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4
- 10
- 7
- 7
- 4
- 3
- 2
- 2
- 14
- 4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柴啟浩 李伟 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年29卷13期 1205-12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PJI)是关节置换术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早诊断、早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由于血清学诊断和关节液生物标记物检测等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都略显不足,PJI的早期诊断仍面临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银侠 王蔚然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5期 157-1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电信号分子是应用于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起着信号转换作用的具有电化学活性且能够和核酸相互作用或是可以标记在核酸链上的一类分子的统称.电信号分子对于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灵敏度和应用的普及...
【关键词】 电信号分子;功能核酸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信号转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星凝 朱龙佼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9期 39-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SN酶)是一种能高效识别并酶切完全互补配对的DNA双链或者DNA/RNA杂交双链中的DNA链,而对单链DNA和单/双链RNA几乎没有作用的核酸酶,所以DSN酶在生物和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基于DSN酶对单双链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燕凌 张辉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6年37卷12期 1533-153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设计一种基于AgI模拟酶纳米材料的阻抗型免疫传感器,对血清样品中的癌胚抗原(CEA)进行高灵敏检测.方法 合成一种壳聚糖修饰的碘化银(CS-AgI)纳米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法对合成的CS-AgI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亚鸽 卜春苗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年12卷35期 6988-6991页ISTICCA
【摘要】 阵列生物传感器技术作为一种高通量、快速、选择性高和集成化的分析技术,已在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和药物筛选、环境分析,食品分析,临床诊断等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阵列生物传感器主要有阵列光学生物传感器和阵列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阵列电化学生物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笑鹤 杨昊 等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1年34卷4期 222-226页ISTICCA
【摘要】 磁性纳米线除了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体积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优异的纳米特性,更具有特异的磁学性能,尤其是多层纳米线的巨磁电阻效应,使其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目前阶段磁性纳米线的常规制备方法——模板合成法,包括高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宁静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4年12卷1期 54-56页CA
【摘要】 综述丝网印刷电极的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分析中的应用,并讨论与总结了一次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原理和构建过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胡进 导师:林鹏 深圳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硕士) 2017年
【摘要】 由于具有低成本、容易制备、工作电压低(<1 V)、电化学活性强、可制备成柔性器件、环境稳定性优异、生物兼容性好等诸多优点,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s,OECTs)在生物化学传感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黄齐林 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 2016年
【摘要】 本文中制备的具有可见光活性的AChE/Ag/N-F-TNs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宽的线性范围和较高的灵敏度,可适用于对生物样品中AChE活力(Enzyme activity,EA)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流响应与AChE活力在10 U/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一镳 导师:张学记 许利苹 北京科技大学 化学 化学(博士) 2016年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它已成为危及人类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p淀粉样肽(简称Ap肽)在脑部的过度表达、聚集和沉淀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症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现阶段阿尔茨海默症确切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但是临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邓永春 导师:李乔亮 徐海华 深圳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 2016年
【摘要】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具有低成本、柔性、易制备和生物相容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传感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电解质门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EG-OFETs)不仅具有场效应晶体管固有的信号放大能力(高灵敏度),而且可以通过化学和生物基团修饰...
【关键词】 电解质门控有机场效应晶体管(EG-OFETs) ; 生物传感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一辰 导师:蒲巧生 兰州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硕士) 2015年
【摘要】 在近一个世纪内全球爆发过四次大型流行性病毒,其中最严重的一次造成了大约700万人死亡.近几年在我国爆发的禽流感病毒,由于传播速度快、治愈率不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禽流感病毒的主要检测方法有基于PCR的荧光定量检测技术、RT-PCR检测方...
【关键词】 金电极 ;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杨郁 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功能,这些功能主要取决于蛋白质的结构.一些环境污染物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失活,最终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蛋白质磷酸化是细胞内信号传导最常见的机制之一,蛋白质的异常磷酸化与癌症的形成有直接关系.我们利用正常酪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志敏 导师:马占芳 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 物理化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其它化学传感器提供了一个优异的传感平台.本论文基于聚邻巯基苯胺、聚邻苯二胺/金、聚(乙烯基二茂铁-邻巯基苯胺)/金等材料,构建了以聚邻巯基苯胺为基底的癌胚抗原(CEA)电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林杰 导师:胡芳弟 兰州大学 药学 药物分析(硕士) 2014年
【摘要】 中药活性组分分析,常用的分析手段包括色谱法、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色谱-质谱联用和电化学分析等.在众多的分析技术中,电化学分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不破坏样品、响应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另外也可以实现对样品的原位、实时,活体和现场测定.目前,电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柳勇 导师:周楠迪 江南大学 生物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 2014年
【摘要】 特定DNA序列的检测是通过核酸碱基互补配对方式而实现的,其在当代已经吸引了广泛关注并在众多领域里得到了应用,如微生物鉴定,食品安全控制,疾病诊断,环境监测等.如今对于单链DNA(ssDNA)检测的研究尽管大多还是基于荧光检测方法,然而电化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汤娟 导师:唐点平 福州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14年
【摘要】 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于癌症的诊断、判断预后、评价治疗效果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和电化学传感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成本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快速等,已成为肿瘤标志物检测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朱莎 导师:殷咏梅 南京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肿瘤学(硕士) 2013年
【摘要】 目的:新的证据表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信号通路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ER的表达水平及其与PI3K通路之间的联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吴一萍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正>环境污染物与DNA作用,可以影响或者改变DNA的结构,从而影响DNA的复制、转录以及蛋白质的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发育、遗传、代谢和繁殖等基本的生命过程,甚至造成细胞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孙雪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2012年
【摘要】 <正>本文用电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环境激素双酚A(BPA)对DNA的损伤,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DA)、小牛胸腺双链DNA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层层组装到玻碳电极(GCE)表面,制备了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 酶-DNA生物传感器 ; 双酚A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妍妍 导师:施国跃 华东师范大学 化学 分析化学(博士) 2012年
【摘要】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过程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当今社会中,人类面对的诸多重大问题如人类生存、身体健康、人口膨胀以及食品安全等,皆与生命科学有着必然和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生命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多学科之间的...
【关键词】 微渗析活体取样-电化学生物传感在线体系 ; 功能化纳米材料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熊岳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环境挑战与机遇"-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1年
【摘要】 本文通过层层组装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利用电化学竞争置换法研究了重要的遗传毒性物质萘以及α-萘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由于萘及α-萘酚分子具有平面结构,其在DNA膜上的结合方式与指示剂二联吡啶二吡啶并[3,2-a;2',3'-c]吩嗪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媛 梁嘉慧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1期 161-1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TdT酶)是一种DNA聚合酶,可以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羟基端,并且该反应无需特定的模板.目前,基于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可对模板核酸链的末端进行延伸这一特性,搭载不同的信号输出及扩增方式,构建了一系列的生物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雪彤 林英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4期 125-1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食品安全是如今大众关注的焦点,而食源性致病细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快速灵敏便宜的检测方法,对食源性致病细菌进行监督检测.适配体是在体外基于SELEX技术,从单链寡核苷酸随机文库中筛选出的对靶标具有高亲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荣胜忠 邹立娜 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42卷10期 841-8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建立免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检测膀胱癌标志物核基质蛋白22(NMP22).方法 方法学建立与验证研究.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7月在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就诊的20名对照与20例膀胱癌患者的尿液对方法进行评价.采用还原性氧化石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宸葳 杜再慧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9年35卷1期 131-13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Pb2+在低浓度下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等带来多重损伤,尤其对儿童的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在自然环境中也可以通过生物链传递进入到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Pb2+的检测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传统的Pb2+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堉文 王海霞 等 《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43卷6期 1209-12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甘草提取液中大肠杆菌测试新方法.该研究首先将硫醇基修饰的捕获探针固定在金电极上,之后核酸适配体与捕获探针杂交.当甘草提取液中存在大肠杆菌时,它与适配体结合后,信号探针又与捕获探针结合并在底物中产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舒婷 贺万崇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9期 129-1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也称为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CPs),是由金属离子或金属簇与有机连接配体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自组装形成的一种晶体分子功能材料.其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莉婷 苏雪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9期 97-1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适体(Aptamer)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人工合成的随机单链寡核苷酸文库里筛选出来的短链寡核苷酸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舒婷 周子琦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18年34卷9期 70-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磁小体(Bacterial magnetosomes,BMs)是由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合成的用于在其水生栖息地中进行地磁导航的专用细胞器,由外部的脂质双层膜和内部的磁性纳米晶体组成.其具有粒径分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洁芙 牛浩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7年33卷5期 720-72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利用微生物整体作为催化剂催化底物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生物电化学技术.微生物在阳极氧化还原有机物产生电子并传递给阳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至阴极后将电子释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易喻 王敏君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年37卷8期 46-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菌内毒素为外源性致热源,内毒素的检测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电化学核酸适体生物传感器,以氨基修饰的内毒素核酸适体EAQ2为配体,通过3-巯基丙酸(MPA)中间连接物,固定修饰在金电极表面,并通过循环伏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蒋晶慧 于洪伟 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7年40卷11期 894-89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因其快速、高效、灵敏的检测性能,可在床旁检测和快速诊断中发挥较大作用.本文简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和优势.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肿瘤标志物、心肌标志物、激素、致病菌、病毒和自身免疫性抗体等生物分子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向双 牛宇 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2011年18卷11期 821-824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以椭偏光生物传感器为基础的光学蛋白芯片(OPC-IE)定量检测CA15-3抗原方法.方法:探索OPC-IE生物分子芯片系统检测CA15-3抗原方法及建立了CA15-3抗原浓度-灰度检测标准曲线,依据标准曲线定量检测了80份血清(对...
【关键词】 蛋白质阵列分析;抗原,CA15-3/血液;肿瘤标记,生物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玉雪 牟靖男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1年15卷9期 745-74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利用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方法 利用循环伏安法将新蒸单体吡咯和羧基多壁碳纳米管聚合到电极表面,形成均匀牢固、富含羧基的修饰膜.导电聚合物薄膜使电极获得了大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电子传递能力.在偶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晖 李秋顺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年30卷9期 118-12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自然界中依赖烟酰胺类辅酶(NAD+或NADP+)的脱氢酶是氧化还原酶中最重要的一类,基于此类酶的生物传感器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发展迅速.构建这类传感器需要两项关键技术,即氧化型辅酶在电极表面的再生和辅酶固定化.介绍了辅酶电化学再生的主要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平 郑峻松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年33卷3期 282-28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近年来,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传感器,以其鉴定物质的高度特异度、敏感度和稳定性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工程、化学制药和临床诊断~([1-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丽 张云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年11卷1期 187-189页ISTICCA
【摘要】 简要介绍了阵列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根据换能器的不同,评述了光学、电化学、质量型、磁致阻抗等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阵列生物传感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海燕 王捷 等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年11卷15期 2967-2969页ISTICCA
【摘要】 设计一种用于检测CYP3A5基因分型的电化学传感器阵列及其不同基因型的判别方法.方法:设计的电化学基体由印刷电路板(PCB)组成,该电路板包含一组金电极.每个金电极表面修饰有包含单链捕获探针的自组装单分子膜.设计中使用二茂铁做为电活性指示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丁华 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将生物电池应用于色素还原试验法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可用于通过对细菌中氧化还原作用而生成的电子数的计测来进行细菌数的测定.文中给出了传感器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机理,并使用该传感器以鲜牛奶中的污染杂菌和啤酒生产发酵过程中的酵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