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0
- 11
- 1
- 26
- 2
- 2
- 1
- 1
- 48
- 22
- 21
- 17
- 1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阳慧园 修晨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24期 11049-110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协调生态网络格局与城镇网络格局是实现城市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湾区城市群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活力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单元,但其生态与城镇发展的协同问题日益凸显.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例,通过综合运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景观格局指数、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倩娜 谢梦晴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4期 1380-139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协调生态网络格局与城镇网络格局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基于2000、2010、2020年成渝城市群3期土地利用数据,应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格局指数、景观连通性、最小累计阻力(MCR)模型等方法构建研究区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冰雄 李杨帆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3期 962-9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岸带既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黄金地带,亦是陆海系统交互胁迫的敏感区域,快速城镇化与工业化导致海岸带关键生态系统服务受损、生态网络格局紊乱、珍稀物种安全保障空间萎缩等重大生态安全问题.以闽三角海岸带珍稀物种-栖息地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多物种-多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祖伦 周杰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2期 5783-57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生态系统健康运行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空间途径.以脆弱型山地城市贵阳市为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生境质量-生态保护重要性-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生态保护区-自然保护地"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电路理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可欣 周颖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4期 7134-71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有助于缓解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现有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包括结构优化和功能完善两种不同目标导向,但两者结合的研究尚不充分.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分别以结构导向、功能导向和综合导向建立生态安全格局.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妍 冯启源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2期 5769-57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城市化区域面临高度不确定且复杂的生态风险,通过构建具有适应性的生态安全格局是重要的应对基础和保障条件.将生态适应理论融入生态网络要素的识别过程中,基于"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框架,分别表征生态网络要素的多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坤宇 金晓斌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9期 3880-389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是保障生态安全的基础,将生态系统服务供需作用流动机制融入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提出耦合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逻辑方法,以苏南地区为研究区构建了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瑾 赵超超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期 603-61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快速城镇化进程导致森林景观破碎化、连通性下降,严重威胁区域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能力的维持.生态网络构建是提高景观连接度,维持物种扩散过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手段.以福建省为例,借助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探讨2000...
【关键词】 生态网络;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最小阻力模型(MC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文越 叶泓妤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4期 10430-104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快速城市化导致我国出现局域生态退化、生态空间被大量挤占等问题,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东部沿海地区尤甚.识别生态网络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对于保障脆弱生态系统和城镇化程度高的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较少考虑生境质量变化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秀萍 李新宇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0期 8321-833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快速城市化直接导致生境日益破碎化,景观连通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环境不断恶化.构建完善的生态网络能够有效缓解快速城市化带来的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途径.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基于2019 年 6-8月高分...
【关键词】 生态网络;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景观连通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安睿 窦超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2期 9486-94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面向"绿色城市圈"发展理念,构建武汉城市圈生态安全格局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传统研究采用的多指标叠加分析丢失了各因子蕴含的原始信息,仅可以识别同质化生态源地.将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模型(SOM)融入"重要性-敏感性-连...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多分类源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春苗 王志泰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6期 6620-663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喀斯特多山地区,城市扩展过程中大量自然山体镶嵌入城,形成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城市遗存自然山体.但在城市内部致密化发展过程中,这些城市遗存山体常被城市建设用地孤立和包围,形成人工干扰场中的生态孤岛.生态网络的构建既有利于城市遗存自然山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 王晨旭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675-868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巴彦淖尔市作为典型的干旱区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生态空间的破碎化日益严重.生态网络是景观连通性视角下耦合景观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有效途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景观核心区与桥接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湖泊湿地4个层面指标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启舜 李飞雪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8期 3007-30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背景下,人类土地利用强度加大,部分地区生境斑块趋于破碎,生物交流通道趋于阻断,研究生态空间连通性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保护和修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建华 潘越 等 《生态学报》 2020年40卷11期 3590-36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湿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快速城市化进程导致湿地景观破碎化,威胁湿地生态系统安全.生态网络通过廊道连接重要生境斑块,基于生态网络分析城市湿地生态格局,不仅可了解湿地的空间分布情况,还可反映湿地系统的结构与连通性特征.以武汉市为研究区...
【关键词】 城市湿地;生态网络;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昊天 陈继春 等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43卷5期 18-26页
【摘要】 生态空间网络能够加强破碎的生境斑块、景观之间的连接性,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中尤为重要.以攀枝花市为研究区,考虑自然及人为因素,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MCR)进行生态网络的构建,结合重力模型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玉莹 沈春竹 等 《生态科学》 2019年38卷2期 138-1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区生境斑块日益破碎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构建生态网络是有效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物种栖息地的重要手段.以江苏省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识别重要生态源地,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网络连接生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炳旭 汪东川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2期 4383-439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生态安全是人类生活的基本保障,快速城镇化致使大型生态源地破碎化、岛屿化,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构建生态网络不仅能加强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完善生态功能,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综合能力,改善恶化的生态环境问题.以京津冀为研究区,基于地理空间分析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念鹏 张佳慧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18期 6359-638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性状(Trait)或功能性状(Functional trait)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和进化后所呈现出来的可量度的特征,也是人们认识自然、利用或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和技术手段.近几十年来,科学家对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功能性状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维佳 杨庆康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2期 376-3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自然条件的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干扰会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网络对于平衡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乌兰察布地区为研究对象,提出格局-服务耦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并据此构建区域生态网络.结果表明:研究区共识别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欣悦 王传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8期 2525-25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构建精细化的城市生态单元制图,有助于全面揭示物种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景观结构信息,为优化城市生态格局提供科学支撑.鸟类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关键指示物种,其栖息地变化能够敏感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因此,优化鸟类栖息地对城市生态规划与修复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景 俞滨洋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1期 6969-69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合理的城市生态网络空间格局对于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哈尔滨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识别研究区生态源、生态廊道、生态节点和生态基质,分析生态网络连接度强弱的空间分布情况,运用GIS技术和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许峰 尹海伟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19期 6425-64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前快速城市化导致了生境斑块的日益破碎化,景观之间的连通性不断降低。构建生态网络可以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绿地景观的连通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高度景观破碎化的四川省巴中西部新城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MSPA)方...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性;最小路径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陶宇 李锋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8期 2330-23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城市绿色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城市绿地数量和结构时空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城市绿地斑块和廊道连接的景观格局指数法和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城市绿地与居住用地的空间交互作用以及可达性分析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戚仁海 熊斯顿 《生态科学》 2007年26卷3期 208-2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崇明2005年卫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资料,结合崇明绿地系统规划,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选择崇明本岛面积大于10 hm2的绿地作为节点,依照网络分析法,构建了不同的生态网络方案,通过α指数、β指数、γ指数以及成本比等网络结构指数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世梁 温敏霞 等 《生态学报》 2006年26卷9期 3018-30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道路网络的存在和扩展影响着周边景观的生态格局和过程,进而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定量表达道路影响域生态系统变化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选取景洪市为研究区,利用缓冲区分析、对比分析和情景分析,研究道路与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的关系,进而揭示不同道路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海珍 张利权 《植物生态学报》 2005年29卷1期 144-15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厦门本岛2000年Landsat-TM卫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绿地系统现状图与规划图为基础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运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选用多种景观指数,评价了厦门本岛绿地系统的现状与已有规划.在此基础上,应用网络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箫宇 吕飞南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4期 1073-10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 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生境破碎化加剧,生态连通性降低,进而导致乡镇可持续发展受阻.构建生态网络是近年来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点方向,通过加强源地保护、廊道建设和生态管控,能够有效缓解区域生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生物多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媛 唐密 等 《生态学杂志》 2023年42卷6期 1527-1536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是城市绿地有效发挥其复合生态效能的重点,对促进城乡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成都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图谱理论,以2020年成都市Landsat 8 OLI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银丽 周冬梅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4期 1063-107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态安全网络构建与优化是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疏勒河流域生态安全网络,采用PLUS模型模拟2030年土地利用变化,探索当前生态保护方向,并提出合理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疏勒河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卓洪 雷敏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9期 2481-248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景观生态格局评价与优化对珠三角城市群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采用形态空间格局分析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方法,对珠三角城市群景观生态格局进行评价与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彩虹 刘园园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11期 3095-310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加强生态网络建设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举措.以宁夏灵武市为例,基于遥感及社会经济数据,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Linkage Mapper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方法,分析了生态网络与社会经济景观"双网"格局及相互关系.结果表...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电路理论;生态网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晴 刘根林 等 《生态学杂志》 2022年41卷11期 2236-2244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研究道路网络对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的影响,以瑞兴于地区为研究区,基于2013年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及道路数据,运用核密度估算、缓冲区分析、道路贡献率及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定性、定量分析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风险对道路网络建设的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钦炜 林美玲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1年32卷9期 3288-329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经济发达地区生境斑块破碎化问题尤为突出,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生境斑块和保护生物栖息地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发展较快的广东省佛山市为研究区域,利用连接度指数和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提取出生态源地,基于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月辉 胡远满 《生物多样性》 2021年29卷1期 98-10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景观生态学在其发展之初的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关于景观网络研究(包括景观网络概念、网络结构指数和景观连接度)的基本构想,这些构想需要在景观过程的研究中逐渐被落实和发展.动物移动过程因动物在斑块或廊道上有着独特丰富的属性特征、与周围资源环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艳艳 赵银娣 《应用生态学报》 2020年31卷11期 3767-37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态网络能够连接破碎的生境斑块、增加景观之间的连接性,对应对城市化引发的景观和生态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和形态学空间分析等方法在景观格局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网络,并利用重力模型评估了网络结构,最后提出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禹 佘济云 等 《生态学杂志》 2018年37卷2期 534-54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景观格局优化是构建生态网络的有效途径,能显著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以海口美兰区为研究区,利用粒度反推法和主成分分析从增强整体连通性的角度实现了生态源地的客观选取,并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了生态网络,采用空间网络分析和水文分析重点探讨了生态节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傅强 顾朝林 《应用生态学报》 2017年28卷3期 1021-10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态网络可用于描述、评价生境破碎条件下景观空间组织方式与物种存续的关系.本文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域,基于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模拟得到2005年林地、湿地生态网络,并基于廊道累计成本值对得到的生态网络进行分级.利用介数指数、相关长度-逐块筛选指数对生...
【关键词】 生态网络;介数指数;相关长度-逐块筛选指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范玉龙 胡楠 等 《生态学杂志》 2017年36卷1期 240-2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大坝是水资源利用和调控的有效手段,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属性,是下游景观格局及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重要驱动力.大坝改变了区域水资源的时空配置,在不同尺度和不同层面产生相应的水分效应:(1)大坝引发了整个下游物理、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祥荣 樊正球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22期 7114-71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根据国家科技部“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6年)指南任务要求,本项目将重点开展“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的研究.基于对“长三角城市群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的DPSIR多元共轭机理”及“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安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