病机、治疗方药都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病机强调肺热蕴蒸、湿热痰瘀互结、邪毒凝聚,治疗用药规律为:清肺通腑泻热毒、清热燥湿泄火毒、化痰散结并活血、健脾益气养肌肤、外治调护不可少,以上内外治法配合,获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思霖 常健菲 等 《吉林中医药》 2012年32卷2期 128-130页ISTIC
【摘要】 李显筑认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功能失调、气阴两虚为其发病之本,气滞、痰湿、血瘀贯穿始终.治疗上应予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并给以行气活血.重用黄芪,配以陈皮、厚朴,健脾益气,气行则血行,阳生则阴长;苍术、薏苡仁燥湿化痰,畅利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克雷 朱垚 等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14卷1期 88-90页ISTICCA
【摘要】 文章从古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描述,对糖尿病肾病的古代病名进行探讨.纵观近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研究进展,作者发现随着糖尿病发展至糖尿病肾病,其基本病机也从阴虚燥热发展为气阴两虚,而且贯穿于疾病的始终,后期阴损及阳,阴阳两虚.病位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