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0
- 22
- 24
- 24
- 1
- 48
- 16
- 14
- 13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严旻初 周波涛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4期 7123-713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频发的极端低温事件深刻影响着亚洲北部陆地生态系统的碳交换能力,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对未来极端低温事件的响应是影响全球碳循环的重要问题.利用7个CMIP5气候模式驱动的耶鲁互动生物圈(YIBs)模式,在区分二氧化碳施肥效应有无的情...
【关键词】 极端低温事件;耶鲁互动生物圈(YIBs)模式;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宗音 黎珍惜 《广西植物》 2025年45卷8期 1380-13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探究中国西南地区(以下简称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农田、林地和草地)总初级生产力(GPP)时空变化及气候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植被资源分类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基于2000-2022年植被GPP、气温和降水数据,以及2...
【关键词】 西南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袁洪艺 杜灵通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8期 3515-35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荒漠草原区人工灌丛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ET)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不仅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关乎干旱半干旱风沙区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利用参数优化后的生物群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me-BGC)模型和气象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鹏远 王绍强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9期 7841-786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羰基硫(COS)是大气中的长周期痕量气体,其分子结构、对流层大气混合比的昼夜和季节动态类似于二氧化碳(CO2).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水解过程中,受扩散通路导度和酶活性影响,气孔的COS与CO2吸收紧密相关,同时,植物自养呼吸并不释放COS.最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富成 马建勇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810-282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固碳能力显著高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是认识和理解全球变化对碳循环影响的关键.碳循环模型是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碳通量有效工具.以长白山温带落叶阔叶林、千烟洲亚热带常绿针叶林、鼎湖山亚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仁雪 朱先进 等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3年8卷2期 155-167页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年总初级生产力(AGPP)是粮食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固碳的基础.分析AGPP的时空变化可以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和减缓气候变化趋势提供理论依据,但需以准确评估区域AGPP为基础.基于 ChinaFLUX 的长期联网观测数据和公开的数据...
【关键词】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随机森林回归树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鹤松 何敏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24期 9729-97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测定与评价脆弱性对认识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至关重要.天山-塔里木绿洲地区包含着山地、荒漠和绿洲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存在着多个不同生态类型的交界过渡区.为定量评价该地区生态脆弱性,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董校兵 曲鲁平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17期 6836-684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热浪(Heat waves)是近年来频发的一种极端气候,其短期时间会影响生态系统植被健康并对生态系统碳通量产生长期负面影响,但其影响强度往往因生态系统类型而异.而内蒙古高原草甸草原属高纬度半干旱生态脆弱区,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且正在遭受频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延锋 仪律北 等 《中国草地学报》 2022年44卷5期 1-8页
【摘要】 以祁连山东段嵩草草甸(矮嵩草草甸)、灌丛草甸(金露梅灌丛草甸)、沼泽草甸(帕米尔苔草沼泽草甸)和草甸草原(西北针茅草甸草原)4类重要草地为对象,基于2011年植被生长季(6~9月)涡度相关观测系统连续监测的CO2通量和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利可 李坤育 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50卷5期 131-137页
【摘要】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直接反映陆地生态系统碳固持能力,是衡量碳汇或碳源的重要指标.目前关于氮沉降对NEP影响的研究大多数都采用2个水平的氮处理,而关于不同水平氮沉降速率对NEP的影响及其机制还鲜有报道.利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多伦站在内蒙...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岩 干珠扎布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6期 2004-201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碳交换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关键过程,对气候变暖极为敏感.青藏高原分布着大面积的高寒草原,其碳汇功能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对区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为探究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碳交换过程对增温的响应,2012-2014年,在青藏高原班戈县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琳 黄佳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4期 526-53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淹水高度增加将改变潮汐湿地的碳循环过程.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淹水高度增加对土壤总碳库的影响上,对于其如何影响碳收支的平衡尚未厘清.基于此,该研究在闽江河口潮汐湿地搭建"沼泽管"实验平台,并设置CK(对照)、CK+20c...
【关键词】 淹水高度增加;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总初级生产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仇宽彪 张志强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6期 1571-15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光能利用效率(LUE)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大小和质量的主要因素.以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沿河沙地的杨树(欧美107/108,Populus euramericana cv.)人工林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依托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对该生态系统的L...
【关键词】 光能利用效率;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涡度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洁 张志强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5期 1465-14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开路系统和微气象观测系统,于2007年对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永定河沙地杨树(Populus euramertcana)人工林与大气间碳、水和能量交换进行了连续测定.通过分析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
【关键词】 总生态系统生产力;生态系统蒸发散;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精云 柯金虎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1年25卷4期 414-41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生产力是指从个体、群体到生态系统、区域乃至生物圈等不同生命层次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决定着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也是指示系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表示生物生产力的概念有总初级生产力(GPP)、净初级生产力(NPP)、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丽霞 江洪 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7年39卷5期 928-937,947页
【摘要】 以浙江省安吉县毛竹(Phyllostachy sedulis)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测定了2014年毛竹林生态系统CO2通量特征,首次利用涡度相关法分析了毛竹林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最大光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斌 李洁 等 《中国环境科学》 2012年32卷10期 1764-1771页
【摘要】 为了揭示草地退化对三江源地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利用涡度相关技术,于2006年12月1曰~2007年11月30日对三江源地区的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及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观测.结果发现: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碳通量产生了...
【关键词】 涡度相关;总初级生产力(GPP);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窦佳慧 梁宇 等 《生态学杂志》 2024年43卷6期 1521-15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地形是影响森林生产力和碳收支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素.青藏高原地形复杂,森林类型丰富,是研究地形对森林碳收支格局影响的理想场所.然而,由于青藏高原森林区域的野外调查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地形因子对青藏高原森林碳收支动态的影响缺乏全面认识.因此...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梦迪 向官海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4年48卷8期 1035-104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加剧,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地灌丛化现象普遍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水分是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主要限制因子,未来降水格局的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碳交换具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降水变化对灌丛化草地生态系统...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玉洁 朱媛君 等 《生态学杂志》 2020年39卷1期 120-12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冠层导度(canopy conductance,gc)是生态系统对环境响应的敏感性指标,探讨冠层导度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模式对了解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模式至关重要.城市绿地作为人为设计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冠层导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亟待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敏 王鹤松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9年30卷2期 429-43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地区生态系统呈现出脆弱性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基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根据IPCC有关脆弱性的概念,计算西南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并分析了该区脆弱等级的空间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素彦 蒋红志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3期 349-3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揭示凋落物去除和添加处理对草原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2013和2014年连续两年在成熟群落围封样地进行凋落物去除实验、在退化群落放牧样地进行凋落物添加实验,并运用静态箱法探讨碳通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两种群落的净生态系...
【关键词】 凋落物;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宇曦 刘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8年42卷3期 361-3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草地生态系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循环的动态变化在全球碳收支平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放牧是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利用方式.不同的放牧利用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该文采用便携式光合仪LI-6400和密闭式箱法于2014-201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牛亚毅 李玉强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9期 2423-243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科尔沁沙质草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路涡度相关系统和LI-8150土壤呼吸自动观测系统,分析了生长季生态系统二氧化碳(CO2)净交换量(NEE)的变化特征,土壤呼吸(Rs)对生态系统呼吸(Reco)的贡献率,以及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武倩 韩国栋 等 《生态学杂志》 2016年35卷6期 1427-143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气候变暖和大气氮沉降是全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在草地生态系统中,气温升高和大气氮沉降都会改变草地固碳(C)状况,然而温度增加和大气氮沉降是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碳交换目前还不明确.本研究旨在研究增温和氮素添加对荒漠草原碳交换的影响.在短花针茅荒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殿超 李玉霖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5年6期 565-57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碳、水循环是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两个关键生态过程,认识碳、水循环的变化对了解沙质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区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利用箱式法对科尔沁围封和放牧的沙质草地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研究,结果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平 林雯 等 《生态科学》 2015年34卷6期 111-117页ISTICPKUCSCD
【摘要】 集成生物圈模型(IBIS)有效整合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地表过程、植被冠层过程、植被物候和植被动态,被广泛应用于研究生态系统的碳平衡和碳收支情况.在采集研究区域气象数据、植被功能型和光合参数、叶面积指数、各植被类型枯落物月分解比例、土壤参数的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Kaili Cheng Zhongmin Hu 等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版)》 2021年14卷1期 10-21页
【摘要】 预测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响应是全球变化生态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核心任务.然而,对模型研究领域来说,准确模拟干旱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异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土壤含水量和总初级生产力对土壤水敏感性的精确模拟,是预测干旱生态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利琼 韩广轩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9期 2415-242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涡度相关法,对2011年生长季的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进行了观测,研究湿地NEE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芦苇湿地的NEE日变化均呈“U”形曲线,CO2最大净吸收率和释放率的日均值分别为(0.4...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2交换;总初级生产力;生态系统呼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晶晶 刘良云 《应用生态学报》 2013年24卷2期 311-31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通量塔方法可以有效监测植被的季节和物候变化过程.目前,不同物候提取方法间的检验和定量化评估工作还有待加深.本文选取9个北美森林通量塔站的总初级生产力(GPP)和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数据,利用阈值法提取了生长季开始日期(SOS)和结束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冉 李彦 等 《生态学杂志》 2013年32卷10期 2545-255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中国科学院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站为试验平台,涡度相关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对盐生荒漠生态系统进行长期水汽、CO2通量观测,探讨年总降水量变化对盐生荒漠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选取2个极端降水年份2006年(129 mm)和2007年(231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力博 古松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10年34卷7期 770-78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了揭示三江源区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人工草地生态系统(100°26'-100°41'E,34°17'-34°25'N,海拔3 980 m)的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该研究利用2006年涡度相关系统观测的数据分析了...
【关键词】 涡度相关;总初级生产力;净生态系统CO2交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丽艳 贾丙瑞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0年21卷10期 2449-245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开路式涡动相关法对北方针叶林连续2个生长季节(2007和2008年)的碳交换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生态系统呼吸(Re)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在6月下旬到8月中旬的生长旺盛期达到最大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吕一鸣 导师:刘锦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科学与技术(硕士) 2024年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年际变化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是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通量。光能利用率(LUE)模型是估算GPP和评估气候变化对陆地碳循环影响的重要工具,但大量的研究表明LUE模型表征干旱对GPP影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有财 导师:曹生奎 青海师范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23年
【摘要】 陆地生态系统作为全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减缓温室效应和调节气候变化的功能在全球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是指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所固定在植物叶茎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孔大千 导师:白雲 青岛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技术(硕士) 2023年
【摘要】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陆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有机碳量。对其模拟的准确性直接决定对后续的碳循环要素模拟的准确性,也关系到是否可以准确地对陆地生态系统支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行评估。精确地进行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云帆 导师:李传华 吴晓东 西北师范大学 测绘科学与技术 测绘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全球变暖作为近年来最主要的全球环境问题,已经逐步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各个方面,改变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植被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群体,也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是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邬昌林 导师:王腾军 谢馨瑶 长安大学 其他 资源与环境;测绘工程(硕士) 2023年
【摘要】 准确监测陆地生态系统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对于理解全球碳循环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至关重要。山地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24%,而我国山地更约占陆表面积的65%。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杨铭珂 导师:贺中华 贵州师范大学 地理学 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 2022年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日益增强的影响下,干旱灾害频繁发生.陆地生态系统受到干旱胁迫时会出现植物光合作用下降、呼吸代谢降低等适应性状,严重和长期的干旱会影响其碳汇系统的有效运行.这显著地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水交换.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ros...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承浩 曾林辉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9期 4446-44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卫星反演的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SIF)为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的估算提供了一种直接方法.然而,SIF与GPP的关系是否受到光合类型的影响目前还不明确.基于2007-2014年40个全球长期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站点GPP数据...
【关键词】 全球长期通量观测网络(FLUXNET);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总初级生产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