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4
- 24
- 15
- 103
- 68
- 41
- 40
- 34
- 29
- 24
- 22
- 20
- 1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亚平 彭林 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年22卷1期 51-51页ISTICPKUCSCD
【摘要】 <篇首> 我省的综合节育率在80%以上,但主要以女性避孕为主,仅有5%的男性采用输精管绝育,3%的采用安全套,男性避孕方法较少,使用率较低.要提高男性参与计划生育,须拓展男性避孕方法和种类,提高男性避孕需求的可及性和满意度.十一酸睾酮男性避孕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速存梅 彭林 等 《生殖与避孕》 2006年26卷6期 369-372,封三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男用避孕药包括非激素类和激素类,研究中的激素类避孕药有雄激素单用、雄激素与其他制剂合用.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用药可减轻副反应、提高避孕效果.男性避孕的研究目标是在不影响性欲和性功能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可逆和无副反应的男用避孕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淑武 孙祖越 等 《生殖与避孕》 2006年26卷2期 99-10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附睾是精子获能和成熟的场所,后者通过结构功能改变来获得受精和生育力.附睾头中部特异表达的Bin1b可激活精子Ca2+通道,使未成熟精子获得运动力;外源性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pin可使雄性灵长类产生可逆性免疫避孕;双重5α还原酶抑制剂可改变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贺昌海 林翠鸿 等 《生殖与避孕》 2001年21卷2期 86-9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国产两根型皮埋剂Sino-implant及十一酸睾酮(TU)针剂联合应用对中国男性垂体促性腺激素和睾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共征集自愿对象16名,前臂埋植Sino-implant,每根含左旋18-甲基炔诺酮75 mg,并于3周后每月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毓桂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2008年27卷4期 212-214页ISTICCA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迫切需要研制供男性选用、安全高效、可复性和可接受性良好的避孕药.男性激素类避孕是当今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包括单用雄激素、雄激素与孕激素合用、GnRH类似物与雄激素合用、激素相关的免疫途径等,寻求更长效、使用更方便、不良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德宇 黄宇烽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5年27卷3期 295-300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支持细胞的紧密连接是血睾屏障的主要组成成分,对支持细胞紧密连接结构与功能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讨男性避孕的新的研究方法.对紧密连接动力学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与精子发生和男性避孕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男性避孕的研究方法提供新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万宏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01年10卷3期 118-11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生理剂量十一酸睾酮(TU)用于男性避孕的效果及预后.方法:正常生育史男12例,每月肌肉注射TU 1次,共3次,通过精液常规分析,对精子密度及生精细胞密度进行动态检测.停药后每2个月检测1次,共3次.结果:用药后精子密度和生精细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以训 《自然科学进展》 2004年14卷3期 249-255页
【摘要】 男性避孕研究长期未得到足够重视.文中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我国在用棉酚、长效睾酮和温浴睾丸作为抗精子发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睾丸局部温浴组合低剂量棉酚","长效睾酮组合低剂量棉酚"和"睾丸局部温浴组合缓释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波 张唯力 等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0年35卷2期 175-17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对体外培养大鼠支持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与培养大鼠支持细胞,制作细胞悬液,添加0.01ml微泡造影剂后即行超声辐照,超声辐照时间为60s,输出声强为0.5W/cm~2,频率为1MHz,分别取照射后5min,2、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蔡于茂 潘鹏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年12卷6期 538-54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为下一步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成立彩虹工作组,到同性恋者活动场所开展外展服务,知情同意原则下,进行艾滋病风险感知及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结果 共调查458例.性取向以同性恋和双性恋为...
【关键词】 同性恋,男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降低风险行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凤敏 张彤 等 《中国公共卫生》 2006年22卷11期 1324-132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我国已婚男性避孕套的使用情况及其续用意愿,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05年11~12月,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对抽中男性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89.3%的调查对象知道避孕套可预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志娟 史海霞 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年28卷2期 32-3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男女双方共同参与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计划生育门诊预约人工流产的早孕女性,其中对照组为女方单独参与PAC服务(600例);观察组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梦婷 彭民金 等 《重庆医学》 2017年46卷2期 223-225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目的 了解青少年男男性行为者(YMSM)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危险性行为的关系,为该人群艾滋病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2013年4至12月,在武汉市同志公益组织的支持下招募志愿者并开展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调查结果并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鲁刚 于艳 等 《中国性科学》 2013年22卷11期 23-25,51页ISTIC
【摘要】 附睾蛋白酶抑制剂(epididymis protease inhibitor;Eppin/SPINLW1)基因在附睾和睾丸组织中特异性表达,存在于人类精液和精子表面,是一种编码含丰富胱氨酸残基的蛋白质的单拷贝基因.国内外研究表明Eppin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淼淼 肖辉雪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13年10卷4期 244-248页ISTICCA
【摘要】 男性生殖道CD52(male reproductive tract CD52,mrt-CD52)也被称为Campath-1和HE-5,是一种精子成熟抗原,存在于成熟精子膜和精浆中.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rt-CD52阻碍了男性生殖系统中补体经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薄立伟 余宏亮 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3年5期 48-50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的在置入两种非堵塞性输精管过滤装置(Non-Occlusive Intra-Vas Device, IVD)6年后,以直视钳穿法为对照,评估两种IVD在男性避孕方面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访6年前的50例IVD-A(不带尾丝)、50例...
【关键词】 避孕,屏障;男性;Contraception,barrie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洁 高丽丽 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20卷8期 525-527,534页ISTIC
【摘要】 目的:了解北京市重复人工流产妇女的避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城、近郊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1月~2010年9月期间接受过人工流产手术,2010年1月1日~2011年10月31日期间再次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育龄妇女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娟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2年26卷3期 71-72页ISTICCSCDCA
【摘要】 预计2020年全球将有10亿人口进入生育高峰期,人口的过度增长给环境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荷,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一直是生殖医学和人口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此外,全世界范围内的非意愿妊娠的巨大数目表明对新的、有效的避孕方法的迫切需求.在美国约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小章 岳焕勋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2年20卷4期 228-232页ISTIC
【摘要】 2010年全球有62.7%的育龄妇女采用了避孕措施,其中79.1%依赖女用方法.全球有39个国家或地区男用避孕方法现用率超过20%(21.9% ~64.7%),发达地区男用方法(输精管绝育、避孕套、体外排精)现用率是欠发达地区的3倍.与1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小薇 吴伟雄 等 《生殖医学杂志》 2011年20卷6期 458-464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估十一酸睾酮酯(TU)注射避孕的安全性、有效性、可复性和可接受性. 方法 1,045名健康的有生育力的中国男性,每月一次TU 500 mg肌注共30个月,统计分析其配偶的妊娠率、精液参数、睾丸体积、生殖激素水平及安全性评估. 结果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首一 蔡涛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0年24卷9期 65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膀胱异物是泌尿系异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我院收治一名男子自行将一完整避孕套塞入膀胱,为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秀兰 马文丽 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2008年5卷5期 454-457页ISTICCA
【摘要】 近年来男性免疫性避孕控制生育的研究日益增多.男性免疫避孕的理想目标是在不影响性激素水平、性欲和性功能的基础上研制出一种高效、安全、可逆的避孕疫苗,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源性靶抗原抗体中和体内生殖激素的作用,抑制精子发生,进而避孕.研究方法主要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潇滟 程怡民 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7年15卷6期 345-348页ISTIC
【摘要】 目的:研究男性因素对人工流产妇女避孕措施使用意愿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现况调查.采用意向性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8家医院进行早期人工流产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抽取部分男伴进行了个人深入访谈.结果:人工流产妇女男伴的年龄为25.22±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晓菁 许增禄 等 《解剖学报》 2007年38卷6期 746-750页ISTICCSCDCABP
【摘要】 目的 探讨低剂量棉酚与激素联合应用在8周内使大鼠达到不育效果的作用位点.方法 本实验采用大鼠喂服棉酚12.5mg/(kg·d)+去氧孕烯125μg/(kg·d)+炔雌醇25μg/(kg·d)+十一酸睾丸酮100mg/(kg·d)的联合用药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黎明 谷翊群 等 《国外医学》 2005年24卷6期 321-324页ISTICCA
【摘要】 安全、有效、可逆的男性节育措施可以促进男性参与避孕,但目前临床可选择的方法仅有阴茎套和输精管结扎术两种.近年来,对输精管结扎术和复通后生育力降低的影响因素有了新的认识;避孕药物的研究,尤其是长效雄激素、与孕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的联用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岳焕勋 刘小章 等 《四川医学》 2004年25卷11期 1194-1195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使用新型聚氨酯(PU)男用避孕套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进行初步观察.方法对30对健康已婚夫妇为期6周360次使用国产PU避孕套的效果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避孕套总破裂率(临床破裂+非临床破裂)为2.22%,临床滑脱率为16.5%,使用观察期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艳 丁香平 等 《实用临床医学》 2017年18卷11期 43-46页CA
【摘要】 目的 调查意外妊娠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避孕行为和态度,分析发生重复意外妊娠的主要相关原因,以降低未婚女性重复意外妊娠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发生2次及以上意外妊娠而行人工流产的未婚女性,共1183例(研究组);将3236例初次意外妊娠的未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谷翊群 王兴海 等 《生殖医学杂志》 2003年12卷2期 67-7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十一酸睾酮酯(TU)注射液的安全性、避孕有效性和可复性进行临床多中心评估. 方法本研究采用WHO规定的监测指标,是一个前瞻性、开放式和多中心的临床II期男性激素避孕药有效性试验.308名年龄25~45岁的正常男性志愿者,筛选合格后被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思天 桂幼伦 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3年11卷12期 734-73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LNG)埋植剂和十一酸睾酮(TU)针剂配伍应用对男性精子生成抑制作用所产生明显个体差异的原因.方法:征集自愿对象16名,前臂埋植两根型皮下埋植剂,每根含LNG 75mg,并于3周后每月肌注针剂TU 250mg,共3次....
【关键词】 国产两根型皮下埋植剂 十一酸睾酮(TU) 男性避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毓桂 王兴海 等 《中华男科学》 2003年9卷5期 381-384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研制可供男性选用、安全高效、可复性和可接受性均好的避孕药.男性激素类避孕是当今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外源性激素来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和睾丸内睾酮的合成与分泌,进而抑制精子发生;同时给予的外源雄激素维持男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惠斌 程利南 等 《上海医学》 2002年25卷8期 455-45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研究口服地索高诺酮(DSG,第三代孕激素)联用睾酮皮下埋植对精子发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口服DSG 150μg组和300μg组,对象于治疗前期、治疗后2周、4周以及以后每隔4周随访1次,测量睾丸体积、血压、体重,留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毓桂 童建孙 等 《中华男科学》 2002年8卷2期 139-141,144页MEDLINEISTICCSCDCA
【摘要】 虽然至今尚没有一种直接作用于附睾并可供临床试验用的男性避孕药,但对附睾功能和精子在附睾成熟的研究表明,附睾极有可能成为男性抗生育最理想的靶器官.相关的动物试验包括直接作用于附睾精子如磺胺水杨嗪类、影响能量代谢与精子活动的氯化甘油和氯化糖苷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立英 刘云嵘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1年9卷1期 24-29页ISTIC
【摘要】 1997年~1999年期间开展了一项由六个研究中心参加的十一酸睾酮男性激素类避孕针的临床多中心避孕效果评价的研究.同期也开展了该方法的可接受性研究.对参加临床效果研究的308名男性志愿者分别于注射避孕针前、注射避孕针后的4个月、8个月、停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曲继英 苏启昌 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1年15卷1期 45-47页ISTICCSCDCA
【摘要】 于1993年底至1996年在山东省进行低剂量醋酸棉酚临床试验,服药组30例,对照组15例。样本于服药前测定血钾2次,服药后第2月至第9月每月测定血钾一次,停药后再持续测定4个月。结果:服药前2次测定值(mmol/L)实验组分别为4.04±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晓明 朱惠斌 等 《国外医学(计划生育分册)》 2001年20卷2期 79-83页ISTICCA
【摘要】 综述可望在近期内成为商品化产品的激素类男性避孕药的临床研究现状.研究结果显示,十一酸睾酮以其长效、能制成口服药品且副作用小而优于庚酸睾酮,极有希望在近期内商品化.睾酮环丁酯效果与十一酸睾酮相当,但需解决配方制剂问题.雄激素与孕激素、雌激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邓显忠 毛普德 等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0年15卷1期 4-6页ISTICCA
【摘要】 睾酮与孕酮配伍是有希望的可逆性男性避孕方案.最近的一项研究采用国产长效十一酸睾酮注射液(250mg/mon)与国产长效左旋炔诺孕酮硅胶棒(150mg)配伍,只造成约40%的受试者达到无精子.该研究在两名志愿者身上试用同样的配伍,但剂量均加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相英 薛斌 《上海医药》 2016年37卷4期 33-34页CA
【摘要】 目的:观察自制接尿套在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老年男性尿失禁患者152例,分成观察组76例,采用自制接尿套接尿,对照组76例,采用保鲜袋接尿,观察两组接尿成功率和阴茎皮肤改变情况。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彩华 《医药前沿》 2014年13期 245-246页
【摘要】 目的:探索男性流动人口避孕套使用与其影响因素。方法:以笔者单位所在镇区18~40岁男性流动人口为目标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结果:流动人口避孕套使用率较高,说明该类人群的健康意识正在增强;避孕套使用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年龄;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静 石岩 等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12年28卷6期 3-5页CA
【摘要】 目的:探讨醋酸棉酚(GA)联合去氧孕烯(DSG)、十一酸睾酮(TU)用药方案的急性毒性,为低剂量棉酚联合甾体激素作为男用避孕药的进一步研究积累毒理学资料.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24 h分2次给药.GA+H A组和GA+H ...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 金讯波 《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2年4卷4期 6-10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坦索罗辛作为一种潜在的男性避孕药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名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A组和B组),按依次交叉的方式给予安慰剂和坦索罗辛(单次口服剂量为0.4 mg或0.8 mg),每次给药之间有7天的间歇期.每次给药后4~6小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