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
- 5
- 1
- 5
- 4
- 1
- 1
- 1
- 7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马静 余克服 《生态学杂志》 2023年42卷9期 2227-224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全球变暖引起的珊瑚白化极大地影响着珊瑚礁生态系统.近30年来发生过三起全球性的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从中观察到珊瑚、大型藻类、鱼类群落之间发生了复杂的链锁式转变.大规模白化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包括:白化后珊瑚主要类群改变,珊瑚群落向小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翁洁畅 《工业微生物》 2023年53卷2期 11-13页ISTICCA
【摘要】 该研究以南海短指软珊瑚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法,通过操作分类单元OTU和sobs分析,研究冷刺激对短指软珊瑚中虫黄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冷刺激驯化后,珊瑚体内的虫黄藻G系群和C系群在结构和数量上发生明显变化,且其共生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艳丽 唐丹玲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9期 5076-50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者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现象,严重的白化可以带来珊瑚礁的死亡.国内外研究表明海水温度升高和珊瑚礁白化关系最为紧密.卫星遥感能够提供大范围、同步与连续的海洋数据,如海水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国伟 黄晖 等 《生态学报》 2009年29卷8期 4397-440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对造礁石珊瑚与其共生藻共生研究现状及其在全球变化下的适应能力进行较全面的综述.造礁石珊瑚与遗传和生理功能独特的共生藻组成内共生关系是成功演化的范例.近年来对珊瑚共生体的分子系统学研究表明共生藻遗传多样性极为丰富,当前认为共生藻属至少包括8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秀保 黄晖 等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3期 1217-12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学功能.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CO2浓度的升高,珊瑚白化事件越来越频繁,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危机.影响珊瑚白化的重要因子主要有海水温度的异常(过高或过低),太阳辐射与紫外线辐射,海水盐度的偏离,珊瑚疾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 余克服 《生态学报》 2007年27卷5期 2059-20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和(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珊瑚礁白化导致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并已经影响到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平衡,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研究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婷怡 林茂 等 《南方水产科学》 2020年16卷4期 54-61页
【摘要】 人工繁育的中间轴孔珊瑚(Acropora intermedia)出现白化病症状,且白化范围呈蔓延趋势,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为探明此次养殖中间轴孔珊瑚白化病的病因,对患病珊瑚进行了病原学研究.从患病珊瑚基部病灶部位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JU-V...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代血娇 张俊 等 《生态学杂志》 2021年40卷9期 2996-300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近几十年来,全球珊瑚礁持续退化,引起广泛关注.珊瑚礁鱼类是珊瑚礁重要的生态类群,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干扰,珊瑚礁鱼类多样性、营养级、生产力等大幅下降.如何保护珊瑚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吉贵 刘丽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8年37卷9期 3810-38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 由于海洋酸化、海洋污染、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珊瑚礁遭受到了严重的白化袭击, 导致珊瑚礁处于退化状态.相关功能基因在珊瑚白化过程中可能起到增强珊瑚的抗逆性和恢复能力等作用, 探讨这些基因在珊瑚白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标 黄晖 等 《生态科学》 2014年33卷6期 1080-1084页ISTICPKUCSCD
【摘要】 对三亚海域常见风信子鹿角珊瑚(Acropora hyacinthus)和疣状杯形珊瑚(Pocillopora verrucosa)健康与白化状态的反射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健康状态下风信子鹿角珊瑚与疣状杯形珊瑚反射率波形相似,在575 nm...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淑 余克服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9年20卷9期 2289-2295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过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三亚湾5种造礁石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佳丽鹿角珊瑚、花鹿角珊瑚、强壮鹿角珊瑚、澄黄滨珊瑚)的耐受性,分析了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造礁石珊瑚耐受低温能力与其骨骼类型有关,枝状珊瑚最先死亡,块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凯宁 导师:潘红春 安徽师范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4年
【摘要】 造礁珊瑚和珊瑚礁正受到气候变化迫在眉睫的威胁。在气候变化驱动的夏季热浪期间,太阳光的高辐射水平加上急剧升高的水温是大规模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强烈的光辐射和高温破坏珊瑚宿主与共生藻间共生关系,导致宿主体内共生藻数量减少即珊瑚发生白化现象。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浩 导师:余克服 广西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博士) 2023年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珊瑚白化(热白化)是导致现代全球珊瑚礁生态系统快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但对高温引起珊瑚白化的认识主要局限于现代,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珊瑚对高温的响应机制将有助于科学评估现代珊瑚白化事件及其生态影响。本文以南海北部的7块现代热白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飚 余克服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531-854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病毒对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珊瑚疾病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影响.随着珊瑚礁的全球性退化,病毒在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与危害日益显现.综述了珊瑚礁生态系统中病毒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1)珊瑚礁病毒的多样性与分布特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志楠 导师:许慎栋 广西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在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背景下,全球珊瑚白化现象愈发严峻,而目前关于珊瑚白化敏感性和环境适应性的影响机制仍有许多未知需要探究。绝大多数造礁石珊瑚属于“混合营养”生物,既能通过共生虫黄藻的光合作用获取能量,也能通过宿主本身的异养摄食获取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宇辰 导师:陈小燕 广西大学 生物学 生物学(硕士) 2021年
【摘要】 近几十年来,近岸珊瑚礁普遍出现显著退化。通常认为远岸或深水礁区可以远离近岸人类活动干扰,环境变动较少,可以作为珊瑚礁的避难所。然而,陆源营养盐可以随气团长距离输运,已经成为部分远岸海域最主要的外源性营养盐输入,但目前关于氮沉降对珊瑚礁的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袁吉贵 导师:刘丽 广东海洋大学 生物学 海洋生物学(硕士) 2019年
【摘要】 研究珊瑚钙化机制和白化机制对保护和恢复珊瑚礁极其重要。本研究使用PCR和RACE技术扩增了稀杯盔形珊瑚(Galaxeaastreata)GagalaxinmRNA全长;体外原核表达后,通过pulldown技术检测与Galaxin蛋白互作的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秋金 陈友铃 等 《动物学杂志》 2009年44卷2期 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珊瑚到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都有白化现象,国内不少地方发现过白化动物,尤其以神农架地区最多(沈军,1994);蛇类中,蛇岛蝮(Gloydius shedaoensis)、黑眉锦蛇(Elaphe t...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华福 张余 等 《广东医学》 2011年32卷5期 552-55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价负载8×10-5 mol/L银离子后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采用珊瑚羟基磷灰石材料与AgNO3及NaCl复合,经真空冷冻干燥后制备成8×10-5 mol/L Ag+浓度的载银珊瑚羟基磷灰石(Ag-CHA),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佟飞 陈丕茂 等 《应用海洋学学报》 2015年4期 535-541页
【摘要】 2014年6月,采用截线样带法进行了南海中沙群岛两海区造礁石珊瑚种质资源分布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对调查影像调查资料和采获样品分析,本次调查共获记录石珊瑚30种,其中中北暗沙7种,主要优势种为鬃棘表孔珊瑚(Montipora hispid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艺滢 陈偿 等 《微生物学通报》 2018年45卷9期 1871-188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背景]近年来,珊瑚白化事件频有发生,面临着严重衰退.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珊瑚病原菌快速增殖是导致珊瑚白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施罗氏弧菌是枇杷珊瑚的致病菌,能侵入珊瑚虫体内而使珊瑚白化死亡.[目的]优化并建立一种钙黄绿素显色法快速检测珊瑚致病菌施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成果】 1400520686 广东 X171 应用技术 自然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2013年
【成果简介】 综合研究全新世南海珊瑚礁白化的频率与恢复周期。(1)生态监测结果表明,南海珊瑚礁总体处于退化之中,主要表现为活珊瑚覆盖度的大幅度下降和珊瑚共生虫黄藻密度的降低,并导致珊瑚钙化率和珊瑚礁碳酸钙生产力的下降,这一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